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真的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布视频:已经抵达顿巴斯地区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0923

虽然大西洋两岸的贸易摩擦,让美国与欧盟之间关系出现严重波动,但是双方在支援乌克兰这件事上一直都没有后退,反而宣布了再次军援乌克兰的消息。而这样的消息,似乎也让乌克兰找到了“胜利”的信心,因此就有了乌总统泽连斯基的“大胆行为”。泽连斯基发布“自拍视频”,宣布已经先普京一步抵达顿巴斯地区。

环球网报道称,泽连斯基自拍了一段视频,指出当日就是乌克兰的“武装部队日”,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因此自己抵达了顿巴斯地区,与乌克兰的前线部队待在一起,一起迎接属于乌克兰的日子。不得不说,泽连斯基的胆子是真的大,居然直接前往了顿巴斯地区。要知道,乌军在这里并不占优势,甚至被俄军打得节节败退。

几周前,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开展军事行动,对顿涅茨克机场发起了集中打击。驻守机场数年时间的乌克兰军队,全部都被俄军消灭。经此一役,乌克兰损失了上千名士兵。与此同时,俄军还将战线缓慢的向前推动,要用“稳扎稳打”的战术,从乌克兰手中解放所有的顿巴斯地区。因此,顿巴斯地区正处于严重冲突中。

不仅于此,俄总统秘书还在两日前讲话称,只要“时机合适”,普京就会抵达顿巴斯地区,因为这里是属于俄罗斯联邦的领土,正等待普京的视察和检阅。而现在普京还没有抵达顿巴斯地区,泽连斯基就先一步抵达了附近。不得不说,泽连斯基的胆子是真大。

展开全文

事实上,美国和北约就希望看到这样的乌克兰。就在不久前,美国国防部宣布消息,已经向美国军工企业下达订单,为乌克兰军队定制了一批冬季作战套装,只要这些武器送到乌克兰军队手中,那么他们就会拥有和俄军正面作战的能力,甚至拥有“冬季反攻”的能力。

乌克兰也没有让美国失望,在美国国防部宣布“冬季作战套装”支援后,乌克兰军方就宣布自己已经制动了“冬季反攻”计划,要在新年来临前,让包括克里米亚地区在内的所有乌克兰领土,全部过上乌克兰的节日。说白了,这就是乌克兰攻打克里米亚等俄占地的口号。

一旦乌克兰军队真的进攻这里,那么俄乌冲突可能就彻底没有了和平会谈的可能,毕竟俄罗斯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强调了。俄罗斯国防部称,俄罗斯的目的不是摧毁乌克兰,但如果乌克兰军方进攻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那么两国之间必然爆发更加白热化的战争。

如果俄罗斯与乌克兰真的爆发战争,那么乌克兰遭遇的就不是远程武器打击这么简单了,而是俄军全面出动,对乌克兰发起致命打击,甚至摧毁乌克兰军队。原因很简单,克里米亚早就被俄罗斯当作领土了。

其实有一条路一直摆在乌克兰的面前,那就是和俄罗斯和平谈判,但是乌克兰就是不愿意行动,而是坚定的相信北约的“敌对战术”,坚决与俄罗斯战斗到底。但无论是从武器装备上,还是从军队规模上,乌克兰都远不是俄罗斯的对手。

一、疫情三年,被改变的疾病死亡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铃 12月7日,在“防疫新20条”基础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10条优化措施。

其中,“第7条”要求,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摸清各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在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中一直排在前列。这些疾病的患病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

从数据及经济观察网与多位临床专家的交流来看,2019年底起流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上述疾病的死亡率、患病人数、临床诊治、疾病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较大变化。

表1:2017-2021年城市居民前五大死因(根据历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整理)

展开全文

表2:城市居民前五大死因2021年与2019年死亡人数变化

心脑血管和内分泌疾病死亡人数激增

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排除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较小的“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2021年城市居民死亡率排在前五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除脑血管病较恶性肿瘤死亡率更高外,农村的情况和城市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和前几年相比,2020、2021年,呼吸系统死亡率明显下降;恶性肿瘤死亡率稳中有降;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死亡率则明显上升。

