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差错剖析(一)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2439

《说写稿》专栏

(第224期)

编者按

差错数量是衡量报纸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差错造成重大损失及负面影响的屡见不鲜。降低报纸差错率,编校人员要拓展知识面,遵守采编程序,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找出原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本网刊发的这篇文章结合衢州晚报的实例,剖析了一些差错,对提高业务水平很有帮助,敬请大家关注。

常见差错剖析(一)

陈春淋

一、语言文字差错

语言文字差错,是新闻稿件中常见的差错之一。

1.错别字

错用同音字。

手写时代,就有“音近而误”“形近而误”的说法,使用电脑后问题更突出。由于录入速度快,用拼音类输入法,容易因音近而误,如将“品味”打成“品位”,将“来料加工经纪人”错成“来料加工经济人”,“情节”打成“情结”等等。

在编辑2019年4月19日6版《冒充女性在社交平台“谈恋爱”》一文时,笔者看到 “叶某提出回家见父母,但郑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句中的“推脱”应改为“推托”。“推脱”是推卸、开脱,其对象是指与自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其对象是指别人请求的事。

展开全文

错用形近字。

一般五笔字型输入法录入汉字都是盲打,由于录入速度快,拆分字形时,拆分错误、记错代码都会造成文字形近而误。如“辩”与“辨”, “汨”与“汩”, “蛰”与“蜇”, “沓”与“杳”等的字形非常相似,不仔细分辨,不了解字词的意思就很难写对。

2009年2月1日6版大样《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文道:“自汩罗江流下的蓝墨水,至唐诗形成高峰。”这句话中的“汩罗江”应改为“汨罗江”。“汨”与“汩”的字形非常相似,但读音和意义却完全不同。“汨(音mì)罗江”,水名,发源于江西,流至湖南入洞庭湖。而“汩(音gǔ)”,形容水流动的声音,如水车转动,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意近易讹。

因两个字词的意思相近,读音相同而混淆的例子就更多了,如“期间”与“其间”都表示某个时间段,但经常混用。“降伏”与“降服”都表示制服,但侧重点不同,“降伏”一般用于动物,“降服”一般指人,如果搞不清意思就很容易出错。

2019年4月1日5版大样《夫妻携手参加志愿活动》中写道:“期间,郑荣松没有休息过一天。”这句话中的“期间”应改为“其间”。《咬文嚼字》编辑部曾把“期间”列入“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足见差错率之高。“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其间”可用于时间,指某一段时间,一般是单用,前面不加别的成分,例如“他教书多年,其间多次获得嘉奖”。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衢州晚报)

往期热门文章

北京人民,挺住

两位空军司令员

王慧敏:我们正在探索新闻人的“破圈”

段存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小特写大主题,这样的稿耐看!

周总理当年的随身警卫,深情回忆西华厅的岁月

31年后,八勇士历数那深藏的南极磨难

品读这些小通讯,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些报道为何让人泪目?

记者笔下的故事咋写成?

记者写这稿为何边写边流泪?

请把握好采写人物的“度”

请把这些细节写进稿子里!

复杂情况下的标点符号用法,都是你想问的

“此稿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多位南极功臣话当年:首次图解创建中山站特别险、格外难

叫座的稿子从哪儿来?

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方寸之间,能写好故事吗?

关于“上稿难”的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别了,“胖导语”!

好稿子是怎么来的?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上篇)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 (下篇)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个“ 赞”、“ 在看”,并转给有需要的朋友!

一、台当局求购狙击枪,以保卫蔡英文安全,遭英方毁约,要求赔偿被拒

据环球网报道,在国际上屡次闹笑话的台当局又被岛内网友嘲讽了,原因是什么呢?

据悉,台安全部门为保护蔡英文的出行安全,成立了“反狙击组”,并为其配备了M24狙击枪。如今,“反狙击组”中已经有10把狙击枪,使用超过了20年。由于原厂已经于2018年破产,无法对枪支进行安全检测,所以台安全部门决定通过厂商,从国外购买枪支。

