《苦恼》:车夫丧子后找人倾诉4次被拒,比穷可怕的是这两种隔阂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2637

大雪天,一架马拉雪橇上,车夫对客人倾诉道:“老爷,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谁知,客人破口大骂:“你拐弯啊!你是魔鬼吗?你瞎了眼了还是怎么了?赶你的车吧!你这样,明天也到不了!搞快点!”

车夫名叫约纳,是个中年男人。那天的雪很大,人很稀少。可是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出来接活。惨的是,一整天他都没拉到几个客人。

黄昏时,终于来了个穿军大衣的人。他去维保区,一个很远的地方。约纳赶紧挥舞着鞭子,驱使着瘦马,开始了工作。

约纳的心情很不好,因为他的儿子去世了,他很伤心。可是这件伤心事,甚至都办法对人倾诉。

他心想,要不和这个客人说说吧!所以,他开口道:“老爷,我的儿子这个星期去世了,我很难过。”

客人说:“哦!他害什么病死的啊?”

约纳讲:“多半是热病吧!在医院三天,就没了。”

这时,车子突然不稳,客人大吼:“你好好赶你的车吧!不然明天也到不了。”

展开全文

说完,客人闭上了眼睛,不想搭理车夫了。

到站后,又来了三个年轻人。两个高个子,一个驼子。因为雪橇坐不下,所以驼子站在了车夫后面。

驼子脾气很爆,一直骂车夫。车夫可怜巴巴地说:“我儿子这周去世了。”驼子立马回怼:“人都会死的!你快赶车!”

说完,驼子还抽了车夫一巴掌。

这时,后面的高个子八卦地问:“赶车的,你还有老婆?”

车夫回答:“嘻嘻,有过。不过她早就成了烂泥地了,现在儿子也去泥里了,只剩下我了。”

听到有人关心自己,车夫准备给他们讲讲儿子的事情。谁知,到站了。

他们下车后,车夫很难过。他太寂寞了,比起贫穷,寂寞更让人难以忍耐。他失去了儿子,很悲伤,可是这份悲伤竟然连个可以诉说的人都没有。

小人物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无人在意他的情绪。

等了很久都没有客人,车夫遇见了一个打扫院子的仆人,决定和他聊聊天。谁知,刚开口,那人就撵他走。

眼看着时间不早了,车夫决定回去。回去后,车夫们都睡了。他看到一个年轻的车夫还醒着,于是想倾诉一下自己的悲伤。

他说:“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没等他说完,那个车夫一把揪起被子,蒙住了头,睡去了。

这时,约纳再也忍不住了,他哭了起来。他好难过,好想找人倾诉下这件事。他想告诉别人自己经历的痛苦,哪怕没人安慰,只是听他说说呢。

最后,约纳流着泪走进了马房。他开始对马儿倾诉自己的痛苦。

这个故事出自契诃夫小说《苦恼》。这篇讲述的是一个马车夫在经历了儿子死亡后,想在雪天找人倾诉却最终无人搭理的故事。

契诃夫在这篇小说中,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出了世态炎凉,写尽了小人物的悲惨与孤寂,也写出了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物质上的贫穷是可怕的,能让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心灵上的贫穷又何尝不是?像小说中这个车夫,仅仅想要诉诉苦,都很难。

在这个故事中,车夫前后一共找了四个人诉苦。这四个人正好是从富裕到贫穷。军人、夜游青年、仆人、车夫。

约纳想要的是一份来自别人的同情和关切,然而自上而下都是匆匆的过客,都是自私的人,没人在意他的悲伤。

事实上,穷人的痛苦和钱无关,而是和这些隔阂有关!

一、地位隔阂

前两组的乘客,和车夫不在一个阶层,是有明显的地位隔阂的。

所以,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快点到站。他们并不能和车夫共情。

二、心灵隔阂

后两组的仆人和车夫,他们和约纳并没有地位悬殊,可他们却压根儿不想搭理他。这个显然是心灵隔阂。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军人和青年好歹还问了一句,表示听见了。反而更下层的仆人和车夫,听都不愿意听。

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多可怕。哪怕是同样阶层的人,哪怕是本可以互相理解的人,也未必愿意去理解。

在这人世间,孤独是常态,他们彼此互为过客,谁又真的会关心谁?

