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0133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来源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1

说起孩子的叛逆行为,妈妈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特别是家有男孩,简直不知从何说起。

而说起最多的情形,就是本来乖乖的孩子,到了两岁半或者三岁以后,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前几天收到一封粉丝妈妈来的邮件。

“家有男孩,三岁半,单亲,跟我就没分开过。

两岁前,他是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我按书养,给他讲道理,所以他自然特别听道理,好好说,从不调皮。

两岁半以后,开始反着来了,但也还好,熬过来了。

最近三岁半,真把我逼疯了!譬如,去餐厅吃饭,他吃好了就在旁边空余的椅子上跳来跳去,以前说过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影响到别人。

而现在我说了后,孩子回:我就不听我就不听!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横冲直撞,撞到了别人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走他自己的,更别提道歉了。

真的好崩溃!我不知道原因在哪,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我想要和这个叛逆期的小子好好处,哪怕不能成为朋友,也要是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有男孩,三岁半,单亲,跟我就没分开过。

两岁前,他是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我按书养,给他讲道理,所以他自然特别听道理,好好说,从不调皮。

两岁半以后,开始反着来了,但也还好,熬过来了。

最近三岁半,真把我逼疯了!譬如,去餐厅吃饭,他吃好了就在旁边空余的椅子上跳来跳去,以前说过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影响到别人。

而现在我说了后,孩子回:我就不听我就不听!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横冲直撞,撞到了别人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走他自己的,更别提道歉了。

真的好崩溃!我不知道原因在哪,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我想要和这个叛逆期的小子好好处,哪怕不能成为朋友,也要是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绘本《野兽国》

2

看到这封邮件,是不是感觉自己也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呢?

讲真,我自己都经历过,所以特别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

幸运的是,这位妈妈是属于能反省的妈妈。

明白打骂是最无效的教养方式。

但是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这几年我自己亲自带小小鱼,就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说说我的处理办法。

在说之前,先看看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因为只有更懂孩子,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都会经历3个特别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得很逆反,所以很多父母几乎接近崩溃,不知道在这样的阶段,怎么教养孩子。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概念,而对宝宝叛逆期的认识是不足的。比如我以前跟朋友们聊天,谈到两岁多的儿子有点叛逆。

就有朋友打趣说,这么小就叛逆啊!他们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人认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这是一个误区。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一般所说的叛逆期的三个阶段(参考)

2-4岁 宝宝叛逆期

6-8岁 儿童叛逆期

14-16岁 青春叛逆期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一般所说的叛逆期的三个阶段(参考)

2-4岁 宝宝叛逆期

6-8岁 儿童叛逆期

14-16岁 青春叛逆期

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冲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概念,而对宝宝叛逆期的认识是不足的。

在2-4岁,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可以说是可怕的“小怪物”阶段。

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于是总是说“不”,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去!”“去吃饭!”“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时甚至懒得回答,直接甩头就走。

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经常说“我的”!

他们开始强调“我”这个词,发现了自己,发现自己原来跟妈妈不是一体的,而是可以分开的。

所以我们不要觉得孩子叛逆期的出现是个坏事。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就是通过“叛逆”来找到自我、表达自我。

摆脱父母的控制,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

只是每个孩子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而且跟家庭教养方式息息相关。

在这第一个叛逆期内,孩子非常需要表达自己。

所以,我们要先接纳、观察孩子的这些行为特征。

但是提醒一点,接纳并不等于忽视不管,全盘肯定。

我们接纳,代表我理解你,能接受你。

但是我们有责任保持积极的思考,进行引导。

那些好的东西要保留下来,比如孩子展示出来的独立性,民主意识的萌芽,内在的秩序感等。

但是那些不好的行为,比如打骂人、损害物品等,就需要父母引导。

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打”人,记得那时候小小鱼就经常动手打奶奶,因为他觉得奶奶是软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没事。每次我看到了会进行一个干预引导,但是过几天又犯。

后来我就觉得无法禁止孩子这样做,那就改变大人。我要我妈也适当反击,拍他几下重的。让他知道被打是很疼的,打人和拍桌子是不一样的。

就这样,慢慢地改变了。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谈及个体发展时提到,“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 基础。”

图片来源绘本《野兽国》

3

怎么引导?

