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她,你们就满意了吗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2143

疫情三年,网课成了刚需。

但谁也没想到,网课还能闹出人命。

近日,河南一名女教师上网课后离世,引起全网关注。

据悉,刘老师在半个月前开始遭到网暴。

最后一次课堂上,网暴更是变本加厉。

刘老师被再三刺激后,情绪激动地退出直播。

原本没有心脏疾病的她,两天后被发现心梗去世。

刘老师的遭遇并不是孤例。

深挖下去,竟扒出一个有组织成规模的网暴团伙。

他们被称「爆破猎手」,专门入侵网课平台,用刷屏、涂屏,放嘈杂的音乐、视频等方式扰乱课堂秩序。

展开全文

甚至会用污言秽语攻击素不相识的老师。

不难发现,这些爆破手并非专业黑客,他们入侵网课也无需任何技术。

这一系列暴行之所以能够实现,靠的是和班上学生的里应外合。

个别学生因为不满老师,便把课堂会议号和密码提供给爆破手。

课堂的失序,老师的惊慌,令这些幕后主使感到报复的快感。

事后,还有人把过程录屏发到网上,名为「整活」。

引来更多人附和玩梗。

更讽刺的是,人命悲剧也并未唤起他们的良心悔过。

一些参与者甚至在微博上阴阳怪气,指去世老师心理素质差、没有幽默感……

给逝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这不禁让人感叹。

师生关系何以扭曲至此?

14年前的一部电影,同样讲述了一个极端案例,或可帮助我们剖析背后症结——

《裙角飞扬的日子》

La journée de la jupe

影片主演是法国国宝级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

出演过许多神经质角色的她,堪称疯美人天花板。

在这部戏里也不例外。

53岁的阿佳妮饰演法语老师索尼娅,一袭白衣,不苟言笑。

一天,正上着课时。

她竟突然举起一把枪,挟持了整间教室的学生。

喝令他们躺在地上,掏空口袋,不许轻举妄动。

当有学生试图反抗时。

她直接开了一枪,擦伤了一名学生的大腿。

警察打来电话试图调解,被她断然拒绝。

同事和家人动之以情,也没能动摇她。

警方迫不得已决定强攻,派一小支部队潜入教室下面的通道。

没料,也被她砰砰几枪击退。

她到底想干什么?

实际上,挟持了所有学生后,她只做了一件事——上课。

完全和往常一样,维护课堂秩序,要求所有人认真听讲。

唯一不同的是,手中多了一把枪。

这显然也让她的管教容易了许多。

她向学生提问问题时。

以往不学无术的学生,也能学进去了。

当有学生犯错、顶嘴时。

她只要用枪抵着学生胸口,就可以让对方尽快领悟要点。

整个教室因恐惧陷入沉默时。

她竟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既站在长辈的立场敦促他们上进,也设身处地体谅学生的难处。

如此大费周章,到头来却整了出爱的教育?

这样的夸张讽刺,恰恰是为了凸显一种有悖主流观念,却早已普遍存在的现实——

不断恶化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向来复杂。

但很难想象,能激化到这种地步。

和河南女教师死亡后暴露出来的问题相似。

学生会因为厌学,做出突破伦理底线的事情。

有的学生会出钱将课程会议群曝光给爆破猎手。

默许这些网暴者在课堂上胡作非为,强行霸屏,放嘈杂的音乐,播污秽的视频,恶言辱骂老师。

对此,这部电影则从老师的立场传递出身为人师的无奈,以至于绝望。

索尼娅的学生,几乎个个都像脱缰的野马,不服管教,厌恶学习。

就在犯罪事发当天,学生就集体迟到。

上课多时,喧闹声还迟迟难以平息。

她只是让一个同学把外套脱掉尽快进入状态。

就能引来周围七嘴八舌的讨论和无休止的嬉笑。

好不容易将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

哪知,索尼娅只是叫学生背诵课文,竟然被毫不留情地拒绝。

其他同学也在一旁不断起哄,就等着看老师的笑话。

而且,两个学生还公然藐视课堂秩序,背着包离开座位。

索尼娅上前阻拦,喊他们回到座位上。

没想到,突然,学生的包里掉出了一把枪!

索尼娅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拿走这个危险的,不该出现在课堂上的东西。

但在来回拉扯时,却不小心误伤了学生。

教室乱成了一锅粥。

学生也火上浇油,叫嚣着「老师你要完蛋了」。

这让索尼娅恐惧之中又添怒火。

她所幸一把夺过枪,夺回老师的威严。

威胁学生回到座位上,乖乖上课。

开弓没有回头箭,女主就这样从一个兢兢业业的好老师,变成了一个「恐怖分子 」。

这并不仅仅只是她个人教学能力的问题。

这所学校里,不止她一个承受着这种压力。

同事也表示,一个小时的课,光是整顿纪律就要45分钟。

一节课下了,没被所有人诅咒一遍就已经很幸运了。

因为,这些学生可不仅仅只是调皮。

索尼娅每天都能从学生身上,见识到人性之恶。

上课时,她被迫忍受着学生对她从外貌到人格的蔑视、羞辱。

下课后,也依然会被暗箭不断中伤。

有人向她的信箱里丢恶心的字条,有人会烧毁她的汽车轮胎。

逼得她已经到了要靠药物稳定情绪的地步。

显然,是这些长期累积的愤懑、憎恶、绝望,一步步将她推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影片通过侧面对女主的「洗白」。

借家人、同事,以及部分学生对她的维护。

将问题主要归咎于三观未成形的学生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郊区的公立学校中,学生大都是少数族裔,都出身于移民的贫穷家庭。

贫民窟的成长环境以及社会的边缘身份,让很多人从小就养成了离经叛道的性格。

他们惯于和社会闲散人员拉帮结派。

他们骂人、打架、吸毒、甚至强暴女生,年纪虽小却坏事做尽。

对抗老师,有意扰乱课堂秩序,更是给了他们挑衅权力上位者的快感。

加之这些学生本身心智不成熟,对很多问题一知半解。

同龄人之间极易互相影响,让个体之恶变成群体之恶。

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挑衅,也极易演变成全班学生对老师的霸凌。

就像片中,一个班里,几乎大部分学生都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词挂在嘴边。

当这份恶意瞄准老师时,没有人提出异议。

在网课爆破团体中,这种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悲剧事件曝光后,就有参与网暴的当事人表示,自己只是跟着朋友开玩笑骂了几句,没有想到会死人。