契诃夫这篇《苦恼》,讲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隔阂之下,每个人都是麻木的,冷漠的,自私的。

当然,这也侧面说明了当时沙皇统治下,俄国的黑暗。

毕竟,人都是自己感受到温暖,才会给人温暖的。叫一群本身都活在冷漠中的人发光发热并不现实。

这篇小说全篇仅4000字,却用4次倾诉,4次碰壁,层层递进,完成了作品想要表达的什么寓意。

托尔斯泰曾评价:“《苦恼》是契诃夫最佳的短篇小说之一。”

高尔基也曾说:它是一部非常真实生动的作品。

读契诃夫的《苦恼》,每个人都很容易感同身受。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灰暗的时期。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我们是需要倾诉,需要关爱的。

扎心的是,我们也被人漠视过,我们也绝望过。

正因为如此,大家才更应该善良。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无病呻吟的,他们是真的难过。所以,遇见受伤的人想要倾诉时,希望大家不要太冷漠。

有些人有时候啰嗦,有时候像祥林嫂,但也尽量帮帮他们。也许,他们也没有要求很多,只是想有个倾听者,唠叨唠叨就好了。

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尽可能的顺利。如有坎坷,愿有阳光将你温暖,将你照亮!

最后,对契诃夫小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读一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这本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收录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欢迎阅读。

关于契诃夫的小说,你还喜欢哪些呢?欢迎留言!

一、职场上,该不该对领导掏心掏肺?

每天分享职场生活、职场攻略、领导同事相处技巧和创业资源

职场上,要是同事不配合,受委屈时,有的人喜欢找领导诉苦,其实这有个隐患,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向领导反馈,但要是想领导诉苦,可能是一件很不明智的行为。

至于委屈,我们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诉苦楚,或者去一个空旷无人的场所大声喊叫,疏解心中的郁闷和苦衷。

焦虑时人总爱把自己当成天底下最焦虑的,其实我们没必要把自己变成个闷葫芦。倾诉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要注意,你的烦恼,懂你的人知道就行了,没必要让天下皆知。不理解的人,只会当个笑话来听,而不是故事,我们的烦恼不但不会引起共鸣,反而听到一些嘲笑。

理解你的人,经历过类似故事的人,感同身受,自然会跟你产生一种共鸣。情绪方面的心声,说给不感兴趣的人听,根本是在对牛弹琴,丝毫听不进去。跟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对牛不要弹琴,牛听不懂,弹久了牛也会发脾气的。

对领导掏心掏肺,往深处点来讲,可以理解成交往尺度问题。

在工作方面,我们做到敬业,其实这就足够了,平时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足以。

对于职场新人,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工作经验,注意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少犯错误,把领导交代的任务按时按质的完成,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作为领导,要思考和掌控的事情可能会更多,更复杂,没时间听我们诉苦,更没有时间听我们掏心掏肺。

所以,我们如果还对领导掏心掏肺,岂不是自讨苦吃。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二者分得开,好处多多。同事之间,特别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生活的交集,越少越好。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丘吉尔的这番话不无道理。职场也不例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工作上,有时一次无意的犯错,很可能之前所做的努力都打白水漂了,平时做得再多再好,都会多忽略,而错误就会被被放大来看。前一秒,领导还跟你谈人生,谈哲学,下一秒要是工作任务没有做好做到位,领导就拍桌子了。亦或是bug迟迟没有解决,而客户一直在催,小心领导找你谈话了。

笔者曾亲身体会过这样一段职场经历:

在某软件公司上班时,由于人事架构临时调整,公司新来了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就是典型的“咆哮帝”。

“咆哮帝”,心理学上,“咆哮帝”称型的职场焦虑症。

工作事情要是没及时处理好,他就发脾气,甚至有些时候,事情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也发脾气。他也由于乱发脾气得罪了不少人,事后他也乐呵呵的跟人道歉。他有着超高的标准和极低的耐心,总是认为自己的愤怒是对事不对人,所以三分钟前可以把报告扔到你的脸上,三分钟却会跟你乐呵呵的,又会很关心地问长问短。

那么,职场上,到底该不该对领导掏心掏肺?