经过招标,台安全部门最终支付给中标厂商498万新台币,用以购买英国公司的先进狙击枪等装备。原本一切都很顺利,但该厂商前不久告知台安全部门,英国外交部拒绝签发输出许可,导致其不能履约,要求台安全部门自行解约。台安全部门则认为,是厂商违约在先,要求厂商赔偿才能解约,厂商又拒绝了这一要求。就这样,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报道称,台安全部门已经就狙击枪采购案重新公开招标了,但至今没有厂商中标。原因是台安全部门需要的狙击枪规格很高,只有美国、英国及德国等少数国家,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枪支。同时,台湾地区购买枪支需要说明用途,才能获得生产地政府的输出许可。台安全部门购买枪支明显是军用,在大陆的威慑下,除了美国,没有哪个国家敢明目张胆地为台湾地区提供枪支。因此,台安全部门召开的招标会根本没有厂商投标,自然也就没有厂商中标了。

展开全文

台当局的这一窘境,也是引发了岛内网友的嘲讽。有人称,台当局连狙击枪都做不出来,还妄称造什么核潜艇,简直可笑。还有人声称,民进党当局狙击枪都无法生产,要是战争真的爆发,台湾地区的兵工厂也只能在一旁吃瓜了。

台当局多次声称在国际上有诸多“盟友”,如今连保卫蔡英文的武器都买不到,也没见哪位“盟友”伸出援助之手,可见所谓的“盟友”,只是嘴上说说,并不会给台当局什么实际的支持,这一点,台当局应该深有体会。

此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高调窜台,声称美国将与台湾地区站在一起。但在之后的采访中,有记者提问,美国将给台湾地区提供什么实际的好处时,佩洛西却支支吾吾,沉默了近90秒,最终也只是说出一句,美国与台湾地区之间可以有经济与科技合作。

随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台当局声称,英国政府邀请所谓的“驻英大使”谢武樵参与葬礼,并特别强调,谢武樵享有与其他赴英国吊唁的各国元首、代表及王室成员同等待遇。台外事部门发言人崔静麟也公开感谢英国政府,声称台湾地区会与英方一起,共同维护双方的友好情谊。但事实上,英国政府只是邀请谢武樵前往兰卡斯特宫进行留言吊唁,并没有邀请其前往威斯敏斯特大厅参加女王葬礼。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国外分裂势力持续向“台独分子”释放错误信号,无非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分裂两岸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比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另一个则是借此向台当局“敲竹杠”,希望台当局花钱买支持,比如巴拉圭。

但无论如何,这些国家都不会为了台当局对抗大陆。从台当局采购狙击枪遇阻,就能说明一切问题。

二、简历中出现哪些「BUG」,HR们一眼就会放弃?

据我的经验来看,HR在招聘季每天要面对成百上千的简历,对于没有价值的简历也在心里也是有评判标准的。通常来说,为了提高筛选效率,简历中出现这些BUG,HR看一眼就会放弃。

1.经历、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

投简历之前,求职意向要明确,这是最重要的一点。HR要招募的人选是能够直接去做工作的人,经历如果能够匹配当前岗位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经历过于杂乱无章,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求职意向也不清晰,HR看不出你对于这个岗位的兴趣和匹配度,那肯定是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2.内容撰写没有说服力

经历的撰写,要么因为没什么东西可写,导致内容过于简略,几句话草草带过;要么就是不会突出重点,每段经历描述都过于冗长,简历超出了一页纸。

3.不会起标题

当我们在求职网站投递简历,或者用邮箱投递简历的时候,要重点关注一下简历的名称。很多人命名“XXX简历”,甚至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写,直接就一个“个人简历”给HR,大大减小了简历被打开的概率。

4.格式不规范

如果简历投递之前不仔细检查,有可能会出现这类低级错误:电话号码少一位、邮箱地址不存在、错别字连篇……也有可能因为不了解简历的格式排版规则,出现行间距不一致、字体字号不规范、标点符号中年英文混杂等等问题。一旦出现这样的错误,会给HR留下极其不专业的印象,简历通过的几率大大降低。

职徒简历AI检查提示

5.照片不规范

简历里放照片很正常,但有些同学的简历让人误以为是写真集,多张各种势角度的全身照、半身照、回眸一笑艺术照后,还有才艺表演照、生活大头贴,甚至有的同学还会用动漫头像......醒醒!求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要盲目搞花样啊!除非你应征模特、文秘、前台、主持、记者等靠脸蛋吃饭的,否则只需要1张常规的证件照就可以了。

展开全文

如何才能避免这些BUG,让简历达到最好的状态呢?

