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零”转向“共存”后,新加坡如何防止医疗挤兑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1333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第二年,作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的新加坡,在认识到新冠病毒无法彻底摆脱后,最终于2021年6月宣布由“清零”转向“共存”。

新加坡是执行“清零”政策中较早转变的国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德尔塔毒株在国际流行,尤其是在印度暴发后的惨状仍历历在目,而如今大家熟悉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尚未出现。

时任新加坡财政部长、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联合负责人的黄循财在去年12月曾向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在2021年中的时候,新加坡决定改变政策,学习与新冠共存,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我们进行了疫苗和加强剂的接种”。

据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中午12时,约550万人口的新加坡共累计确诊218.2万,累计死亡1707例。在过去的28天里,当地新增感染34519人,其中99.6%为无症状或轻症,只有0.01%的病例死亡。目前入院治疗人数为110例,其中10人需要呼吸机,6人送进加护病房。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也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道,新加坡当时之所以敢于投石问路,在于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同时新加坡国门依旧关闭,基本实现了群体免疫,即便随后出现新一波疫情或病毒变种的攻击,也难伤筋动骨。

从“清零”转向“共存”

在疫情的初期,即便十分依赖国际贸易和交流,新加坡也同样采取了严格的“封城”和“清零”政策,抗疫效果十分明显。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报告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同年4月,随着外籍劳工宿舍感染激增,新加坡政府下令实施全国性封锁政策,暂停所有非必要的活动,并关闭大部分的工作场所。6月2日,新加坡社区病例“清零”。

可以说,在新冠疫情暴发和全球大流行初期,新加坡施行了严格的“清零”政策。

此后,新加坡染疫人数长时间保持低位,不少时间每天只有个位数。但新加坡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新加坡贸工部在2020年7月公布数据显示,新加坡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去年同期下降12.6%;而与前一季度相比,下挫幅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1.2%。

展开全文

到了2020年末,随着新冠疫苗的出现,新加坡迅速跟进,成为亚洲国家中最早启动新冠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2020年12月30日,一名负责筛查新冠病例的护士成为新加坡疫苗接种第一人。

到了2021年8月,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全国八成人口已顺利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根据当时的统计,新加坡成为全球完全接种率最高的国家。

有了疫苗接种率作为基础,新加坡逐渐迈开了步伐。黄循财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新加坡的抗疫政策从“清零”开始,想的就是尽量减少病例。但在疫苗接种覆盖扩大后,他们发现很多病例症状轻微,“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让我们觉得逐步的开放是可行的”。

2021年6月,新加坡开始转变防疫思路,提出打造“对新冠更具适应性国家(COVID-resilientnation)”的目标,即逐步放松社会管控,恢复正常生活,为此还制定了四阶段的路线图,按部就班进入“共存”阶段。

从当年6月29日起,新加坡卫生部就不再通报确诊新冠病例的行动轨迹和部分个人信息,而更着重于防止重症和加快疫苗接种。

不过,即便有高疫苗接种率作为无形屏障,在放开疫情限制性措施后,新加坡依然毫无意外地迎来了一波史无前例的感染潮。面对新形势,新加坡对防疫政策做出了回撤,但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表示,政府不是在动摇,“我们的整体战略没有变”。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21年10月9日发表全国讲话,再次明确了新加坡的防疫政策方向。新加坡的国情决定了无法长期封锁。他说:“我们每一次封锁,就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

他强调要转向“共存”策略,首先要调整的是心理。他说,“我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我们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遵守限制措施。”

他进而指出,“有了疫苗,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新冠现在是可治的、不严重的”,“居家康复是常态。无症状和轻症病人居家康复,可以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病人,尤其年长者”。

“渐进式”防止医疗挤兑

黄循财表示,在与新冠病毒共存后,新加坡不再纠结于病例的数字,而是密切关注医疗体系。

他进一步解释道,新加坡十分关注医院使用率,与此同时,也加强了所有医院的能力和处理病人的能力,把资源投入可以照顾和满足新冠患者的新型医疗方式。

新加坡在疫情后,综合医院基本没有发生医疗挤兑,被称为PHPC(PublicHealthPreparednessClinic)的“公共卫生防范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HPC是在2003年SARS疫情以后建立起来的,让私人诊所等社区医疗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新加坡卫生部的统一指挥和指导。

在2020年末,已有近千家诊所加入到了PHPC系统,遍布新加坡每一个角落。新加坡政府对PHPC诊所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资和经济援助。如在2020年,PHPC每诊治一位急性上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无论最后确诊与否,PHPC诊所都可以从政府领到60新加坡元(约合309元人民币)的补贴。

由此大量普通型的新冠患者在社区诊所就得到了治疗,充分利用了基层的医疗力量,而大型医院主要承担重症的治疗。有评论人士指出,面对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如果让综合医院承担主要防疫任务,哪怕像新加坡这样优秀的医疗系统也会崩溃。