作为乌合之众的一份子,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还在试图撇清自己的罪责。

很明显,自由无约束的环境纵容了这种恶意的疯长。

家庭无暇照顾,学校也疏于管理。

自生自灭的态度,让学生更加肆无忌惮。

这种情况下,越负责任的老师,反倒越不受学生待见。

索尼娅总想竭力扭转不堪的教学现状,改变错误的管理制度。

除了认真完成授课,她还曾公开反对学校禁止女生穿裙子的规定。

却被盲信极端宗教的学生排斥、辱骂,被学校视为异端。

但有的老师选择迎合学生的情绪,索性就用宗教解释一切。

反而在学校混得如鱼得水。

这与河南教师死亡事件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有报道称,帮助学生挑衅的网暴者大多是社会闲散青年 ,或是混日子的学生。

许多人也算是现实社会中不被重视的边缘群体。

除了跟风者外,大部分人的爆破行为并不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同时,抱团彰显个性,刷刷存在感。

来源:触乐,下同

网课平台的虚拟性更是打破了线下教学中明晰的权力关系,给了他们更多的发挥余地。

他们针对的目标,大多也都是一些「责任心过强 」的老师。

很多老师为最大程度完成教学任务,会在私下额外补课。

补课时不会使用学校统一的平台,这才给了爆破手们可乘之机。

而且,面对网暴,老师大可一关屏幕了事。

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留在直播间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和电影中一样,对这种情况,学校很少针对性地出台惩戒和改善措施。

一般都会选择息事宁人,劝诫老师多加管教,顾全大局。

这才导致一切向越来越极端的方向发展。

河南老师去世后,人们才后知后觉,这一网暴团体几乎是和疫情后网课的普及同时出现的。

今年9月还曾被集中曝光过。

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会使其愈演愈烈,发生网暴致死的惨剧。

即使在电影,索尼娅老师的「反杀」也不过是一种补偿性的幻想。

当教室彻底陷入混乱后,一切愈发不可收拾。

最后,这一极具反叛性的教师形象依然回归了传统的牺牲者形象。

索尼娅老师为了保护学生,主动做了替罪羊,被不知情的警察开枪打死。

她用死亡,换来了学生的乖顺,以及校园里裙角飞扬的权利。

人们这才开始重新审视教育问题。

这又与现实何其相似。

遭受网暴的老师一再隐忍,最终被压垮。

血的教训暴露出的却不只是教育的问题,更有社会的弊病。

恶意滋生、缺乏监管的平台,还有事情曝光已久,却仍未予以重视的学校。

这些都在加剧着事态的恶化。

就像索尼娅所受到的伤害,虽是出自学生之口,但却滋生于社会结构性的偏见和痼疾。

归根结底,教育是需要社会各方合力完成的,只靠老师的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

可如今,老师成了兜底人性之恶的人,学校成了全社会的托儿所。

这才是最悲哀之处。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一、演了17年戏的雷佳音不配拿视帝吗?

最近这几天国剧的颁奖典礼一个接着一个,飞天奖刚颁完,金鹰奖也在昨晚圆满落幕了。

作为中国电视剧届的三大奖之二(还有一个是6月份颁过的白玉兰奖),关注度自然都很高了。

就拿昨晚刚颁完的金鹰奖来说吧~

因为今年有《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大江大河2》等一系列高分国剧神仙打架,网友们对最佳男女主角奖花落谁家的问题也是更好奇,从公布提名名单开始之后讨论度就嘎嘎高。

展开全文

不过说真的,一般公布了最终获奖结果之后,热搜上都是#xxx获得xxx奖最佳xxx奖#或者#xxx陪跑#之类的词条,毕竟每个奖都只有一个,有人欢喜有人忧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但阿杠还是头一回看到这种画风 ↓↓

就说说,谁拿视帝之后热搜第一的词条会是#雷佳音怎么了#这种画风的啊??

虽然也还是有蛮多画风正常的热搜词条,但对于吃瓜网友们来说,目光很难不被一些奇奇怪怪的词条吸引吧?

人的好奇心一旦被勾起来,就属于是完全没关注这个奖的网友们也会好奇点开的程度,好奇雷佳音到底怎么了……

点开之前还以为是不是雷佳音没到场之类的,结果点开之后就发现实际情况比阿杠预想的还离谱一些。

因为这个词条里面放眼一望基本都是在骂他的。

骂他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觉得他在《人世间》里演得不好、不配拿视帝之类的,而是因为他在台上黑脸,还疑似阴阳怪气地接梗让张凯丽老师下不来台,看着没礼貌不懂得尊重人。

这一骂,连带着把雷佳音之前的一些“黑历史”也翻了出来,都成了网友们这波骂他没素质、情商低的佐证。

比如早年间他曾经在一个采访里当众吐槽汤唯上厕所太频繁让他无法入戏,当时把汤唯说哭了之后雷佳音还调侃说“别装”、“哭完就回来了”。

还有在某次活动后台,有志愿者看到他之后激动尖叫,雷佳音冷漠地回应了一句“喊什么喊”把志愿者都吓懵了等等。

一开始还有不少网友猜他可能是提前知道自己没拿到奖,心情不好、气儿不顺之后挂脸了,才出现我们看到的当众黑脸的画面。

但这个猜测会快也被实际情况推翻——他不仅拿奖了,拿的还是视帝的大奖,没理由不开心。

结果一些网友发现,雷佳音领奖的时候也是面无表情的,这就让人更摸不着头脑了,对昨晚究竟发生了什么的好奇指数直线飙升。

咱就是说,是谁因为实在太好奇而去补了一整场的金鹰奖颁奖礼?

