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斐,爆红之后…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2835

“既然没有一眼就被记住的天赋,那就拿出一点一点磨难的努力,慢慢地也终于有人发现,也许我可以……”

这是张小斐对自己的勉励。

一、

2003年,摆在贾玲面前有三个大难题,1.上大学,继续北漂;2.回家当公务员工作;3.和男友私奔……

最后,她选择了追逐梦想。

并,拜师冯巩。

之所以选择这个,她觉得自己能红。

也正是这个选择,让她在多年之后,凭借《你好,李焕英》成为了全球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54亿)。

展开全文

然而,让她成为成功的女主角却在另一个十字路口挣扎着……

此女,就是张小斐。

出生在一个工薪阶层的她;正在为妈妈圆梦,妈妈热爱文艺,但为了生存只能放弃梦想,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打小,妈妈就带着她去很远的地方学习舞蹈。

一来一回,需要两个小时……

童年的印象基本都留在了路上的风景中,小时候的张小斐,长得娇俏,腿长手长,跳起舞来,特别好看。

但,练舞很辛苦。

下叉,横胯,下腰、压腿……

如果先天不足,后天努力中,泪水与汗水浸湿衣襟在所难免。

张小斐就属于“后天努力”的人。

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在练舞,当别的女孩在炫耀新衣服时,她在练舞……

11岁时,家里砸锅卖铁,把她送进了民族大学学舞蹈。

基础不够好,天赋不够强的张小斐只能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进步。

跑操场,一跑就是十圈。

付出终有回报。

2001年,15岁的她考进了北京武警总部政治部文工团,穿上了军装。

二、

当兵后悔一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军人的优质的素质让张小斐练就了坚韧的性格,让她敢勇往直前,不怕艰难困苦,也磨炼了她独立的个性。

四年之后,她转业。

按照她的资历与专业能力,完全可以找一个稳定的工作。

但张小斐却想当演员。

2005年,张小斐凭借舞蹈功底,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与她一同考进的还有“童星杨幂、袁姗姗、焦俊艳、唐菀……”

张小斐:

“进电影学院的时候,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成为一名电影演员。”

心中有信念,不怕吃苦的她在学校里绝对是好学生。

每一次,有戏拍她都是被推荐的那一个。

可,机会与努力往往不会降落在一个人的头上;那时的杨幂已经凭借张纪中版的《神雕侠侣》走红。

那时的袁姗姗,是公认的女神,拍照一直在C位。

而且,袁姗姗自从进校门开始就被同学起了一个外号叫“袁美人”;感受众星捧月的袁姗姗,与杨幂、张小斐是同一个寝室的。

在“袁美人”的嘴里张小斐是“睡觉打呼噜”的“男人婆”。

之所以开张小斐的玩笑,是因为这会的张小斐的确没有实力与她比较,但多年之后,张小斐成功,她还为这个“玩笑”道歉。

可这个道歉看起来却很“玩笑”。

那时,杨幂有圈子、袁姗姗有人追、焦俊艳有颜值;

唯独张小斐有人嘲笑,遭人嫌……

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她胡乱接戏。2006年,张小斐第一次做女主角,拍摄了电视剧《烽火岁月》。

这部戏没有让她走红。

不是戏不好,也不是演得不成功,只是定位不同。

在校期间曾在多个大型晚会担任演出主持人。

2008年,她主演了励志电影《大饼的莎士比亚》,电影是个好电影,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冥想不足。

戏得到认可,却没张小斐的一点功劳。

就这样,张小斐在别人的光环里,在同学的嘲笑中走过了大学的四年时光,有泪、有辛酸、有回忆。

2009年,张小斐与明星同学杨幂、袁姗姗一起毕业了。

此时杨幂靠上大导演李少红,混得风生水起;袁姗姗签约罗秀春(张国立前妻),事业蒸蒸日上。

而张小斐的贵人贾玲,也在生存线上挣扎着。

三、

这一年,贾玲在师傅的帮助下,从租不起房的北漂,一个“辛酸”的转身,已经成为了“新相声”的代言人。

创办了“新笑声客栈”相声俱乐部。

北漂十年,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收入也算稳定了,更为日后夺“喜剧女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张小斐则没有这些人的好运。

