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天地 | 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022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包含了无尽的哲理,也使得《登鹳雀楼》成为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

泛着苍白光晕的太阳,向着群山的方向缓缓西沉,终于消失在视野中,咆哮着的黄河奔流不息,直到汇入大海的滚滚波涛。如果想要穷尽目力,看到千里之外的风景,那还需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展开全文

《登鹳雀楼》在唐五言中独步千古,不仅王之涣因这首绝句家喻户晓,就连鹳雀楼也因之名扬天下。这首诗的亮点之一,在于篇幅精简、用词明白,却在读者眼前展开了北地山河气势磅礴的壮丽画卷。那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也正是盛唐昂扬气象的体现。

诗歌的前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从山川落日,到黄河入海。“白日依山尽”写的是远处一轮落日依傍山峦沉没,这是天空景、远处景;“黄河入海流”写的是楼前的黄河水奔腾向前,滚滚东流,这是楼前景、近处景。登楼远眺的开阔壮景被诗人用通俗浅白的语言一一绘就,极凝练、又极形象,令人心驰神往。而世人在千年后读到这两句诗,也能有身临其境、心胸开阔之感。

诗歌的后两句写诗人心中所蕴之志——更远的美景尚需进一步攀登才能看到。这句诗看似平铺直叙,可诗人积极求索的昂扬志向一览无遗。“欲”是想要的意思,“穷”是穷尽的意思,尾字落在“楼”上,与题目“登鹳雀楼”遥相呼应。

这首诗的亮点之二,在于对仗精巧。“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句句工整,气象宏大。上两句“正正相对”,“欲穷千里目”对“更上一层楼”则使用了“流水对”的技巧,明明两两相对,却如盐入水、不着痕迹。整首诗读来自然流畅,不事雕琢,充分体现出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因为只有登上高楼,才能看得更远,看到更加壮观美丽的景色。诗人有着豪迈奔放、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这是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是不断超越的精神,这是永不止步的精神。

王之涣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杰出的诗人,他与高适、王昌龄齐名,大家相处得也很融洽。

这天飘着微雪,天地间一片清寒。三位诗人去市集小酌。忽然有十多位歌女款款而来,她们献唱的曲目都是当时的名篇。三位诗人凑到小火炉旁,边观赏歌舞边轻声谈笑:“我们都是素有诗名的人,难分高下。今日聆听这些姑娘们演唱,我们中谁的诗句更多地被编入唱词,那个人就是优胜者。”

琴声悠悠扬起,如行云,似流水。一位姑娘打着节拍首先开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他便抬手在墙壁上画了一道,得意道:“我的一首绝句。”

乐曲忽变,婉转哀伤,接下来的一位姑娘缓缓唱道:“开箧(qiè)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他便也跟着在墙壁上画了一道:“这次是我的绝句。”

乐声再变,幽幽咽咽,又一姑娘献唱:“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是《长信秋词》,王昌龄大喜:“两首我的了。”

王之涣自信成名已久,并不着急,平静地对他们说:“这几个小姑娘看着还只是学徒呢,唱不了意境高深的曲子。”又指指她们中看起来地位最高的那一位:“如果她唱的不是我写的诗,我这辈子都不与你们争高下。”大家便说说笑笑地等待着。

没一会儿,王之涣点的那位领头的姑娘唱了,果然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她一开口四周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外面簌簌的落雪之声。王之涣拊掌大笑。

像《登鹳雀楼》这样包含着朴素生活哲理的古诗还有很多,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比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游览庐山,发现群山起伏、丘壑纵横,眼前所见风物随着他前进的脚步而交错变幻。于是诗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发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揭示出“人们的认知受到自身所在位置影响”的道理。这首诗体现了诗趣和哲理的高度融和,亲切自然,又耐人寻味。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的前两句,诗人为古人刻苦学习、全力以赴的精神所动容。后两句话锋一转:不过,只会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牢固、彻底地掌握技巧或知识,还是要亲身实践。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孩子的诗,饱含着诗人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与殷殷期望——做学问要有诚心、恒心,更要有实践精神。

(选自《七彩语文·习作》《古诗词鉴赏》)

作者:孙双金(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吴倩(江苏省南京是北京东路小学教师)

编辑:吴奕濛

综合整理:余璐

特别推荐

《七彩语文·习作》针对3-6年级在写作文方面有困难,或者是想要提升写作能力的孩子。这本杂志里,有名师指导,有同龄人佳作展示,还有丰富的写作技巧、作文范文,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写作,给孩子提供写作灵感,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解决写作难题哦!

