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美文 | 周羽:学 神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0626

特别提示: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可能再选发在‘都市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

学 神

周 羽

自从身子佝偻后,刘奶奶再也无力侍弄庄稼了,便将责任田流转他人耕种,自己则每亩每年收取相应的流转费。

刘奶奶不耕种农田了,但刘奶奶的人却没有因此闲着,她买回一辆三轮电动车从事废品捡拾的营生,从此,刘奶奶每天早出晚归,拾荒不辍。

这天早晨,刘奶奶照例从屋子里推出电动三轮车,又从屋角取下倒挂在墙上的小铁钉耙置于车厢,然后驱车驶上拾荒之路。

寻觅,寻觅,寻寻觅觅。刘奶奶转悠了半晌几近一无所获,如此的惨淡“经营”,这是她从事拾荒以来前所未有的,刘奶奶心情十分懊恼。

太阳越升越高,天气越来越炎热,在路过一片树林的尽头时,刘奶奶索性将车开到树林里,决定小憩一会儿再作打算。

刘奶奶停住车,习惯性地举头张望了一下四周。就在这时,刘奶奶眼晴突然一亮——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喜——她看到树林中央有一口半头水、半头干涸的水塘,水塘干涸的一头堆了一堆酷似小山丘的垃圾。

刘奶奶赶紧将车开到水塘的一边,从车厢里拖出小铁钉耙,紧紧地攥在手中,然后挥起钉耙朝垃圾堆猛地扎下去,一下 ,两下……钉耙的钉子在垃圾堆里面突然传出触碰金属的闷声。刘奶奶一喜,又赶紧用钉耙在垃圾堆里使劲扒拉了几下,垃圾堆里立刻现出尺来长的废钢管、绣钢筋。刘奶奶继续用钉耙在垃圾堆里一阵猛扎猛扒,垃圾堆里又现出几张绣迹斑斑、千疮百孔的废铁片……刘奶奶别提有多高兴 。因为这些废品都是她孜孜以求的“上等货”。

显然,这堆垃圾是前面汽车修配厂改建工棚竣工后扔下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刘奶奶喜上眉稍,像地质学家、考古人员发掘宝藏一样在垃圾堆里侍弄了一个多时辰,共拾废品一车厢。

刘奶奶满载而归,将废品卖给一家废品收购点,获利570多元。这是刘奶奶从事拾荒以来收入最高的一次。

刘奶奶喜不自禁,诀计就此结束今天捡拾废品的劳动。正当她调转车头欲打道回府时,她转念一想:回家尚早,不如趁早去看望孙女梅梅。

梅梅在市重点中学念高中,再过一段时日就要冲刺高考了。前些日的一个傍晚,梅梅的班主任家访时告诉她,梅梅在这次毕业考试中又一次以全科满分获全市之冠,同学们背地里唤她“学神”。班主任临走时提醒刘奶奶先别声张梅梅的在校学习成绩,免得有人打扰梅梅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刘奶奶点头默记在心,再说刘奶奶每日早出晚归极少接触他人,无暇对人谈及孙女的学习成绩。须不知,刘奶奶的不经意间的“低调”,正好配合了学校的“冷处理”,从而让梅梅保持了原有的安宁学习条件。刘奶奶为孙女拥有如此出类拔翠的学习成绩而欣喜、而自豪,今天拾荒卖废品得了“一大笔”的钱,刘奶奶决定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来犒劳犒劳孙女,以兹鼓励。

展开全文

于是,刘奶奶将三轮电动车寄存在废品收购点,加了锁,自己则在废品收购点门前的公交车停靠站侯车。

刘奶奶想,公交车远比她的三轮电动车快捷,她算预好了时间,她要在孙女放午学前赶到学校,这样她就可以与孙女一同进午餐。

刘奶奶在中学附近的公交车停靠站下了车,又到站旁的餐馆里点了孙女最爱吃的红烧肉、煎鳊鱼、鳝鱼丝、卤牛肉……她吩咐餐务员将菜肴一 一打包,接着又向餐务员要了一个硕大的灰色方便袋,将所有菜肴分别盛进袋里。末了,餐馆人员告诉她,一共需付费180元。刘奶奶毫不迟疑地掏钱付账,而且不还一分钱的价——只要是为孙女花钱,她一向不讨价还价 。

刘奶奶将盛有食物、包袱一样硕大的方便袋斜挎在左背膀上,这才匆匆走出餐馆。

餐馆到学校尚有几百米远的距离,身子佝偻的刘奶奶本来步行就困难,眼下身上斜挎着“包袱”走起路来更加的不方便。在经过林荫道时,刘奶奶从路边拾起一根干枯的树技,去掉一端的多余部分,作拐杖拄在手里。

刘奶奶在校门口滞留、张望了许久,等到下课的广播响了、见到有众多学生走出教室时,刘奶奶才走进校门。

刘奶奶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在操场、在宿舍小区域里逗留交谈,一个个活力四射,谈笑风声;她的目光透过门窗能依稀看到有学生在宿舍里整理床铺、打扫宿舍……