没错,是阿杠本人(哪里有瓜哪里就有我哈哈哈

这事儿还是得从他跟张凯丽当颁奖嘉宾,一起聊天cue流程的那一段说起。

一开始,张凯丽夸雷佳音是他们“光字片”最靓的仔,雷佳音表示姐夫们都在台下坐着呢,就别笑话他了,张凯丽回他“我哪会笑话你呀”(他们在《人世间》里演的角色住的地方叫“光字片”区

这个时候虽然整体氛围还ok,台下的演员们看得也是乐呵呵的,但看得出来雷佳音的状态很紧绷,被前辈夸了之后也有点笑不出来的感觉 ↓↓

张凯丽:我真的特别为秉昆(雷佳音在《人世间》里的角色名叫周秉昆)高兴,因为你演的真的是太好了。

雷佳音(低头)(面无表情):您说得我特别不好意思 ↓↓

因为张凯丽cue到了当初一起在剧组拍戏的美好回忆,雷佳音表示“那以后有机会的话咱俩再合作一个呗”,张凯丽回应说这也是她所希望的。

然后张凯丽开玩笑地补充了一句,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再合作的时候你可不能再把我从自行车上掉下来”。

本以为这就只是cue了当时在片场的一点小花絮罢了,没想到雷佳音马上开麦解释,说“这事儿可真不赖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是凯丽姐即兴的,我们剧本里好像没写这场戏,当时摔得还挺重的,把导演吓一跳,所以您对角色的这种执着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

这几段乍一听都没什么大问题,就是颁奖礼上常见的(尬)聊环节,尬归尬,本身也不太会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聊过也就过去了。

但是这回加上雷佳音整个人的黑脸状态,再加上他回的这几句有点过于直白且不好笑,有点给这个尬聊的氛围雪上加霜的意思。

所以不少网友吐槽他不仅自己莫名其妙给全国观众甩脸子,还甩锅给张凯丽,内涵人家加戏,全程就只有张凯丽努力笑着撑过这一part,太尴尬了。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从雷佳音的状态和微表情猜测,觉得他看起来更像是因为太紧张想去厕所但又得忍着不能去,所以看着有些心不在焉的。

还有人猜他可能是领结勒太紧了不舒服(勒的可还行啊哈哈哈哈

也有人替雷佳音说话,截了他在台上笑开的图,表示这波怕不是有人为了黑而黑他,明明氛围挺好的,没必要在这断章取义。

可以说他不关心人、细节上把握得不好,但也不至于被全网骂到现在这个地步。与其过度脑补,说他是因为太紧张才笑不出来的这个推断反而还更合理些。

之前那些是是非非谁错谁对就先不掰扯了,但这回说实在的,一路看到后面领奖的环节还是能看得出来,雷佳音确实就差把紧张两个大字写在脸上了。

上台领奖发表视帝的获奖感言的时候,他紧张到不小心碰到话筒,还吐槽自己“太丢人了这是直播吧”,逗得台下一片笑声 ↓↓

还说自己“因为以前准备获奖感言从来没说出来过,所以这回准备了一半,比较草率”,看得出来这次能得奖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事。

但是后面说得也蛮好的,蛮真诚,幽默感也回来了。不仅感谢了自己的家人、同剧组的合作演员、导演等等 ↓↓

还感谢了他的好兄弟郭京飞,以及当初喊他接演《人世间》这部剧的于和伟 ↓↓(之前只知道于和伟是他拿奖的几大竞争对手之一,才知道他们还有这层关系,竞争关系突然变得温情了起来

雷佳音表示自己演了17年的戏,现在能在戏里戏外这么多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拿这个奖,他感到很荣幸,也算是没白来人世间这一趟 ↓↓(点题了

听他这么一说,估计不少网友才发现,雷佳音演了十几年的戏,演过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真的还是他第一次拿到金鹰奖这么有分量的国剧大奖。

之前他主演的几部剧,不论是《长安十二时辰》还是《我的前半生》,都只是提名过白玉兰的最佳男主角奖,但最终都没有获奖,属于是角色出圈但没什么得奖运的类型。

这回他能凭借《人世间》里的周秉昆一角,一举斩获“国剧三大”之一金鹰奖的视帝,对他来说也是这么多年的打拼终于得到了一次来自官方的肯定了吧。

尤其当他的竞争对手还是于和伟、黄轩、郭京飞等一众呼声很高的得奖热门选手的时候,浅浅代入一下雷佳音视角,这个等待结果的过程里想不紧张都难。

没有要替雷佳音洗的意思,演员站在镜头面前,不可避免要接受大家的审视,时刻保持好的状态、输出好的场景,是他们本职工作。不论处于什么原因吧,在工作场合表现不佳难免是要被大家讨论的。

但是颁奖典礼上表现如何,并不影响他奖项的含金量。能够拿到这个金鹰奖,雷佳音是有底气的。

从《人世间》热播期间观众们的评分和反馈中就看得出来,观众们对于这部剧、对于雷佳音的表现还是很认可的。

这回《人世间》剧组除了有雷佳音的视帝,主演殷桃也拿到了金鹰奖的视后,也是实至名归。

除此之外,还包揽了优秀电视剧和最佳导演的奖,《人世间》剧组可以说是今年这届金鹰奖的最大赢家,拿奖拿到手软。

相比之下,呼声很高的《觉醒年代》剧组就有一点“惨淡”,虽然拿到了最佳电视剧、最佳男配和最佳编剧,不算颗粒无收,但还是有不少人替于和伟可惜。

毕竟我们于和伟老师,前几天才刚刚在飞天奖里陪跑了一次。

今年飞天奖的视帝视后分别被王雷和热依扎斩获,《觉醒年代》剧组只拿到了一个优秀电视剧和优秀导演奖。

热依扎倒是众望所归,因为她在《山海情》里饰演的水花一角至今还长在很多观众的泪点上,戏份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每场戏都足够让人印象深刻。

她这段哭戏也是能写进教科书的水平,演技在很多观众的心里直接封神 ↓↓

相比之下,王雷的呼声和关注度就要低不少了,成了今年飞天奖的一大冷门。

没有说他演得不好的意思啊,他在《功勋》里的表现还是很在线的,这些年的演技也是有目共睹。但是跟其他几位提名选手的大热作品相比,王雷作为《功勋》这部单元剧里的其中一个男主角,在热度方面还是要吃亏一些。

不过还是在颁奖礼上狠狠吃到了一口王雷和他的“爱人同志李小萌女士”的狗粮,有被一些演艺圈的革命友谊和清流爱情故事击中 ↓↓

甜归甜,也还是不妨碍另一部分网友替今年二度陪跑的于和伟意难平。

不少网友表示就凭于和伟在《觉醒年代》里演的陈独秀,今年拿个国剧奖视帝大满贯都完全不过分,他值得。

结果现实是,“三大”里面他就只拿到了一个白玉兰的视帝,而且当时还因为人在剧组拍戏还没能去现场领奖,更意难平了。

咱就是说,还有没有人记得黄轩啊?!