初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不该,细想一下,对领导我们还是应该“掏心掏肺”,保持好敬业和职业道德就好,真的掏心掏肺就没有必要了。

【END】

二、她是企业高管,却处处受制于人:被恋人拒绝的人如何走出执迷?

电视剧《突围》结局已有一段时间,当所有悬疑尘埃落定的时候,石红杏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和弥补的遗憾。

从情感上来说,石红杏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她崇拜,迷恋林满江,以林满江的意志为转移,为最高指示,根深蒂固的认为作为大师兄的林满江为人正直无私,直到她意识清醒,到当面揭穿林满江,也只是为求一个情感上的安慰。虽然手中掌握林满江的犯罪证据,却依然没有勇气揭发。

因为她始终放不下对林满江的感情,更不愿做出对林满江有实际危害的事情。反而是林满江,一直假借大师兄的名义把她装在套子里,肆意践踏她的感情,有意识的陷她于不义。致使她成为没有贪占一分钱的失职,渎职之人。

作为一个企业高管,却执迷于过去的情感,把自己的生命葬送在这种虚幻的情感之中,不能不让人唏嘘,感叹人间不值。

1.从疯狂追求真爱到被拒绝

三个矿难孤儿被一个全国劳模带大,当师傅程端阳把她交给大徒弟林满江,让他们共同进步的时候,石红杏从此就开始对大师兄林满江有样学样,疯狂追求。

展开全文

她把林满江当成标杆,处处以他为榜样。为了赶上林满江,誓师大会上让师弟齐本安帮忙写决心书,结果闹出笑话。

林满江年底得了奖金不要,分给了矿工买电视机,她任集团总经理下级单位送给她“年终奖励”,她积累成小金库用于干部家属的福利,结果却成为受贿证据,林满江还口口声声说是她把自己给害了。

被林满江拒绝以后,明知再续无望,便在林满江结婚之前赌气跟林俊杰结婚,借以掩盖自己内心的执迷和束手无措。

对于她跟林满江之间的感情纠葛她有口难言,而这些都是由于她对林满江的盲目崇拜和执迷造成的。

在苏珊.福沃德博士的《执迷:我们应该正常的爱与被爱》中说:当最初的激情消退,对方开始厌倦,或是移情别恋,甚至干脆选择退出,被分手的迷恋者便会从天堂坠入地狱。

石红杏之所以选择牛俊杰,完全是因为她对林满江的爱情无望,只要快速离开任何人都可以的感觉,只不过她师傅程端阳看人的眼光很准,在以后的几十年的时光里牛俊杰始终对她包容有加,真心相对,只是她自己始终陷在对林满江的执迷和无端崇拜之中不能自拔。

她的家里常年挂着林满江的大照片,林满江的每一次讲话她都像圣旨一样认真记录,她的日记本装了满满一大箱子。

对林满江的执迷让她一次又一次的做出错误决定,致使自己犯罪。

执迷的恋人把牢牢抓住对方的心当成精神支柱,因此对恋人的一举一动都格外青春 。

而石红杏把处处记着他的指示,听他的话,当成是抓住对方的心的唯一寄托。

当她相信恋情已经坐实的时候,如果对方失去了兴趣,执迷者的反应就像是多年的感情被毁一样,痛不欲生 。

而痛苦之深都源于她的执迷,执迷的爱扭曲了时间,夸大了感受,自导自演了一出悲情剧。

执迷者通常认为,他们最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他们相信,如果付出更多的爱,对方终会被唤醒,捧出一片真心。在合理化的矫饰下,执迷者把对方的离开弱化成小打小闹。

石红杏把每次见面都当成是跟林满江感情亲近的一次机会,只不过自己碍于大师兄的威严和强硬作风,不敢贸然,生怕打碎这种好不容易见面的机会,继而转化成只要听话大师兄就会满意的心里。

为了大师兄的满意,直到最后一刻,石红杏也没有想到要揭发他,虽然自己记录那么多最高指示,甚至已经掌握了他的罪证 。

2.执迷的根源

无论年龄和性别,我们都无意识地渴望重新感受那种幸福,重新回到那种连成一体的安心状态。

只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再找到那种幸福的依恋关系了,但那种感情已经扎根于内心深处。

