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这个真有!平度一小老板已为80个老人送了769顿饭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1437

免费午餐?这个真有!平度一小老板已为80个老人送了769顿饭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9月1日上午,初秋的烈日炙烤着平度大地。

豪德财富商贸城的青岛平食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楼前,身材高大的小老板张海龙与张鲁兵将饭菜抬上食品运输车,两人驾车驶向4公里外的孙家张村。他们此行,是为村里老人们送去当天的免费午餐。

张海龙刚将保温菜桶搬进村委大院的日间照料中心,室内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鼓掌的是满屋子的老人。掌声是老人们对张海龙这个小老板,为他们做的769顿免费午餐的赞许!

张海龙为老人盛菜。

“很香,很香”

每天上午8点,张海龙会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公司。 9月1日这天,也不例外。上午9时55分,张海龙指挥着餐饮公司的员工,将最后几筐馒头搬上食品运输专用车后,又乘电梯上到了公司餐食的操作间。

展开全文

“老人的饭菜做好了吗?”张海龙站在操作间内,向厨师喊了一声。

“已经做好并装好了。”对方回应着,“在熟食间里”。

回应传来后,张海龙径直走向熟食间。此时,是上午10时。

熟食间里的张鲁兵正忙着将两大桶菜和一大盆米饭,准备放到电梯上运往楼下的餐车。

“今天给老人做了什么饭菜?”张海龙乐呵呵地询问张鲁兵。

询问发出时,张海龙的嗓子是沙哑的。多年前,张海龙骑自行车时,摔倒的自行车把戳向了他的嗓子,医院为他受伤的嗓子做了一个小手术。自此,张海龙的嗓音略微沙哑了。

“今天为老人做了两个菜,一个猪肉炖大白菜豆腐和木耳,一个是粉条萝卜丝。”张鲁兵说。

此时的张海龙来到保温菜桶前,揭开了桶盖,一股热气和香气迎面扑来。

张海龙(右)与张鲁兵将饭菜抬上食品运输车。

“很香,很香。”张鲁兵边说边盖上了菜桶,又揭开了旁边的一个米饭盆盖子,米饭盆里装满了热气腾腾的米饭。

“昨天给老人做了馒头,今天是米饭。”张鲁兵说,“每天都调剂着吃,换不同的口味。”

张鲁兵所说的老人,是同和街道孙家张村的80名70岁以上老人。如今,这个村里的老人,每天都可以吃到一顿由张海龙餐饮公司免费提供的有滋有味的午餐。

张海龙正和张鲁兵交流着,一名工作人员来到面前,要与张鲁兵一道将饭菜抬下楼。看这名工作人员过来,张海龙赶忙说他和张鲁兵一道将饭菜送到楼下就可。

说完,张海龙和张鲁兵将菜和米饭搬到了电梯里,两人进了电梯。

电梯门打开,张鲁兵和张海龙一道将两大桶菜和一大盆米饭抬到了停在电梯口不远处的一辆餐食配送车上。

张海龙(左)与张鲁兵将饭菜抬上食品运输车。

两人连同记者上车后,车门“咣当”一声被拉上了,身兼司机的张鲁兵启动了汽车发动机。他们上午的目标是4公里外的孙家张村。

烈日炙烤着大地,餐食配送车驶出了商贸城南门右拐,沿着一条林荫小道驶向商贸城外的一条主干道。

这条林荫道路,张鲁兵载着饭食行驶了多少次,他已记不清了。雨天时,他会沿着商贸城的水泥路行驶,但鉴于水泥路时常堵车,只有天晴时,他才会沿着这条土路行驶。

“土路近,还不堵车。”他说。

免费的午餐

穿过林荫路,车辆很快驶向了前往孙家张村的那条主干道。

此时,是上午10时50分。

通常情况下,张海龙或张鲁兵在送餐前不会电话联系孙家张村网格村支书孙聚琴。当天出发前,张海龙也没有联系孙聚琴,而是直奔位于村委大院里的“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初衷是让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至少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食。

如今有些农村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或在同村居住却无暇顾及老人。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村里专门在村委会大院装修了70多平方米的三间房,摆上了桌椅、床铺,安装了空调,给老人营造舒适的就餐与休息环境。

6年前的孙家张村只有6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如今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80名。农村的老人爱拉呱,上了年纪往往不爱做饭,或吃饭能凑合则凑合,尤其是一些孤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后,村里所有的老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往往是,一到上午10点,有些老人就背着手踱着步或拄着拐杖,甚至蹬着小三轮车,从家里乐乐呵呵地来到了照料中心。因为所有老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份惦念——在照料中心可以美美享受一顿“免费的午餐”。

张海龙将饭菜搬进日间照料中心。

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老人需要舒适的就餐环境。夏天或冬天,孙聚琴会安排村干部在老人到来前先打开空调。9月1日这天10点,村干部就早早将空调打开了。

和往日一样,陆陆续续出了家门的老人们来到了照料中心,他们手里都拿着自家带来的餐具。很快,凉爽的房间里热闹了起来,谈笑声此起彼伏。

这天,孙聚琴和几个村干部也在村办公室。餐食配送车行驶了10分钟,从主干道一个右转弯,驶进了村两委大院。见餐食配送车来了,孙聚琴和村干部出了办公室,乐呵呵迎了上来。

张海龙拉开车门,跨出了车外。孙聚琴主动上前,与张海龙握起了手,连连欢迎餐饮公司张老板亲自来为老人送餐。

事实是,不是每次送餐张海龙都事必躬亲。尽管如此,但身为小老板的他也时常来到这里看看老人,为老人打打菜、聊聊天。在这里,村干部熟悉他,村里的老人也都熟悉他,

下车后的张海龙并没有过多与村干部交流,而是从车里搬着一桶热菜向照料中心走去。见状,村干部也上前将热菜和米饭往车下搬。

三大桶饭食,足有六七十斤。对老人而言,这些是不折不扣的“免费的午餐”。

老人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海龙的到来。

“相聚的第769天”

麻利的张海龙搬着菜桶,第一个走进了照料中心。让张海龙想不到的是,他的一只脚刚踏进照料中心的门槛,室内响起了热烈掌声。这掌声来自当天前来就餐的40名70岁以上的老人。见张海龙来了,有些老人边鼓掌边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有些老人呼喊着“欢迎张老板”。

突现的这份热情,让张海龙不自然起来。张海龙赶忙将菜桶放到一个桌子上,站在众老人面前和老人一道边笑边鼓起掌来,一旁的孙聚琴也站在老人面前笑了起来。

“有人认识张老板,有人不认识。”孙聚琴在老人面前边笑边对老人们说,“尽管有人不认识张老板,但所有人都认识他做的菜,每天都吃他做的菜。是不是?”