简历修改是一个细致又考验耐心的工作,要注意的小细节非常多,检查起来又费时又费力。如果你想在求职期间节约宝贵的时间,可以用职徒简历免费的AI智能评分功能来进行快速的辅助检查,包括关键词、标点符号、信息是否有误等等,在投递简历前对简历内容进行评估,修复bug,能够显著提高求职成功率。戳我立刻免费检查简历

职徒简历52cv-免费简历模板下载|中英文简历模板|智能求职简历工具

1.研究岗位要求,加入关键词

HR在看简历的过程中,最重视的是简历中体现的工作经验与招聘岗位所需能力的匹配度。

首先,在投递简历之前要确认自己的求职意向,把意向岗位放在简历最顶端的个人信息之后,让HR第一眼能看到。明确求职方向以后,让简历内容最大限度地跟岗位匹配。

由于时间有限,HR根据简历中关键词的含量,来判断你跟岗位的匹配程度。网络系统投递的话,HR会在招聘系统中给关键词附权重,简历中包含关键词越多的,被HR看到的几率就越大。

所以,想要提高面试成功率,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招聘JD,把上面的关键词一个一个扒出来,再从头到尾浏览一下自己的简历,找到所有能加关键词的地方,做一遍修改。

2.使用STAR法则

对于工作经历的描述进行拆分。把大段没有重点的文字,提炼成一个一个的小句子,每个句子都有它的作用,再加上相应的数字点缀。

首先是把经历拆分,方式可按照备受HR推崇的STAR原则:

Situation(情景): 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Task(任务): 你是如何明确你的任务的; Action(行动): 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 Result(结果):结果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习到了什么。

数据量化,需要活用数字和百分比表达,比如:

业绩:任职期间完成了多少数额的业绩,个人业绩在团队中的占比; 效率:改进了某个程序的算法结构,效率提升了多少个百分比; 运营公众号:xx月内公众号头条阅读量提升了50%,粉丝增加了120%。

3.简历命名方式和发送方式要正确

在发送给雇主方时,简历务必保存成PDF格式,并按相应格式给该PDF文件命名。社会招聘可按照“姓名—应聘岗位—×年经验”命名,校园招聘可按照“姓名—毕业学校—应聘岗位”命名。

根据岗位的要求,也可以在简历标题中突出不同的重点,具体案例如下:

王小华—上海财经大学—数据分析岗(突出学校);

牛萌萌—上海交通大学—咨询师助理—每周可实习 3 天(突出学校、实习天数);

张大力—Java 开发岗—2 年工作经验,曾就职于华为(突出工作经验);

李明—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产品开发岗(突出学校和专业)。

4.使用正确的简历格式

(1)基本信息栏:确保电话号码的位数和号码数字正确;充足话费,避免手机停机;在手机号码变更后,及时对简历中的联系方式进行更新;邮箱账号逐个字母校验;使用126、163等大品牌的邮箱,投递的时候不妨抄送一封给自己。

(2)日期:检查工作经历和教育经历的起止年月是否正确。

(3)格式:可以将简历用A4纸打印出来,直观地查看潜在的格式和书写规范性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①段落符一定要统一, 一份简历仅用一种段落符号,且段落符之间要在垂直方向上对齐;②模块与模块、段落与段落之间不要留有多余的回车空行;③日期的格式要一致,比如用了“2017.07”这种写法,别的地方就不要写成“2017.7”或“2017年7月”;④保证整个页面左右两端对齐,同级段落缩进一致;⑤上下页边距可以不一致,要注意适当留白,但是左右的页边距一定要一致;

(4)错别字和语法表达:英文简历可在Word中对单词的拼写问题进行检验;关于语句通顺与否可以用Grammarly(一款基于AI的在线语法纠正和校对工具)进行校验;中文简历中要小心输入法的自动联想功能导致的闹笑话情况。

(5)标点符号:中文简历中除了千分位符这样约定俗成的符号,其余一律用中文标点;英文简历用英文标点,两者切忌混用。①使用段落符书写时,如果前面的每一段句末用分号,最下面的一段要用句号;如果句末不用标点,就统一都不使用。两种书写方式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混用;②英文简历的标点符号后加空格。

(6)语句通顺:去掉累赘的、无意义的和有主观色彩的词汇;句中尽量不要写“你,我,他”等主语,尽可能用短句表达。

(7)作品链接:在项目经历等模块可以附上个人的作品,但是一定要确保链接(网站/网盘)能够正常打开,分享的作品没有失效。作品不在多而在于精,比如你发个1G以上的文件基本上不会有人打开和下载。