父母之爱是唯一以分离为最终目标的爱。优秀的父母尽力将孩子培养成自信、自立和自主的人。

但是对于一部分父母来说,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也挡不住造化弄人,正常的分离过程变得无比艰难。

石红杏父母在她年幼时不幸撒手人寰,所以作为孤儿的她成年以后很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成为终身伴侣,就像爱父亲一样,林满江就是她心里的目标。

对于执迷恋人来说,重新获取那种最幸福的依恋关系,已经不仅仅是渴望了,那是一种不顾一切的“连接强迫”。而连接强迫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些童年阴影的反应。

在爱情中,成年人的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包括:

基因决定的人格特征

体内生化失衡影响情绪和性情

与兄弟姐妹的关系

童年时与小伙伴的关系

青春期的感情经历

这些因素都能够极大地影响我们成年后的爱情模式。

诺拉经营一家服装店,仅仅几次约会后她对汤姆爱得无法自拔。

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她的母亲很快再婚。

她说我妈经常用一条像剃刀一样尖利的皮带抽我,她总说为我的成绩感到羞耻。

我十三岁的时候开始跟男孩厮混,我妈发现后开始防备我,生怕我接近继父。

在家里从来没人拥抱过我,我也从来不跟他们接触。就算我在家穿着运动服看电视或请继父帮我戴项链,她也会责说我。

在家里没有温暖,我成天往外跑,因为至少在外面有一个男人还能给我温暖,他只需陪我从教堂回家,我就会爱上他。

当你在家里找不到爱,你就会到其他任何你能去的地方寻找。

诺拉童年和青春期就是在得不到关注、得不到爱的氛围中度过的。她妈妈的拒绝是赤裸裸、冷冰冰的 。

被分手是一种高度主观的体验,防止这种主观体验发展成为连接强迫的关键在于安抚孩子,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清楚地知道,爸爸妈妈爱他们,不是故意拒绝他们的。

而他们越是渴望再度得到父母的爱,就越是被拒绝;他们越是被拒绝,就越是急切。就这样,极度渴求的连接强迫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一直延续到他们成年。

3.走出执迷,成就自己

转移你的注意力:如果你想摆脱执迷的痛苦,那么你必须把注意力从你的恋人身上转移到你自己身上。

给自己的执迷记本账:

是什么触发这个想法的?

我想了些什么?

我有什么感受?

我想做什么?

我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关闭“执迷系统”——执迷的想法、执迷的感受、执迷的行为,然后给感情放个假。

规划你的情感假期:有些人住进亲戚或朋友家,还有一些人搬进旅馆。

也可以真的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旅行 。

找一个情感之锚(你足够信任的人)成为避风港,避免你漂向麻烦的旋涡。

诺拉后来就找到了阿妮塔作为倾诉对象,阿妮塔对她以诚相待,没有对她的经历感到吃惊,而是一直陪着她聊天,听她倾诉,她的感情之锚有了归宿。

走出孤立,找到其他的兴趣,做让你开心的事。比如,壁球、健身操、慢跑、重量训练等。

避免触碰执迷的扳机:花一点时间回顾你的日记,把这些执迷扳机列下来。

用形象化练习粉碎你的执迷想法:你将形象化描绘自己摧毁那些执迷想法的情景。

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执迷的巨石压在了你的肩上,你都可以用上述的方法摆脱执迷。

《突围》中的石红杏终于在最后关头斩断自己的执迷,虽然没有揭发大师兄林满江,但在身亡前给老公牛俊杰打电话告别时表示了自己的忏悔,认清了自己的情感,如果有来生,还做你的老婆。

三、孩子告诉你他被同学欺负了,你一定要先说这样的话,千万记住

摄影 毛伟华

您阅读的是本公众号编撰的第2083篇文章

有朋友发来信息:

“昨天孩子跟我抱怨,说同学欺负他。我让他自省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且三番五次强调跟同学相处要团结友爱。但这之后,孩子看起来有心事,也不再找我聊学校的事了。我是不是不该责骂孩子?我现在该怎么修复我们的关系呢?”