当年她进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做一名电影演员;现在,她跟所有的毕业生一样,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要在北京生活下去;

活下去不容易。

她形容当时的自己:就像早餐摊的一屉包子,毕业的一刹那还冒着热气,但天凉得很快,她凉得更快。

为了“活下去”,她只能转行。

这年,广播艺术团招主持人,张小斐虽然想当演员,但也只能先考虑工作,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

事业编,有工资……

170cm的身高,修长的腿,站在台上,张小斐很有台风。

在广播艺术团她认识了“马季、姜昆,冯巩、巩汉林等”老艺术家;在冯巩的介绍下,认识了她的贵人贾玲。

当时,贾玲就建议张小斐做“谐星”。

可张小斐是励志做电影演员的,婉拒了贾玲的邀请。

先后拍摄了影片《飞天》、电视剧《天行健》、神剧《敢死队》、电视剧《刘伯承元帅》等作品。

可以说是一点水花都没掀起来。

直到2012年,实在是无路可走的张小斐与贾玲合作。

这会儿的贾玲已经是春晚的常客,上了春晚、元宵晚会、网络春晚,卫视的春晚等大型活动。

这一年,两人首次搭档,登上北京春晚,演了小品《女人N次方》,曾经贾玲对张小斐说:“你离走红,就只差一部戏了”。

但这一次,未掀起太大波澜。

她长得漂亮还有大长腿,但就是红不起来。

真怪……

张小斐也觉得怪,电影梦这么难实现呢?为了生存,只能“谐”下去,2013年,北京春晚上张小斐出演小品《男人N次方》。

迅速打下群众基础。

四、

以前拍戏,不乏有女一、女二的重要出镜经历,而进入喜剧行业,直接就上了春晚。

难道自己真的适合做喜剧吗?

她不想“做谐星”,为此她主演了《马向阳下乡记》,饰演的“齐槐”可圈可点,但观众只记住了“如日中天”的波叔。

2014年,与闺蜜挚友“喜剧女神”贾玲携手以女汉子形象活跃在荧屏上。

张小斐索性放飞自我。

她演的爆笑大龄剩女、粗线条女杀手等角色仍竭力甩脱女神包袱,另辟蹊径的她被称作为“癫狂女神”。

这一放飞,就收不住了。

前有群众基础的加持,再加上夸张的演技,还有贾玲的陪衬,张小斐,直接飞上了春晚的舞台。

2015年,搭档冯巩演了小品剧《小棉袄》,一炮而红。

网友觉得这个脸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她是杨幂、袁姗姗的同学。

这个“红”,然张小斐很尴尬。

因为她走红不是因为演得多好,而是被网友说成了“杨幂、袁姗姗”的同学,这让张小斐很是伤心。

呵呵……

伤心能 怎么办?

努力呗!

《小棉袄》之后,她上了江苏卫视春晚,表演小品《面子》;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中《你心中的小龙女》。

羊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张小斐称得上抢尽舞台风光。

但,外表靓丽大气,颇具犀利女神范的演员却最终选择踏入喜剧之路,令大批网友纷纷醉倒并表示“有女神的身子,偏走笑星的路”。

这一年,贾玲也红了。

成功参加《欢乐喜剧人》的录制;作为贾玲的闺蜜兼搭档,张小斐在喜剧人的舞台上“尽情作妖”。

在舞台上,她可以是“冷面主管”、“女鬼小斐”、只会叫表哥的民妇、漂亮女孩……

贾玲需要什么样的,张小斐就能演出来。

2016年,贾玲在喜剧的路上站稳了脚跟,成立大碗娱乐。

并签约了包括张小斐、许君聪、何欢、卜钰、张泰维、朱天福等喜剧艺人,张小斐更是第一位女喜剧艺人。

贾玲也从合作伙伴成为了张小斐的老板。

但两人却超越了老板与下属的关系,更像是姐妹。

在张小斐“被甩”的时候,她第一个想倾诉的人就是贾玲。

那一天,贾玲在家点了一个大烤鱼,开了一瓶红酒,看着电视,品着红酒……小斐来电打破了这个安静的氛围,上来就哭“我被甩了,我去找你,你陪我说说话。”