5.照片简洁大方,或者不放

其实简历中的照片不是必选项,放不放都行,如果你的形象气质好,可以为你加分,干干净净(或者淡妆)去拍一个电子版的证件照放上去,其他的都不要放了。

三、平台决定视野及高度-与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申请者分享

平台决定视野,视野决定高度。这是一位资深工程师在谷歌工作十年后的总结,知识人网小编认为有必要提供给大家借鉴。

在访问学者、博士后的申请过程中,知识人网老师会及时将国外的反馈消息传达给申请者并征求意见,对于接收学校、导师背景、课题组、研究方向等,是申请者最为关注的信息。为什么?因为这关乎于平台,好的平台能够和优秀的团队合作,接触最前沿的科研,拓宽研究思路,总之:平台决定视野,视野决定高度。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这位资深工程师在谷歌工作十年后的总结文章值得借鉴,以下是他的阐述。

我在Google呆了10年半,离开时的头衔/职位是 Staff Software Engineer(软件工程师)/Manager(经理)。大致分三期:

前两年关注 Linux 桌面搜索产品和 Google的开源项目;中间三年花了许多力气在 Google中国相关的产品上,诸如输入法、谷歌音乐之类;后面四五年大致都在 Knowledge Graph的范畴内工作,这些工作和 Google 搜索、Google Now 最近几次大幅度的变革密不可分。

其间,代码写了不少,团队也带过好几个。除此以外,这些年还长期在 Google Doodles 团队作为20%的开发人员帮忙开发那些好玩的首页涂鸦——嗯,这是真的,好多好玩的Doodle里面,都有我的一点小贡献。

学到了啥?嗯,很多,很杂,拣最重要的四条来说说。

展开全文

一、差异化

第一次真实地生活在一个差异化的世界里。国内教育氛围向来是不喜欢差异化的,个人爱好、冒险精神、特立独行之类的语词,总会让家长、老师乃至领导、官员操碎了心。从小到大,我基本生活在一个试图将所有孩子圈养在尺子、框子、笼子里的世界;可以想象,像我这样的70后一脚踏入Google时,会有怎样的感慨。

Google、Apple、Facebook、Twitter……对雇员来说,这些公司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差异化生存的大家庭、大社会。其中,Google又总是扮演引领者的角色,这是在Google 工作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差异化的最大好处,就是你有机会认识形形色色的神奇人物,然后,当你和人生观、生活方式、个人爱好乃至行为习惯差异巨大的人一起工作时,你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单调,这里有太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等着你去发现。

在 Google,看见什么样的差别都不该奇怪。

往小了说,身边既有缩在角落里闷头写代码,讨厌和人交流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也有精神焕发的社交明星。办公室里,有带狗上班的爱心族,有重视家庭的好爸好妈,有整夜奋斗的梦想家,有痴迷奇特爱好的技术极客……

就拿爱好来说,跟我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里,说起来好玩的爱好就包括:天天在车库里打造奇形怪状的自行车,休一个无薪假期去帮别人竞选总统,每个周末都跑到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留下到此一游照,研究古音韵学,出远海调查海洋生物,长期倒卖二手摄影器材,写科幻小说,尝试大气层外跳伞并打破世界纪录……

当然,要尊重差异化,你就没法阻止任何人从早睡到晚然后每天只花两个小时干完别人十二个小时才能干完的活儿。

往大了说,Google对LGBT 群体的支持众所皆知。我当初更多地将这种支持理解为“政治正确”层面的东西。没过多少时间,我就知道我的理解有多么肤浅。有一次,Google旧金山办公室一对男同在公司餐厅的浪漫求婚视频广为传播,感动了许多同事。事后我才想起,自己曾在硅谷一次会议上,见过那对幸福恋人中的一个。

另有一次,自己所在的整个团队收到了一位高管宣布自己性别改变的邮件,说从那天开始,大家需要称呼他为“她”。与许多人理解的相反,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并没有时时提醒你 LGBT 群体的存在,反之,经历愈多,你会愈加淡化对他们的注意——他们或她们就是人类的普通成员,与你我并没有太大的分别。