《山海情》的水花都拿到视后了,可我们马得福同志(黄轩在剧中的角色名)至今颗粒无收来着……于和伟陪跑两次,黄轩这已经是陪跑第三次了,他俩的得奖运可以说是一个不如一个。

而且在这届金鹰奖上,《山海情》剧组直接挂零,就更让人忍不住要替他们鸣不平了。

作为“三大”提名大满贯的选手之一,今年还是有不少网友看好黄轩的,因为他在《山海情》里的表现确实也很不错。

结果提名白玉兰奖的时候,他输给了于和伟;提名飞天奖的时候,输给了王雷;提名金鹰奖,又输给了雷佳音……

而且还有个很虐的点在于,这届飞天奖的时候,《山海情》剧组获奖无数,导演、编剧和女演员都得奖了,就黄轩没得奖,那场他没到现场。

颁金鹰奖的时候,黄轩到现场了,还满载着网友们的期待。结果不仅《山海情》剧组颗粒无收,他也只能坐在台下笑着为台上的人鼓掌祝福……这个“最长情陪跑者”的名号到底是给他坐实了(这个笑容也是怪让人心疼的

不过话说回来,今年参选的优质国剧还是蛮多的。尤其是男演员方面更是竞争激烈,能提名视帝的基本都是戏骨级别,谁拿奖都合情合理,观众方面的争议其实也不算太大。

只能说没拿奖的就再接再厉吧,这些奖项只是一个短期的成绩单,并不能说明一切,真正的好演员也可以是无冕之王,是金子就不会被埋没的。

看到不少网友心疼黄轩之余,更怕他不要一个想不开又跑去演霸道总裁了哈哈哈哈(好笑到想原地@黄轩 的程度

网友:有话好好说,别演霸总就行,还是喜欢看他演一些被虐的角色,很适合骑着二八自行车驰骋在乡间的小路上。

说真的,黄轩和于和伟陪跑至少还有这么多观众怜爱,还有许许多多也贡献了出色的演技、塑造了出圈的角色的演员,在这个神仙打架的擂台上甚至连陪跑的机会的都没有。

比如《觉醒年代》里饰演“守常先生”李大钊的张桐,角色已经足够深入人心,但白玉兰奖和金鹰奖上没有提名最佳男主、男配,飞天奖上没提名最佳男主,今年这一圈奖项下来什么都没得到,真的很令人替他可惜。

还有《大江大河2》里饰演宋运辉的王凯,演得也很棒,但同样无缘提名。

被拦在了得奖的门槛之外就算了,还被邀请去当了颁奖礼的主持人,目送着同行们得奖。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人世间》里饰演周秉义的辛柏青、《觉醒年代》里演鲁迅的曹磊、《扫黑风暴》里饰演高明远的王志飞等等,都是很多网友的意难平对象。

在喜欢这些影视剧和这些角色的观众眼里,他们同样值得站在那些舞台上,他们为角色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

几场颁奖礼围观下来,就想说奖项只有那么几个,注定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总是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没必要去踩谁捧谁。

但像今年这样神仙打架的场面还是可以多来点,就希望未来我们的影视剧市场里可以有越来越多优质的作品吧。当然不只是主旋律,希望在这些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剧可以百花齐放,越来越好。

期待着有更多优秀的演员都能站上属于他们的舞台,获得他们的那份荣光。

二、知青往事:下乡插队落户十年,她给父母带回一个倒插门女婿

知青往事:下乡插队落户十年,她给父母带回一个倒插门女婿

下乡插队的第四个年头,济南女知青史丙红就喜欢上他们三队的记工员宋清阳。宋清阳虽然是小学文化程度,可他勤劳善良,长相也好,还会写毛笔字,唯一的缺点就是家里兄弟多(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当时得知女儿和农村小伙子处上了对象,史丙红的父母那是极力反对,说什么都不让女儿在农村恋爱结婚。后来史丙红带着农村丈夫和孩子回城,还被父母拒之门外,幸亏史丙红脑子好使反应快,她略施小计父母才让她进门,史丙红在农村插队落户生活了十年,最终带着自己的农村丈夫和孩子回到了城里。

事情的经过,还要从史丙红下乡插队说起。

史丙红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她是1970年春天到鲁南地区的宋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到宋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济南知青一共有五十二人,史丙红他们十一名知青(六名男知青,五名女知青)被分派在宋家沟大队第四生产小队,五名女知青暂时借住在社员武东魁家的两间东厢房里。

图片来源网络

武东魁家只有两个闺女没有儿子,大闺女叫武大玲,当年二十一岁,二闺女叫武二玲,当年十七岁。家里来了济南知青,大玲和二玲都非常高兴,她姐妹俩帮着女知青们收拾房间,摆放行李,武二玲还把她们家的热水瓶提到知青们居住的东厢房里,给知青们每人倒了一碗热水。

武东魁家前院(前邻居)是宋长耕家,宋长耕家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宋清山,当年二十二岁。二儿子叫宋清水,当年十九岁。三儿子叫宋清阳,当年十七岁。当时武东魁家的大闺女正和宋长耕家的大小子宋清山处对象,武东魁也很喜欢宋清山,可他却给宋长耕出了一道难题,非要宋清山做他家的上门女婿。

宋长耕是个很传统也很固执的人,他觉得让儿子跟人家做上门女婿是不光彩的事情,也是无能的表现,所以他坚决不同意让大儿子做倒插门女婿。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的婚事搁浅了,谁家也不肯让步。

