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网友吵翻了,有那么重要吗?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2439

最近,初中教材《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火了。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呢?

这一话题还是被网友吵上了热搜第一:

展开全文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另有网友也进行了查证,人教社历史上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开始,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本均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 注)均为“是人”。

《孟子》。图片来源/网络

《四库全书-孟子注疏》。图片来源/网络

“是人”?“斯人”?网友争论不休:

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自1961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 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他们也查阅了众多古籍,查阅的结果也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斯”和“是”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这”的意思。

网友:又现“曼德拉效应”

这个时空的时间线难道真的被动过?

曾有媒体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有94%参与投票的网友表示,记忆中是“斯人也”。

为何许多网友出现“斯人”的群体记忆?人教社 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有网友说,可能是受部分教辅和电视节目的影响:

也有网友指出,这可能就是“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效应,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最早是指人们对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上世纪80年代死于狱中的误解。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

同样因“ 曼德拉效应”衍生的讨论,还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还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两只黄鹂鸣翠柳”,还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有专家认为,群体性错误记忆的出现和心理暗示有关。“因为人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很可能误导了既有记忆的真实性。而且人们常常受到诱导提问的影响,重组了自己的记忆内容。”

你学的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

这“一字之差”,有一点儿莫名其妙地就成了一个热点,甚至逼得人民教育出版社都要出官方声明了。我本来只是看个热闹,但没想到,有很多人发信息给我,问我到底哪个对。“水寒说语文”,就是要说语文的事儿,那我就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来说说这个事儿。

首先,这关系到教材编写的问题。人教社声明没有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写成“斯人”,有喜欢刨根究底的网友也把各个版本的教材图片贴出来,可以证明人教社的声明所言不虚。

其次,这是个版本校勘的问题。有人把历朝历代的《孟子》的经典版本都找出来,有图有真相,依然是“是人”,而不是“斯人”。在这句话中并没有出现古诗文传播中常出现的“异文”的情况。

再次,这又是个传播学的问题。怎么就有那么多人记忆中是“斯人”,而不是“是人”呢?这就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证的依据了。甚至有人搬出来量子纠缠来解释这种群体记忆的偏差,正应了流行的那句话:“万事不决,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咱彻底不懂,所以也无从置喙。

我猜是在特定的某个阶段,受了某个影响力很大的人物的说法,或者流传广泛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是流行歌曲等的影响,造成了这样一个记忆群体偏差的情形。但我不是研究传播学的,所以,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去追溯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我还是从语文的角度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从教材编写角度,当然要极为严谨,要选择最为权威的版本。从古籍校勘的角度来说,也应该字字必究。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而言,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其实并没有什么过度纠结的必要性。

实际上,“是人”和“斯人”都是“这人”“此人”的意思。两者意思基本没有差别。

“是”和“斯”都可以作为代词“这”来使用。这在各种经典古籍以及中小学的课文中,例子比比皆是。

既然是从《孟子》引发的问题,那就先看看《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也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也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句中 “是”都是代词“这”,在翻译中再增加“是”作为判断动词,那是语句表达通顺的需要)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是故”就是因此的意思,拆解开来,“是”还是“这”的意思)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再看《论语》,其中也有很多“斯”或“是”当“这”的意思来用的例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其他文学作品中,“是”和“斯”解释为“这”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我仅举千古名篇中的几个例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这句中的“斯”是“这”,而“是”则是判断动词)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范仲淹《岳阳楼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这句中的“斯”是“这”,而“是”则是判断动词)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范仲淹《岳阳楼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诗歌中,更有很多用“斯人”的例子,最典型如杜甫的名句: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但在诗歌中,出现“是人”字样时,却常常不是作为一个短语出现的,而是“是”作为判断动词出现。比如,白居易的名句: “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

大约也是因为“是”和“斯”如此频繁地当成“这”的意思出现,然后才造成某种程度的混淆。

与此相类的情形,也经常成为热点。比如,古诗中的某些字的读音问题:是“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还是“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古诗中的某些异文问题:是“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是“白云生处有人家”?等等。

对这些问题,我的态度是,如果想知道来龙去脉,追问一下,研究一下完没有问题,但如果问我,“老师,考试时答哪一个才算对”,那就完全偏离了语文学习的正道了。

回到“是人”“斯人”这个争论上来,我的意见是你研究一下“是”和“斯”的字源,琢磨一下为什么这两个字会解释为“这”,多读一些经典,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是”和“斯”都是什么意思,甚至去探究一下“是人”和“斯人”哪个在经典中先出现的,都属于语文学习之一部分。