张小斐直接开门,她哭着、说着……

贾玲睡着了……

张小斐其实一直有一个很渣的男友,这个男的多次劈腿,还甩的小斐,但张小斐就像着了魔一样,不舍,多次原谅,即使分手也给人家发信息……

五、

或许分手,让张小斐成长了。

此后,她在戏剧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录制《喜剧总动员第一季》晋级总决赛;《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晋级总决赛;录制真人秀《鲜厨当道》、即兴喜剧节目《开心剧乐部》等多部综艺。

此时,她才算有了一点名气。

但却是“谐星”。

谐星没什么不好,很多大师级别的人物,都是谐星。

2018年,张小斐登上了春晚,这一次不再是谁的配角,而是主角,演了小品《真假老师》,凭会打湾的腿走红。

这个坐姿,很少人能做到。

一时间成为了网友们效仿的对象。

从这之后,张小斐成为了春晚的常客。

2018、2019、2020、2021、2022,连续四年登上春晚,一时间成为了春晚舞台上气场最足的喜剧女王。

但喜剧只能让她出名,并不能得到认可。

与她有相同经历的还有贾玲。

贾玲出生在大山深处的四口之家,家境贫困,姐姐就把走出大山的机会让给了贾玲,考入大学后,妈妈意外去世。

这给贾玲沉重的打击。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也想让在天堂的妈妈认可,贾玲自编自导自演《你好,李焕英》。(李焕英为嘉玲妈妈)

一直以来,张小斐在贾玲的小品中,都是以“扮丑”出现,而这一次,贾玲把“妈妈”这个角色给了张小斐。

2018年,电影开机。

拍摄过程中困难重重,没有经费、没有大牌演员,而且第一次做导演的贾玲还很较真,每一个镜头都细之又细……

这部电影本来对投资者而言,并不是“卖票”的作品。贾玲就说赔了我认,张小斐说“我陪你”,两人的友谊地久天长……

2021年2月12日《你好,李焕英》上映。

戏中没有浮夸的特技,没有情情爱爱,从搞笑到温馨,从思念到亲情,每一个镜头都表达了深深的感情。

就像我们,哪一个看过妈妈年轻的样子。

电影,以54亿的票房收官。

贾玲也成为全球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在张小斐还没大红大紫的时候,她什么都没有,同学也落井下石。袁姗姗曾公开说“张小斐”晚上睡觉打呼噜……

张小斐在喜剧舞台上挣扎了这么多年,心态与情商早就练出来了,打圆场地说:“老同学互损一下,也没什么。”

一句话化解了所有人的尴尬。

但她的尴尬谁来化解呢?

2021年,张小斐和贾玲一起参加了“尖叫之夜”这个活动,然而两人的待遇却是不一样的,张小斐全程都没有椅子坐。

还是贾玲给了她一个凳子。

风水轮流转,没多久,张小斐一飞冲天,凭借《你好,李焕英》中的“妈妈”张小斐也斩获了一系列大奖。

尤其是捧回了“金鸡奖”的奖杯。

获奖感言时她说:“从进入电影学院,那个梦开始的地方,一路走来,很‘电影’、很梦幻……”

35岁的姐姐,一夜间竟然成了“国民妈妈”。

也顺带“捧”回了同学情,袁姗姗发文道歉……

她说:

“三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录制了一个综艺节目,我里面一些不妥的玩笑话被拉出来,像大家所说,我确实不太会讲话,但没有恶意,因为是很好的同学朋友大学毕业后我们又有个机会住在一起,大家欢聚一堂,聊了打不打呼噜的问题,我以为是热闹开个玩笑,但现在看来是我的不妥没掌握好分寸,我向张小斐同学道歉。”

还不忘曾了一波《你好,李焕英》以及新年的热度:

“新的一年,辞旧迎新,过往的事情大过年的拎出来给大家添堵了,在这里我大吼一声:“我打呼噜最大声,世界第一!”