“是,是,是……”老人们边笑边异口同声回应。

一名老人大夸张海龙做的饭好吃。

“张老板,”人群中一名老人喊了起来,“我吃了你的饭菜,如今走到大街上,别人都说我的脸色越来越红润了,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呀……”

听到这话,张海龙哈哈笑了起来:“那太好了,只要大家都喜欢吃,我们就每天都来送,这饭菜呀就一直送下去!”

说完这话,张海龙又连忙补充了一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老人脸色红润好看,健康幸福美满。”

此时,所有老人又鼓起了掌,此刻的掌声比之前更响亮,一旁的孙聚琴也高兴地大笑起来。

说笑间,餐食和两个大铁盆被放到了照料中心的分餐桌上,又有老人鼓起了掌。张海龙和张鲁兵抬起了菜桶,先将肉炖白菜、豆腐和木耳倒进了大铁盆里。倾倒间,两人明显感觉热菜热气扑面,甚至发烫。随即,第二桶热菜也被倒进了另一个铁盆里。坐在室内的所有老人喜笑颜开地盯着两人。

饭菜准备完毕,张海龙撤到了一旁。张鲁兵站在了众老人的面前。

张海龙(左)与张鲁兵将饭菜倒出。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今天是我们在这里相聚的第769天。”张鲁兵说,“愿这种坚守一直传承,愿各位长辈吃出健康和长寿。”

张鲁兵的话刚说完,他就拿起了身后的铁勺,开始为排队的老人盛起饭来。这里,没有人蜂拥。排队,已经成为老人自发的习惯。满屋子的老人盯着张鲁兵,满眼全是赞许。接过热腾腾的餐食,每个老人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细嚼慢咽。

当天为40名老人打饭菜,意味着张鲁兵要忙活一阵子。五六分钟过去了,戴着口罩的张海龙上场了。他接过了张鲁兵的餐勺,又一个个接过了老人手里的饭碗,一勺一勺地将菜和饭盛好递到老人手里。

张海龙忙着为老人打饭,老人忙着吃饭,站在一旁的村支书孙聚琴心里乐开了花。

心里那叫舒坦

70周岁的李美芳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身体健康的她尽管在家里不愁吃穿,不愁花钱,但仍喜欢来这里吃“大食堂”。

“这里的饭食好吃,有味。”李美芳边吃边乐呵呵地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以前不到70岁,那时呀,我就盼着早点到了70周岁,像大伙一样来这里。”

李美芳想早点来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她说,老人上了年纪,有时一个人在家里憋得慌,每天趁吃饭得空走出家门溜达溜达,活动活动身体比在家里坐着强,和邻居们说说话,心里也敞亮。

和李美芳不一样,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孙会民有4个儿子。照料中心创办之初,孙会民就一直在这里享受张海龙送来的餐食。每天孙会民出门,不但要带着餐具,而且还会泡上一杯茶水,他边溜达边喝着茶水就来到了村委会大院里。每天有一顿合口的饭菜,这是老人之前从来想不到的。

九旬高龄的孙会民正在进餐。

“90岁了,身体硬朗着呢。”孙会民说,“这饭是张老板免费送来的,不用咱花钱,咱就使劲吃,吃得健健康康的。”

记者面前的孙会民突然将一勺米饭送到嘴边,停顿了三秒钟,要求记者为他拍个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和孙会民不同,另一名近九旬的老人,住在儿子家中。儿媳见婆婆行动不便,时常劝说她不用每天去照料中心吃饭。而婆婆偏偏说,村里所有的老人都在照料中心,那个大家庭可比家里热闹多了。于是,拗不过母亲的儿子,专门给她买了一辆小三轮车,老人每天蹬着小三轮车风风光光地风里来雨里去。

张鲁兵为老人盛菜。

在孙家张村,有些年轻人将老人接到了城里居住,听说村里有了照料中心,有了可口的午餐,老人在城里的楼房里坐不住了,要求孩子将自己送回村里。回村的老人们,也带着饭碗水杯加入到这个大家庭。

孙聚琴说,孙家张村目前有650口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80人。这80名老人,只要在家没有事情做的,每天都会来到照料中心。

“看着老人们边聊天边吃饭那高兴劲呀,”说这话时,孙聚琴笑呵呵得合不拢嘴,“我和两委成员给老人服务,心里那叫舒坦。 ”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有老人吃完了午饭,陆续离开照料中心。这些老人,有步行离开的,有骑三轮车离开的,还有被子女搀扶着回家的。看着老人们幸福的面庞和离开的背影,一股暖流涌遍张海龙全身。

一顿饭里的民心

身为餐饮公司的小老板,免费为80名老人提供餐食769天,1983年出生的张海龙不是在逞能,也不是头脑发热。

张海龙出生在平度农村,在青岛上大学期间学了西餐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上过班、开过广告公司,最终将目光瞄向了餐饮。

“与一般的餐饮不同,我不是开酒店,做的是专门的餐饮配送。”张海龙说,也就是专门给一些企事业单位送成型的配餐。

3年前的平度,还没有规范的餐饮配送公司,学西餐专业的张海龙一直在思考,当地没有餐饮配送,一些单位又迫切需要,自己何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开这样一个餐饮公司,需要一定规模的餐饮生产车间,在寻找经营场所过程中,他得到了豪德财富商贸城所在地——同和街道,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一名老人大夸张海龙做的饭好吃。