“看,门卫叔叔怎么可以将一个要饭的奶奶带到我们宿舍小区里?” 这时,有学生大着嗓门嘟嚷起来。

听到嘟嚷声,室内室外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渐行渐近的门卫叔叔和“要饭奶奶”。

正在打扫宿舍的梅梅也不例外。

“那是我奶奶,奶奶——”梅梅一眼认出自己的奶奶,她扔下扫帚,边喊边跑出宿舍。

众人一听是“学神”的奶奶,缄口不言,纷纷退隐。

梅梅奔到奶奶跟前,从奶奶身上取下“包袱”

,自己用手提着,另一只手则搀扶奶奶,带奶奶来到学校餐厅,在一张餐桌旁让奶奶坐下。

“奶奶都给我送来什么好东西了?”梅梅将包袱置于餐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见里面的“东西”尽是自己爱吃的食物。

“哗——这么多好吃的,一定花了不少的钱吧?”梅梅又惊又喜,激动地跨到奶奶跟前,双手搂住奶奶的脖子,将自己的脸紧紧地贴在奶奶的脸上,乐不可支地说:“奶奶,您真好!”

奶奶幸福地笑了,嘴上却嗔怪道:“你看你,都这大的人了,还像小时候动不动就爱往奶奶身上蹲,去,一边去。”

梅梅笑盈盈地说:“人家是高兴。”说着 ,便慢慢松开奶奶,回到自己刚才的座位上,同奶奶一起用餐。

祖孙二人边吃边聊,梅梅望着奶奶微笑道:“奶奶,等我将来能挣钱了,我一定加倍补偿奶奶。”

奶奶听了也笑着道:“等你能挣钱了,我恐怕早就见你爷爷了。”

梅梅听了收住笑,将手里的碗筷往桌上一放,起身来到奶奶跟前,用手掌握住奶奶的手,正色道:“不准奶奶说这种 ‘浑话’ ——现在不准说,以后不准说,永远都不准说。”

刘奶奶见孙女生气动真格的了,一边向后仰头挣脱孙女捂在自己嘴上的手掌,一边“告饶”道:“我说错了,我说错了。我改正还不行吗?”

梅梅依然不放过奶奶,问道:“怎么个改法?”

刘奶奶一字一顿地说:“奶奶我永远活在世上,永远陪伴我孙女。”说完忍俊不禁。

梅梅这才放过奶奶,走回自己的座位,赞道:“这就对了嘛。”为了缓解刚才自己制造的严肃气氛,梅梅和颜悦色地接着道,“光嘴上说说还不行,得有实际行动。”

刘奶奶奇怪地问:“行动?什么行动?”

梅梅答:“拉勾。”

刘奶奶一听,乐了:“你看你,你看你,刚才都一本正经,这会子又玩起小孩儿过家家来了。拉勾就拉勾呗。”说着伸出右手小指作勾状。

祖孙二人以拉勾为誓,永远在一起。

用完餐,梅梅将奶奶送出校门,送到公交车停靠站,又将奶奶扶上了公交车,自己则匆匆赶回宿舍里。

转眼高考结束,梅梅以相当高的高分揭晓,众多高校在同一段时间里向梅梅伸出招录的橄榄枝,但梅梅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她必须携带她的佝偻奶奶一起入校,理由是:“我不忍心扔下行动不便的奶奶,宁可放弃升学。”

一所所高校又纷纷收回橄榄枝,理由是:“高校只收新生不招奶奶”、“高校不办养老院” 、“入高校岂可讲条件”……

招录梅梅的一所所高校火爆一阵子后,最终偃旗息鼓。

和梅梅一道参加高考的学生陆续接到录取通知书,有的正着手请“谢师宴”哩,惟有梅梅的“通知”至今音讯杳无,而梅梅却无动于衷。

刘奶奶再也按捺不住了,郑重地问梅梅:“平常每次考试你都是得满分,怎么到了这节骨眼的时侯就没有你的份子了呢?”

梅梅快言快语:“还用问?没有考取呗!”

刘姥姥睁大眼睛疑惑不解:“我不相信,这里面一定有蹊跷。”

梅梅不在意地说:“不升学也好,正好每天和奶奶作伴一起捡拾废品 ,等攒够了钱开个 ‘废品收购股份有限公司’,”说着格吱格吱地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其实,梅梅并不知道“股份”与“有限”为何意,她只是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 ,常常看到公路旁一些企业的大门口,悬挂的牌子上写有“股份”和“有限”二词,现在沿用一下,以此逗奶奶一乐。

刘奶奶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她制止道:“我急都来不及,你还有心思笑。”

梅梅却不管奶奶的心思怎样,她从屋里推出电动三轮车,又从屋角取下奶奶平时拾废品用的小钉耙放在车厢里,摧奶奶上路拾废品,并一再要求与奶奶同往。刘奶奶违拗不过孙女梅梅,只好由着她跟着。

拾荒路上,梅梅像只快乐的百灵鸟,不停地唱着、乐着、说着。

刘奶奶问孙女是什么事让她这样快乐。

梅梅答:“能和奶奶在一起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刘奶奶实在无心思捡拾废品,连开车也老是走神,几次差点将车开到路边玉米田里,幸亏坐在身边的梅梅反应快,及时抢过她手里的车龙头矫正方向。

梅梅见奶奶开车心不在蔫,几次出差错 ,索性自己替代奶奶开车,并同奶奶调换了座位。

梅梅一边开着电动车,一边和奶奶说笑着,并提醒奶奶道:“奶奶,您还记得我们 ‘拉勾为誓’ 的契约么?”