小斐看到后,大度留言:“道啥歉,陈芝麻拉谷子的事啊,回去吃火锅啊!”

张小斐爆红,就铺天盖地的传出负面新闻、穿衣、举止、言辞等都成了炒作的由头……可谁知道她没来过这样的舞台呢?

还有那些大明星的做派也不尽得体吧!

六、

网络有记忆,人却记仇。

娱乐圈的人更加记仇。

大红之后,张小斐的事业就像被谁给偷摸按住了暂停键,没有作品上门,更没有靠得住的男友。

纵使贾玲左右开弓,也没能保护柱“妈妈”。

近两年,张小斐一直活在《你好,李焕英》的光环之下,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事业发展为零。

而后,关于她的话题也为零。

就像她说自己像“刚出锅的包子”一样,天冷了,就凉了。

前些日子,她才传来一个不错的消息,与黄晓明搭档拍新剧《好事成双》,然而,这个剧得到的关注并不多。

回头看张小斐的这些年,其实她早就拿到了“王炸”的牌,只是没打出王炸的气势,磕磕绊绊走了这么多弯路,看似是成长,却也是无奈。

每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张小斐却是靠天吃饭。

爆红之后,只走了一年的鸿运;如今再看,《你好,李焕英》是她的巅峰,也是她的下坡路。娱乐圈是一脚深一脚浅的竞技场,走歪了上不了正路,走在正路上当心脚下的石子,硌脚,也扎心……

您觉得呢?

我是小柴砼,一个不写生“瓜”的娱乐写手,如果您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每天持续更新,感谢感谢!

一、易小星:时代不一样了,缝纫机变成了电脑

易小星说:“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在这个写字楼里面坐着,喝喝咖啡,坐在电脑面前打打字,好像觉得自己工作还挺不错,但是你想一想,是不是跟六七十年代的踩缝纫机的女工也差不多,其实好像是差不多的,是吧?只不过时代不一样了,缝纫机变成了电脑。”

作者|郭贴

编辑 | 丁宇

叫兽易小星与影评人的斗争,还在《开拍吧》中持续着。

在这档青年导演创制真人秀的综艺节目中,易小星与另外五位青年导演郝杰、彭宥纶、王珞丹、沙漠、胡国瀚一起,通过3轮短片角逐,接受票房、口碑、专业等多维度的评判。

他的首部短片《谁拿了我的外卖》,影评人打分倒数第二。低分被投屏在影厅门口,易小星站在旁边,拿着喇叭对围观群众说:“影评人就是跟我们观众作对的。我拍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开心!”易小星的判断是准确的,《谁拿了我的外卖》最终获得了票房第一的成绩。

展开全文

第二部短片《制造偶像》,讲述北漂女孩参与偶像造星工业的故事,再度遭遇现场影评人如潮差评。唇枪舌战几个回合后,他内心有点“破罐子破摔”,同意发起挑战时刻,最终在现场观众投票中,战胜了影评人看好的导演郝杰。

郝杰似乎是易小星的反面——其作品艺术性被认可,票房却总是惨淡收场。在节目里,郝杰木讷寡言,易小星则堪称“社交之星”,无论面对投资人、演员、观众甚至影评人都有三寸不烂之舌。在综艺叙事中,这两位导演的碰撞,活脱脱描摹出了“商业与艺术”的两元对立形象。

网络上对易小星的评价同样是两个极端。在《开拍吧》豆瓣小组中,有人觉得他总是信心满满,不愿虚心接受影评人提出的意见。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在网络上很受欢迎,短片《制造偶像》点击量很高,高赞热评称:“就(因为)这个短片,叫兽都被那些影视公司的影评人骂惨了。”