唯独有一种情况不提倡,那就是你只是纠结于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我怎么会错呢,如果考试,我到底回答哪个是对的呢?这就完全偏离了语文学习的正道了。

与其纠结于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不如好好再回顾一下,诵读一下《孟子》中的这段名篇有意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本文来源:水寒说语文及中国新闻网

一、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难度、参考书、真题、复试等汇总

一、学院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兼具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和留学生教育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设置始于1937年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的俄语系,1951年起陆续建立俄语教研室、外语教研室(英、法、日)、编译室,1984年组建外语部(下设俄语教研室、本科英语教研室,研究生英语教研室、日德法语教研室、英语培训教研室),1988年设立外语系,2001年正式成立外国语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9个教学部门,包括: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系、MTI教育中心、大学英语教研室和研究生英语教研室,主要承担外语专业本科生、研究 生的培养工作和全校公共外语教学工作;另设有3个研究机构,分别是: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有关跨文化、跨国家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外国语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2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3人;聘有来自英、美、澳、德、俄、日、法、西等国家的外籍专家和学者50余人,其中包括14位海外一流高校的资深教授和39名海外语言教师。

二、专业介绍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侧重语言学方向的理论研究。强调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结构完善、专业理论水平要求高、国际视野开阔。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的工作。

三、招生目录

参考22年招生

学习方式

全日制3年

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计划统招28人(最高分421,最低分356),其中英美文学17人,英美文学少数民族骨干1人,英语语言文学与教学7人,翻译理论与实践1人。

研究方向

01、英美文学

02、英美文学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03、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04、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05、翻译理论与实践

06、翻译理论与实践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展开全文

07、英语国家文化

8、英语国家文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43二外俄语,244二外日语,245二外德语,246二外法语,247二外西班牙语

③627基础英语

④819俄语语言文学文化

备注

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四、复试分数线

22年:总分380、政治60、英语60、专业课90/90

21年:总分365、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90/90

20年:总分365、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90/90

六、录取名单

六、参考书目

627基础英语

书目:

《星火英语专业考研精梳与精练》

《张培基散文选1-4》

专八卷子

新东方专八词汇

新东方GRE词汇

朱晓慧十套卷

815英语语言文学文化

翻译书目:

1.《翻译学词典》

2.《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廖七一

3.《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

4.《武峰十二天》

文学:

1英国文学经典选读 刁克利+课后习题

2.美国文学史 陈世丹

3.美国/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

4.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练 英美文学

文化:

1欧洲文化入门 王佐良

2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两册 朱永涛

3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练

4圣才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语言学:

1新编语言学教程 刘润清

2语言学教程 胡壮麟

3星火考点精梳与精练语言学

七、2022年复试及录取细则

我院各专业拟招收全国统考考生人数如下:

专业名称(代码)

拟招生人数(全国统考)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050201)

28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050202)

4

法语语言文学专业(050203)

2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050204)

4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050205)

5

英语笔译专业(055101)

10

英语口译专业(055102)

4

备注:以上为普通计划招生名额;各专项计划招生名额视学校分配名额及专项计划生源质量而定。

一、复试内容与形式

2021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远程在线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

2.外语面试(含第二外国语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外语面试考试科目为考生初试科目二外语考试科目。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复试过程安排

考生应按照我院通知的复试时间准时参加远程在线复试,无特殊原因未按照考务人员通知时间到场的,迟到20分钟以上或复试过程中未经考务工作人员同意擅自操作复试终端设备退出复试考场的视为放弃复试资格。复试当天,我院安排值班电话(电话号码:010-62511752),考生遇到紧急情况,应提前与我院联系。

1.候考

(1)考生应当提前进入候考状态,(候考视频会议室号码另行通知),认真阅读网络复试考场规则,并在考试过程中遵守考场纪律。在候考室中,考生不得私自与其他考生交谈,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复试资格。

(2)面试正式开始前,候考考场助理向考生宣读《复试规则》。

2.身份核验

考生根据线上报到时的抽签顺序,按照学院安排进入远程复试考场。进入考场时,考生应将《复试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拿在手中,配合复试老师和视频监考员,进行身份视频在线核验,核验过程由学院全程录音录像备查。

3.面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外语面试)

时间:4月11日8:30开始

考场号(视频会议号):另行通知。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按复试组老师要求退出网络复试考场。退出考场后,考生不得再进入候考室或复试考场。

二、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150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6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60%,复试成绩权重40%。

3.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

三、录取原则

1.各项复试成绩均及格的,按考生报考专业将加权综合分数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2.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按报考专项计划的类别及报考专业,将加权综合分数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按学校分配的专项计划名额择优录取。

八、真题回忆

2022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回忆版)

