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古韵,“风华是一指流砂,往日不可追”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2631

这才是真正的古韵,“风华是一指流砂,往日不可追”

1.月淡,风凄,一曲恒古的琵琶,飘酸了今生的留恋。怀念踏夜而来,纷纷扬扬落满成空的夜,丝丝声声刻留下印记,碰撞着心底蠢动,泪水溢满双眸,尽情地流下,似弦乐如泣如诉。

2.碰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事。

3.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成触及的难过,如微云孤月,只能眺望那海角的间隔。

4.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花似锦。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总是一段光阴。若今生,得不到,护不了,那吾甘愿百年孤单!

6.心微动何如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昔日不成追。

7.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浪;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悲悼;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8.苍莽大地一剑尽挽破,那边富贵歌乐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孤单,纵使别人空笑我。

9.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以后,泪如雨下。

10.江水孤寂,两岸茶青,四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展开全文

11.云一样的思路,飘过去又飘过去,终极仍是落在我的手掌上。灿艳如霓霞,哀怨如晨雾。我清你,你清我,我们在统一地平线,做着差别的梦,我的梦白如花朵,你的梦红如朝霞。

12.一年轻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分手,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终身一梦里寻一夥了解,他一会咱一会那普通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13.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离合悲欢。

14.蝶梦花丛丛中花,花恋寒雪蝶恋花。

15.胡蝶为花醉,花却随风飞,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16.相忘谁先忘,倾国事祖国。泠泠不愿弹,蹁跹影惊鸿。

17.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18.尘缘历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终身情?莫多情,情伤己。

19.终究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全国,容华谢后,不外一场,江山永寂。

20.沧海泪,巫山云,紫陌红尘的富贵陶醉中,蓦地回顾,那如花的容颜,那似海的柔情,会闪烁光影无间的泛黄流年。云断,疏影横斜;雁过,栖息无声。此时,只想与你,共婵娟。

21.风华是一指流砂,苍总是一段光阴。

22.弹指流年,拂歌尘散,瘦弱了怀念;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怀念为谁断?绕指的情素,终身的留恋,在琵琶和鸣中,归纳了一场又一场光阴的留恋。

23.似此星斗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4.人间间有百媚千红,惟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25.几朱颜悴,几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晚上问老婆约不?  老婆说:已经佳人有约了!  我:谁敢约我老婆,活腻了?  她:大夷妈!夫妻笑话精选长大了却不好看了  我:“为什么很多人小时候好看,长大了却不好看了?”  老婆:“因为说别人家小孩子丑很不礼貌。”幼儿园小孩笑话嫌疑犯  课堂上,一位老师在听写“嫌疑犯”这个词。  他望了望旁边的同学,结果他大怒:“是嫌疑犯不是咸鱼饭。”

一、说说《古体诗》作者 大城县 杜铁林

说说《古体诗》

作者 杜铁林(河北·廊坊)

古体诗也叫古风、古诗,是区别于自唐代兴起的格律诗的一种古典诗体。古体诗从形式上分,有四言古体、五言古体、六言古体七言古体、乐府体(也叫杂体)等。四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四言为主,就是一句四个字;五言古体通篇以五言为主,就是一句五个字;六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以此类推,但是乐府体每句的字数是没有限制的。

古体诗与格律诗比起来,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对押韵的要求也不严格。在一首古体诗中,作者是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随意转韵的,因此通常在一首古体诗中可能会有不同的韵脚,很少出现一个韵脚贯穿到底的情况。此外,古体诗不但每一句字数不定,就是整篇的句数也不定。古体诗不像格律诗那样对仗工整、句式新颖,但对立意有较高的要求。

虽然古体诗对押韵没有限制,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经常会在意思转折处转韵,每当叙述有所变化时,经常会转变为其他韵部来押韵,这样一来便使得整篇诗的层次更加分明,语气也得到了更好地加强。作者在叙述中需要表达兴奋的感情时,往往会使用平声韵;当要表达悲怨、气愤、恼怒的情感时,经常使用仄声韵。与格律诗比起来,古体诗不但偶数句可以押韵,奇数句也有押韵的情况出现。

著名古体诗举例:

一、古体诗·龟虽寿

曹操 (两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展开全文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二、燕歌行

曹丕(汉)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久留他方?我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难以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三、陋室铭

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

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

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

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

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这有什么简陋呢?”