当孩子抱怨同学欺负他的时候,我建议家长用这样的话开始对话:

“乖,听到你这么说,我也很难过。别担心,我们一起面对。”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当“情绪共鸣”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问题真的比较严重了。像上一篇提到的“被老师批评”这样的事情,家长只需要让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来就好,可是遇到“校园霸凌”这种事,家长就必须介入了。

不过,这时候父母经常有个误区,那就是希望借此机会教育孩子,让他们对一些平时听不进去的道理更加上心。可是这样一来,在孩子心里,父母就不再是“安全的依靠”,而这对亲密关系的伤害是根本性的。

曾有位北大毕业生称,他幼时遭人欺负,回家跟父母倾诉,想不到却只得到些冷嘲热讽,比如:“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父母的这种沟通方式,让他既失望又愤怒,最终导致他离家求学后,与家里彻底决裂。

要避免这样的家庭悲剧,父母在进行亲子沟通时就必须意识到,孩子感到委屈的时候,要在第一时间成为他的“安全角”。

人跟动物一样,在外头受伤了,就会本能地想躲起来,找一个让自己有安全感的角落,去安心地舔舐伤口。这个地方,就是“安全角”。孩子心目中的安全角,最开始一定是父母,所以小孩但凡受了点委屈,第一反应就是去找爸妈倾诉,希望爸妈安慰他。

展开全文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是安全角,然后才是管教者。结果,小孩子期待的是安慰,等来的却是教鞭。因为很多父母误以为,趁着孩子受挫折、受打击的时候,来点严厉的教育,有利于小孩成长,但这其实大谬不然。

教导孩子这种事,学校能教,别人也能教,事前能教,事后也能教。然而在事情刚刚发生,孩子正沉浸在委屈情绪里的时候,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安全感,却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所以,对小孩来说,如果他在自己心中的安全角,得到的不是抚慰而是另一波刺激,那么他所能学到的唯一一件事,不是自己错在哪儿、以后应该怎样改进,而只是认识到“这个地方不安全”。久而久之,他就会开始疏远父母,遇到什么挫折也不想跟父母说,有什么心事,也不想跟父母倾诉了。

所以,父母应该要有一种自觉:当小孩遇到伤心事,跑来跟你诉苦的时候,就表示你是他的安全角。也许,小孩频频找你抱怨的,都是些芝麻小事,让人听得很不耐烦,甚至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你一直在提醒他,而他却一直当成耳边风的,现在闹成这样完全是他咎由自取。但是无论如何,你都要知道,小孩子第一时间向你求助,是一件非常温暖也非常可贵的事情。因为在这一刻,你是他心目中最安全、最信任的人。

而且,你完全不用担心,成为“安全角”就是无原则的溺爱,就不能再对孩子进行管教和指导。比如,小孩抱怨学校有同学欺负他,你说“别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太不像话了,我找他们去!”其实就是在表明一种“无条件的支持,但不是无条件的袒护”的态度,而这才是“安全角”的意义所在。

进一步说,当你们真的“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发现,“团结同学”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是这时候,你不需要通过指责和伤害感情的方式来表达这个道理。在表示支持的前提下讲道理,对方才能听得进去,你也才能实现亲情和说理的双赢,这恰恰是“安全角”的意义所在。

要维护安全角,并不是说你不能提醒小孩,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假如你带小孩去逛街,可以警告他说:“不要到处乱跑,很容易摔倒!”这样讲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小孩乱跑,不小心真的摔倒受伤了,这时你再去责骂他,就是在破坏安全角了。

人跟人的亲密度,很多时候就是几句话决定的。如果你总是对小孩冷言冷语,小孩就不敢信任你,长大以后也自然而然就会疏远你。但是,当年到底是你的哪一句话让孩子有这种感觉的,他可能也早就忘了。可是,那种不安全的感觉,却一直留在他心里。

这些沟通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亲子之间,也适用于恋人和朋友之间。当对方向你倾诉的时候,无论你觉得对方的痛苦是多么无聊、多么不值一提,你都要了解一件事——他正在把你当成安全角,而这是很难得的信任。就算你有再多的道理要分享,也要在“我是你的安全角”这个前提下展开。

记住: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是安全角,然后才是管教者。

喜欢请转发,偶尔识码请房老师喝杯咖啡

这样的话欺负记住告诉一定

上一篇:人生悲喜,唯有自渡

下一篇:爱情是没有假如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