此时此刻,刘奶奶不置可否,只好选择默不作声。

拾荒的日子一天一天地持续着。

一个个日日夜夜有如一道道霞光飘然而逝……

这天,梅梅接到来自一所高校—— 一所名校中的名校的通知,表示愿意接纳她的附加条件,并顺送颂语:景仰同学拥有如此孝顺、善良的品格。

不日,梅梅——这名学霸中的学霸,带上她的佝偻奶奶一起进入了那所名校中的名校。

作者简介:周羽,男,汉族,湖北潜江人,作家协会会员,中央台特约撰稿人,数百件文稿见诸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半月谈、中央台等中央报刊台杂志;数十件文稿在省和中央获奖,其中《大棚里飞出致富歌》《新型打工仔》《姥姥心里乐开了花》《梦圆》等文稿获中央宣传部、团中央、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中央台联袂征文比赛奖;《保护媒体反腐》一稿在新华社瞭望周刊发表后,被美国纽约时报 . 中文版全文。

征稿启事

原创作品和朗诵作品长期征稿

《作家美文》小作家学生专栏征稿

投稿作者请进(公告)

投稿作品奖励规则:(1)投稿作品有30位读者留言或者阅读量400以上的,将再发表于搜狐新闻(或都市头条或今日头条)。阅读量800以上,将再发表于都市头条(或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一点资讯等媒体平台推广您的作品。多个不同类别的平台发表作品会让作品在网上可以容易搜到,慢慢积累知名度。(2)作品有二十五位读者留言或者阅读量八百以上还将获得‘ 作家美文·人气作者’ 称号,再次在平台发表时将注明该荣誉称号。

一、广西大叔女装20年,街头卖艺被骂变态,真相曝光后网友:真男人

广西大叔女装20年,街头卖艺被骂变态,真相曝光后网友:真男人

在广西桂林,一个穿着修身旗袍,烫着卷发的“女人”正吹着笛子在街头卖艺,路人乍一看都以为这就是一个快60岁的老太太。

可这个老太太一开口说话却是浑厚的男声,偶尔嘴里还叼着一根烟,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这是一个“男扮女装”的男人。

看着男人如此“不正经”的打扮,路人的眼神顿时变得鄙夷起来,打量他一番之后便窃窃私语道:“ 娘炮、太变态了、有病吧……”

老人对此并不是很在意,他穿上这身旗袍已经有20多年了,听到的讥讽和谩骂也太多太多了。

但后来大家得知这个老人身上的故事后,纷纷一改往日对他的侮辱,泪目称:“ 他才是真男人。”

那这个老人为何会“男扮女装”20多年?他身上又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精神失常的老母亲

这个身穿旗袍,一副女人打扮的男人名叫朱孟勋,他男扮女装其实是在扮演他早年去世的妹妹,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孝”字。

朱孟勋1960年出生在广西桂林的平乐县,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父亲在贺州市钟山县的一个石矿上工作,常年都不回来。

朱孟勋上面有一个哥哥,底下还有一个小妹妹,兄妹三个从小可以说是母亲一手拉扯长大的,孤儿寡母的生活过得自是异常艰难。

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朱孟勋读到初一就辍学走上了社会,和哥哥一起去了附近的县城打工挣钱。

由于没有多少文化,朱孟勋和哥哥只能从事建筑小工、养猪场职工、矿工等等这些工作。

展开全文

期间,朱孟勋的哥哥因缘际会和一个湖南女孩谈起了恋爱,想要和她结婚。

但因为朱家穷,女孩的家人并不同意这门亲事,更不会让自己女儿嫁到朱家,除非朱孟勋的哥哥愿意“嫁”到他们家。

朱孟勋的哥哥很喜欢这个女孩,为了能和她在一起,他果真远赴湖南,当了人家的“倒插门”女婿。

此后,朱孟勋的哥哥和家里的联系就逐渐变少,每月只负责给母亲250元的生活费,父亲又不在,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朱孟勋一个人身上。

好在朱孟勋那会正是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心底有一股子拼劲,他在外打工也能养活母亲和妹妹。

但厄运专挑苦命人,麻绳专挑细处断,不久后,一个噩耗传来了。

1987年,朱孟勋的妹妹朱丽丽因为身体经常不舒服就和母亲尹佩君去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却让她们当场崩溃: 白血病。

朱丽丽得的竟然是白血病,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对朱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白血病虽说有机会治好,但所需要的各种医疗费用和资源远远不是他们这个家庭能承担的起的,得了这个病就相当于给人判了死刑。

可即便大概率治不好,朱孟勋还是拿出家里这几年的积蓄把朱丽丽送到了医院,花钱如流水般的治疗,没多久就把家底掏空了。

为了保证妹妹的治疗,朱孟勋随后又断断续续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不少钱,欠了一屁股烂账,遗憾的是最后也没能保住朱丽丽的命。

在确诊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朱丽丽就离开了,当时她才不到20岁。

朱丽丽的骤然离世对母亲尹佩君打击很大,她晚上整夜整夜的不睡觉,经常自己一个人抹眼泪。

朱孟勋本以为母亲伤心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没想到母亲对妹妹的思念是越发严重。

尹佩君潜意识里选择忘记了女儿去世的事实,只记着女儿是出远门了,时不时还会追问朱孟勋:“丽丽去哪了,丽丽怎么还不回来?”