这就是说怎么办的问题。

我一直提倡用“规则”来管孩子。

有了接纳和理解的基础。

很多问题其实就会消退。

可以说,没有规则感的孩子,天天都是叛逆期。

因为没有规矩,孩子的行为会随心所欲。

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在餐厅吃饭,吃好了就在旁边空余的椅子上跳来跳去。

你说了他后,他会跟你说:我就不听我就不听!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横冲直撞,撞到了别人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走他自己的,更别提道歉了。

在餐厅吃饭,吃好了就在旁边空余的椅子上跳来跳去。

你说了他后,他会跟你说:我就不听我就不听!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横冲直撞,撞到了别人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走他自己的,更别提道歉了。

那怎么办?

记得刚开始带小小鱼去餐厅吃饭。

他也是这个表现,脱了鞋子在椅子上爬,甚至把头伸到了隔壁的桌子,看别人吃什么菜。

我当时只是把他叫回来,然后跟他说:吃好了饭,也不要四处吵闹,这是餐厅,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你不能打扰别人。

他会点点头。

可没多久又会这样。

那我的惩罚是直接把他带到外边去,站在门口吹风。

他知道我说到做到,所以就愿意遵循这个规则。

很多父母会说我们这样会有损孩子的天性。

但我觉得,这并没有影响到天性。

他在家里,可以在沙发上蹦跳,没问题。

在床上打滚,也没事。

在广场上开始撒野也可以。

但是不能打扰到别人。

这是必须树立的一个规矩。

如今他在电影院、餐厅,有时也会兴奋。

但是只要我提醒,就能控制自己的音量,也不会再去打扰别人。

他自己也觉得这是对的事,那就更会去主动遵守了。

如果我们不去引导,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会打扰别人,也可能伤害到自己。

比如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这是危及生命的行为。

4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思想进一步独立起来,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于是行动也开始独立。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开始进入了第二个叛逆期:敢于反抗的小大人(6-8岁)

这个“小大人儿”就会极力地去挣脱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说了算。

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但是在这个阶段,父母的“语言暴力”和控制欲绝对是杀伤性武器。

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比如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不喜欢文学名著,那么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然后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

比如喜欢漫画的孩子,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读一些健康的 漫画何尝不可?关键是保持孩子的兴趣,增强他阅读的动机。先打开了书本,然后再加以引导,涉猎更广泛才有希望。

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会让孩子心情压抑,往往通过叛逆来达到目的。

既然孩子成长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

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孩子一到了这个阶段就变得 “不听话”,而且学习也提不起劲儿。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

很多人的观念认为只要给予小宝贝亲密的爱与陪伴,等孩子上学了就可以放松一下了。

于是父母开始把重心又转移到事业上去了。

所以留守儿童以这个阶段的为主。

父母的缺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其实,孩子在这个阶段,也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把孩子交给手机往往让孩子沉溺网络,不如多陪孩子读读有趣的书。

比如我给一位妈妈推荐了一套有趣的书 ,读过后她感慨很深: ”之前总是抱怨孩子要玩手机游戏,平板游戏,其实根源在父母,我们没有陪伴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在觉得应付不了他们的时候就拿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塞手机给他们,这本书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之门,当他看到书里蹦出立体的画面那睁的大大的眼睛,伴随一声声的惊叹。“

有了这样的体验,亲子间的距离又近了。

不要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孩子,要先从自己身上,从家庭找原因。

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非常有道理。

在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要抓紧这做父母的有效期。

父母越用心养育, 孩子的叛逆会越少,而孩子的叛逆期,就是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新书《刚刚好的养育,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热售中,欢迎关注。

-END-

扫码入亲子交流群

一、为什么有人会选择“丁克”?也许因为这几种理念!还请为自己负责

我是更更,你有故事,我来更

点击上面的“关注”,我来帮你更,因为你是我的人了

作者:更更,情感文原创作者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做丁克,觉得二人世界比较自在,多一个孩子两个人还要付出很多精力来照看一个孩子,还不如两个人过二人世界。