在成为导演之前,易小星曾是一名国企工程师,因“万万没想到”系列爆款网络短片,一跃而成初代网红。这些作品中,包含了对现实的讽刺,语言和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拥有了一批受众。

他于2015年开始拍电影,大银幕作品《万万没想到》和《时尚之王》票房成绩都不错,这些过往造就了他鲜明的创作风格和显而易见的标签——职场、喜剧、贴近现实热点,但艺术性不受认可。

围绕着一系列的争议,《博客天下》采访了易小星,聊一聊他对影评人、对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看法。他本人并没有节目上那么爱抖机灵、说段子,也没有“社牛”,甚至还有些拘谨,但能说、敢说本色不改。回忆自己第一部电影上映之时,他有两件印象深刻的事:一是影志等影评人给他打了超低分;二是路演的时候,有个观众站起来哭着说:“你一定要继续拍下去,不要被批评打倒。”

今晚,易小星的命题短片《无时无刻》即将在新一期《开拍吧》中与观众见面,继续接受着市场的评判。

以下是《博客天下》和易小星的对话:

谈节目:电影是电影,综艺是综艺

博客天下:为什么选择来参加《开拍吧》?

易小星:我在转型电影导演后,就没什么精力再像以前那样拍各种短片了。《开拍吧》有个好处,它给你钱,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这个挺爽的。而且人少,自由度更大,创作氛围更轻松,不会说你拍完这个就没有下个了。而且我正好下部电影还没拍,拿出几个月的时间,顺便也练练手,也磨合一下这边的团队,我觉得是蛮不错的尝试。

博客天下:节目组主动来找您的吗?他们有说为什么来邀请您吗?

易小星:他们很卑微(笑),没有没有,很客气地来邀请我,因为也担心我不愿意参加这种竞技类的导演综艺。很多导演不想来,因为确实存在风险。对于有成功市场作品的导演来说,万一你拍得还不如那些没有拍过长篇的导演,岂不是很丢人?

对于我来说的话,因为我自己本身也参加过不少综艺,所以会把两者分得比较开。电影是电影,综艺是综艺,综艺不管成绩怎么样,它只是个综艺成绩。

博客天下:您看了节目吗?对节目剪辑中您自己的形象有什么看法吗?

易小星:快速看了。倒也没什么看法,就是我觉得这个人,好油腻啊。我不知道是剪出来的,还是我自己就是这么油腻,而且感觉真的很“社牛症”。

博客天下:节目表现里你挺“社交之星”的,这是你平日里的状态吗?

易小星:我是觉得那是种掩盖了,其实平常私底下,我不太擅长社交,如果一个场子里面陌生人特别多的话,我会缩起来,但是因为是录综艺,当然还是搞搞气氛,我会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变成活跃气氛的那个人。

博客天下:你说了很多凡尔赛的话,比如“我想拍点艺术片,没想到又拿了票房第一,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除了给别人赚钱,毫无用处。”

易小星:那个现场气氛很压抑,我就想说说段子活跃气氛,结果对面都很严肃,这真的是很束手无措的一种情况,如果抛个梗,你接住了,大家有来有回的。抛个梗过去,大家很严肃地在那里,把我的玩笑话当真。

博客天下:你现场见演员的时候,挺社牛症的。现实里见演员是这样吗?

易小星:如果是在真实世界里面,我见演员不会是这样的。见演员是很大一件事,不会跟你开玩笑说什么“我两年前给你写这个故事”,因为演员接剧本也很谨慎,他们要了解你这个导演,了解你的故事,你跟他讲的时候,得让他动容。所以如果你在那里各种“社牛症”的话,挺完蛋的。

综艺上只是综艺上的东西,真实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得分开来看。

博客天下:你会顾虑可能要被影评人骂吗?

易小星:我一开始就预料到了。因为这种节目,有点像电影节那种评审机制,喜剧本身是很吃亏的,因为喜剧要贴近大众,那它可能艺术性就没那么高。哪怕放在正常市场里,喜剧也是最容易被影评人抨击的。

博客天下:但是你不在乎?