其中,2017年-2019年,心脏病死亡率(1/10万)连续三年保持在140-150之间,2020年突增至155.86,2021年再增至165.37;

2017年-2019年,脑血管病死亡率(1/10万)连续三年保持在125-130之间,2020年突增至135.18,2021年再增至140.02;

2017年-2019年,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死亡率(1/10万)分别为20.52、21.15、21.44,2020年突增至22.79,2021年再增至24.15;

从死亡人数看,2021年城市居民各疾病较2019年变化也较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下降9.1%;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加19.8%;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16.4%;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死亡人数增加16.7%。

实际上,历年来城市居民上述三类疾病的死亡人数都在增加,但在2019年之前,每两年的死亡人数增加幅度几乎保持在10%以下。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在近两年国家总人口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城市人口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和经济观察网交流的多位医生、专家认为,近三年,更多居民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减少人员流动和社交隔离,让感染、流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死亡率下降;少聚会、分餐制、吸烟和饮酒变少,则对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有好处。

而几种死亡率明显上升的疾病,共同指向一个疾病体系:心血管疾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告诉经济观察网,脑血管也是心脏发出的血管。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中的糖尿病也会伤害血管,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中青年时期就会因为心肌梗死、中风致残或离世,国际上认为,糖尿病属于心血管疾病。

2021年,心脏病第一次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死因。心脏病、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合计分别占城乡居民死亡人口的47.35%、48.98%。

胡大一提到,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在增高,跟农村快速城市化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快速普及,农民“未富先病”、“未老先病”,最终因病致贫。

胡大一介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因素原本有两方面。一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大量吸烟易导致病人血栓、心肌梗死、卒中,酗酒易导致病人血压突增、脂肪肝、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二是对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增高、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不能尽如人意。

对于2020、2021年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快速增高,多位医生、专家认为和新冠疫情这一新变量有关。

物理上的封控

“心脑血管疾病多是急重症,如心梗、脑出血,在封控、静默状态下,容易救治不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童神经外科中心主任曾高告诉经济观察网。

他举例说,如果这类病人进院前因为等待核酸耽误几小时,情况就容易变得很差。

不同于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发展较慢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一触即发,是急性事件,受疫情影响更大。

胡大一也持相同意见。心肌梗死、中风、心脏猝死等患者的救治是在和时间抢生命,比如心肌梗死,发病后一小时是救命的黄金时间。而近三年,就医流程变得更复杂、更迟缓,很容易延误抢救。

胡大一观察到,疫情期间的公交系统、救护车呼叫都受到影响,除了查核酸,疫情早期有的医院还要求肺部CT,非常耽误时间。

除了就医艰难,饮食、药品的供应问题也困扰着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

以糖尿病为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慧告诉经济观察网,糖尿病人的饮食结构很重要,封控可能造成蔬菜供应不足。

“这容易造成糖尿病人在这个过程中失控。”

田慧介绍,糖尿病致死跟并发症相关,如果血糖没有控制好,容易突发脑卒中、心梗。除了饮食结构容易被破坏外,频繁的封控让门诊、住院存在不确定性,甚至让病人拿不到药,导致糖尿病的发展。

感染新冠肺炎后,相比常人,心血管疾病病人也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胡大一提到,很多感染新冠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身体更脆弱,如果有心衰,感染病毒后发烧可能会诱发或恶化心衰。不仅新冠,普通感冒、流感也可能增加这一群体的死亡率。

田慧也介绍到,感染新冠后,糖尿病人的急性并发症容易合并感染,控制起来相对困难,更容易转为新冠重症。

“不过,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症状主要在上呼吸道,情况已经好了很多。”田慧说。

心理上的隔绝

“疫情这三年,人们普遍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大,这容易造成血压波动。”

胡大一说,心理问题是导致心脑血管发病、恶化的重要因素,若不重视,不解决,不仅死亡率增加,死亡年龄还会年轻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给出的一份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其中年轻人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陆林认为,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

胡大一介绍,对心血管病人来说,运动是很好的“抗焦虑药”,但疫情让户外活动、旅游等让人心情愉悦的项目减少,老人的广场舞也常常不能正常进行。

田慧也表示,心理因素属于重要的继发性影响:“心理状态好的病人会想办法保护自己,焦虑中的病人可能会毁自己。”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也关注到了这类现象。