去年在 YouTube 上追看 Google推介的纪录片 HUMAN 时,我已经很清楚,Diversity (多样性)这个词早已是自己血液的一部分,我的大脑与纪录片制作者的大脑之间,完全没有任何隔阂。那时,我会对着屏幕上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陷入冥想。

我觉得,这个世界最可笑的一件事就是人类进化明明得益于基因与性格的差异,许多人竟会嘲笑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并竭力迫使他人改变,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如自己一般固执、愚昧。性取向如此,恋爱、婚姻、家庭、工作、事业无不如此。

Google 员工经常面临一个典型的两难困境:因为许多同事早早离开 Google 去融资、创业、上市、发财,像我这样安心在 Google 工作了十年的普通工程师就变成了另类——当面问我“为什么还没离开 Google”的人,他们眼睛里鄙夷的目光藏都藏不住;反过来,在家人眼中,我打算离开 Google 的举动无异于自己砸碎金饭碗,放着稳定的收入和丰厚的福利不要,非要和不确定性为伍。

其实,如果懂得“多样性”的重要,这种左右两难的困局就不再成立。既然有人选择快节奏和世俗生活,为什么我就不能辞了职,慢悠悠地随着自己的兴趣,由着性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与自我的关系?为什么“慢生活”就必须是一种逃避?

宇宙很大,人很渺小。安全感是扯淡,特立独行地活着才最重要。

二、改变看技术心态

到 Google 以前,我在国内做银行业的业务软件研发,给工行、中行之类的大企业做软件。这和 Google 这种面向最终用户的互联网背景是有天壤之别的。

以前看待技术,觉得是身外之物,是工具,是砖木,是用来解决用户需求的必需品。这个心态其实也没什么错,但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放在技术追随者的位置上了。

那时的我,很多时间都拼命在了解、学习和追赶新技术,生怕落伍。从这个语言追到那个语言,从这个框架追到那个框架,从这个模式追到那个模式,从这个平台追到那个平台……根本停不下来。

那时的我只是个技术的“用户”,就像搬砖盖房子,如果不天天关心今年流行什么材质的砖,明年流行什么样的房子架构,后年流行什么样的房子外观,那肯定被客户和其他程序员骂“老土”。

到Google撸胳膊挽袖子一忙活,才发现以前的自己狭隘了,小气了,井底之蛙了。原来以前追的好多顶尖技术,根本就是 Google 工程师主导或参与鼓捣出来的。而且,Google内部还藏着许多外界不大知道的神奇玩意儿。最最重要的不同是——自己现在是引领技术潮流的大团队中的一员了。

以前是不断学别人怎么设计房子,看别人推荐什么材料盖房子。现在,最顶尖的房屋设计专家、材料专家就在身边,自己也很快就能和他们一样指导别人盖房子了。这种感觉,就像跳进了一个大宝藏,还清楚地知道自己并非盗贼,而是宝藏的主人。盗窃宝藏 vs.创建宝藏,这两者间的差别很微妙。

心态一下子大不一样了,从技术的“用户”变成了技术的“主人”。

比如,有段时间要解决 C++ 的 ABI 相关问题,猛想起 C++ 标准委员会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在Google工作的,有一年的全体大会还是在Google总部开的——那直接拉着既是同事也是 C++ 权威决策人的家伙一起开会讨论不就是了?

类似的,Linux 内核的维护者、Python 的发明人、UNIX 的元老、Google Brain 的创建者……跟那么多牛人在一个公司里工作,你肯定不好意思只是单方面地跟人讨教,但凡有机会,你总会希望自己也像那些牛人一样,为技术发展做点儿贡献,哪怕只是一丁点儿。

再比如,像 MapReduce、Bigtable、TensorFlow 之类由Google原创、对业界影响深远的技术,在Google内部可不仅仅是身外的工具,它们都是Google工程师这个大集体的作品和骄傲。因为大家都是主人,对哪些东西不爽,可以去鼓捣源代码,可以去提交自己的补丁或者新功能,甚至推翻重做。

别小瞧这推翻重做,虽然很难很难,因为你得一边说服老板和用户,一边找到足够的开发人手,但事实上,Google内部重新发明一遍、两遍、三遍的框架、工具、库、接口、服务比比皆是。一言不合就动手做个新版本、新系统,这毛病既带来数不清的流程混乱,也带来一山又比一山高的良性竞争——表面的混乱之下,良性竞争引发的技术飞跃常常超出想象。