“当初的规模并不大。”张海龙说,按照相关规定,小规模公司的一些税收是可以减免的,一些房租也是可以减免的。凡是可以减免的或能倾斜的,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减免或倾斜,餐饮配送公司很快发展了起来。被配送的单位也从当初的两三个,到了如今的十多个。

张海龙说,当地菜农有时会遇到种了菜卖不出去或卖不上价格的情况,而他的餐饮公司每天大量消耗洋葱、白菜、土豆、黄瓜和西红柿等蔬菜,菜农种植的这些蔬菜可直接从地头送到他的公司。除了解决当地菜农卖菜难、价格低的现状外,餐饮公司每天还消耗大量的米面和食用油。如此,田间地头的蔬菜、榨油公司油料、磨面公司面粉每天都通过他这个中间环节不断循环,菜农的蔬菜卖出去了,腰包也鼓了。不仅如此,公司还向当地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记得收到大学入学通知书的那天,我还挽着裤腿在农田里浇水。”张海龙说,农家的孩子知道农家,了解农民。当自己的餐饮公司初具规模时,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计划让村里上了年纪的所有老人,都免费吃上自己公司做出的免费午餐,为老农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于是他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知了街道办,街道办力挺他的“爱心计划”,于是为他找到了离餐饮公司约4公里的孙家张村。

张海龙离开村委会,支书孙聚琴与其握手告别。

“当时听说张老板要给我们村的所有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我想都不敢想。”孙聚琴说,“这可是80名老人呀!”

769天前,专门为村里老人做的第一锅菜和第一筐馒头送到了孙家张村老人的饭碗里。自此,这项寡言的计划开始了,而且坚持了下来,直到9月1日,整整坚守了769天。

769天里,张海龙为80名老人做了1538个菜,蒸了近10万个馒头和1.1万斤米饭。

老人笑了,村里的民心凝聚了。民心,就在每天的一顿饭里。

一、山村故事  秋雨恋情 (5)

山菊歪着脸斜着眼睛责备地看着他,说道:“你不听话,以后就别再想了。”春燕轻轻下炕,摸索着找到布鞋穿上,拉开门悄悄回隔壁的房间里睡觉。这一晚上,春燕一直没有睡好觉,翻来覆去想着山菊,不由心里说了一句:“女人真好。”

春燕没睡好,山菊同样也没睡好,她在想着自己这是咋的啦?自己不是不喜欢春燕吗?为啥就会答应让他抱,让他碰?自己是不是很贱啊?她把春燕和秋雨这两人带给她的感觉比较了一下,虽然有点不太一样,但是都可以让她心醉痴迷的。

到了第二天,春燕起来,感觉自己的脸皮有点紧,眼泡也有点涨,匆匆洗把脸。山菊爹和山菊娘也起来了,两人闲不住,屋里屋外忙活。春燕到了院子里,看见山菊爹就走了过去。

“爹,家里还有活么?我闲着没事,就让我干。”

山菊爹笑了一下说道:“时间还早,你去多睡会。”

春燕说道:“我在家里也起得这么早,时间一到就睡不着了,爹,趁我来了,多帮你干点活。”

山菊爹笑的脸上全是褶子,说道:“你真是个勤快娃,好,山菊跟了你受不了罪。你想干活,正好猪圈里满了,你去把里面的猪粪起出来。”

春燕说干就干,挽起裤腿袖子,拿了一把锨就进了猪圈,那头猪卧在里面,看见春燕进来对着他哼哼几声。春燕甩开膀子就开始干活了,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山菊穿好衣服起来,先用镜子照了一下,拉动嘴角轻笑了一下。她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紧身的蓝颜色裤子,又搭配了一件浅绿色的上衣,侧着身子看了几下,觉得满意了才出了自己的房间。山菊娘看了山菊一眼,见她穿得齐整,在一旁偷偷笑了。山菊洗完脸问山菊娘:“妈,春燕咋没回去啊?”

山菊娘说道:“咋啦?你盼他回去啊?他在给咱家起猪圈呢,山菊,妈给你说,春燕是个好女婿,你千万别再胡闹了。”

山菊说道:“你们说好就好,我能有啥办法?谁让我是你们的丫头呢。”

山菊娘说道:“长一个好模样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好多姑娘挤破了脑袋都想嫁给他,可他偏偏就喜欢你,能嫁给春燕是你的福。”

展开全文

山菊过去给山菊娘帮忙烧火,说道:“妈,是福是祸,还不知道那。”

山菊娘不高兴地说道:“胡说啥呢,不准你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山菊到了院子里喊山菊爹和春燕吃饭。春燕看见山菊冲她笑了一下。山菊到了猪圈旁边看着里面,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她急忙捂住鼻子。春燕说道:“山菊,这儿不好闻,你别过来。”

山菊说道:“别干了,吃饭。”

春燕擦了擦汗面带笑容:“就这点活,马上就干完了。”

山菊说道:“你现在干完了,下午干啥?快点啊,我的话你现在都不听,以后还咋办?”