二、读世相 | 三观不合,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如果你没空看书

就一定要逼自己做这件事

每天小读十分钟

改变自己从阅读开始

RECOMMEND

今日文章

来源:师父曰

ID:sfy1927

作者:明心君

有个这样的哲理小故事:

一位青年感觉很迷茫,于是向禅师请教。

禅师问青年:“你觉得是一锭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青年立即答道:“当然是金子啊!”

禅师笑了笑,继续问:“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青年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就不同。

只有真正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同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只有三观一致才能走得到一起。

三观不同,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展开全文

01

三观不合,不相为友

《易经》有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志趣相投的人,自然会产生共鸣;三观一致的人,自然会走到一起。

经历的事情越多,也越明白,人与人之间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就是三观不合罢了。

还记得“割席绝交”的故事吗?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同窗好友。

管宁淡泊名利,一心钻研学问;华歆却羡慕权势,贪图富贵。

有一次,他们同坐一张席子上读书,一个大官坐着华贵的车子路过,管宁还是像原来一样全神贯注看书,而华歆丢下了书本追着看。

华歆回来后,管宁拔出身上的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断,淡淡地说: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朋友。”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朋友。”

《论语》中有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若是三观不合,彼此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互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何必继续为友。

三观不合的两个人,就像两条相交线,走着走着分歧就会越来越明显,无论走多远都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两个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只会让彼此越来越累。

是的,凡是让你费力的关系,都是错的。

正所谓三观不合,不相为友。

对于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我们大可以趁早远离。

02

层次不同,不与争辩

歌德曾说过: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想法难免会有差异。

俗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和三观相投的人辩论,是一种乐趣;反之,就是一种煎熬。

深以为然,永远不要和三观不同的人争辩。

话不投机半句多,和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说多半句话都是在浪费唇舌。

庄子和惠子那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庄子和惠子出游,在池塘边欣赏鱼儿。

庄子看着水里的鱼,突然兴奋地说:

“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问: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回答说: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很多时候,我们各自所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观点自然也不尽相同。

就像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对于观点的差异,不需要急着寻求对方的认可,如果盲目去争辩,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论语》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观不同的两个人,没必要去强求对方的认可。

三观不同,不必争辩。

三观一致的人,你不解释,他也心有灵犀;

三观不合的人,解释再多都是对牛弹琴。

03

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

真的很重要

岳飞曾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没有知己,纵然弹断琴弦,也激不起一朵浪花,只是平添一抹悲凄。

朋友不在多,贵在是否能同道,是否能知心。

有时候,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和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即使什么也不说,彼此也能心领神会。

李白和杜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他们认识的时候,两人相差十岁。

那年的李白正处在人生的谷底,庆幸的是他遇见了杜甫。

两人一见如故,欣赏彼此的才华,意气相投。

他们在精神上有着相同的默契,在三观上有着一致的思想,互相给彼此都带来了启发。

虽然两人只见过三次面,却早已把对方视作知己。

他们“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一起喝酒,赋诗作歌。

三观一致的两人,就像是对方黑暗中的烛火,在人生某些迷茫的时刻,照亮对方。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

就像韩寒曾说得那样: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

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

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

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

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和三观相投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和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不仅相处舒适,还会促进彼此的成长。

《千与千寻》有一段话,写得既真实又美好:

人生就是一辆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路口,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始至终陪你走完,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因为,说不定下一站,会有另一个人陪你走得更远。

三观相合的人会互相吸引,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

三观不合的人,终会渐行渐远,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要浪费在与你背道而驰的人身上。

正所谓朋友三千,不如知己一人。

三观不合,何必为友。

愿你早点遇到与你三观一致的人。

作者简介:作者:明心君。用故事讲述人生哲理。有迷惘?有问题?生烦恼?来找师父说说。微信公众号:师父曰(ID:sfy1927)。

每天给阅读留出10分钟

「读心/读书/读古/读世相」

扫描下方二维码?