“这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常荣山认为,封控、经济衰退等因素,刺激了焦虑症和抑郁症群体的快速增长,人感到浑身无力,看不到希望。这个影响很难消除。

他解释称,一般来讲,少运动、减少活动范围会加重心理负担,让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的患病群体变大,已患病的人也更难做慢病管理。

“糖尿病死亡率增长,我认为跟新冠带来的封控有一定关系。”常荣山说。

不确定的未来

12月7日发布的《通知》明确,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看到新冠防控方式的优化,胡大一告诉经济观察网,心血管病救治流程中的困难将大大减少。

他同时提醒,从管控到放开,必然存在一个寻找平衡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需要给更多老人打疫苗,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适当自我隔离和保护,出门戴口罩。

田慧则提到,未来,相比出门被感染,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更可能被身边的人传染:“不要太害怕,不聚集、戴口罩、注意饮食很重要。”

相比胡大一的乐观,常荣山看到的未来具有更多不确定性。

他认为,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未来两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一定下降,一段时间内可能继续上升。

“这三年,多地的封控,对人们的免疫系统有很大伤害”,他解释称,人的身体需要被病原体不断攻击,一定的“脏”对人体有好处。把儿童放在无菌环境里,免疫系统就无法正常发育,城市的孩子到了农村,就容易生病。

“老年人已经处于免疫功能的衰退期,封控会加速这种衰退”,常荣山估计,封控对人们免疫力造成的伤害,需要五年左右才能完全消退。

注:据国家、各省市卫健委官网通报的数据统计,截至11月26日,自8月7日起计算的本轮疫情(奥密克戎Ba.5),全国大陆地区感染者已突破50万,目前重症累计报告119人,目前在医院重症109人,重症率万分之2.1。其中,累计死亡7人,最年轻的81岁,最年长的91岁,据报告的直接死因绝大多数没有“新冠肺炎”,均为严重的基础病。

二、焦点访谈:“最忙乘组”的183天

焦点访谈:“最忙乘组”的183天

// 前插视频

showPlayer({

el: '#sohuplayer',

bid:'405666896',

autoplay: false,

width:'500',

height:'300',

mute: 1,

disablePlaylist:true, // h5播放器禁用下一集按钮

variables: [

['showRecommend','0'] // 0时不展示后推荐;默认展示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乘组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此次航天员返回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后的首次返回,也是在东风着陆场的首次冬季夜间返回。自今年6月5日入驻中国空间站以来,三名航天员在轨183天,完成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可以说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见证了诸多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时刻。

在和刚刚会师不久的神舟十五航天员拥抱道别后,三位航天员开始缓缓撤离,随后乘坐神舟十四号飞船在茫茫夜色中飞向地球。夜间返回地球,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是第二次,上一次是在2005年神舟六号返回时。而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返回,对中国航天员来说还是第一次。那么神舟十四号返回时间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要晚上返回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高旭:“我们每天都会进行轨道测量,看星下点轨迹是不是能够经过预定的着陆区,只有当星下点轨迹经过了预定的着陆区,我们才认为具备返回条件,以这个为约束来进行推算,每天它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才能够进行返回。对于这次任务来讲,12月初这几天,无论哪天返回都是夜间的时间。”

和过去的历次返程比,神舟十四号这次返回还有一个特点,当它撤离的时候,中国空间站达到了“三舱三船”的最大构型,这样的构型对它的撤离返回带来什么影响呢?

展开全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制导导航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李志宇:“形状复杂以后,它会反射光线到飞船敏感器的视场里面,这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构型复杂以后,轮廓变大了,对于飞船在进入和撤离的路径来说,能走的路相当于更少了,更窄了,需要确保安全撤离。”

12月4日晚8点,在克服了复杂构型、寒冷、黑暗等重重困难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回望6个月的太空旅程,神舟十四号乘组被称为“最忙乘组”。他们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轨完成问天、梦天实验舱的对接,并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逐步转成三舱组合体的飞行状态。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7月25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在有人状态下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9月30日,问天实验舱从天和核心舱轴向对接口分离、转位90度至天和核心舱侧向停泊口,两舱组合体由“一”字构型变为“L”构型。这次转位对空间站的建设意义不凡。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主管设计师商帅:“问天实验舱转位,毕竟它是第一次转位,相当于航天发展以来第一次实施在轨大机动转位。我们仿真数据和实际转位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达到了99%以上,所以说这个结果是非常理想的。”