山菊说完这话笑了一下,就回屋里去了。春燕看着她的背影呆了一下,从她这句话里他已经听出来山菊已经接受了自己,不由高兴起来,心想着杨生过给他出的这主意真不错,生米煮成了熟饭,把山菊的心拴住了。

春燕吃完饭,顾不上休息,把剩下的活也干完了,山菊爹看着高兴,山菊娘心里也乐开了花。两人高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看见山菊对大柱态度有了的改变,不再是以前那样一提起春燕就横挑鼻子竖挑眼了。到了黄昏的时候,春燕提出来要走。山菊娘嘟着嘴向山菊示意。

山菊说道:“那我送送你。”

山菊娘的意思让她再留春燕住一晚,见她这话已经说出了口,也没办法改变了,只好顺着山菊的意思说道:“山菊,让杏子送送你去。”

山菊爹和山菊娘把春燕送到门口就回屋里去了,山菊和春燕走出了村子,到了村口。春燕恋恋不舍地看着山菊说道:“山菊,等到我家杏园杏子熟了,咱们就结婚。”

山菊抿着嘴没有说话,山菊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说道:“山菊,你等我,有了时间我还会来看你的。”

春燕回到家以后,给李根和贾彩兰说了山菊爹还要五百块钱才答应结婚的事,李根和贾彩兰很生气,说这个老家伙钻了钱眼了,说归说,还得筹集准备这五百块钱,再把结婚摆酒席买东西的钱算进去,没有一千块钱这事就没法办。春燕先保证自己在这一段时间挣回来三百块钱,说到了七八月份,杏子熟了能卖上三百多块钱,还剩下这四百块钱没有了出去在找人借一下。李根担心秋雨不肯把卖杏子的钱用进来,毕竟秋雨在杏园里经管着,让贾彩兰找个机会先给秋雨说说。

贾彩兰等秋雨从杏园回来,给他准备好饭菜,说道:“秋雨,这次你哥去山菊家说结婚的事,山菊她爹又要了五百块钱,钱够了才答应让他们结婚。”

秋雨一边吃着一边说道:“咱家有钱,人家要就给人家。

贾彩兰笑着说道:“咱家现在哪儿有钱啊?我和你爹合计一下,想用今年你卖杏子的钱,你看.......?”

秋雨忽地站起来,说道:“给他娶媳妇,又不是给我娶媳妇,这钱我还要留着娶媳妇呢。”说完就拿了一块馒头转身向外走去。

贾彩兰着急地说道:“秋雨,你先别急嘛,等妈把话说完,把卖杏子的钱先给你哥,等以后你娶媳妇时,你哥在帮你……”

秋雨已经走到前院门口,说了一句“我不管他的事,我的事也不要他管。”

贾彩兰找到李根,把秋雨的态度给他说了。李根想了一下,说道:“这事你别管了,让我跟秋雨说,只要他还认我这个爹,啥事都好说,要是不认我,我就把他撵出去!我就不信了,长大了翅膀还硬了”

贾彩兰劝他:“这杏子熟还有两个多月,咱们和秋雨再好好说说,千万别为这事弄得让村里人笑话。”

春燕为了挣钱,整日背了工具包走村窜户,给别人盖房子打家具,有时几毛钱的活也看上,装一个镢头把,出一个锨把啥的。几乎每天都在外边找活干,以前是别人来找他,现在他上门去问人家。半个多月出去,人变得黑瘦,看的李根和贾彩兰一阵心酸。贾彩兰劝着春燕:“春燕,钱要慢慢挣,一镢头挖不出一口井,出去干活悠着点,别为了挣钱啥都不顾了。”

春燕笑了一下:“妈,我知道了,但一想到能把山菊娶到咱家来,我全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过了一个多月,杏园里的杏子熟了。每棵树上都结满了鲜美的杏子,看的人直流口水。这时候,秋雨就要住到杏园去,防止一些小孩来偷杏子。看着满园成熟了的杏子,秋雨心里一直酸酸的,还记着他给山菊说过的话,等杏子熟了,请她来吃杏子。他知道山菊不会来了,她现在是春燕未过门的媳妇,就等着他家攒够了钱结婚,这杏园凝聚着秋雨的心血和汗水,想着卖杏子的钱要拿去给春燕娶媳妇,而且娶的还是娶山菊,他的心就转不过这个弯。

春燕还在外边忙着找活,李根和贾彩兰都到了杏园,和秋雨一起把杏子摘下来,装到筐子里,让秋雨挑到镇上的集市上去卖。往年,卖杏子的事都是春燕和秋雨去干,今年春燕正好有了活,给一家人盖房,卖杏子就剩下秋雨一个人了。

这天,一家三口摘满了两筐杏子,秋雨挑了担子出了杏园,准备去镇上的集市,黑子跟到了杏园门口,秋雨呵斥它让它留在杏园里,帮着自己看杏园。

秋雨刚出了村口,远远就看见杏花穿着好看的衣服站在路边等他。秋雨到了杏花身边,说道:“杏花,你在这等人啊?”

杏花笑着说道:“等你,秋雨哥,我和你一起去镇上。”

秋雨看了一下四周没有人,才放心和杏花说话:“杏花你别老跟着我,让村里人看见了不好。”

杏花仍然笑嘻嘻地说道:“有啥不好的?我就要跟你一起去,你卖杏子,一个人咋忙得过来?让我帮你收钱。”

秋雨说道:“你真的不怕熟人看见?”

杏花说道:“看见了又能咋?我以前又不是没跟你一起卖过。秋雨哥,我都不怕,你怕啥吗,让我跟你一起去吧。”

秋雨犹豫了一下说道:“以前你小嘛,好吧,别人问起,你就说我是你哥。”

杏花这才高兴起来,跟着秋雨走上山道,一路去了小镇。

两人到了小镇,在街道占了一块地方,放下竹筐,秋雨摘下草帽,拿在手里摇晃着扇凉。集市上的人还不太多,大多数都是摆摊做生意的人忙着准备。杏花显得很高兴,看啥都是笑脸。旁边有一个摆摊卖饸饹面的,四十多岁年纪,就跟秋雨扯上了。卖饸饹面的说道:“小伙子,你今年这杏子真不错啊,个大,个个精神,今年下来能卖不少钱吧?”

秋雨自豪地说道:“是啊,就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卖饸饹面的说道:“这是你妹子吧?”