易小星:我在乎啊,在乎也没办法啊。

博客天下:似乎你对影评人记性很好,王珞丹被影志打一分的时候,你还跟她说“他给我也打了一分。”

易小星:我记得影志,我们私底下认识,我还接受过他采访呢。我觉得他给我和王珞丹打一分,属于情绪化。(被他采访是什么感受?)他好意思,我就好意思啊(笑)。

谈作品:想做喜剧之外的新尝试

博客天下:您的第一支节目短片《谁拿了我的外卖》,影评人打分是倒数第二,你是怎么看的?

易小星:因为我是真的在国企里面待过好几年的,所以当有那几个影评人在那里说“这个事情真的至于吗”?我就是觉得他们,第一可能没有上过班,第二可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领导,第三可能真的不用自己拿外卖(笑)。

如果你有过自己拿外卖的经历,或者说被人错拿外卖,或者是偷掉外卖的经历的话,我觉得一定会心有戚戚焉。当时影评人说这个事情不现实,评论里就有人在底下反驳说:“怎么不现实了,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很多人没有在那种窒息环境中待过,他们无法理解领导丢个东西为什么那么兴师动众。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就是他们每天的日常。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在这个写字楼里面坐着,喝喝咖啡,坐在电脑面前打打字,好像觉得自己工作还挺不错,但是你想一想,是不是跟六七十年代的踩缝纫机的女工也差不多,其实好像是差不多的,是吧?只不过时代不一样了,缝纫机变成了电脑。

我觉得这是我拍这个短片的意义所在,因为我也曾经在这样的工作场所待过,我也“踩过缝纫机”。人与人之间的沟壑,我们或许没法跨越它,但我们至少让生活在沟壑这边的人,能感知到我们也被关注,有人理解我们的生活。

博客天下:这部电影在影厅上映的时候,你跟观众说“不用在意这个分数,影评人就是跟我们观众作对”,你是怎么看待影评人的?

易小星:其实我能理解他们。影评人要想红的话,一定要点评商业片,为什么?因为商业片看得人多,你说它这不好、那不好的时候,观众能够更快地注意到你。很难看到一个影评人说某部艺术片拍得哪儿不好,因为它本身没人看,没人看你去点评干吗(笑)?

所以大部分影评人都是在点评商业片,但其实商业片又最不需要影评人。商业片本身就是面向大众的,大家都能看明白,要你说啥呢?

影评人这个职业的来源,本身应该是作为观众和电影之间的一座桥梁,去帮助观众理解不太好懂的、需要解读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可能现在大家都文化水平上来了,你作为影评人未必比观众看得更明白,现在你要是不骂商业片的话,就又没流量,没流量那可能就是很难继续做影评人了,所以也能理解他们这种做法了。

博客天下:你的第二部短片《制造偶像》似乎就不那么喜剧了?

易小星:第二个片子,其实我真正要讲的是一个北漂女孩的经历。其中合租房水管爆掉、点火锅一人食、听隔壁邻居吵架,都是我编剧团队里几个孩子真实经历过的。从头到尾其实挺悲哀的,一旦你看到那个结尾,知道这个女孩有可能神经不正常的时候,我觉得根本就笑不出来吧。

舒淇老师当时说得还挺对的,因为一个女孩,当你不想跟相亲对象说话的时候,那说的东西就是有真有假。跟妈妈打电话、自己一个人吃盒饭、给老板回消息,都是真的。但让毛毛虫当偶像这件事情,真的有毛毛虫吗?也许他是一个人呢,或者说也许这个姑娘本身神志不太清楚了呢?都有可能。

但是我觉得很遗憾的一点就是,那些影评人好像没有感知到那种北漂的痛苦,关注度放在讽刺娱乐圈上面,那其实不是本意。后面我看到有一些评论,有人看出来了,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欣慰的,创作者自己的用心能够被察觉到,我觉得这个是最宝贵的体验。

博客天下:为什么《制造偶像》这次没有拍喜剧?