在Google,工程师有好几万,不能说每个人都渴望做技术的主人,但踌躇满志的大有人在。因为 Google 走在技术最前沿,有追求的工程师确实没脸当个纯粹的技术追随者。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Google里没人去做那些不那么酷的“苦力活儿”,而是说大多数人都有个争强好胜的心态,即便是做相对简单的技术工作,也时常会想想怎么能做出世界一流的效果来。

拿面试来说,有个工程师想出了一道与月球相关的面试题,把算法、编程、设计、维护问题放在太阳系的大背景下,层层追问。我在一次内部面试技术培训时拿这道题当过样例。结果,参加讨论的工程师表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有人说这题设计精妙如天马行空,另一些人则批评这题目远离实际如镜花水月。

其实,Google的技术宅们几乎每天都在深入实际与憧憬未来这两个极端的对位、矛盾、转化中工作。常说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远不能形容Google工程师的两面性。

一方面,工程师们深知自己的代码是如何参与了这个地球乃至这个星系里最前卫、最大胆的计算机系统,如何为诸如十年后的搜索引擎、拥有人工智能的手机或机器人、量子计算机、基因工程、无人驾驶汽车等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工程师们“极客”和“宅”的一面常常在外人难以注意的工作细节里表露无遗——这里有十数年如一日致力于优化编译器的语言高手,有设计最好的代码审读系统的工具专家,有亲自动手实现软硬件原型的技术总监,有坚持为地球上每一种人类语言提供输入输出解决方案的国际化团队……

这是心态的差别,或者说,是技术境界的差别,烙在 Google 工程师的基因里,旁人想学也未必学得到。

三、“管理”二字的意义

有时候工程师很难管理,因为大多数人都想法新、主意多、眼光高、个性强。在Google,有时候工程师也很容易管理,只要鼓励他们把一件看似普通的事儿做出世界级的水准,他们自己就有足够优秀的执行力,用不着督促。

在Google做技术经理带团队,和我以前在其他公司带团队,完全是两码事。这也许和技术团队的平均水平有关,但根本还是管理境界的问题。

记得以前在别的公司,花大力气搞开发流程管理,现在想想,大多是繁文缛节,程式化,教条化,最极端的像 ISO9000之类的流程认证,弄得所有人筋疲力尽,效果未必有多好。

到了Google,发现一个秘诀,再多的规章制度,再多的流程,不如一套好用的工具来得有效。比如Code Style和Code Review,以前能把技术经理烦死,三令五申也执行不下去,顶多三天热度之后,大家就阳奉阴违了。在Google,这件事不完全是个制度的问题。

刚进来的工程师没有过 Readability Review,他就没法方便地自主提交代码,这是代码管理工具设置的硬性限制。这直接把工程师们送到评审委员会那里接受“再教育”,没错,真的是“再教育”,连 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也花了挺大力气才通过了Python语言代码的 Readability Review。

接下来,提交新代码前,各种静态、动态检查工具自动运行,帮你报出一系列风格错误、编译错误、单元测试错误和简单的逻辑错误,你得先依着工具的提示,把这些低级别错误改一遍,然后才进入Peer Review的环节。整个Code Review都在非常方便的网页工具里完成,写代码的和审阅代码的人可以方便地交互、讨论,甚至在线修改代码。

工具的“强制性”保证了制度的执行,工具的“便捷性”最大程度减轻了工程师执行制度的负担,二者相辅相成。当然,Google内部也不乏对制度敷衍了事的,但相对其他公司,Google的确做得更好些。

说到管理,在 Google带技术团队的其实都苦哈哈的。我就先后两次把团队交给别人带,自己乐得去做些单纯的代码工作。道理很简单,头衔是 Manager(经理),可你没法高高在上指手画脚,Google最好的团队带头人都是冲在第一线带着大家一起干,除了主动包揽大家不想干的脏活、累活、杂活之外,还要做管理者必须的非技术工作,比如给每个人写评语、定奖金,帮每个人申请升职,跟心理负担重的谈心……

一个人做两份工,吃力不讨好,对团队成员的晋升也没有决定权(这事儿也挺神的),这种 Manager 的活儿,谁愿意干谁干去,我是不大喜欢干的。不过,不喜欢归不喜欢,Google这种挺不一样的管理既显着混乱无序,又运行良好,确实很神奇。