秋雨看了一眼杏花笑着说:“是我妹子。”

卖饸饹面的说道:“小姑娘一看就精气灵性,以后,我给你妹子说个好婆家。”

杏花给卖饸饹面的做了一个鬼脸,说道:“我这辈子不要婆家,就陪着我哥。”

(未完待续)

二、儿子控制父亲玩游戏?一口气看完五集,胡先煦和李庚希的新剧上线

说说前五集的观感《大考》。

几个典型对照组的并列并不新鲜,不同班级的孩子中考高考的故事也屡见不鲜。《大考》似乎淡化了三个学生原生家庭的贫富对比,取而代之的是代际相处模式的差异。在突如其来的不可抗力的艰难形势下,讲了一个“大考难”。

故事从一中和四中两所学校开始。

一方面,脏话连篇,锣鼓喧天,口号吓人。突然间我震惊了。我以为这是一次针对外星人或长城的探险。

虽然对方也沉浸在高三紧张的气氛中,但迟到后,三个孩子都活了几分。

来,先从这三个孩子的典型对比说起。

一是孩子管理父母,以轻喜剧的方式处理疏忽和空缺。

胡先煦饰演的周博文,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孩子照顾父母”的模特。

展开全文

周博文成熟理性,成绩优异,自我管理能力强。母亲赵山(颜冰妍饰)温柔贤惠,能干。游戏。

家庭的模式不是父母控制孩子,而是儿子控制父亲。

儿子关掉了父亲的游戏电脑,更改了游戏账号密码,并安排父亲去母亲的店里兼职实习。

把“不负责任的胡闹,白赖老婆”的无能老爸放到幽默轻喜剧模块下,用搞笑的节奏说坏点槽点。

1.互换父子身份的功能和属性。

母子俩正在吃饭,父亲忙着手机皱着眉头,以为自己的账号被盗了,儿子一脸轻松,“我卖了。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我是你的儿子,你的就是我的”,老人皱眉,“我死了就是你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父亲如此强行卖掉儿子的游戏账号,这种教育模式分分钟就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然而,当儿子出卖父亲时,情况就不同了。

在“父非父”的情况下,“子非子”是对价值的纠正性重申。

在这个家庭里,母亲既是内在又是外在,而父亲几乎没有任何贡献(他是否提供所谓的情感价值很难说)。

虽然这个父亲是一个特殊的极端模式,但本质上还是反映了父母单边/双边缺席的普遍状态。

虽然该剧多次采用轻喜剧的风格,但归根结底也是用儿子的口吻,狠狠地指责了他的缺席和玩忽职守。

2.以轻喜剧曲线面对严重问题。

周博文的爸爸大部分时间都穿着睡衣。他长期无事可做,在家打游戏。冬天出门连羽绒服都不用换了。

就连年夜饭,他的发型也不整,跟鸡窝打得邋遢。

和儿子吵架犯错时,他一个人走下台阶,各种表情既恶心又笑。

甚至购买的面具也处于有趣的模式。

就连被妻子称为“美人”的周美仁,也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幽默感。周博文向母亲承诺,“五七年后,我就能到上海接你,租房子和你一起住”,并要求她和她离婚。

母亲表示关心后,她还是没有松手。“他有手有脚,40多岁了,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他的问题。”

不管后续是团圆还是浑浑噩噩,至少现在这部剧反常的父子关系直接面临着“父非父”的价值缺失。

二是留守女儿,世界的“难”与“暖”两极。

李庚希饰演的田雯雯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留守女孩。

爸爸妈妈带着妹妹在武汉做小本生意,她一个人留在老家读书。

以前是奶奶照顾她,但奶奶去世后,她成了留守学生。从生活,到学习,再到找居委会阿姨帮忙抓小偷,她不得不靠自己,内外兼修。

同样是优秀的早熟孩子,周博文的重点是对父母分工结构的不满,父亲用成年人的心态“培养”了一个效率低下的父亲;而田雯雯的关注点则是,家人常常为两地无奈。

年纪轻轻,就被迫早早懂事。

万一遇到小偷进门等大事,她还央求居委会阿姨不要告诉父母。

疫情期间,我想着给妈妈和姐姐送饭。

剧中,蓝盈莹饰演的班主任在田雯雯生病的时候过来照顾她,问道:“会怪你父母吗?”小女孩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父母想要赚钱,如果他们没有钱的话,情况可能会更糟。”

这个问题在人物关系上太刻意了,从功能的角度来引出答案的意图太刻意了,但答案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

田的父母不是不负责任,也不是不爱孩子,他们别无选择。

当然,故事并没有完全集中在“失散家庭的悲伤”上。这个家庭忙碌,有困难,但原来的生活也很有趣。

在回家过年的高速公路上,田雯雯的父母为“你想杀谁”和“小气”大吵一架。

笑话并不新鲜,吵架的内容也不是特别好笑,但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中有烟火。气和幸福。

田爸爸为了省钱,加了最便宜的油,半路高速修车,修理厂人手不足,无法立即取车。田的父亲留在了修理厂,后来因讨债而绝望地返回武汉。

整段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先是修车店老板叫他一起吃饭。此前,两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意见不合时发生了争执。不耐烦可不容易,一时爆发。不过,虽然吵了一架,但看到田爸爸一个人吃泡面的修车店老板还是想给他打电话。一起来吃年夜饭吧。脸红、怒吼、喊几句小话,出门不容易,对村民表示善意很重要。

第二个是田的父亲被催债后算出来的账。他想,就算能回进贤县,也会被隔离。隔离结束后,他将在返回武汉时进行隔离。他无法创业,也没有钱偿还债务。这样一来,想卖房子的不是债权人,而是他们。链条非常清晰,过程非常简单,后果很严重。

养个混蛋的难度很具体,很详细,也很重。

三、以爱之名,以善意和“道障”强而高压的管理。

容子姗饰演的吴家军,正处于高标准、高标准、高待遇的“软监狱”模式。

应仔细照顾食物和日常生活,但始终密切监视。

吴家军读书的时候,妈妈董碧华(梁静饰)躺在床上监视。

门被锁上了,门锁被妈妈粗暴地拆开。

父亲想回家,但也被母亲以“不安全可能耽误孩子”为由赶走。

凶猛的父母,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他们可以为孩子牺牲一切。

这种类型的家长很常见,而《大考》中这位妈妈的亮点是“凶猛,但又搞笑又活泼”。

为了儿子高考,她萌生了辞职在家全职照顾孩子的念头。单位为了想办法申请成为隔离旅馆时,她让老板从“董经理”打给“老董”,再打给“嫂子”。被利益所诱惑,被困难所感动,以“变色龙模样”来吹捧他,他仍然不为所动,非常坚定“我儿子要高考了”。