基础英语627

(选择,阅读,翻译,作文)

单选60分20道

有涉及到选词语法诸如虚拟语气

短语

see的固定搭配,后面选介词(for,through),what, which的辨析

阅读

好像有三篇

其中一篇

中国人的特质:将物质生活看得和精神生活同等重要

问第一段没有提到中国人的那个特性

而欧美人…

引用了孔子焉知生未知死

然后问为什么要引用孔子

翻译

汉译英

对于2021春天出现的沙尘天气,首都经贸大学环境法教授高桂林认为,我国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们在防风固沙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很显著的,内蒙古地区以及陕西、甘肃等地的治沙效果非常明显。虽然说3月15日出现了近十年来的最大沙尘,但恰恰是因为防沙固沙的效果,才让过去的十年没有出现过大的沙尘。“2001年到2004年间,每年都有几次沙尘天,但从2010年以后,这种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了。”高教授说。

至于为何最近又出现了极端沙尘天气,高教授认为,主要是极端气候原因导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引发了强大的气旋,气旋将沙尘吹起来,形成了沙尘天气。

而且,高教授认为,15日的沙尘并没有多少沙,而是以更小颗粒的尘为主的尘暴,这也说明了我们防风治沙的效果。

高教授认为,这些尘土可能来自于干涸的河流湖泊,所以除了沙漠治理外,还要保证河流湖泊的水源涵养,这也能够减少沙尘天气。另外,通过卫星云图可以看到,这次沙尘的起源地是蒙古国南部,属于国外地区,是我们的组织无法参与治理的,但我国也可以通过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来帮助他们保护生态

英译汉

一个旅行者找一个谷歌地图上没有的地方探险(xx tavern)

来到以后发现不是想象的网上那样

停车场那里有个餐馆,

然后就来到一个充满橡树

(出现像是shrub oak grove stubble等单词)的地方

作文

讲的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

what contribution to liberal arts education

no less than300words

大综合815

(主观题)

文学

1.如何理解hardy as a writer of transitional period

以及如何理解tess as a victimof both fate and society(20point)

2.如何理解Robert的“ dark and deep woods” in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如何理解thematic meaning of the road not taken

(20point)

语言学

1.explain chomsky innateness hypothesis

(20point)

2.explain transitivity process of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20point)

文化

表述可能不太清楚orz

1(20point)

不同文明之间会发生很多冲突

America society multi culture

而一个学者呼吁 回到 protestant culture

你认为可能吗,给出理由

2england (20point)

就在英国移民者因为接受的教育的关系也有成为非常卓越的人才

what form the distinction of immigrant culture

illustrate the example of the difference the native intellects and immigrant intellects

举例英国本土人才和移民人才的不同之处

英译中:(15point)

covid-19给青年人就业造成的影响

但也是一个catalyzator会造就entrepreneurship和creativity

关于疫苗发达国家都打了加强针而贫困国家还只打第一针

中译英:(15point)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之一。孔子所期求的富民之策,不仅意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还需依势顺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强调“制民之产”的重要性,孟子清晰地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产业代表人民富裕,是政治稳固、国家安定的基础。荀子明确表示,“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管子》一书集中吸收先秦各学派思想,在《治国》《牧民》诸篇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表明共同富裕的观点已突破儒家学术范围,上升为整个知识界的思想共识。

2021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回忆版)

627基础英语

25个单选

50分两篇阅读

五道一篇

20分翻译25分+25分C-EE-C

作文30分 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 a sense of mission for humanity

谈谈你对 “a sense of humanity”的理解 350字

815英语语言文学文化

文学:40分共两道

1. 狄更斯 《远大前程》很多问,让给观点,说原因:什么是Pip远大前程?Has Pip ever had the grest expecrations? Estella’ ending true or not? True to the character and the theme or not?

2.惠特曼《song to myself : myslef? .....theme of the leaves of green grass?

语言学:40分共三道 =10+15+15

1.design features..哪个是最能和 动物“语言”区别开来的?

2.how did saussure distinguish langue and parole and how chomsky’s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relate ? 二人认为语言学研究对象是分别是哪个?

3. illocutionary act?和关键理论的关系?

文化:40分 共两道

1.解释terms race、ethnicity、 national minority

在说说为什么种族歧视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了还是有 Sharp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hites and the blanks?

2. 英国工业革命 positive effects negative effects

19世纪英国文学对工业革命有啥反应?

翻译30分

1E-C 讲网络用语啥的不规范用语的妙处

2C-E 林纾翻译小仲马《茶花女》的两种传说

二、曹文 | 国际中文语调教学当有内容之我

语调中文教学内容国际

上一篇:现实经典的说说短语,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