在村里见到邻里邻居时,尹佩君还总念叨着女儿丽丽没结婚,问谁家有适龄的小伙子,她的精神很明显出了问题。

为了照顾神志不清的母亲,朱孟勋不再出远门,偶尔在附近打打零工,在他30多岁的时候,经人介绍也娶了媳妇,成了家。

不久后,朱孟勋的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女儿,母亲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1994年,妻子再次怀上了身孕,他们都在期盼这个新生命的到来,但上天又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二、儿子变女儿

朱孟勋妻子生产那天,很不幸地碰上了难产大出血,她没能下手术台就走了,只留下了刚出生嗷嗷待哺的儿子。

朱孟勋悲痛欲绝,母亲尹佩君也因为屡受打击,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差。

有一次在村里看到穿着一个旗袍的女人,尹佩君追上去就喊人家:“丽丽,丽丽。”

看着精神衰弱,日渐消瘦的母亲,朱孟勋带着她去找了一位老中医,想让中医给母亲治治病。

老中医却道:“心病还需心病医。”他还是建议朱孟勋找一个和他妹妹同龄的人去哄哄母亲。

朱孟勋还真相信了老中医这话,心里想着可能妹妹回来了,母亲的精神就能好一点。

可去哪里找和妹妹相似的人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况且就算找到了,别人可以装一次两次,但终归不是长久的事,

几番考虑之下,朱孟勋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试着把自己变成妹妹。

记不得具体是什么时候了,那天,朱孟勋翻箱倒柜的从妹妹房间找出了她的一身旧衣服穿在了自己身上。

第一次穿女装,朱孟勋忍着羞耻和尴尬来到母亲面前,没等他开口说话,母亲难得露出了笑脸,惊喜道:“ 我女儿回来了。”

看着母亲的笑脸,朱孟勋脸上也不由得有了笑意,他已经顾不得穿女装的尴尬,只想着母亲开心就好。

当天,在母亲开心过后,朱孟勋本想先把女装换下来,可母亲却死活拉着不让他再穿回男装。

从这以后,为了母亲的开心,朱孟勋便经常穿着女装哄她,后来他出门在外都是以女装示人,慢慢留起了长发,也没有了再结婚的想法。

村里人了解朱孟勋家里的情况,知道他这是孝顺母亲,所以大家都能理解他,有的村民和亲戚还会给朱孟勋送一些女装。

渐渐地,朱孟勋家里的衣柜全都堆满了女装,他彻底不穿男装,一年又一年过去,在母亲尹佩君眼里,朱孟勋既是她的儿子更是她的女儿。

这样过了有10多年,尹佩君已经有80多岁高龄了,而随着她越来越年迈,她的腿脚也不再灵活。

后来因为一次意外摔跤,尹佩君再也没能站起来,大小便都无法自理,而据朱孟勋所言,他的父亲并没有和他们在一起,退休后都是在钟山县生活。

由此,照顾身体不便的尹佩君这项任务就又落在了朱孟勋身上,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朱孟勋只能走哪都带着她,这样也导致他没办法正常打工。

当时朱孟勋的一双儿女都在外省打工,他不用操心,只和母亲在桂林七星区的一处城中村租下了一间房租350元的房子,加上水电费和生活费,每月起码需要1500元左右的开支,朱孟勋身上的 经济 压力不小。

有一次,朱孟勋无意间看到了有人在街上拉小提琴,还有很多路人给他“打赏”,朱孟勋突然福至心灵,想到了自己也可以街头卖艺。

朱孟勋上小学那会接触过笛子,但不精通,他决定拿这谋生之后又专门买了音响和谱子,自己恶补了一番。

刚开始去街上表演的时候,朱孟勋吹的曲子实在不算好听,还要配着音响才能跟上节奏,后来干的时间长了,他的卖艺生活才顺畅起来。

但因为朱孟勋一身女装大佬的打扮,他外出卖艺也有一些不便,特别是上厕所的时候。

有一次朱孟勋在公共卫生间进男厕所时就被人拦住称:“这是男厕所。”朱孟勋只能略显尴尬地回道:“我就是男的。”

后来他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卖艺中途不到迫不得已都不会在外面上厕所,而除了这种尴尬,他在卖艺时还难免会遭受到很多非议和白眼。

三、街头卖艺生活

因为母亲尹佩君身边离不开人,朱孟勋去街上吹笛子的时候总要推着轮椅上的母亲一起去,母亲精神不错的时候还会跟着他的曲子一起哼哼。

他们每周大概要出去两三次,但考虑到母亲的身体,他们一次出去也不会超三个小时,效益好的时候一次还能挣上一两百,差的时候只能得个十几块钱。

在这期间,朱孟勋经常被人问到是男是女,这时他总会大方承认自己是男人,面对路人或讥讽或同情的眼神,朱孟勋并不是很在乎,在他心里:“我妈妈开心就好。”

有时母亲心情好的时候还会乐呵呵地问路人:“你们说这是我的女儿还是儿子?”不等别人回答,母亲又自己念叨着:“这就是我的女儿。”

此外,也有一些人认为朱孟勋男扮女装是故意在哗众取宠,所以他卖艺时免不了得到了很多骂声,朱孟勋对此只道:“你看不惯我你就不看,我为了老人家我不怕人笑话。”