为了缓和这个尴尬局面,宋清山就撵着他三弟宋清阳去帮着武东魁家挑水干零活,有时还帮他家扫院子。武东魁看宋清阳长得也不赖,还很勤快,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宋清阳说:“清阳,你大哥不愿做我家的上门女婿,干脆你来吧,俺家二玲比她姐长得还好看哩。”“叔,这可不行,我大哥不成家,我和我二哥都不能先成家,哪有隔着灶台上炕的道理呀。你要是让大玲姐嫁到我家,兴许我爹就同意让我二哥做你家的上门女婿了。”宋清阳的天真和认真让武东魁无言以对,他只能苦笑着摇头。

展开全文

自从武东魁家来了插队知青,宋清阳每次给武东魁家挑水,也会顺便帮女知青们挑两担水,一来二去,五名女知青也就和宋清阳熟悉了,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清阳哥。

一晃就是大半年的时间,武东魁看宋清阳天天帮他家挑水扫院子,也常看到他家大闺女和宋清山在一起,武东魁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不再要求宋清山做他家的上门女婿了。武东魁之所以痛快答应了这门亲事,应该还是被宋清阳感动了。

那年秋后,队里为知青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知青点,知青们都搬到知青点吃住了。等知青们搬走了,武东魁也就打发大闺女出门子了,武大玲嫁给了宋清山,成了宋清阳的大嫂。

宋清阳的大哥完婚后,宋清阳还照样去帮着武东魁家挑水干零活,他还真想着让他二哥娶武二玲,只有他二哥娶上了媳妇,才能考虑他的婚事呀。有一天武东魁笑着对宋清阳说:“清阳,以后给我家挑水的事情让你大哥来吧,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不会让你二哥做我家的上门女婿的,也不会让你做我家的上门女婿。”

其实,宋清山也知道他大哥娶了武大玲,他也就完成任务了,武东魁绝对不可能把两个闺女都嫁给他们老宋家,他们周边村子还真没有这样的先例。宋清山之所以继续给武东魁家挑水,他是怕武东魁家说他没长性,过河就拆桥。后来宋清山天天给他老丈人家挑水了,宋清阳也就不去了,他多次在他哥面前诉苦:“哥,为了让你娶媳妇,我挨了一年累,你看这衣裳都磨破了。”宋清山笑着说:“赶明我让你嫂子扯几尺布,给你缝个新褂子(上衣)。”

没多久,宋清阳果真穿上了一件新上衣,还有一双新布鞋。

不给武东魁家挑水了,宋清阳空闲时间就到知青点来玩,知青们都是城里人,有文化也见过世面,宋清阳很愿意听知青们讲省城的生活故事,他都十七岁了,还没见过火车呢,更别说坐火车了。

每次到知青点来玩,遇到知青们挑水或劈柴,宋清阳都会帮着知青们干,有时还帮着知青们拉磨推碾子。知青们都很喜欢宋清阳,史丙红还把自己的一只钢笔送给了宋清阳,因为宋清阳是队里的记工员,她不想看着宋清阳天天拿着一截铅笔头为社员们记工分。

一支钢笔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宋清阳却把史丙红送他的那支钢笔当宝贝,平时记工分都舍不得用,隔几天就拿出来看一次。因为那支钢笔,宋清阳从心里喜欢上了史丙红。

1974年秋后的一天,那个月正好轮到史丙红为知青们做饭,吃过早饭,史丙红用胶轮车(独轮车)推着两袋子粮食到公社驻地的磨坊去磨面,宋清阳原本想帮她去磨面,可那天队长正好带领社员们到村东那块拐把子地推石头垒砌地堰,宋清阳就没好意思跟队长请假。

中午收工后,宋清阳路过知青点,看史丙红去磨面还没回来,他觉得不对头,从宋家沟到公社驻地八里路,来回的时间两个小时绰绰有余,这都快五个小时了,两个来回都够了呀。宋清阳也没回家,推着他的独轮车就往公社驻地方向跑去。

快到公社驻地的时候,宋清阳远远就看到了站在公路边左顾右盼的史丙红,原来她在回来的路上,轮胎没气了。史丙红在公路上一等就是两个小时,看看路上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史丙红都快急哭了。

突然看到宋清阳推着独轮车跑来了,史丙红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惊奇地问宋清阳:“你是来接应我的吗?”“是啊,专门接你来了。”宋清阳笑着回答。

史丙红和宋清阳把磨好的两袋子面粉抬到宋清阳推来的独轮车上,又把没气的独轮车抬到宋清阳的独轮车上,她又问宋清阳:“你咋知道我的车子没气了?”“你不知道我能掐会算吗?我算出来的啊。”宋清阳的风趣幽默把史丙红逗笑了,她没再说啥,跟在宋清阳身后往宋家沟跑去,知青们还等着她做午饭呢。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过了没多久,宋家沟小学需要一名代课老师,大队书记就让史丙红去学校当了代课老师。史丙红刚到学校当了几天代课老师,宋家沟大队又得到了一个招工名额,刚当上代课老师的史丙红不好意思再争这个招工名额,一名叫李友芹的女知青去公社供销社当了售货员。又一次失去了招工的机会,史丙红难受了好几天。

之后的日子里,宋清阳还是经常到知青点来玩,每次来知青点,他都会找个借口和史丙红说上几句话,还鼓励她说:“史老师,咱村里的孩子们都说你讲课最生动,唱歌也最好,学生们都愿意听你讲课,更愿意让你教大家唱歌。”

可能是宋清阳的鼓励起了作用吧,史丙红渐渐喜欢上了教书这个职业,她也渐渐爱上了高大帅气、勤劳善良的宋清阳,一对青年男女就这样坠入了爱河。

1975年1月末,史丙红回济南探亲,她把自己喜欢上农村青年的事情告诉了她父母,她父母都不同意她在农村恋爱结婚,因为当时已经有好多知青通过招工或其他途径进城了,史丙红的父母也非常希望她尽早回城,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农村生活一辈子。

