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禁书百部”TOP1竟然来了……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1832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位神级作家,随便报几个事迹就是无人可比。

这位作家同时是村上春树、阿特伍德、波拉尼奥的偶像,他自称因为欠瑞典人钱,而痛失诺贝尔文学奖,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视他为精神导师,影响力早就超越了10个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总和。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色幽默之父——冯内古特。今年正是冯内古特百年诞辰,

今天把他最有代表性的《五号屠场》推荐给各位!

这本千万畅销的神作,凭一本书的影响力,硬生生逼停了美国打了10年的越南战争,却在美国离奇被禁了整整“18次”。

这本书里到底描绘了怎样可怕的灾难?又展现了怎样深刻见骨的洞察和预言?这场灾难永远地改变了每一个人,只有黑色幽默不变地嘲笑一切、抚平一切。

“世界禁书百部”TOP1

一本“时空循环”的黑色幽默神作

如果有人好奇如何界定黑色幽默?冯内古特绝对是最好的教科书,简直就像是一个人站在炼狱里给你说笑话,笑完让你细品,直接惊出一身冷汗。

到底怎样一个故事竟然有如此可怕的破坏力?一句话概括就是发生在战争中的《开端》,而且是二战中最血腥最残酷的战争。

比利某天被外星人绑架了,醒来后的他发现自己的时间线完全错乱了。他可能上床睡觉的时候是一个老头,醒来可能会被告知今天是自己的婚礼。他准备出门的时候是1955年,打开门后发现变成了1941年。

展开全文

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好比年幼的你出门打个酱油,回来已经有人喊你爸爸了?但你细想,就会发现这件事真的可怕到让你全身鸡皮疙瘩。

这意味着这名士兵将永远无法享受战后的美好生活,因为他随时有可能回到那个残酷的,绞肉机器般的人间炼狱。就像普罗米修斯每天都会被鹰隼啄食心脏,比利就这样永远活在恐惧与悲伤之中,无法逃离。

逆天的是,就连这样的末日情节,冯内古特还在给你讲笑话:

比利跟前的一个美国人哀号着说,除了脑浆身体里什么东西都拉完了。

‍过了一 ‍会他说:“出来了,出来了。”他指的是脑浆。

比利跟前的一个美国人哀号着说,除了脑浆身体里什么东西都拉完了。

‍过了一 ‍会他说:“出来了,出来了。”他指的是脑浆。

每一个笑点都带着彻骨的寒意,每一句俏皮都毒舌得直戳人脊梁,每一处戏谑都让人滑稽又悲伤。

这才是黑色幽默大师,边笑边后怕的同时,精妙到让你拍手叫绝。

这场灾难永远地改变了每一个人

只有黑色幽默不变地嘲笑一切、抚平一切

故事最后,比利被外星人带去另一个星球,在动物园和另一个地球女明星被裸体展览。

外星人在这里告诉比利时间跳跃的真谛,那就是当你预知自己一生的故事后,希望你能“忘却痛苦的时光,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好的日子。”

这句话被《降临》原著称为“对未来最好的注解”,我甚至愿称其为,看到了科幻的本质。

《降临》原著照搬原句致敬《五号屠场》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这本《五号屠场》屡禁不衰了吗?因为当灾难永远地改变了每一个人,只有黑色幽默不变地嘲笑一切、抚平一切。

疫情时代,我们都经历着巨大的隐形灾难,也被这场灾难偷偷地彻底改变了。毕竟,5年前你可不会因为出门没戴口罩而惊慌失措,不会因为不能出门,而错过毕业、婚礼、电影、音乐……

当我们个人在这样奔涌而来的时代洪流面前是如此的渺小,是否就应该带着这份痛苦和创伤永远活下去呢?

在冯内古特眼里,我们要直面灾难,用幽默消解灾难。正如他在写《五号屠场》时所说的,“幽默是一种远离残酷生活,从而保护自己的方法。”他用这本书讲了个玩世不恭的地狱笑话,鼓舞着每一个读者更清醒、更超脱、更勇敢地活着。

在长达十几年里被禁止了18次,《五号屠场》如今依然是无数人如信仰般痴迷的神作,每年都有无数人被比利的故事启发、治愈、抚平。

或许只要有一个人类还在遭受痛苦和创伤,《五号屠场》就永远值得每位读者反复阅读。

黑色幽默之父

在绞刑架上给你讲笑话的男人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既能描绘我们的苦难入骨三分,仿佛在我们心底刻字。又能哪怕是在戳你脊梁骨,也能让你笑到打鸣儿。