但有人对他的所作所为难以理解,当然也有人敬佩他的一片孝心。

2016年8月份,在桂林本地读书的几个女大学生意外见过朱孟勋和他母亲一面,双方有过一次短暂的交流,十多天之后,这几个姑娘凑钱送给了他们一辆三轮车,上面还贴着:“送给伤残老奶奶。”

有了这辆三轮车之后,朱孟勋去街上吹笛子的时候就让母亲躺在车兜里面,他时不时会去给母亲按按腿脚。

这辆三轮车也是朱孟勋扮女人以来接受到的为数不多的善意,而彻底让众网友对他好评如潮时还是在2017年。

2017年7月,朱孟勋和母亲在街头卖艺的画面被拍客偷拍传播到了网上,没想到很快就引发了大批网友的热议。

与此同时,一些媒体纷纷赶去采访了朱孟勋,网友这才断断续续得知了朱孟勋一家的故事。

连同和朱孟勋一起居住在城中村的邻居们也是这时才知道了朱孟勋穿女装的原因。

在这之前,他们都认为朱孟勋是个“怪人”:“不知道是男是女,有喉结但是一直穿着女装。”

经过媒体的参与和报道,一时间,无数人都在夸赞朱孟勋对母亲的孝心,称他是真正的男人,各种捐款捐物更是随之而来。

几个月的时间,朱孟勋收到了3万多的爱心捐款和一些衣服、鞋子、棉被……暂时减轻了他的负担。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随着媒体和网友的关注逐渐减少,他们以后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

如今,朱孟勋已年过60,他的母亲大概有90多岁,街头卖艺毕竟不是长久的事,母子俩的未来可以说是前路未知,但作为儿子,朱孟勋这一生是尽到了自己对母亲的孝道。

结语:

父母养儿小,儿养父母老,这是一个看似理所应当的事,可在这个社会上,其实有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再孝顺的子女面对长期卧病在床的父母都难免产生一些不耐烦的情绪,或者因为工作和自己的家庭难以照料年迈的父母。

但朱孟勋却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他着女装只为讨母亲一笑。

朱孟勋知道父母养育之恩大过天,为了给母亲尽孝,让她开心一点,他愿意搭上自己小半辈子的生活,虽身着女儿装,但他更是一个纯爷们,是比很多男人更男人的真汉子,值得所有人的敬佩。

二、电商越来越火,快递员的工资涨了没?他们真实工资到底有多少

网友一:

我曾经是一名中通快递员,底薪2500,派件0.2元,电瓶车是公司的。

早上7.30到公司签到,迟到一分钟罚一百元,二到五分钟罚两百块,不来直接罚三百,扣工资,8.30分去送件,大小件一起送,中午12点回公司,还没有吃饭,去吃饭,回来送二派,一个月算算也的4千多。

老天保佑不丢件,要是丟件的话,找不到,小件,客人投诉,上海总公司罚个人一件350元,大件,按大件的价格罚,唉,公司确实有点坑了,干了几个月,没挣多少钱。

唉,快递员不好干,经常客人投诉,态度不好了,服务质量差了,就差叫客人亲爹亲娘了!想想人家月过万的,那得起多早呀,能睡几个小时的觉。

最后,祝所有做快递员的兄弟姐妹们千万别丢件,要不然你想死的心都有的!

网友二:

我做过韵达快递员,实话说不到一个月我就不干了!不是累,是太累!

早上8点多开始,分件,上件,派件!一上午100多票,下午100多票,大大小小塞满不大的小电动三轮!风雨,冷,饿,都很正常!重,多,不满,天天都有!少,扣,赔,已经习惯!每件1元!

我就想不通,收件时每件几十块几十块的收,怎么最后到快递员手里就变成1块一件?那些钱去哪儿了?

话说中国劳动力就是便宜!没有保险,丢件自己赔!我干了5天白干,原因竟然是丢件不够赔的!我身边有个快递员丢了件赔1000,还有撞车赔7000的!

这不是挣钱,是玩人啊!我一个朋友说她让快递员等3分钟快递员说她慢,她不满,我就说,你没干过,干过你就知道了,快递员是分秒必争,多等一秒都心急如焚的状态啊!

还有,货物多被丢在门卫丢失的!快递柜出毛病丢失的!三轮车颠掉的!有的甚至是被老板故意弄丢的!送货时被偷的!总之,丢件分分钟让你白流血,白流汗!

总结:这个行业很不规范,完全是拿人和货开玩笑!

网友三:

顺丰小哥路过。实话说,真的很累,但是有付出确实有回报。

每天早上七点多到点部分货,然后整理好去送,具体提成我就不说了,反正比圆通高。

一天三次,早中晚分别去一次分货,入货,送货。顺丰算是集团企业了。各项待遇也很人性化,比如意外险,年终奖,五险一金,休假。都有!