一、八上期中考前专训⑤:古诗词鉴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时间:25分钟 满分:15分

一、古诗词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描绘了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的景色?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分)

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一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央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于12月6日正式成立。

在中国物流集团成立大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指出,中国物流集团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共享物流。

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企业“小散弱”、物流效率不高等短板,而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因此推进中央企业物流业务专业化整合、打造综合物流国家队、致力于优化仓储网络布局、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势在必行。

可以预见,中国物流集团将着力推动物流板块高质量发展,力争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内外两方面来说,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有助于聚集物流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新组建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央企物流板块的专业化整合,将有助于提升物流行业集中度,规范优化物流行业发展秩序,促进物流行业技术进步,助力全行业提质增效发展。

(选自“央广网”2021年12月08日,有删改)

【材料二】针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我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汪洋说,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支持发展交通运输路衍经济枢纽经济平台经济、通道经济高铁经济、低空经济等,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稳定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展开全文

“我们还要着力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他说,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要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化发展,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围绕全力保障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汪洋说,截至1月底,推动中欧班列开行约1.4万列,同比增长20.3%,开行国际货运航班7.4万班,同比增长25.8%,完成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241.5万吨,完成国际道路运输4200万吨,为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提供重要保障。

(选自“人民网”2021年12月31日,有删改)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材料四】法国《企业家》杂志认为,随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使用,物流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物流行业更加智能化,不但降低了成本,还能优化供应链管理,丰富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另一方面,智慧物流可以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设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绿色低碳运输成为物流行业的趋势。

从运输到仓储、包装等环节,未来物流行业的绿色环保水平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德国,敦豪等快递企业之间纷纷展开合作,通过共享信息,减少重复车辆运送路线,提高车辆满载率,以降低运输途中的碳排放;在韩国,物流企业将封箱用的塑料胶带换成了纸质胶带,运输生鲜用的化工冰袋也改成环保冰袋,袋中的水可反复使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数字自由贸易区物流枢纽,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制定最佳、最快的运输路径,本土及外国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直接进行对接,提高了存储和运输效率。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各国政策的导向以及智慧物流装备企业的发展,将推动建设一个以绿色低碳为基础的数字化智慧物流体系。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1月06日,有删改)

1.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物流行业的集中度将得到提升,发展秩序也将得到规范,是因为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

B.中国已经实现中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我们可以做到低碳出行、环保出行、绿色出行。

C.智慧物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而且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

D.由于绿色低碳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已经成为物流行业的新潮流,所以韩国将使用可以反复使用水的环保冰袋。

2.【材料一】是一则消息。请找出这则消息的电头并说说其作用。(3分)

3.如果要选一幅图片向同学们介绍绿色物流,你会选择【材料三】中的哪一幅?为什么?(3分)

4.请联系材料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3分)

参考答案

一、古诗词鉴赏(4分)

1.傍晚时分。从“薄暮”“落晖”两个词语可以看出。

2.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诗歌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河。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1.C【解析】A项,由【材料一】中“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助力全行业提质增效发展”可知,中国物流行业的集中度将得到提升,发展秩序也将得到规范,是因为物流板块的专业化整合,并非因为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选项张冠李戴。B项,由【材料二】中“要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可知,选项中“已经实现”表述错误。D项,由【材料四】中“绿色低碳运输成为物流行业的趋势”“在韩国……袋中的水可反复使用”可知,选项强加因果。

2.这则消息的电头是“央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交代了新闻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表明新闻材料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