终于,老板桌上的打印机被匆匆搬走。

打印机的细节,“你欠我一万多工资,我拿你一千多台打印机也不算多”,角色干练,直接,火辣,非常清晰。

物流不畅打印机不发货或收不到货的情况很困难,也很具体。

典型性和独特性都在线。

吴家军在开场画上写着“我是想要成为(空间)的人”,这是典型的“我是想要成为海贼王”的句型。

田雯雯调侃你想当谁的男人?这就是笑话。

吴家军妈妈强行填“985”,被骂病假后,根本不在意“你们这些年轻人不总是这样说话”,这是人物与角色冲突的明喻。母亲和儿子。

老母亲好心敬业,起点惊天动地,只是手段太强,手段太粗暴,路上障碍重重。

另一边,被董碧华赶出家门的丈夫暂时住在婆家。之前的婆媳冲突,剧中没有详细讨论,似乎有可能演变成大事件。

这位婆婆显然是有意在儿子的婚姻还在的时候,为儿子安排其他的“家庭”。

这边老太太的问题有点意思,那边的儿子根本不理会,只是客客气气的待人。

而这组故事的后续,是成为狗血修罗场,还是在常见的“强控监视囚徒式教育模式”中探索不同的新内容,拭目以待。

四是翁婆等对照组。

陈宝国和王千源在剧中饰演一对女婿,老爷子看到女婿就怒了。

王千源以往在各种影视剧中的形象,就算不是黑帮,也很有战斗力。这一次的他依旧是剧中的“压力大”人物,说话时十分凝重。

不过,在老爷子面前,他始终是嫌弃。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反差莫名的好笑。两种教育理念的区别,死者心中的疙瘩等等,对照组因果关系很大,后续会以有血有肉或口号的微妙故事展开赞美和美德,暂时不知道。

四中的孩子潘晓璇和高明玉也是典型的对照组。

有钱人家却没人陪,对爸爸说“我要我妈”,对妈妈说“我要我爸”,生气也好笑;

还测量了油腻和早熟的外观。

另一个是懂事的,内向的,勤奋的,吃苦耐劳的。

上网课的手机和卡片都是学生捐赠的。

看来,唯一光明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考名校,飞跃龙门。

屋里有两张床,一张给爷爷,一张给孙子。床边的墙上挂着毛巾和其他要洗的东西。

爷爷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睡着了。

很难用“山林之乐”、“一桶饭一勺酒,回程不改”来告诉孩子,贫穷不等于不快乐,而且祖孙俩在一起的时候已经很开心了。与他的处境相比,干涸甚至残酷的道路似乎是唯一善意的。

不同的出身家庭,不同的教育理念,重重困难和障碍,该剧聚焦孩子们的“大考”。

虽然线索太多,人物太多,节奏经常被打断,但也有小部分充满了耸人听闻的标语。短板,但依然清新、细腻、生动。

人生处处都是大考大难。有看得见的,有等级的,也有看不见的,不标注通过与否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但不是所有的都通向罗马,但如果不经过罗马呢?

不浪费时间是开始和结束。

三、家在延津:六月六送婚好

河西村的杏花抱起来自己孩子说道:“你俩再不结婚,我啥都不怕,就怕你俩把俺家的院子踩塌了”。

河东村的国庆尴尬地说道:“看杏花妹妹说的,踩踩你家院子,能把你家院子踩塌,我要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早带着你槐花姐去南方打工去了,还会守在家里受气”。

杏花说道:“幸亏你没有那么大本事,你要是有那么大的本事,只怕是你和俺姐踩不塌俺家院子,村头的那个小桥,早被你俩谈恋爱踩塌了”。

槐花用手捏捏杏花怀里;孩子的胖脸蛋说道:“啥都不怪,只怪你姐我眼瞎,死眼的头,找了一个有大本事的人家,可惜就是办不了送婚好这一件小事”。

国庆双手一摆,学着电影里的外国人,肩头一耸说道:“别提了,托了六七个媒人,提着礼物找你爸说婚事,可是你爸就是不同意,说俺一家都是穷奸,又穷又奸,俺家咋穷了,新盖的五间大瓦房,俺家还计划卖了牲口,添点钱买拖拉机呐”!

“你既然本事大,你不会自己找俺爸提亲,找这个找那个,不是自己没成色、缺心眼”。

槐花嘴上不饶人,手上也没有闲着,狠狠地拧了国庆胳膊上的肉,疼得国庆说道:“杏花你看你姐,还是姑娘家就这么厉害,要是等过了门,只怕会生吃了我”。

“俺姐要是生吃了你,你俩的事情,倒是不用费事了,你还是先说说你前天找俺大爷提亲,是咋回事,听说被赶出来了”。

国庆挠挠头说道:“别提了,前天差一点头上开花,我提着麻烫篮子刚进你姐家,你大爷看到我,眼睛瞪得像是铜铃一样,二话不说,抄起扫把就要打我,还说我要是不滚蛋,打烂我的头,打瘸我的腿,幸亏我跑得快,要不然今天就是头上包着纱布,腿上打着石膏,手里扶着棍子”。

“你怕俺爸,你就一辈子打光棍好了,反正是我不愁嫁不出去,俺爸咋不打死你嘞,打死你我倒是省心了,没了牵挂再找一个帅哥”。

槐花嘴上说着,手上也没有闲着,粉拳接二连三打在国庆肩膀上,边打边恨恨地说道:“我替俺爸打死你个没用的东西,一点事情都办不好,你会干啥呀”?