唯一就是管理很严格,最怕的就是服务不好遭到投诉。

很不容易的,一个同事曾经因为送完货在顾客门口提了一下裤子而被投诉性骚扰。呵呵,真的只是裤子偏大,松了。

展开全文

努力就有收获。工资目前在五千到八千。过万确实有,不过我们称之为铁人。语言组织的有些太笼统,别笑话。就是给大家了解一下。

网友四:

我在帝都北三环圆通网点做过将近三年的快递员,平均工资水平四千五左右。

公司管食宿,中午和晚上,早餐自理。

快递这个行业有句俗话:“干着卖白菜的活,操着当总理的心”。还有一句:“起的比鸡早,睡得比鸡晚”。

一天24个小时提心吊胆,查件的,催件的,收件的,发件的,客服的,客户的,经理的,老板的……。如果一天你没接百十来个电话,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干快递的——即使休息的时候,其实等于全年无休。

我是在离职半年以后才陆陆续续没接到关于快递的电话的,其实这只是公司和我联系的私人号码。

如果你在快递行业经历过三个以上的“双十一”,你就知道快递员这个行业的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网友五:

我是韵达快递承包区,自己做有半年了,说实话真TM累,夏天热,冬天冷。

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公司拉货,每天基本上都能卸两三车货,然后再从公司拉回去派送。当你扫描的时候,没多久电话就会有催件的。说什么时候能到,说实话我很烦,我也很想早点送。

第一个月发了工资3900,我一个承包商一个月工资才这么多,你们可能不信,我都不信,发货要钱,面单要钱,总之什么都要给公司钱。

两个月没发工资,钱就被扣完了,那是真黑。为了提高送货的速度,请了一个员工,每天都有丢件的,一个月工资不够赔的。

半年过去了,我只存到5000元,每天累成狗,担心投诉的,然后求爷爷告奶奶的去赔不是,害怕丢件的,然后就会翻底单,查记录,最害怕被人故意宰。

都不知道休息一天是什么感觉了。每天理货到深夜,这些都只有承包商才能体会。给别人送快递是最舒服的,最起码不用每天起很早,睡很晚,有个时间班。

都说快递是三高行业,没有迫不得已都不会去送快递。

网友六:

我也来说下吧。

现在的快递各个分公司基本上都是加盟店,赚钱或亏本与总公司无关,别说什么双十一大赚特赚,那是总公司赚,下面的加盟商好多都是赔本赚吆喝,淘宝的货不挣钱,收淘宝的货价格很低。

但是没办法,因为总公司会按情况给各个分公司定任务,做不出任务是要罚款的,每个分公司下面又分好多个站点,每个站点负责一片区域,同样每个分公司给每个站点又分了任务。

我们平时看到的快递员就是从站点里面工作的,站点的老板是按每个件一块钱包给快递员的,底薪,社保,都没有,连在外面吃饭,电话费都是自己的,反正什么都不包,派一个件就给一块钱,一般的快递员一天下来也就一两百个件,也等于是一两快钱。

还有快递员也可以收收私人的件赚点钱,(这里说明一下私人和淘宝是不同的,私人的相比淘宝要贵点,能赚到几块钱)就这么多了。

一年到晚没假期,没补贴,没加班费,还有要压工资,因为有时不能按时送到的,要罚钱,给客人投诉的,要罚钱,别提多心酸了。

这样行业的快递员一般都不会有人长期做下去的,除非是国企。比如邮政部门,那是不同的,邮政局上班是有底薪的,五险一金,节日补贴,加班费样样都有。私人的话只能是呵呵了。

三、侄女想把户口迁到北京,王震:我岁数大记性不好,不认识下一辈人

前言:

开国上将王震晚年向人谈起自己过往的岁月,认为自己一生有“五个最”:

最高兴:1926年奉命护送毛主席从武昌回长沙。

最满意:奉毛主席、党中央之命率领359旅在南泥湾搞建设

最得意:奉毛主席、党中央之命率领部队“南征北返”

最自豪: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开创了祖国的农垦事业

最幸福:和妻子王季青相伴终身

王震要去苏联留学,毛泽东:你不如回井冈山“数石头”

1926年,毛泽东担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常常在江西、湖南、武汉之间联络视察。有一次毛泽东从武昌回长沙,组织让王震等人一路护送,这就是王震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那时候的王震是粤汉铁路的一名工人,当时他的名字还叫王正林。

多年之后,王震向毛泽东回忆起自己和他的第一次见面,毛泽东有些诧异地说:“还有你呀?”

后来,大革命失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之后向赣南、闽西进军,并发展出了中央苏区。

而王震则在大革命失败后奉命返回老家浏阳,并成了湘赣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34年初,王震代表湘赣苏区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王震汇报了湘赣地区的军事形势和作战部署,结果发言到一半,他就被军事顾问李德打断了。

李德认为王震说的话不对,应该“分兵把守”、“以堡垒对堡垒,以阵地战对阵地战”、“短促突击”。

展开全文

会后,王震向毛泽东讲起了李德在会上的话,毛泽东说:“还是打埋伏好。打仗要从实际出发,你们有好多人、好多枪?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你们摆得起吗?分兵把守就会被敌人各个击破。我看还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

这次会议结束后,组织准备让王震和滕代远等人一起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七大。在王震离开前,毛泽东亲自找到他谈话,对他说:“去苏联学习马列也挺好,但我看你还是不去的好!王震者,湘赣人也,你还是回井冈山去数石头吧!”