这位黑色幽默大师说他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都不为过。

随手列一下他的粉丝团:村上春树、阿特伍德、波拉尼奥、格雷厄姆·格林、约翰·欧文、大江健三郎、今敏、朴赞郁、木心……随便一个就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村上直言没有冯内古特,就没有自己的处女作《且听风吟》;阿特伍德凌晨5点还在为重读《五号屠场》欣喜若狂;就连著名导演今敏、朴赞郁都数次提及冯内古特对他们电影的影响。

冯内古特之于美国考生,就像鲁迅之于中国考生,他的《五号屠场》更是畅销千万册,美国必修课程读物,美国学生几乎人手一本。

村上春树官网特别标注冯内古特的影响

作为“在绞刑架上给你讲笑话”的黑色幽默大师,冯内古特简直是用人生践行黑色幽默。

他之所以是最有资格用战争讲笑话的人,是因为他正是战争的亲历者、受害者。大学读到一半的冯内古特上了战场成了战俘,《五号屠场》里那座空气中都弥漫着血腥味的屠场,正是冯内古特待过的战俘营。

在亲历了那场空袭后,冯内古特是仅有的7位幸存者之一,他创作《五号屠场》的过程,就是比利不断回到那场战争,不断被那段回忆折磨的过程,也因此他才会写得如此刻骨铭心。

冯内古特参军时的照片和信件

但你以为他是一个苦大仇深,眼神无光的老头吗?

关于冯内古特的笑话,讲3天3夜怕是也讲不完:他钟爱黑色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于是给自己儿子取名马克·吐温;他酷爱抽烟,以为可以体面速死,没想到活到了80岁,于是他反手就把在香烟上印“吸烟有害健康”的烟草公司告上法庭;他自嘲没有获得诺奖,是因为自己曾经让瑞典合伙人赔过钱,于是同为瑞典人的诺奖举办方怀恨在心。

用“菊花”当签名的冯内古特

作为冯内古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五号屠场》简直就是他本人的化身,书写战争却不血腥、不愁苦、不说教,被公认是“反战经典”,却是狂欢的、刺激的、超脱的。

在经历了一生坎坷、战争阴影、人性堕落,却也不想人类失去希望,于是他希望,在墓志铭上这样写:“一切曾经美好,没有痛苦”。

就像这个讲着地狱笑话,仿佛永远保持愤怒的叛逆老头,内核确实无比热爱着人类一样;《五号屠场》虽然书写着这场灾难永远地改变了每一个人,但它的黑色幽默依然不变地嘲笑一切、抚平一切。

不管你之前是否了解冯内古特,错过这本书绝对是天大损失。

喜欢看故事的朋友,《五号屠场》从设定、节奏到语言的体验都是顶级享受。喜欢看黑色幽默的朋友,《五号屠场》保准你笑到流泪的同时拍手叫绝。生活的痛苦,无助的失望,隐性的灾难,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需要心灵慰藉的你。

一、周作人散文提到的酒典故竟是一个孝子杀人的故事

周作人在《知堂谈吃》里谈到了酒,并提到了一个酒的来源的典故,讲得十分有意思。

这个故事就是有一个孝子,十分孝顺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得了一种病,必须吃三个人的脑子。于是孝子为了父亲就去杀人夺脑子。

孝子跑到一个地方,专门等路人来杀掉取脑。第一个路人是当官的,孝子把他杀了,把脑子拿走给他父亲吃。第二个路人是戏子,孝子把他杀了,把脑子拿走给他父亲吃。第三个路子是个疯子,也被孝子杀掉取走脑子给父亲吃。

孝子的父亲吃了三个人的脑子后,病果然好了。第二年,孝子路过杀人的地方,发现杀人的地方长出了一种麦子。孝子就拿了麦子回家做成酒喝。结果孝子喝了酒后,开始规规矩矩像个当官的,然后又唱又跳像个戏子,最后疯疯癫癫像个疯子。

这个故事很形象地解释了人醉酒后,人为什么会变样子。

周作人还在《知堂谈吃》里提到另一个孝子的故事。有一个知府是个孝子,每当他母亲吃饭时他就跪下伺候,他母亲吃完一碗,他就请他母亲再吃一碗。如果他母亲不吃,他就含泪请求。最后他母亲对他妻子说,老爷的孝顺,我实在是受不了啊。