杏花看着国庆用肉麻的言语哄着槐花,故作反胃说道:“行了、行了,等我走了你俩再腻歪吧”!杏花一手提着菜篮子,一手抱着娃娃,去菜地摘菜了。

国庆哭丧着脸,拉着槐花手说道:“听俺爸托的媒人说,你爸说俺爸是穷奸,还小气,说俺家里房和车,那都是刮牙缝生出来的钱,就差抠屁股刷指头,你爸怕闺女过门后,跟着吃苦受累,俺爸是过日子仔细,但那是勤俭节约,这几年无论村里修桥铺路,还是村里小庙集资,俺爸每一次都是崭新十元票子一张,我还真的看不出俺爸小气”。

槐花挠挠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他们上一辈子有何不得劲的事情,光听俺爸说你家小气,一听媒人说是你家,那头摇晃的和那拨浪鼓一样,说啥都不同意,真是邪门”。

国庆槐花俩个人商量了老半天,最后槐花说道:“今天我就去找俺妈,让俺妈问俺爸,到底他们上辈子有何心里过不去的仇恨,只有他们老一辈和解了,咱们俩的婚事才有希望”。

俩人又亲亲热热的腻歪一会,等到杏花从菜地回来,听到故意的咳嗽声,才恋恋不舍分开了双手。

展开全文

杏花狡诈地开着玩笑说道:“国庆哥,没有把俺姐的脸咬烂吧!你要是咬烂了,看俺大爷能不能把你撕两半生吃了”。

国庆尴尬地说道:“我哪敢啊!我连你姐的手都不敢拉”。

“净说瞎话,我不去俺大爷那里告你”,说着杏花放下菜篮子,客气地说道,你俩也别闲着,给我看着孩子,我给你俩擀面条吃。

槐花手指头逗逗杏花怀里外甥,半是当真半是玩笑地说道:“饭就不吃了,你要是以后再敢乱说你姐,看我当姐的不撕烂你的嘴”。

杏花故作惊吓,拍着自己心口说道:“国庆哥,你以后和俺姐来俺家,可千万不敢啃脸了,就连拉手都不允许,免得俺姐撕烂俺的嘴,没法出去见人”。

槐花捂着嘴笑道:“坏丫头,害怕了吧!今天就不撕烂你的嘴了,真是越来越没大没小了,我走了,回俺自己家吃饭了。”

河东村河西村之间的小桥上,国庆和槐花依依不舍地告别,约定了下次见面时间。

日落西山,在田里锄了一个下午地的槐花爸爸,扛着锄头回家吃饭。槐花爸爸是个干瘦的老头,穿着土里土气,手里拿着一根旱烟袋,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一双老眼却是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一个种地的好把式。

槐花爸爸回家以后惊奇地发现,平常盆架上的洗脸盆,早早打好的洗脸水,今天却是一滴水都没有,自己常坐的客厅饭桌上,没有以往的馍菜汤,老伴槐花妈坐在饭桌子右边,只管低头刺啦刺啦地纳着鞋底。

槐花爸爸强压着心头怒火,自己打了洗脸水洗脸,从碗柜里拿了一个碗舀饭。

免费午餐?这个真有!平度一小老板已为80个老人送了769顿饭

这时候槐花妈妈说道:“当家的,你先别吃饭啦,咱俩今天说道说道大闺女的事情,你是想着把闺女长老到 家里,一直养着她”。

槐花爸爸心里有气,自然没有好言语,瓮声瓮气地说道:“长老到家,我养着,又没有让你养,你愁啥”?

槐花妈妈气得放下鞋底,怒怼着说道:“老话说得好,闺女大了不能留,留来留去留成愁,你就不怕最后留成了仇人”。

“谁想着留她,赶明个我就去找村南头媒婆,让给她寻个好人家”。

“十里五庄哪有闺女家找媒婆寻婆家,你也不怕人家街里看你笑话”。

“怕啥,咱闺女大高个、细高条、模样俊,你当妈的怕她找不了好婆家”。

“咱闺女长得好,这个不用你说,我当妈的看得见,河东的 哪一家托了好几个媒人来,我看哪一家;家庭条件也不错,小伙子人也长得排排场场的,我看就那家就行,当家的为何一直不同意,再说啦,听说咱闺女和那孩子自谈了好几年了,我看就随了孩子们心意吧”!

“不中、不中,要中我早就同意了,还用等到今天”。

“为啥不中”。

“哪一家抠门,我怕闺女过门后受委屈”。

“没听说哪一家抠门,再说了,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哪一家不是省吃俭用过日子,不省吃俭用的咱庄只有二流子狗绕,狗绕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换一家就行,就他家不中,太抠门了”。

“今天你得给我老婆子说说,叫我听听,他家咋是太抠门了,要是家不中人也不中,我也不愿意”,槐花妈妈今天是,要问不出个“小鸡叨米—一清二楚”,那是决不罢休。

槐花爸爸“唉”了一声,装了一旱烟袋锅烟丝,划了一根火柴,点着了烟丝,深深地吸了两三口,磕去烟灰,说起来一起过往旧事。

槐花爸爸叹着气说道:“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一年我十五岁,个子刚刚长成,跟着村里大人去汲县修塔岗水库,饭菜虽然说是管饱,可是十五六的孩子,到不了下一顿饭点 ,就又饿得前胸贴着后背,嘴里吐着酸水,加上工地的活又苦又累,就学会了吸烟,那时候人穷,我十几岁的孩子更是没有一分钱,只好揉碎了树叶,借别人烟袋上的火,凑合着过过烟瘾,解解乏”。

说道这里,槐花爸爸发火说道:“槐花妈,我在地里干了一个下午活,又饥又渴的,你先给我舀一碗稀糊涂,让我喝碗糊涂再说中不中”。

“中、中、中”,槐花妈妈赶紧给老伴舀饭端菜拿馍。

槐花爸爸喝了一碗糊涂,吃了几口凉拌黄瓜,算是暂时不饥不饿了,接着说道:“有一次我的树叶子吸完了,看到国庆他爸在晒着太阳,惬意 的吞云吐雾吸烟,我寻思着俺俩是小学同学,就想着吸他几锅烟,谁成想国庆他爸看我过去,把烟丝布袋藏在屁股底下,死活不让我抽两口,仍凭我好话说尽,他就是说没有了,也怪我年轻气盛不知进退,两个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为了一点不值当的小事,噼噼啪啪的打了一架,槐花妈你说说,他爸都是小气鬼,孩子也不会好到那里去,闺女过了门,我拍吃亏受气”。