开启天天小读之旅

想关注我们

千万别走丢

三、因为「恋爱脑」,她也被拉下神坛了

最近,「王宝钏挖野菜」的梗火了。

挖18年野菜无人知,一句 「恋爱脑」众人嘲。

没想到,另一个经典也意外躺枪。

祝英台,同样被人说成恋爱脑,得了大病。

昨天,鱼叔带大家回顾了王宝钏与薛平贵。

今天,借徐克一版,和大家说说这对CP——

《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流传近两千年,家喻户晓。

新瓶装旧酒,想要博得好评,属实不易。

展开全文

多数影视版本,都会围绕 「梁祝马 」三人。

将一段三角恋,演绎得可甜可虐。

这些版本,往往色彩明亮。

更有浪漫化的合家欢结局。

梁祝化蝶,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徐克这一版《梁祝》,却截然相反。

在各方面都有所颠覆。

比如画风上,色调阴暗,宛若鬼片。

整个祝家,始终被阴云笼罩。

祝英台因忤逆父命,被锁在屋内,光线如阴曹地府般渗人。

待到出嫁时,早已面如死灰。

闪光的首饰与 满脸惨白的脂粉,形成刺眼的反差。

迎亲,更像一场盛大的葬礼。

祝家上下涂脂抹粉,步伐僵硬,如同一具具活死人。

大风袭来,群魔乱舞。

人物塑造上,颠覆得更加夸张。

在古典版本中,祝英台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热爱诗文,渴望求学。

乔装进入书院,乃是自己主动想办法说服了父母。

1963年李翰祥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徐克版中,祝英台的形象来了个大反差。

杨采尼饰演的祝英台,没有一点心思读书写字。

每天游手好闲,上房揭瓦。

什么娴静淑雅,什么知书达礼,统统不要。

不习女红,更不通琴棋书画。

祝父命其背诗,她吞吞吐吐,一窍不通。

令其弹琴,胡乱一拨,扯断琴弦。

走起路来,更是与端庄典雅毫不相干。

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儿。

为了管教女儿,祝母奇招尽出。

在双脚间绑上绳子,控制英台的步幅。

但仍然不能调教女儿的顽皮性子。

对于祝英台人物形象的颠覆,网上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贬义。

原版的反封建意识,从一开始就有彰显。

古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能去书院读书、考取功名的只能是男子。

而祝英台却求学心切,渴望成为班昭、蔡文姬那样的才女。

不顾世俗偏见,用智慧说服父母,女扮男装,进入书院。

当真是一出场,就自带大女主光环。

而徐克新版,却消除了原版祝英台求学的个人动机。

起初的祝英台只是顽皮任性,尚不具有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

这样一来, 原版的女性励志意义也就弱了一半。

但也有另一种看法。

徐克所做的调整,是更适应现代化的一种改编。

1990年代的香港,早已不是女性无法上学读书的年代。

但包办婚姻的大家长思想,却依然兴盛。

尤其是像祝家这样一个富贵之家,女子求学已经不成问题,而且比普通家庭还能掌握更多的教学资源。

徐克这版电影,故意弱化了祝英台初期的求学意识和女性意识。

正是为了强化出另一个主题——反抗父权,反抗包办婚姻,追逐女性自由。