转眼就到了1977年春天,在宋家沟大队插队落户济南知青还剩下了十五个人,宋家沟四队还剩下了三个人,两名男知青和史丙红。这期间史丙红也有一次招工进城的机会,可她放不下宋清阳,史丙红就把招工进城的机会让给了其他知青。

那次从济南过春节回到宋家沟,史丙红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父母不同意她在农村结婚,她就来个先斩后奏,等自己和宋清阳领取了结婚证,生米煮成了熟饭,她父母也就没有办法了。

1977年秋后,二十三岁的史丙红和二十四岁的宋清阳领取了结婚证,办理了简单的婚礼,一个省城知青,就这样嫁给了一个农民。婚后,史丙红给她父母写信,把自己和农村小伙结婚的事情告诉了她父母,她父母回信说:我们就当没生你这个闺女,从今往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们走我们的独木桥……

一直到了1979年年末,在宋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济南知青都陆续回城了,宋家沟还剩下史丙红一个插队知青,史丙红也想回济南,她也想念她的父母,可她的父母还是不肯原谅她。

还有五天的时间就要过春节了,史丙红抱着一岁的儿子,拽上宋清阳就回了济南。可到了济南,史丙红的父母说啥也不让她进家门。看邻居都出来围观,史丙红小声对她母亲说道:“妈,你看人家宋清阳长得多好啊,人家有文化还是小队会计,她父母也说了,只要咱家需要,可以让宋清阳当咱家的上门女婿。”

围观的邻居们也都夸宋清阳长得高大帅气,像个男子汉,还夸史丙红有眼力,找了这么好的男人。史丙红的父母可能是怕邻居笑话,也可能是听了女儿说的那句话,可以让宋清阳当他家的上门女婿,史丙红的母亲就没再说什么,她接过史丙红怀里抱着的孩子,转身进屋去了。史丙红的父亲也接过了宋清阳提着的提包,默默进屋了。

吃晚饭的时候,史丙红的母亲小声问史丙红:“你说的是真话,他真给咱家当上门女婿啊。”“这能瞎说吗,我公公婆婆都同意,清阳也愿意,他家哥三个呢。”史丙红跟宋清阳递了一个眼神,小声对她母亲说道。

就这样,史丙红略施小计,她父母总算同意了这门亲事。

1980年秋天,史丙红的母亲办理了退休手续,史丙红接了她母亲的班,在济南国棉厂当了一名车间工人。史丙红的丈夫和孩子也回到了济南,和她父母住在一起,宋清阳成了名副其实的上门女婿。

回到济南后,史丙红的母亲帮忙照看孩子,宋清阳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在蔬菜批发市场帮着雇主运送货物,后来认识了一位饭店老板,他就一边帮老板采购蔬菜,一边在饭店学炒菜,三年后他就能独自上灶了,饭店的顾客都说他炒的菜更有味道,特别好吃。

到了1991年春天,经过饭店老板的同意,宋清阳在历城区一个不太繁华的路段租赁了一个门面房,开了一家小饭馆,当起了老板。到了1998年,宋清阳的饭店已经初具规模,能举办生日宴,也能承办二十多桌的婚宴了,还有几个包间。下岗后的史丙红在饭店当了老板娘,管起了钱匣子,她还把几名下岗的工友请到他们饭店里做工。

目前,史丙红和宋清阳都成了甩手掌柜,饭店的生意由儿子儿媳打理,他老两口没事就到郊外走走,偶尔也到饭店看看,亲朋好友都非常羡慕史丙红老两口,大家都说史丙红有眼力,在农村请回来一位财神爷。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故事,史丙红很感慨也很开心,她说当年和宋清阳结婚,真的是顶着很大的压力,不说别的,光一同去插队的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就够她承受的,主要原因还是那时的城乡差别太大了。要像现在,农村那么美丽,农民那么富裕,她的父母也不会阻止她和农民结婚了。好在当初自己想出了上门女婿这个策略,要不然,父母是没那么容易让她进家门的。

当年知青们居住的房子图片来源网络

是啊,这事史丙红也不能怨恨自己的父母,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幸福呀。要怪还是怪那个年代吧,主要是那时候农村太穷了,太落后了,要像现在这样,农村那么美,农民那么富裕,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想想从前的贫穷,看看现在的富足,真的是两重天啊。

作者:草根作家

三、中国车:我们是如何从被迫合资到出海全球的?

一、缘起一九七四

1974年,当时的国际秩序对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友好,国际经济严重不公平。 一桶石油只能换几瓶可口可乐,一吨钨矿沙只能换一两件连衣裙。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心要造车。

先是自己造,举全国之力,造出了国人引以为豪的红旗轿车。可到1981年停产,只造了1549辆。同时代的福特,年产量398万辆。

自己造不行,又找外资合作造车。1983年造出的第一辆桑塔纳,因为国内没有合格的零部件厂,零部件只能从德国进口,一辆车反倒花掉了1万美金的外汇。

很多人到现在,还经常感慨当年的桑塔纳有多么风光,一辆桑塔纳就能换北京一套房。

但谁能想到,到了2009年,中国产销汽车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以吉利为代表的国产车,更是连续收购沃尔沃、奔驰、宝腾等知名外资品牌。现在,我们每年还出口汽车200多万辆。

这个过程到底经历了什么,中国汽车又是怎么从一辆都造不出来,到集体出海,行销全球的?