11月1日,梦天实验舱在发射入轨后,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11月3日,梦天舱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在183天的飞行中,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还创造了多个首次:9月1日,陈冬、刘洋完成他们的出舱首秀,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问天实验舱气闸舱首次使用,小机械臂首次辅助舱外作业。

9月17日,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此次任务距离乘组首次出舱仅隔16天,创下中国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纪录,这次出舱还进行了空间站首次舱外救援验证作业。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第三次出舱。

在这几次出舱活动中,第三次出舱特别引人关注,航天员完成了舱间连接装置的安装,搭建起一座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成为首个到达梦天实验舱舱外的航天员。这次航天员出舱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空间站舱外铺路架桥,让航天员以后可以自主转移。为了让这短短的3米2长的转移任务万无一失,航天科研人员下足了功夫。

天地同心,共同向前。除了建站和出舱,神舟十四号乘组还开展了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物资管理、太空实验、天宫课堂等活动,“最忙乘组”的称号可谓名副其实,三位航天员马不停蹄,把一项项纪录留在了太空。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10月12日,“天宫课堂”在问天实验舱开讲;首次在轨“收快递”: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首次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创下人类航天器最快交会对接纪录;首次迎接载人飞船来访: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中国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繁忙的任务对航天员和空间站系统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更需要地面人员和航天员的相互支持。他们要共同开展不定期巡检,在一次次天地对话的磨合中,航天员的表现还经常给地面带来惊喜。

追星逐月,步履不停。随着神舟十四号乘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空间站建造阶段的设计理念正在逐步实现。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制导导航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李志宇:“神舟十二号到十五号这个批次相对于前面11艘飞船,设计上有非常巨大的升级。包括刚才说的控制器升级、软件编程方式,包括交会对接的方案升级,以及返回技术的升级。这个设计状态神舟十二号具备了以后,但是实施的时候,比如说神舟十二号的时候就是前向对接,到神舟十三号的时候径向对接技术才会得到验证,空间站舱体组合体的复杂构型在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才能够得到在轨验证,所以逐渐在过程中才能把最初的设计方案方方面面都验证到。”

“建站为用”,这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口号,它的目标是要建成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这次跟随神舟十四号下行的就有不少实验样本,其中就包含了航天员的体液和细胞学样本,一共包含5大类、80多个实验样本,可以让地面研究团队更好地了解人体在太空生活中产生的变化。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莹辉:“我们带回了航天员的血液、尿液和唾液,可以让我们从更深层次、从细胞分子基因层面,去研究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咱们国家拥有了自己在轨环境适应的遗传资源库。不论是对于我们后续健康防护措施的制定,还是对我们航天医学的研究,以及对于人类认识自身、对环境响应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进行活体细胞的保存和在轨实验,这要得益于神舟十四号在轨期间迎来了梦天实验舱,正是有了梦天实验舱搭载的低温储存设备,航天员才首次进行了活体细胞的保存和在轨实验。

下行的样本中还有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12月5日凌晨3点,这批样本运抵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进行相关实验的科学家也连夜将实验样品进行分析。航天员在空间站干的“农活”让科学家也忍不住赞叹。

在神舟十四号乘组的精心照顾下,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三粒带入太空的水稻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中国科学家收获了世界上第一批在轨培育的水稻种子。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郑慧琼:“科学家有了信心,在天上的环境下,我们的水稻或者主要粮食作物是能够结种子的,能够结种子就表明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在空间提供粮食,这是我们的第一步。”

他们之所以会成为“最忙乘组”,是因为在此期间,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进入了冲刺阶段,他们完美地完成了空间站建造的第三棒,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模式。现在,任务交到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手中。神舟十五号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期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星辰大海,中国航天永远在征途。

焦点访谈183

上一篇:将来11周,四大生肖有女强人范,最会征服女人心,桃花闯入

下一篇:11周以后,四大生肖大把钞票进口袋,洪福天降,财源满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