3.示例一:我会选择图一。图一是一幅漫画,漫画上的地球、货运车、飞机、集装箱等元素配上“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可循环包装”“可持续发展”的文字,生动形象且清晰直观地向同学们展示了绿色物流的优点,吸引同学们的眼球。

示例二:我会选择图二。图二是绿色物流各个环节的流程图,详细完整地向同学们展示了绿色物流再利用、回收、处理使之资源化的全过程。便于同学们对绿色物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4.①未来物流行业将逐渐集中化和规范化运输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收到快递的速度将会更快;②未来物流行业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从而使边远山村等交通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收到快递;③未来物流行业将在运输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做到绿色环保,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解析】由【材料一】中“因此推进中央企业物流业务专业化整合……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势在必行”和“从内外两方面来说……助力全行业提质增效发展”等表述可知未来物流行业将逐渐集中化和规范化,联系生活实际可知运输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收到快递的速度将会更快。由【材料二】中“要推动大数据……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等表述可知未来物流行业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联系生活实际可知边远山村等交通不发达的地区也将可以收到快递。由【材料二】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出行更加低碳”和【材料四】中“另一方面……绿色低碳运输成为物流行业的趋势”等表述可知未来物流行业将在运输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做到绿色环保,联系生活实际可知将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据此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二、人在旅途,心有归处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如今,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常常在旅途中。在交通,通信极为便利的现代社会,旅途总是让人向往,远方总有着莫名的吸引力。而在古时候,人们更愿意守着家乡,安居乐业,因为条件的限制,旅途就显得没那么浪漫了,即使沿途有着美丽的风景,却也免不了淡淡的忧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说到旅途,这首元曲会在第一时间跳入脑海中,可见它何其传神。将一系列深秋的事物排列组合,羁旅之味便浓得化不开了。已是黄昏,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停歇着一只只寒鸦。小桥流水掩映着户户人家,可我的家在哪里?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前行。夕阳渐渐落下去了,寂寞的旅人漂泊在天涯,此情此景,更何以堪?不由得肝肠寸断!深秋里,一个人的旅途,是那样孤独又沉重啊!

漫漫旅途,独自漂零,忧愁,总是会悄然袭来,让人躲不开,只能细细品尝着忧愁的滋味。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天色已晚了,将小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薄暮中,新的忧愁又涌上了旅人心头。郊野开阔,无边无际,将忧愁也拉得更长了,阴郁的天空压下来,好像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清,却生寒意,只有那水中明月来和人亲近。在诗人的眼里,这秋日江边的暮色,当真是冷清至极,一颗心,也在凉暮里,渐渐地沉下去,如同沉入水中的月亮,不胜清愁。

展开全文

对于古时的旅人来说,漂泊往往是无奈,谁不想安定呢?更何况是在寒凉的季节,走啊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漂泊的生涯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儿已经落下,乌鸦发出凄厉的鸣叫,天地间满是清霜。望着江边的枫树与一点渔火,含着忧愁勉强睡去。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敲钟的声音却清晰地传来,将人惊醒,唤起了更多的忧愁!教人如何能再睡得着?听着那一声声钟声,心头的孤独与忧愁,再也挥之不去了。就在这漫天的寒意,满怀的伤情里,静待天明吧。

出门在外,除了诸多不便,必然牵挂着家乡和亲人,这也是忧愁的原因之一,更何况是在病中呢!当然更加脆弱,更加想家了。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宋·王安石《葛溪驿》

一弯残月挂在空中,月色昏淡,漏声不止夜正漫长。一盏油灯,忽明忽暗,照着寒浸浸的床。多病之体最先察觉到秋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并不觉得山高水长,遥遥难至,还是做梦好啊。却又无法入睡,披衣而坐,心中感慨颇多,不由得慷慨悲歌,起身下床,看看外面的天色,却见一片凄清冷寂。而一声声寒蝉声传来,惹得人心烦意乱,蝉在梧桐树上,而桐叶稀疏,已黄了大半,它也是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凉么?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油然而生。