马列固然好,但要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然就会变成教条主义。当年毛泽东不去法国留学也是这个道理。王震听了毛泽东的话,没有去莫斯科,而是返回了湘赣苏区继续工作。

1934年7月,中央命令湘赣红军主力向西突围,实际是为中央红军长征探路,作先遣队。8月,湘赣红军主力被整编为红六军团,任弼时为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军团政委。

此后,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和王震的领导下一路转战5000里,3个月后抵达贵州东部,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即后来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

1935年1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出发开始长征,并于次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当时四方面军的领导是张国焘,一见面张国焘就派人送来了他编撰的《干部必读》,这里面说的无非是一些“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之类的话。

按照正常的流程,这份文件是应该要发下去的,但王震当场下令把它烧掉,随后他向任弼时、贺龙和关向应汇报了此事,他们都说王震做得对,“烧得好”。

部队进入甘孜后,张国焘一心想笼络王震,才一见面,张国焘就热情地说:“王震,我知道你,铁路工人出身,能打硬仗,很勇敢嘛!”

张国焘见王震的上衣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就问他那是什么东西,给他看看。王震说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

张国焘拿着钢笔看了一会儿就说:“还是支派克笔,换给我用用吧。”他说完就拿出了一支崭新的外国手枪给了王震。王震离开前,张国焘还特意让战士牵了4匹马送给他。

王震知道张国焘这是向笼络收买自己,他后来说:“我们六军团是井冈山的游击队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作战,我怎么能听你的指挥?”

王震立刻把这件事汇报给了朱德总司令,朱德说:“他给你的东西你就收下吧,但行动还是要听中央的。”

在甘孜,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等同志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不久后,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三大红军主力最终胜利会师。

王震上将一生的骄傲:南泥湾军垦和359旅南征北返

1940年开始,在日军的严酷扫荡和蒋介石的严密封锁下,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40年秋,蒋介石停发八路军军饷,而且边区又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到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入了一段极度困难的时期。

该怎么度过这段困难的时期呢?开国大将肖劲光后来回忆道:

一天,毛泽东同志把林伯渠、高岗和我找去,对我们说:我们到陕北来是干什么的?是干革命。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怎么办?我看有三个办法:第一,革命干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不愿意解散,有没有办法,那就大家一起等着饿死;第三,就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克服困难!

此后,毛泽东推动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

大生产运动最早是从军队开始的,据记载,最早提出“屯田军垦”的是朱德,这个建议迅速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

而“屯田军垦”最早又是从王震率领的120师359旅开始的,随着中央的一声令下,王震率领359旅全体官兵开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荒生产。经过几年的辛苦建设,南泥湾最终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在大生产期间,毛泽东也在自己的窑洞对面开垦了一块长方形的菜地,有空了就去浇水拔草。

通过自力更生的大生产,军队和机关靠自己动手解决了大部分的物质需求。毛泽东曾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

王震在大生产中被选为“劳动英雄”,359旅也被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后来王震再次发扬南泥湾精神,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戍边屯垦。

1944年,随着日军“一号作战计划”的施行,国民党军队沦丧了河南、湖南、广西等大片国土,这就是豫湘桂战役。

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让部队开入这些沦陷区,领导那里的人民反抗侵略。他曾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概括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任务:蒋介石丢到哪里,我们就到那里。

毛泽东把八路军南下湘粤赣,以衡山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任务,交给了王震和他率领的359旅。359旅改名八路军第一游击支队,又称南下支队,开始向湖南一带进发。

南下支队出发前,毛泽东亲自在党校大礼堂为他们做了报告,多年之后王震还记得毛泽东当时的话:

共产党员好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都能活下去,长起来。但柳树也有缺点,容易顺风倒。所以我们还要学习松树,挺拔而刚劲。柳树有机动性,松树有原则性;柳树可亲,松树可靠,我们要又可亲又可靠。

45年11月,王震率部南下后,战局迅速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日军投降的速度令人始料未及。当南下支队到达湖南中部时,日军已经投降,蒋介石调集薛岳部队南下支队展开围攻。王震于是率部北返,并与中原军区的王树声部会合,随后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在南下的近一年时间里,王震率部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州等数个省份,所到之处留下了革命的种子。

46年6月,蒋介石围攻中原军区,从此掀开了大规模内战的序幕,王震率领359旅从中突围,并于8月底重回延安。

9月13日,毛泽东等人亲自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欢迎会,欢迎胜利归来的359旅指战员。

毛泽东:胡子不会害我,除了原子弹,他带什么都不用阻拦

1964年,毛泽东到十三陵观看军事表演,王震前来陪同。毛泽东见到王震后问他为什么变瘦了,王震回答自己肠子不好。毛泽东听后大笑:“胡子肠子不好,但心好。”

坊间曾有一条关于毛泽东和王震的传闻,虽然不知真假,但足以说明毛泽东对王震的信任。传闻说的是,有一天,王震去见毛泽东,警卫员看见王震一身军装还带着枪,就把他挡在门外不让他进,毛泽东听到声音后出门对警卫员说:“王胡子是不会害我的,以后除了原子弹,他带什么都不用阻拦。”

毛泽东曾说:关羽带兵,能善待士兵,但和士大夫则搞不好关系;张飞带兵能和士大夫搞好关系,但不爱惜士兵。他随后把话锋一转,夸起了王震:“王胡子能取这二人之长,而去这二人之短”。

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王震虽然是军旅出身,但他十分喜欢和文化人交朋友,很多鼎鼎有名的知识分子都是他的朋友,比如华罗庚、丁玲、胡绳、艾青、周立波、李四光等等。

同时,王震心系军队,关爱士兵,能和他们同甘共苦。据宋绍明所著《王震传奇》一书记载,49年王震率部进疆后,偶然听到了军中流行着一段顺口溜:

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南泥湾里去开荒,胜利之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丢爹娘,

王震听到这个顺口溜后黯然神伤,随即下令征召一批女兵进疆,以平衡部队里的男女比例。

56年,王震被任命为农垦部长。一日他去某农垦部队视察,到后发现队部建了一个牌楼,扎起鲜花无数来欢迎自己,当场大怒:“牌楼能打敌人吗?能长庄稼吗?能产粮食吗?”