易小星:说实话,喜剧在这个舞台上太吃亏了。喜剧短片一旦拍得好笑,他们会说:“你这个不是小品吗?”拜托,小品本身是从戏剧里来的,它是国内发明的一个东西,从戏剧里面节选好笑的一段出来,所以它的本体是戏剧。

如果说某个喜剧电影像是小品合集,我觉得这是对一个喜剧最好的赞赏。你看卓别林、刘别谦、比利·怀尔德、基顿这些最高级的喜剧大师,他们的喜剧全都是段子合集。如果我们喜剧每一个都拍得像是小品合集的话,那么这个喜剧一定好看。

而且我来这个节目也是想进行一些尝试,除了喜剧之外我还能拍什么。因为说实话,如果是长篇作品,我跟我的制片人、投资人说“我这次不想拍喜剧”,他们投资的时候就会犹豫了,会觉得你为什么不拍喜剧呢?市场已经接受你是个喜剧导演了。

博客天下:但是《制造偶像》的打分,比第一部《谁拿了我的外卖》还要低。

易小星:上次还是倒数第四,这次倒数第一了。我是觉得影评人打分这一块,总共也就那几个人,舒淇是能够感知到那种北漂女孩的哀伤的,但其他几个都是中年男人,他们也很难体验到女孩的这种感受,性别之间也是存在这种理解上的巨大的沟壑的。

博客天下:当时你跟影评人争执后,发起了观众挑战,当时你猜到自己会赢郝杰了吗?

易小星:我没有预料到。当时现场那个火力已经很凶猛了,所谓的权威都坐在那里说你不好,观众很容易被影响的,哪怕之前挺喜欢它的人,也可能会觉得“真的是我品味不行”。

我那会儿有点破罐破摔心理,觉得既然都被你们这么说了,这个片子既没商业性也没艺术性,没必要上院线了,不如助郝杰一臂之力,让他多上两场,我就算了(注:按规则挑战启动后,获胜者会增加两场排片)。但最后可能还是很多人保持了自己的立场吧。

谈市场:导演生涯还没走到头

博客天下:您会觉得《开拍吧》设置的导演创作流程,跟现实接近吗?

易小星:我觉得这个综艺节目,尽全力在模拟一个真实投资创作环境,但跟真实情况还是差很多,就像用积木垒房子和真实造房子的差别。

博客天下:第一轮您拿了票房冠军之后,第二轮除了刘震云老师还是没有投资人选你。当时你还说要去问问其他三个投资人怎么回事,后来问了吗?

易小星:没有问,因为我觉得特别能理解,他们会觉得,我不需要被帮助了,这个是很正常的,我本身是个时尚商业导演,我又不需要他们帮助。而且刘震云老师是个圈外人,其他电影人如果投资了,我不接很尴尬。(注:节目规则只能接受一位投资人投资)

博客天下:据说刘震云老师,给你跟剧本一样长的修改意见?

易小星:那个是开玩笑。我把那剧本一给他,他就说开拍吧,开拍吧,太好了。

博客天下:那么现实中拉投资、找演员、拍摄、上映几个步骤,那个部分让你觉得最困难?

易小星:上映是最困难的,因为你要选档期,还有宣传大战,这几个挺累的,其他我觉得倒还好吧。

博客天下:一般影片上映前,你会邀请影评人看片吗?

易小星:谁会邀请影评人看片(笑)。我们已经见过无数个影评人打分很差,然后观众又很喜欢,口碑也很好的片子了。或者影评人打分贼高,但是一塌糊涂的片子,这种案例太多了。因为影评人太少且趋同,他们很多都是40多岁,看片口味趋同,只代表评委群体,不能代表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人了。

所以我们一般比较信任专业的试映公司。去到各个城市,每个城市一两百个观众、各个年龄、各个学历、各个性别,一起来看完后打分,这种试映出来的结果,通常就会非常接近真实的市场表现。不管《流浪地球》还是《你好,李焕英》,都是试映的成绩本身就非常好的,从试映就知道,一定是票房大爆、口碑大爆。

博客天下:所以您跟影评人之间就是“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的感觉。

易小星:不不不,不是看不上,是看不见,基本上在我的创作过程当中,基本上是不会见到他们的,那只能在影片上映之后,才会出现他们的身影(笑)。

博客天下:在导演的自我表达与面向市场之间,你是偏向市场的?