槐花妈妈听了,又气又想笑,责怪地说道:“几百年的陈芝麻烂豆子的事情,你还记在心里,赶明个我让闺女去给你问问,看你那小学同学还记得吗,以前的陈年旧事”。

“哪有几百年,这才过去几十年,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也是为了自己闺女着想”。

“唉!老东西啊!现在是啥年月了,思想真是锈住了,听说现在国庆家准备买拖拉机呐,我看河东是个好人家”。

槐花爸爸大声说道:“槐花,你从里间屋出来吧!我知道你在屋里听着,你出来说说,你是咋想的”。

免费午餐?这个真有!平度一小老板已为80个老人送了769顿饭

槐花躲在门后,听到爸爸喊自己,一挑门帘出来说道:“爸、妈,知道您们都是为了我好,赶明个我让国庆给您们问问,哪一件陈年旧事”。

槐花爸爸摆摆手说道:“妞啊!只要是你相中了就行了,你觉得国庆人实在,能对你好,爸妈不图你啥,就图你能找一个好人家就行了”。

“知道了,知道爸妈都是为了我好”,槐花给爸爸舀了一碗糊涂,放在饭桌上,轻轻地在爸爸肩上捶打按摩。

槐花妈妈笑着说道:“妞她爸,看你的小棉袄对你多好,你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槐花爸爸高兴地笑了起来,和老伴说起来闺女小时候的趣事臭事。

槐花装着不高兴的样子说道:“又说我,又说我,不给你按了”,槐花说完,舀了一碗饭,夹了几片凉拌黄瓜,拿了半个馒头,端着去大院门口吃饭了。

槐花爸爸看着自家闺女,不禁感慨万千地说道:“有闺女也是愁啊”

乡政府所在地,全乡最好的饭店里,楼上一个单间雅座,槐花爸爸、国庆爸爸和小学班长曹玉思,三个人正在推杯换盏地喝着小酒。

国庆爸爸端起酒杯,对着槐花爸爸说道:“老同学,我也是从修水库工地上学会了吸烟,你说说,那时候在工地上才能吃个饱饭,平时在家肚子都吃不饱,那里有闲钱买烟丝吸,我就把树叶揉碎,凑合的过过烟瘾,其实那树叶子烟,真的是难吸,有一种既辣喉咙,又呛鼻子的感觉,吸着很难受,你找我要烟丝抽,我真的不好意思啊!那树叶子烟,那里拿得出手,言语上一来二往,咱们两个血气方刚小伙子,就打了一架”。

听了国庆爸爸这么说,槐花爸爸尴尬地说道:“当年我也是抽树叶子吸,看见你吞云吐雾,以为你吸的是烟丝,就想着吸上两口,唉!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

班长曹玉思乘机说道:“既然心里的疙瘩已经解开了,那咱们就说说小孩子们的事情,你俩对孩子们都满意吧”!

“满意、满意”,国庆爸爸、槐花爸爸异口同声地说着“满意”。

“既然你们都满意,那我就好办了,俩个孩子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是不是早早地给孩子们把婚事办了,也算是完成一项任务”,班长曹玉思征求着意见。

国庆爸爸当然是没有意见,他站起来,给槐花爸爸点着手里的“散花”烟说道:“亲家,你说吧!我听着你的,你说啥都中”。

槐花爸爸深吸了一口烟说道:“小孩们婚事早晚都中,婚事咋办都行,我等你送好,改革开放这几年,我也攒了不少钱,闺女出门我多做几件家具,不能亏了自家妞”。

听槐花爸爸这么说,国庆爸爸脸上高兴地笑开了花。兴奋地说道:“这几年我在河滩承包了十几亩地,加上自家的责任田,今年二十几亩的麦子,除了留八九千斤口粮,其余的我都卖了换成了钱,加上秋季收成,我一定给孩子们婚礼操办的风风光光,不让街里街坊说闲话”。

槐花爸爸对于亲家的表态,笑得合不拢了嘴,班长曹玉思乘机说道:“瞧好日子,不如撞好日子,我看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就是一个好日子,咱们今天就定下来孩子们结婚日子,就当是送好了,你们俩亲家看我说的中不中”。

“中、中”,对于媒人的提议,国庆爸爸、槐花爸爸都点头说“中”。

“那孩子们的大婚之日,在秋收以后,种完麦子,农闲季节,国庆节办,你俩亲家同意吗”?

“同意、同意”,俩亲家自然是满心欢喜的同意。

婚事说好以后,三个人高兴地开怀畅饮,一直喝到日头偏西,这时候一股云彩从南边飘来,跟着轰隆隆的几声雷,瓢泼大雨哗哗的下了起来。班长曹玉思酒喝的舌头发硬,断断续续地发表演讲:“老话说的好,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六月六是水龙日,六月六下雨,预示着今年麦天秋天都是好收成,今年全年都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来,为我们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干杯”。

三个醉酒老头,一齐举起酒杯,一齐说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日子越过越好,干杯”。

在隔壁偷听的国庆、槐花,看着醉倒在地的三个老头,只好找来了三辆摩托三轮出租车,把三个老头送回家去。

国庆节那一天,娶亲的队伍里大喇叭放着喜庆的“百鸟朝凤、天仙配、抬花轿、朝阳沟”等音乐,西装革履、满脸笑容的新郎官国庆开着自家四轮拖拉机,载着凤冠霞帔、一路十里红妆相送的新娘子槐花,在持续不断地鞭炮声中,在希望的田野里,风驰电闪的走向美好新生活。

作者简介: 张建勇,延津东屯人,现打工深圳,文学爱好者。

延津六月

上一篇:闲人笔记·名人字画

下一篇:软饭+妈宝+懒癌,远离这种极品奇葩男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