展开全文

周作人讲这个孝子的笑话是来借喻酒席上劝酒的人,人家明明喝不下了,你偏要让人家喝,看似是好意,其实是让人家受罪。

周作人讲的这两个故事都是民间流传,应该是编造开始的。但周作人的同事黄侃却闹出了真实的孝子笑话。

黄侃的生母是其父的小妾,在家里地位极低,黄侃却是个大孝子,他为了让母亲荣光,每天晚上,他吃过晚饭后就牵着头驴,让母亲坐在驴上,得意洋洋地在他家的那个大花园里闲逛,向家庭示威。后来他母亲实在是不想骑驴了,就对他说:“儿啊,为娘实在受不了你这种孝顺了。”

周作人在《知堂谈吃》里有很多故事和典故,写得很是不错。

二、会讲故事的人,更受欢迎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于故事,总是情有独钟的。

上学的时候,会讲故事的老师,总是要比其他老师受欢迎一些,比如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全班同学像期盼体育课一样期盼他的课。

工作后,会讲故事的人也要更受欢迎,更能在各种场合成为焦点,也更容易展示自己,从而赢得机会。

故事也更容易口口相传,比如我们知道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等,就连文学巨著《聊斋》也是在“听来的故事”里加以润色。

今天我要介绍的,则是日本的民间故事,叫作“昔话”。

它是一种“耳朵文学”,就像我第一次听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妈妈边洗衣服边给我讲着故事,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

昔话也是如此,一般是在某个傍晚,祖父母,或者母亲说给孩子们听的一种故事。

这样的故事,因为口语化很大,所以大多数人在收录的时候,会加以润色,这样虽然会让故事看上去更好一点,却会失去“耳朵”的感觉。

但是在关敬吾编著的《日本昔话》中,却尽量保留了容易理解的方言及口语。

展开全文

因为“昔话是在农民、渔民、猎人中生发成长起来的,它并不诞生于诗人的闹钟和研究者的桌上。”

所以,昔话的禅师,可能是基于无聊,也可能是孩子太闹腾。于是故事便诞生了。

在《日本昔话》中,全三卷分别收录了动物谭、笑话、狭义三大类型。

其中,“笑话的一种,没有特别的故事情节,只重复单调的词句,讲给无休止要求听故事的孩子听,使其厌倦入睡”。

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昔话》一书中,有一篇故事叫《无尽头故事》,上面是这样写的:

长崎的老鼠因为没有东西吃了,线去另一个岛屿,但没想到在途中遇到了那个岛屿来的老鼠,原来那个岛屿的老鼠也没有东西吃了,于是它们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说着,一只老鼠啾啾地哭着,扑通一声跳进了海。又一只老鼠啾啾地哭着,一声跳进了海。”

如此“又一只”重复着,是不是很有“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的既视感?

哈,看来全世界的小朋友对于故事都会有一种特别的痴迷,而大人对于孩子讲故事的要求,总是能想出近似“无赖”的应对办法。

昔话给我的另一种感觉就是,故事不一定非得讲出什么道理,之前给学生讲故事,总是如有强迫症一般,在故事的结尾,加上“所以啊”这样的总结。

好像不说明点道理,故事就失去了含义。

但在昔话中,有的故事,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如《日本昔话》中收录的《随顿和尚》这篇故事。

故事讲得是一只狸猫,总是会在晚上去骚扰一个叫随顿的和尚,这让随顿和尚很生气,便决定治治狸猫。

于是随顿和尚准备了很多鱼头、萝卜之类的好吃的,然后到了晚上后,狸猫又开始在门外大叫“随顿和尚在吗”,随顿和尚没有像平时一样气恼,而是用同样大声的声音回答道:“嗯,在呢!”

狸猫继续叫,随顿和尚继续回答,不同的是,随顿和尚边吃边喊,而狸猫的声音却越来越弱,直到最后听不见,到了早上,随顿和尚打开门,才发现狸猫破着肚皮死了。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

它就只是一个单纯的故事,感觉不到任何的启示。

也许对于故事,我们也可以用更轻松态度来对待它,不一定要有什么启示,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便足以让它具有意义。

就像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并不能想起在我初次听到的时候,妈妈是用什么样的道理总结的,但每当我回想起那一幕,总是会会浓烈的幸福感,那是一种心在阳光下照耀的感觉。

可见,故事带来的情感流动,有时候会超过故事本身。

所以,不要过于纠结故事本身,学会对身边的人讲故事吧!

和爱人之间没有话的时候,试试用故事打破僵局;陪伴孩子的时候,不知道玩什么说什么的时候,试试用故事来联结感情。

你会发现,故事真正的魅力。

讲故事欢迎

上一篇:《两只老虎》,葛大爷想给你讲笑话,为什么你却哭了

下一篇:赠书|这场灾难永远地改变了每一个人,只有黑色幽默不变地嘲笑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