二、跟洋师傅一块合资造车。

1978年,担任过一汽、二汽厂长的“中国汽车之父”饶斌,准备去西方发达国家,洽谈汽车生产技术引进。

去之前,大家做足了功课,认为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为,此时的发达国家,国内市场已经饱和。拿美国来说,每1000人就有711辆汽车,除去老人、小孩,几乎人手一辆。

而80年代的中国,能买得起自行车的,已经算是富裕人家了。这就意味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是一块谁都眼馋的肥肉。

展开全文

接到邀请,福特、通用、丰田、大众等一众车企,也确实来华考察了。

可一听到要它们提供技术,美国人第一个拒绝,表示只想卖汽车给中国,技术嘛,就算了。

日本、韩国也跟着表态不愿意。

德国大众成了当时唯一,既愿意给我们提供技术,又愿意投资的西方大公司。

所以,国家决定和大众合资造车,第一辆车就是大家熟悉的桑塔纳。

但谁也没想到,有师傅带,造车还是举步维艰。

首先,中国工人还处于“原始人”阶段。

当时大众在华的负责人马丁·博斯特,每天的工作是这样的。

早上起床叮嘱工人,不要把残留的清洗液直接倒进河里。然后,看到有工人在厂房洗衣服、晾衣服,赶紧让收了,免得影响干活。

好不容易要开工,发现工厂又停水了,一查才知道,是周围的人把工厂供水管改道了。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虽然糟心,但总能解决,真正麻烦的是固有观念。

比如,技术服务收咨询费,现在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当时的工人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认为不就是提提意见,说两句话吗,怎么还能要钱,甚至连中方翻译也用德语跟德国人争论。

搞得马丁整天口苦婆心的给工人“洗脑“。最后发现老人实在沟通不了,干脆用新人。

于是,上海大众从交大和同济招了大量毕业生,先派到德国大众总部学习,然后再回来担任工程师和管理岗。

以新换老,以新带老,人的问题勉强算是解决了。

可硬件技术问题,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时德国报纸报道:中国国内几乎没有任何配件厂,上海大众好像是被扔在一座孤岛生产。

事实也确实如此,桑塔纳的配件,除了天线和轮胎,其他我们都是生产不了。

结果,美其名曰的合资造车,变成了中国替德国组装车。

可即便是别人造好了,让我们组装,我们都费劲。

举个小例子,当时国内汽车转向盘有6个生产指标,而桑塔纳的转向盘却有106个测试指标。

完全是鸡同鸭讲,不在一个维度上。

零部件全进口,当然不行了。

我们跟外资合作,目的就是为了学习造车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汽车工业基地,顺便带动国产零部件厂的发展,最终彻底实现自主造车。

所以,当初和德国谈判的时候,国家就定下了7年90%国产化率的目标。

现在可倒好,折腾了一圈,技术没学到,外汇反而花了不少,最后还要替外国人打长工。

解决这个困局,是从人才培养开始的,但人才问题解决了,办工厂,光有技术不行,还得有销量、有钱赚啊。

关键时刻,还是广东人脑子灵光。

那年广州开全运会,需要500辆桑塔纳服务,上海大众穷得揭不开锅,要求广东先交钱再组装。

这种操作在当时不符合国家计委的规定,事情就陷入了僵局。

关键时刻,还是广东人脑子转得快,让大众先把车送过来,然后转卖给各个单位、企业,每家收1万外汇,买的车先给全运会免费服务两个月。

这样,既把车卖出去了,全运会的服务也解决了。

上海大众从这里得到了启发,每辆车开始加收2.8万作为国产化基金,用来反哺国产零部件厂,同时成立“上海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联盟”。

一时间,整个联盟集体发力,第二年国产化就飙升到了31%。

随后,法国、意大利的零部件厂也开始尝试和中国合作,国内零部件厂大增。到了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

1998年,第100万辆桑塔纳从上海车场驶入,标志着中国造车的第一步取得了成功。

同时,因为上海大众的成功,以及汽车产业链的完善。

其他外资品牌也蜂拥而至,中国汽车进入了合资时代。

光是通用旗下,就有上海通用,长安铃木、昌河铃木、庆铃、北轻汽、南京依维柯、江苏南亚、桂林大宇等十多个合资品牌。

其他的,华晨宝马、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北京奔驰等等也满大街都是。

合资车基本统治了全中国。

真正的国产品牌,反倒没人待见。

老百姓有钱的买奔驰、宝马,没钱的日系、美系,再不济也是韩系小现代。

国产车,开着丢人。

为啥会这样,本来我们搞合资是为了用市场换技术,可结果,合资这么多年下来,合资车成功打入了中国市场。

我们的技术,能造玻璃,能造炫酷的LED灯,能造高级的钢琴烤漆。

可燃油车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还是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国产车,成为老百姓眼中的样子货。半斤八两,谁也不用笑话谁。

三、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在这里必须承认,西方发达国家造车已经100多年了,尤其在三大件上,已经形成了技术壁垒。

即便是合资造车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一些技术,也只是皮毛,最关键的技术还得我们自己想办法攻克。

好在国内市场足够大,增速足够快,给到了民族品牌足够多的试错机会。

2006年,吉利研发成功了CVVT发动机JL4G18,随后,搭载JL4G18的吉利帝豪上市,靠着不到10万的超级性价比,平均两分钟就卖一辆,到今天,帝豪已经卖了340万辆。

有了吉利的破局,国产车开始集体爆发,长城哈佛系列、长安cs系列、比亚迪王朝系列,上手就超过了曾经畅销全国的韩系车。

新能源三巨头——蔚小理,更是借着新能源风口,一骑绝尘。现在的新能源赛道,除了特斯拉,外资品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四、中国车企集体出海。

而国产品牌,也开始不满足于国内市场,集体出海,征战全球。

早在07年,华晨就向欧洲推出了第一款车BS6 ,后来出海的上汽通用五菱,到了南美市场。

可惜,都不怎么顺利。

直接打欧美老巢费劲,换个地方行不行。

中国人最懂得变通,大家又把目光盯向了东盟市场。

选东盟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东盟十国都在儒家文化圈内,大家的底层文化接近,好沟通,也好了解消费习惯。

而且,华人在当地的分量很重,比如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祖籍是福建的,马来西亚前20的富豪,多半也是华人。

第二个,东盟有6.5亿人口,整体经济和80年代的中国很类似,这就意味着未来增加空间很大。

既有空间,又有信任基础,东盟看起来是块好地方。

可还有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同样受儒家影响深远的日本,已经抢占了东盟。东盟十国,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占了十国90%的销量,而日企市场份额最多的泰国,已经达到了90%,基本算是垄断。

竞争中最怕遇到垄断,要想撕开一个口子的代价非常大。

2012年,奇瑞是马来西亚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也只卖了1633辆。

这个数,估计都没有国内一个县的多。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7年。吉利收购了马来西路民族品牌宝腾49.9%的股份,以及宝腾旗下豪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终于撕开了东盟市场的口子。