不论走得多远,也不论旅途中环境如何。旅人的一颗心,总是在回家的路上,越是离家远,越是思乡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清晨早早起来,车马的铃铎已经震动有声,一路漂泊,游子更加思念故乡。鸡鸣声声,淡淡的月光笼罩着茅屋小店,足迹依稀,板桥上覆着清霜,却已经有行人走过。槲叶落满了荒野山路,枳花绽放,明艳得照亮了驿站的泥墙。一边前行,一边想起了昨夜的梦,在那遥远的故乡杜陵,已经有成群的鸭和鹅,在弯曲的水塘里嬉戏着,俨然春天已经到了那里啊!旅途艰辛,而家才是不变的方向。只有回到故乡,才不算辜负春天啊!

漂泊在外,种种难处,让人倍感凄凉,什么时候,才能让它停止呢?可叹这不由自主的命运啊。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唐·崔涂《除夜》

停滞在崎岖又艰险的三巴路上,在万里之外的异乡,无奈作羁旅之客。群山纷乱,除夕之夜,残雪映人,让人更觉得孤独啊。离开家乡亲人已久,路途遥遥,怎能归去?反而与僮仆渐渐亲近。漂泊之苦,已是不堪,明天却是新年了,让人更生悲伤!在异乡过这个除夕,又冷又孤单,好在还有僮仆相伴,可以互相取暖,也是眼下唯一的慰藉了。

家,是旅人不变的思念,无论多么遥远,也不能割舍,心心念念盼着的,总是回家。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唐·杜牧《旅宿》

住在旅馆里,也没有好友相伴,独自陷入沉思中。透着寒意的灯光下,不由得想起往事,孤雁哀鸣,更让人忧愁得难以入眠。离家太远,即使要在梦里归去,只怕也会将近天亮才能到达,家书更是明年才能送达。故乡多美啊,记得沧江烟雾蒙蒙,月光依稀,邻居家的门前就系着钓鱼船!而我这艘孤独的船,却在无边无际的海上漂着,不知何时才能返航!

越是恶劣的天气,就让人越想家,想念家人。不论多么难行的旅途,为了生活,为了家人,我们一定要变得更坚强,多多保重。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宋·孔平仲《寄内》

诗人在旅途中,给分别不久的妻子写信:试着给你说说途中的风景,你才能知道别离后,我的心情。傍晚时分,行人稀少,而风雪袭来,纷纷乱舞,乱山深处,真是难行。诗人是在跟妻子发牢骚呢,无论是好的,坏的,他都迫不及待与对方分享,妻子如冬日炉火,能为他带来不尽的温暖。一想到妻子,再难走的路,也不怕了,生活,总是有盼头的。

旅途漫漫,家乡太遥远,而即使在旅途中,也总会有一盏明灯,会为你带来光明和温暖。这种感觉,竟似故乡和亲人般亲切,令人动容。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天色已晚,茫茫山野,路途更远了。幸好诗人找了户人家借宿,天气寒冷,茅草屋更透着寒意,但总算歇下了。忽然,柴门外忽然响起狗叫声,风雪之夜,有人回来了。诗人听着狗叫,以及开门说话的声音,心里有一种平静的喜悦,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们。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不管是谁,能有一处歇脚之处,就应对生活,生出感恩之心。

谁不是在旅途中呢?历经世事,尝过酸甜苦辣,异乡漂泊的日子,有美丽的风景,也会有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委屈。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心中总会有一个方向。它叫作“家”。我们会为异乡的风景而陶醉,也会在不同的地方停留。但风起的时候,月光洒落的时候,雪花飘落的时候,透过异乡的景致,我们看到的,想到的,总是从前的种种。所谓归处,却是一开始,我们出发的地方啊。即使不能马上归去,它却在我们心底最深处,像明灯一样,永远闪烁着,替我们照亮每一个漆黑的夜晚,让我们感到心酸,又心安。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回复“ 唐诗”、“宋词” ,即可查询诗词。

人在旅途

上一篇:著名主持人一夜“翻车”,被披上各种标签,害她的却是自己的至亲

下一篇:幽默笑话:朋友买了条假金项链,天天戴着上班,有一次下夜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