同时,新加坡政府在疫情上,保持了相当的透明度。如新加坡卫生局网站上会时常更新加护病房的使用率,很少有超过95%存在挤兑风险的。医疗情况透明让民众放心,摆脱恐慌。特别是在感染高峰期后,民众看到加护病房的使用率快速下降,进一步增强了抗疫的信心。

在2022年2月,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高峰期间,新加坡每日的确诊病例曾高达2万例,但由于疫苗加强针的快速推进,加上对应措施妥当,新冠的重症患者和病亡人数并没有大幅提高。

今年3月15日新加坡政府宣布,社会管控措施将进一步放宽,新加坡将进入与新冠共存的新阶段;8月末,新加坡正式取消了在室内强制戴口罩的规定,在10月8日又宣布取消500人以上聚集活动的限制和对疫苗接种情况的差异化管理措施。

国家的防疫举措、民众疫情感染情况,与经济表现息息相关。2020年疫情暴发之年,新加坡GDP全年同比增长-5.4%,为独立以来最低增速。2021年,作出了转变的新加坡经济迅速恢复元气,同比增速达7.6%。今年前三季度,新加坡经济增长了4.2%。尽管在各种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下,2022年新加坡经济增幅预计仍在3.5%左右。

黄循财向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在抗疫的过程中,新加坡有两个重中之重的重点:一是保护生命,二是保障生计。除了保护生命之外,我们也是希望可以保障我们新加坡人的生计。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奥密克戎重复感染概率有多大?再次感染症状会加重吗?李兰娟回应

李兰娟院士(右一)与她的科研团队在一起。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新十条”发布以来,已迅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家点赞新政策之余,依然存有一些顾虑:如果感染人数增加,医务人员做好准备了吗?一旦发烧或者感冒,要上医院吗?奥密克戎重复感染的概率大吗?

12月12日,记者专访了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曾有过丰富一线抗疫经验的她表示:“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占95%以上,大家无需恐慌。”

记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发布 “二十条”后,又跟进发布了“新十条”。在您看来,连续发布优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李兰娟:从传染病的发展规律来说,传染病流行起始阶段致病力往往很强,大家对病毒也是易感的,也容易导致重症发生。疫情初期,国家果断决策,严格筛查,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名患者,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审时度势、科学研判,调整优化防控策略,发布“二十条”措施;之后,又根据突出问题提出十条针对性优化措施,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优化调整了隔离方式和核酸检测,避免了全民核酸,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有效性。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病毒,再到现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致病力越来越低,现在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这也是符合传染病变化规律的。

记者:接下来,感染人数如果处于高位增加,突然涌进医院的病患是否会触发大范围院感?如果由此造成医护人员短缺,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处置?

李兰娟:目前,医院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前来就诊。医务人员不可避免的要发生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规范佩戴N95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对有发热等症状的轻症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居家隔离,休息治疗,待转阴后回归工作岗位。对医院所有场所采用相应的消毒方式进行分区消毒。对血压计、电梯按钮、扶手、座椅等设施设备要加强消毒。医疗废弃物应该严格按照医废管理要求及时处理。同时,各地各级应该采取加强互联网医院的人员配置等措施,减少轻症患者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展开全文

记者: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接下来自己发热或者感冒,应该如何处理?需要上医院吗?

李兰娟:在疫情期间出现感冒的症状,应该先就近核酸点进行核酸检测,也可在家进行抗原检测,若出现阳性,则根据情况对症治疗。新冠感染后可分为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等类型。感染后潜伏期在1~14 天,多为2~4天。轻型或普通型患者,主要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重型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急、缺氧等情况。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占95%以上,大家无需恐慌。无症状者没有临床症状,不需要吃药,注意休息,多喝水。轻型患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可根据体温及咳嗽情况给予抗病毒和解热镇痛药等对症治疗。普通型患者,则可以视患者意愿,可居家,也可以住院;重症倾向患者,如果有胸闷气急等肺类症状要及时住院治疗,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提倡采用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

记者:不少老百姓很关心,奥密克戎重复感染的概率有多大?再次感染后症状会加重吗?

李兰娟:从目前的研究数据看,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短时间内再次感染的概率较低,再次感染的概率也和病毒变异情况相关,病毒变异得越明显,再次感染的概率就越大。另有证据表明即便再次感染,第二次感染的病程就会更短,症状也更轻。因此大家无需恐慌。

记者:“新十条”后,尤其是春运即将来临,个人防护重要吗?普通人群应当如何做好自我健康保护?

李兰娟:个人防护当然还是非常重要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发病率,仍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大家平时依然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好口罩。在家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保持房间多开窗通风。年纪较大且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尽量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二、痛心!财经大V侯宁去世。富力地产创始人在伦敦出事?最新回应来了

中国基金报 泰勒

大家好,今晚财经圈迎来一则悲痛的消息——第一代的股票大V侯宁老师去世了。

百万大V“侯宁”去世

12日晚间,圈内不断传来消息称,财经大V侯宁老师已不幸去世。据新浪财经报道称,该消息属实。

目前,侯宁老师拥有400多万微博粉丝,最后一条微博停在了11月17日。

据公开消息,侯宁是资深财经记者,独立财经评论员,职业投资人。北京理工大学工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先后供职于军工厂、国家科委、期货公司、外资投资咨询公司、中国证券报社、21世纪经济报道、中央电视台等。在《中国证券报》任记者、编辑。

空军司令这名衔是怎么来的?侯宁曾撰文预测了2000年大牛市以及2001年6月股市大调整;2007年,他又不断发博文唱空A股,一直唱到6124点,因最终 6124五年铁顶,“空军司令”这一名头由此而来。

展开全文

财经大V们纷纷发文悼念。

泰勒哥当年刚入行的时候,是做财经微博运营,侯宁老师经常与我们一起互动。侯老师一路走好

富力集团创始人张力在伦敦出事?