易小星:我其实也很重视自我表达。重视自我表达其实分两种,一种解释是,我自己有想法,我要让人看到,这叫自我表达。另外一种解释是,我创作它的时候,我的情绪是与它共振的,我想让更多人跟我共振。

不管是哪一种解释,我觉得永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创作者得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你的观众,无论这种感动是好笑、苦涩、心酸或是某种形而上的、哲学上的东西。先触动到你自己,你才能触到更多人。

博客天下:但似乎你还是这6名导演当中最商业的一名。

易小星:我是最商业,但商业怎么呢?没问题对吧?因为我觉得做艺术片的话,做艺术片也是需要勇气的,如果我哪一天我也去拍艺术片了,只能说明一件事情,就是我那时候肯定特别有钱,我那时候肯定特别富裕,因为想拍什么,就拍什么,祈祷我早日拍艺术片吧(笑)。

博客天下:你是如何看待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易小星:两者并不矛盾,所有创作者其实都想拍出商业跟艺术兼备的作品。但有时候你商业度够了,艺术性不够;艺术性够了,商业度又不够。我觉得能两全最好,如果不能,我作为偏向市场导演,肯定会先保商业,因为我不能让投资人赔钱,我觉得导演如果奔着让投资人赔钱,有点像诈骗,这样不好。

博客天下:像郝杰那样的导演,是不是就不太注重商业性?

易小星:我觉得他也想让他的片子被更多人看到,每个导演都希望自己片子被更多人看到。郝杰的困境不在于他自己,在于我们艺术片市场不时尚,像欧洲那边都是有专门艺术片放映院线的,专门给爱看艺术片观众去看,他们就是看腻了类型片,不想看大片,就想看形而上的意识流的、留白的,这样不一样的电影。

艺术片本身花不了太多钱,什么时候艺术院线建立起来了,能支撑艺术片回本,略有盈利,赚点钱能够再拍下一部,就比较良性循环了。

博客天下:前几天我们采访刘震云老师,他说“小星导演对电影还是有独特的看法”。

易小星:有独特看法指的是?(笑)因为我其实没有接受过系统地电影学教育,所以我观察电影是从一个非常直觉的角度来观察的。

我的观点是电影才一百多年,它还在起步阶段,在过去那些年里它向戏剧学习、向文化学习、向雕塑、美术都学习过,那也许有一天它会跟电视剧、网剧、短视频、互联网学习。

尤其像现在,电影向漫画学习就诞生了漫威这样的片子。电影向网络学习的时候,就出现Netflix这样的网络电影。像马丁·斯科赛斯这样的大师导演都开始在网络上播放自己的电影了,在以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觉得电影它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一个艺术门类,不应该去对它有一个定义,“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电影”,电影应该是包罗万象的。我觉得这个不算是独特的看法,而是比较大胆的一个看法。

可能也是因为我现在还比较年轻,也许我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我也会像个老人家坐那儿评价“你这个不是电影”,(笑)有可能。

博客天下:结束了《开拍吧》最后一期录制,拍了三支短片,什么感觉?

易小星:这三支片子整体而言,虽然第一支和第三支成绩最好,但我最喜欢第二支,因为它足够新鲜,足够冒险,而且也让我更爱自己的创作。

因为你知道,如果一个导演拍不出有冒险精神、有实验气质的片子的时候,他的职业生涯通常也就走到头了。我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制造偶像》,还是充满无知、幼稚、青春年少的荷尔蒙,我觉得那是一支有少年气的片子,让我觉得我的导演生涯还没走到头(笑)是充满希望的。

小星机变缝纫一样时代

上一篇:靠综艺出道的偶像堪比网红,没作品没实力,只能靠综艺维持热度

下一篇:[杂谈]说说你,说说天河北,说说我自己。[已扎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