比如,祝母送英台去念书,作为资源咖,一切都好办。

但,问题在于,她不是为了让女儿真正地学习知识,提升自我。

而是为了装点门面,打造一个合乎礼教的温顺媳妇。

更是为了通过嫁女,而获得家庭地位的攀升。

时值东晋,五胡乱华之后,汉人王朝逃至长江以南。

一并逃来的,还有一众文人士大夫。

然而,他们无心振兴社稷,而是终日沉迷炼丹,以致皮肤溃烂。

祝父高居三品官,与当时的其他士大夫一样,跟风化妆抹粉。

抹得越鲜亮,越彰显地位的高贵。

里子烂了,全靠面子死撑。

抹粉不过是为了遮丑。

而官场,不过成了追逐虚荣的是非之场。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祝父想到了联姻。

在士族亲系表里,找到官高势大的马家。

此次嫁女,就是要拉拢权贵。

所以,父母送女儿读书,不求有多大成就,有模有样别足矣。

等英台从书院归来,祝父评价:

「女人家会这些也就够了」

这,也正是徐克想要借古讽今的目的存在。

借《梁祝》批判趋炎附势、虚伪腐败的社会风气。

因此,徐克版《梁祝》的女性意识并非没有。

只是侧重点不同。

真正开始让祝英台走上觉醒之路的,也正是从进入书院开始。

首先,她在这里近距离看到了阶级鸿沟。

世风日下,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院,也拦不住特权横行。

梁山伯 ,一介寒门子弟,出身没落士族。

来书院读书,还得一边帮打杂役。

上课座位,排在最末。

衣服被扯烂了,还要遭人寒酸。

为人师表者,也厚此薄彼。

祝英台入学落座时,老师便问她连环发问,盘查底细。

「是坐牛车还是马车前来? 」

「又有几匹马,几个仆人随从? 」

「膳食是上等菜谱还是荤素各半? 」

一番询问下来,老师的腰越弯越低。

祝英台也被请到了教室前排。

与末位的梁山伯相隔,是整整一间书堂的距离。

这也显示出了两家的阶级鸿沟之大。

即使他日后中举,当上了县令,也难以跨越。

祝父一声令下,家丁便将他打个半死。

「芝麻绿豆大的官,跟士族一点关系都没有。 」

而另一个角色,横刀夺爱的马文才,在这部电影里被 「匿名 」了。

又或者,他以符号的形式,藏在电影的各个细节。

他是马家声势浩大的提亲队伍,是一担又一担的锦衣玉帛。

令梁山伯的区区一筐酥饼,黯然失色。

其次,祝英台也在书院里开启了自己的情欲解放。

初识梁山伯,她仍不改自己顽皮的性子。

二人以兄弟相待,于文库中打闹。

每日上课前,梁山伯都要受命敲钟。

英台便停驻等待,争做鬼脸。

但,受困于性别与身份,二人都心怀芥蒂。

直到某次黄昏,梁山伯的琴被摔断。

祝英台为他顶罪,结果被罚举琴至日暮。

不忍英台独自受苦,梁山伯便在林间弹琴作陪。

他第一次动情演奏,也终于明了「发自心肝脾肺肾 」的含义。

梁山伯一直弹到夜晚,不知疲倦。

镜头缓缓拉近,展现了祝英台神情的转变。

心中的情愫,令她开始正视自己的欲望。

朝夕相伴,散于祝父突然授意将英台召回。

这段「十八相送」,徐克拍得很现代。

不同于古典版本中,祝英台的 「以妹相许 」。

梁山伯早已知晓英台的女儿身。

在大雨中,二人的欲望亦是赤裸的。

尽情相拥,许下誓言。

而这最后一层,则是注定了祝英台要实现自己独立人格的觉醒。

英台在从书院回来之后,已经与之前判若两人。

过往,每当祝父问责,她都支支吾吾。

「没点主见,自己是什么你都不知道。」

而此次再问起,她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她可以是祝家的女儿,也可以是梁山伯的妻子。