严格地说,聪明人在一起,只需要激励,不需要管理,Google的办法主要也是强调这一点。

必须坦白,我加入Google时,工程师才三千人上下,无序管理、自发管理、扁平管理占主流。Google越来越大以后,大公司病也如约而至。流程越来越复杂,层级越来越多,职权重叠和模糊越来越严重,不同团队之间管理风格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但即便如此,Google基因里那种蔑视陈规、抵制办公室政治、抗拒繁文缛节的管理风格还是能在许多团队带头人的身上找到——这是Google肌体里的健康因素,活力因子,弥足珍贵。

顺便说一句,最近中文圈子热传不写代码/不会写代码的CTO一事,许多Google工程师出身的CEO/CTO都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写的代码,以表明态度。我自己对技术管理者写不写代码没啥倾向,写不写都可以是好的管理者,但如果“不会写代码”还以此为荣,就完全没法接受,这个是底线。

我在Google面试了不少Manager(经理)和Director(主管)的候选人,都考过对方写代码或者至少讨论一段代码的能力——不是要他一定在管理过程中写代码,而是怕他和Google工程师没法交流,和Google技术基因没法共存。

在Google做技术管理,学不到啥成文的规矩,能学到的其实主要靠“悟”。

四、看待职业生涯的心态

很多人来Google还是奔着一份优越的薪资待遇来的。所以,这里只谈我自己。

有一种感觉是我开始Google工作才有的。而且,那感觉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吸引人,以至于十年下来,我几乎把这种感觉视为我工作时的第一推动力了。怎么说呢,这种感觉可能很多人都有,描述出来大概是:

在整个职业生涯里,至少要有一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时间,可以比较纯粹地为了开心而工作。一家公司是否适合自己,主要就是看这家公司能不能,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这个需求。

我在Google做不同项目,有时很吃力,有时很痛苦,有时很紧张,当然有时也会开心。但普通项目没法让我比较纯粹地享受那种开心、愉悦的幸福感,于是乎,我在最近五六年里,把我的20%时间,都投入到了Google Doodles(谷歌涂鸦)这个既有趣,也适合我的项目里。

Doodle,也就是首页涂鸦,纯粹为了让用户开心而设立的项目。这项目既需要画画的艺术家,也需要写动画、音效和游戏代码的成员,不但好玩,还特别有品,特别有文化。因为参与其中,我有机会跟Google总部那些厉害的艺术家一起合作,真的开心。

有一次做Google生日的Doodle,大家选中的是美国小孩子在生日时常玩的一种叫Piñata的游戏。在电脑里实现这样的游戏,需要简洁的美术风格,支持JavaScript 的物理引擎,还有平滑、高效的动画引擎,这些是技术细节,不展开谈。

可在技术之外,我们这群追求开心的人硬是嚷着要亲自玩一次现实里的Piñata。那次在Mountain View,就在Google总部有一只霸王龙骨架的那片空地上,我们把一个真的Piñata挂在树上,轮流用竹竿去打,直到打出一地的糖果来。十几个艺术家和工程师开心得像小孩子。

就是很纯粹的,很简单的,很开心的那种体验。无论工作里有多少烦恼,至少要给自己保留这样一块空间,叫心情家园也好,叫随便什么名字也好,哪怕再小,也得有那么一个。

对我来说,在参与Doodles项目的过程里,可以和Doodles纪念的伟大科学家、艺术家们跨时空交流,可以和正在设计、制作的小动画、小游戏随时互动,可以预测到最终用户看到每个Doodle时的快乐,这的确是一件超赞的事。

很幸运,Google可以为我这样追求开心的人提供合适的机会。很不幸,(我确切地知道)不少公司从不考虑员工的这种需求。这大概也是公司基因决定的事,没法强求。正因为有了在Google的十年工作经历,我才会毫不犹豫地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追求定义为“开心”。

总的说来,我喜欢一种本质上不是消极避世的“慢生活”,“快乐”和“多样化”是这种生活的力量源泉。离开Google 后,我坚信这种生活就是自己的未来。想法渐多,身心渐老。下一个十年,请慢一些到来吧。

申请者博士后视野学者高度

上一篇:敢这样和你开玩笑,说明男人想追你

下一篇: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一天装10车土赚奶粉钱,后来女婴如何报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