最新回应

12月12日,据香港经济日报援引彭博报道,富力地产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张力在英国伦敦被逮捕。逮捕原因是美国有关部门指控张力有送回扣行为。

12日晚间,富力集团发文回应

行程卡0点下线!

三大运营商:将删除用户数据

12月12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先后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自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公开资料显示,“通信行程卡”在2020年2月底上线,系工信部组织中国信通院和移动等运营商推出防疫专用的公益性应用。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表示,自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中国移动高度重视客户个人信息保护,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自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中国移动方面表示。

12月12日晚,中国联通微信号发布的《关于删除用户通信行程卡相关数据的通告》称,中国联通高度重视客户个人信息保护,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自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中国电信方面也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通信行程卡”系统自12月13日0时下线相关服务后,将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全部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美股情况

美股今晚三大指数平平无奇,中概股大跌。

A50表现不佳。

三、上任一个多月后,上海市委书记首次跨省学习考察

上任一个多月后,上海市委书记首次跨省学习考察

撰文 | 董鑫

综合《解放日报》、《云南日报》报道,12月9日至10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率领上海市代表团赴云南学习考察。

参加活动的上海市领导还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上海市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诸葛宇杰,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等。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这是陈吉宁在今年10月28日任上海市委书记之后,首次进行跨省学习考察。

沪滇协作

陈吉宁履新上海市委书记后的首次跨省外出,为何去往了云南?

这要从沪滇协作说起。

1996年9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建立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明确上海对口帮扶云南。

据《云南日报》报道,从1996年至2015年,历任上海市主要领导均到云南省调研,上海市各级领导累计到云南省调研对接达4979人次。

2016年,中央调整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扩大帮扶范围,上海市在原来重点帮扶云南省4个州(市)26个县的基础上,将帮扶面扩展为13个州(市)74个贫困县。

此后,在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沪滇扶贫协作地区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0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

据《光明日报》今年5月报道,自1996年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以来,已累计投入援滇帮扶资金182.4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4万余个。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间,上海投入帮扶资金105.64亿元,全力帮助云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展开全文

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之后,2021年4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上海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为云南全省。

驱车1小时前往大山深处

据《解放日报》报道,在云南期间,上海市代表团深入怒江、保山等州市。

12月9日下午,代表团一下飞机,便直接驱车1个多小时前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

怒江州就是沪滇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为云南全省后,新结对的重点区域。

这里位于云南省西部,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区域内98%以上面积是高山峡谷,最高海拔5128米,全州国境线长450公里,总人口55.7万,居住着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等22个少数民族。

过去,怒江交通内联不通、外联不畅,群众出行靠脚板、过江靠溜索、运输靠人背马驮。如今,高速公路穿山而过,成为激活乡村的“大动脉”。

保山则是一个集边疆、欠发达、山多坝少、民族杂居于一体的地区,现在这里实现了脱贫,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331元提高到2021年的14754元,年均增长11.9%;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627元提高到2021年的12942元,收入增长492.6%。

在怒江和保山,上海市代表团一行先后深入怒江州云南全都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怒江减贫交流中心、泸水市第一中学,保山市隆阳区新寨村、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鹏腾牧场、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等地,实地考察沪滇产业合作、教育帮扶和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据《解放日报》报道,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陈吉宁一行还去往村民家中探望,并询问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

沪滇合作新篇章

12月9日下午,上海市代表团与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等云南省党政领导举行了沪滇两地座谈会。

陈吉宁在会上表示,上海将在新起点上谱写沪滇合作新篇章。

要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五大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在扩大帮扶对象、拓宽帮扶内容、优化帮扶举措等方面下功夫,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上海地方已经开始行动。

11月13日至17日,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率领浦东新区代表团,深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考察沪滇东西部协作工作落实情况。

朱芝松实地查看了项目建设情况,并结合大理、怒江发展实际与产业规划,与大家一同深入研究安排、细致探讨谋划。

12月2日至4日,上海市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率闵行区党政代表团赴云南省保山市考察,并与保山市委、市政府举行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

陈华文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在产业协作、稳岗就业、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领域,搭建更多相互促进的平台、通道。还要尽快补齐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各种难点堵点。

资料 | 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观察、云南日报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

上海市委上任书记考察学习

上一篇:江西旅游商贸这个学校怎么样啊?

下一篇:俄媒:科索沃塞族领导人称,将在该地区建立“危机指挥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