更重要的是,她要成为她自己——

一个有欲望、有情感的主体,而非被物化、工具化的他者。

因此,她毅然拒绝出嫁。

解开绑在脚上的绳子,像除去了捆绑十余载的枷锁。

祝母的脸上,惊恐与错愕相交织。

若是英台嫁去了马家,注定重蹈自己的覆辙。

但她也知道,这一场斗争,注定教女儿头破血流。

梁祝的故事,终逃不过悲剧收场。

山伯抑郁而终。

英台被施以浓妆艳抹,抬上花轿,送往马家。

镜子前,她的眼角泣出血泪。

梁祝的传说,传诵千年。

正是因为其表达了封建社会下,人们对于自由恋爱的向往。

这是一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不幸。

但,更不幸的,是千百年后的误读。

近些年,梁山伯渐渐被打成了凤凰男。

反倒是马文才,因门当户对,反被捧成了原配。

祝英台,也出乎意料地 「走下神坛」。

不少人笑她痴傻,一时冲动不为自己的前程考虑。

「恋爱脑」的帽子,也随之而来。

仔细想来,只觉这些话耳熟。

电影中,祝父反复说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儿女婚嫁由父母作主。 」

祝母,也这样认为。

其实,她年轻时也曾女扮男装求学,并遇见了意中人。

这段感情,因门不当户不对,走向了尽头。

祝母嫁到了上虞祝家;意中人则出家做了僧人。

「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 」

祝母深知,陷于命运的束缚,身不由己。

因此,她来到梁山伯家,逼其写下绝情信。

宛如当今自以为清醒的理中客,字字嘲讽梁祝的恋爱脑。

「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

僧人曾来到祝家,替梁祝求情。

这对恋人,就如池中之鱼,应当早日放生。

祝母则答道。

「外面的环境恶劣,他们适应不了。 」

但,僧人的一席话却点明了《梁祝》的主旨。

适应不了,是因为鱼儿本归属于河流大海。

「世上本不应该有池塘 」

纵观中外, 「祝英台们」又何其多?

《牡丹亭》里,杜丽娘迷恋柳书生,相思成疾而终。

《泰坦尼克号》中的Rose,不顾阶级差异,背弃上流社会的未婚夫,与穷小子Jack私奔。

她们的爱情,或许都是过火的,疯狂的,不理智的。

却象征了女性一步步从父权社会、礼教社会里挣破枷锁,追逐自我的过程。

正是这种过火,才实实在在诠释了生命的力量。

在她们追逐爱情的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一时的欲望满足。

而是对爱的肯定,也是对欲望的肯定,更是对自我的肯定。

对 「恋爱脑 」的批评,本是好意。

其反对的是极端的付出型人格,反对的是爱情中的自我否定。

但,它反对的绝非爱情本身。

梁祝的爱情,确实门不当户不对。

现实中的人们,或许也不会像他们一样走出如此决绝的一步。

更不会如传说一般,山伯坟墓裂陷,英台跃入同葬,双双化蝶而出。

但,正是这么不现实的爱情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于冲破现实枷锁的向往。

给梁祝扣上 「恋爱脑」的帽子,无异于逼迫其回到封建礼教的规训与束缚中。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封建思想?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民间传说,并不是要忽略其特定时代背景,更不是将现有的价值观生搬硬套。

而是应当取其精华,书写前人所不敢写的注脚。

《梁祝》片尾,英台还是来到了梁山伯坟前。

大雨倾盆,冲刷她的脸颊。

洗去了所有脂粉,也洗净了所有虚伪的定义。

徐克并没有将这一场景浪漫化,而是为其平添了浓重的悲壮色彩。

彩冠掉落,风沙四起,地动山摇。

祝英台泰然地投身坟冢,与爱人殉情。

她既是新娘,也是侠客。

她要做的,是以「情」犯禁。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神坛因为恋爱

上一篇:娘炮之风让人反感中国古代美男子,可都是有才华的人

下一篇:2012年湖南小伙扶老人被讹20万,为证清白服毒自杀,遗言:冤冤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