宝腾这家公司,可以多说两句。

它的地位有点类似于一汽,哥俩的遭遇也差不多。

当年马来总理创立宝腾,跟我们造红旗的思路差不多,都是想以全国之力扶持一个民族汽车品牌。

然后,借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实现工业整体的腾飞。

想法是好的,可造车这事太复杂,光靠一腔热血成不了事,还得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

我们选择了合资造车,用市场换技术。

而宝腾创始人,有点好大喜功,早在1991年就提出了“宏愿2020计划”,凡是涉及的领域,必须是全球顶尖。

所以,搞建设,核心就一个豪。全世界最大的酒店云顶大酒店、全世界最高机场塔台,就连国旗杆也要造100米,必须全球最高水平。

造车当然也不例外。钱不够政府出,马来政府常年提供贷款。没有技术,直接花钱收购。

一上手就收购了英国豪车品牌路特斯汽车,后来又收购了底特律汽车设计中心。鼎盛时期,一度占到80%的市场份额,而且远销英国,可谓风光无限。

可惜没跌过跤的孩子,终究长不大,到了2016年,被吉利收购前,一年才卖7.2万辆,只占马来市场的12%,子公司路特斯汽车,年亏损2.5亿。

之前也有车企想要收购宝腾,爱面子的马哈蒂尔直接回绝了,为啥这次同意被吉利收购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两家合作后,宝腾可以获得吉利先进的产品和科技化技术。

第二,有了吉利,宝腾可以进入中国市场。

第三,宝腾有机会生产吉利旗下的沃尔沃。

总之,一句话,学习吉利先进经验,进入中国大市场。

那么,问题来了,吉利为啥要收购宝腾,又凭啥盘活巨亏的宝腾?

先说第一个,为啥收购宝腾。

中国车企出海,历来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直接进去。可日系和东盟本土保护太厉害,正面硬碰硬非常艰难,奇瑞就是典型。

第二条路,和代理商合作,开发分销市场,这种模式通常做不大,到十万辆就会卡住,而且容易扯皮。

15年的时候,长城在俄罗斯打了场官司,原因是从14年10月份开始,俄罗斯的经销商,不按时打车款,这就是和当地经销商合作的弊端。

第三条路,跟当地企业合资办厂。说白了,就是把国内合资造车的模式,反向输送到东盟。

三种方式对比看,合资收购,相对来说效果更好一些,既能借鸡下蛋,又能快速打开市场,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05年,吉利曾经把首个国外组装厂放在马来,本想借此机会,发展东盟市场,可马来政府,一纸公文,不允许新进入的国外品牌,在当地组装生产后直接售卖,必须100%出口,直接堵住了吉利进入马来的美梦。

如果是合资这些问题就不会出现,而且还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再说说,吉利凭啥盘活亏损的宝腾。

李书福有三个底气。

第一个底气来自国家。

吉利收购宝腾,就是国家实现一带一路的一个缩影。

在第二次“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论坛前,由吉利牵头,宝腾和巴基斯坦阿吉哈汽车交换了生产技术许可协议,要在巴基斯坦建起宝腾的组装工厂。中国建行还给了31亿的贷款。

对于巴铁,咱们帮的忙可太多了,光是16年的卡洛特水电站一个项目,丝路基金就承诺,在2030年前投资至少350亿美元。

金融开路,经验搭桥,重点是盘活亚太区域的经济。

第二个底气来自中国互联网的强大底蕴。

说个小事。在印度,因为人力成本低,一般的中产家庭请专职司机很常见,但有个小问题,除了上下班接送自己,平时车主不知道司机把车开到哪了,也没时间去盯,有些司机就会钻这个空子,偷偷开车出去搞外快,车主当然不愿意了。

国产车企去了以后,就在APP上开发了一个特殊功能,车主可以实时看到车子位置,公里数、行车轨迹这些信息。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甚至有些车主直接说,单论车,我或许会选别的,但你们的APP太好用了。

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底蕴,别人想抄,短时间也抄不去。

一方面,这是我们14亿人口,迭代了这么多年的成果。最早虽然也借鉴硅谷模式。但现在,最新的互联网模式全在中国,美国投资人要了解互联网新风口,也得先到中国看项目。

另一方面,不光是车企,其他企业也在汽车上投入了天量资源。拿百度来说,2014年,百度开始all in自动驾驶和AI,前后投资何止百亿。

即便这样,到了17年,李彦宏坐无人驾驶汽车经过北京五环。

软件终端的应用,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背后的整套算法和运营经验,绝不是那个企业花点钱就能搞出来的。

未来的汽车,拼的也不光是硬件,还有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应用,在这点上,中国车企有绝对的先发优势。

第三个底气,过去吉利模式的成功经验。

吉利当年收购沃尔沃,第二年就扭亏为盈,当年就成为了全世界成长最快的豪车品牌,去年利润更是高达138亿。

搞定宝腾,还能没信心吗。

结果也确实如此。

接手宝腾后,吉利直接把自己在国内最畅销的两款SUV车型,改造成宝腾X70和X50系列SUV。

去年2月,宝腾X50拿下马来西亚SUV月度销量冠军。宝腾Exora、宝腾Saga也常年霸占榜首。

宝腾品牌成功实现涅槃重生,成为马来西亚出口量第一的汽车品牌。

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超过44%,新能源汽车更是弯道超车,核心组件电池产能的70%在中国。

吉利抢占东盟,只是一个起点。吉利全球化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他的海外版图到底有多大?估计除了吉利没有多少人说得清楚。这些年,随着不断跨国并购,全球化成了吉利留给人们的最深印象。就在近期,吉利又宣布,已完成对英国超豪华性能品牌阿斯顿·马丁7.60%的股份收购。

未来中国汽车的格局,一定是背靠神州大地,面向海外。

执世界汽车牛耳者,唯我中华。

出海中国被迫合资如何

上一篇:票房第一,全程高!玄彬,林允儿的新韩动作喜剧,好评如潮

下一篇:“玫瑰书香 芬芳赣鄱” | 江西省女职工主题阅读优秀作品展播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