没人打扰,没人牵绊,想去哪去哪,想干嘛干嘛。

很多人为什么做丁克,可能都是因为怕孩子麻烦,看过微博上有很多人议论,为什么现在国家提倡二胎政策了,还有很多年轻人还使决定做丁克族。

【我看到很多人说:现在赚钱很难,什么地方都得用钱,自己结婚的话肯定会花很多钱了。

本来就是个男的,娶媳妇没钱也不可能娶到媳妇,如果刚结婚,身负很多贷款,车贷啊房贷啊什么的都得还。

生个孩子没几十万肯定生不起。万一生下了个孩子,把本来就负担很重的两口子搞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那何必呢?所以我宁愿做丁克,不生孩子。】

展开全文

【后来这个人说自己已经快50了,一直都坚持做丁克。他还说:我就是真正的丁克,不是说嘴上说说,我跟我老婆结婚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愿意做丁克族。

因为我们两口子工作也都一般,收入只能是中等,现在养一个孩子真的需要很多钱,我们俩赚钱也不是很多,干脆就不生孩子挺好。

因为我觉得生了孩子就得给他最好的生活,如果没那个本事,就别生下他来,别让自己孩子跟自己受苦。】

这位男士的想法是因为他收入一般,他说的也有道理,他可能自己从小过得生活也不是很富裕。

所以害怕自己以后的孩子也吃苦,所以宁愿做丁克族,不生孩子,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就干脆不生。

【还有一位男士说:我在国外读了5年书,回国工作没多久,我发现之前的同学都结婚生子了。

但是跟他们都相处中,我发现他们变了,也不是说他们变得不好了,他们做了父母,当然要用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谁不希望自己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呢?

我就是觉得当初的那些朋友们都没了激情,没了那种为自己梦想奋斗的感觉,我感觉跟他们有了距离。而且有的同学已经安于现状了。不想在继续努力了。】

这位男士说有些人生孩子只是为了“繁衍”,就是觉得自己结了婚肯定要生孩子。

这种生了孩子的父母就是随大流,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想过自己生了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应该怎么抚养。也都是走一步算一步。

其实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不能自己选择的,他没得选择,他出生在哪个家庭那就是哪个家庭的孩子。

他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不能选择自己的家世,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负责。

就上面这位男士,他特别独立,而且也特别有自己的思想,他除了工作,很多时间都在旅游,或者登山,或者滑雪。

他喜欢过这种很自在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给孩子,甚至现在他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我们不能说这位男士没责任心,因为这是人家自己的选择,谁的人生要怎么过这都是谁的自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我还认识一位丁克男士,他坚持丁克,结婚前也给老婆说了自己要做丁克族不打算要孩子。

但是他老婆可能想结婚后,他看到别人有了孩子,肯定会招架不住,觉得孩子可爱,肯定就愿意生了。

结婚后,他老婆跟他旁敲侧击,软磨硬泡的说要生孩子,他还是坚持不要孩子。

后来妻子才知道自己真的改变不了他的决定,过了几年他都还是决定不要孩子,于是没办法他不想耽误对方,所以就只好离婚了。

还有很多决定不生孩子的夫妻,有的夫妻说自己不能确定能够养好一个孩子,养一个孩子确实需要很多精力。

如果自己没有那个准备,就真的没必要去生孩子。

小更讲述:

综合了上面这么多人的想法,不生孩子,选择做丁克,无非就是几个原因:

1、经济原因,觉得自己没那么多钱,养不起孩子;

2、生了孩子没自由,没自己的生活;3、害怕自己养不好孩子,教育不好孩子。

当然,我觉得结婚后生不生孩子都是每一对夫妻的自由,想不想生孩子都是你们两个的事情。

如果你是为了生孩子养老,那大可不必,不要把自己的养老生活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也不要把自己的什么伟大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觉得自己年轻没实现的梦让自己的孩子帮自己实现。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你生下他,肯定是要经过很谨慎的思考的,你一定能好好养育他,这样才去生孩子。

-END--版权声明-

作者:更更;情感原创作者,更出你的情感故事

未经许可,全平台禁止搬运、抄袭、洗稿,侵权必究

二、酒店服务中的禁忌手势,千万别踩雷

手势禁忌酒店服务万别踩雷!

上一篇:陕西总督岳锺琪忽然收到一封书信,打开之后差点没把他魂儿给吓掉

下一篇:苏格兰折耳猫:比美国晚了11年,繁殖出健康的小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