随后他去上厕所,又发现厕所里竟然挂着“首长厕所”的小牌子。王震怒斥道:“你们在搞什么名堂?首长的尿也臊啊!”

负责接待的领导惶恐不已,赶快下令摘掉了“首长厕所”牌。

王震在工作中不搞特权,在生活中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

1952年,王震突然收到弟弟王馀美写来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想问王震要钱,给他们的母亲盖一栋房子。王震看完信后提笔回复道:

“妈妈如果回家住,我可以负责砌两间房子,但要我拿钱盖王家大院,新疆人民要斗争我,家乡的父老要骂我。你如果一定要我拿钱,那我就写信给农会,让大家斗争你。”

他叮嘱弟弟:“不要靠我占便宜,也不要靠我耍威风。要把分的田地种好,要按政策缴纳农业税……”

之后王震回乡,听说弟弟家养的鸭子常常到大队里吃谷子,也没有人敢管,王震听后大怒,对陪同视察的人武部干部胡世中说道:“中尉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王震上将命令你,跑步到王馀美家捉鸭子,捉到后全部交给供销社处理。”

有一次,王震在北京时,听说自己的一个侄女到了北京,想通过自己的关系把户口迁到北京。王震听后立即给有关部门打去电话,要求把这位侄女送回老家。

在这位侄女离开北京前,王震还是专门见了她一面,王震严肃地对她说:“我岁数大了,记性不好,只认得同辈人,不认识下一辈人。”

侄女无奈,只能悻悻回乡。

王震坐三轮车进中南海,听见有人开可乐就心疼

据王震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王震1952年返回北京后,一辆吉姆车坐了16年,直到1970年实在跑不动了才换掉。

王震曾嘱咐工作人员说:“不要总想着给我换车,能跑就行了。我死之后,你们就用这个车把我送到八宝山。”

由于王震长期没有换车,还闹出过一个笑话:60年代,王震去中南海开会,半路上车抛锚了,他就拦了一辆三轮车,让司机把他送到中南海。到了中南海后,门口警卫的工作人员死活不让他进,王震说:“毛主席召集的会,马上就要迟到了”。

解释了好长时间,最终王震才坐着三轮车进了中南海。

王震曾嘱咐家人:“我的车是公家给我上班、开会用的,任何情况下你们都不能用。”

尽管王震是军中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也让工作人员带着母亲坐公交车去医院。王震将军是出了名的爱妻子,他的妻子晚年腿脚不方便,也总是坐着公交车去上街,去看望老战友老同事。

王震将军生活节俭,一生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工作人员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3年王震病逝,期间的这44年之中,王震只添过7、8件衣服。这其中的很多衣服还是因为要接见外宾,王震才同意做的,所以他的很多衣服上都是补丁加补丁。

1971年,王震回到北京,由于他家里的炉灶还没修好,组织安排他进北京饭店暂住。王震听说后坚决不肯,认为那样太浪费钱了,就让工作人员在自己的院子里用砖支了一口锅,饿了就炸个辣椒,煮点白菜,这样过了一个星期。

后来改革开放了,美国的可口可乐在中国流行了起来,王震要求自己的饭桌上不能出现这种饮料。王震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他讨厌美国,也不是因为他觉得可乐难喝,而是一个字——贵。1985年11月,王震在珠海视察时说:

“我一听见别人开可乐桶桶,我就心疼。一罐要两块多钱,里面的水水不值一块钱,瓶子就要一块多。浪费太大了。陈云同志也说过:可口不可乐嘛……”

后来,王震当上了副主席,有同志提出王老的房子太简陋,最好换个地方住,王震不肯:

“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好了,比起陕北的窑洞,南泥湾和北大荒,比起普通老百姓,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住房不必再换。”

就这样,王震家里的衣橱从50年代一直用到90年代,沙发用了20年……王震病逝后,大家去他的住处吊唁,看到他生活的地方这样简朴,真是又震惊又感动。

工作人员回忆说,王震晚年患有支气管炎,常常需要吐痰,工作人员考虑到他身体不便,就总是拿着纸巾备用,但王震坚决不肯浪费这一张纸巾。他曾让司机拿废罐头瓶装上沙子,放在车里循环使用。

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他生命垂危的时候,尽管当时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他还是不肯往纸上吐痰,坚持要侧身把痰吐到痰盂里。

1993年3月12日,一代名将王震病逝,他临终曾留下一幅手迹:“向党致敬!向人民致敬!向解放军致敬!”这也是他的遗言。

说起这些故事,为王震服务过的医务人员总是非常感动:“王老是我们艰苦奋斗,精简节约的榜样。”

王震侄女岁数记性北京

上一篇:昔日恩怨一笔勾销?汪洋出镜间力挺郭德纲,称赞德云社打破了垄断

下一篇:在市区开电动三轮车载客需要什么手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