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高句丽无功而返,隋炀帝杨广的弱点也暴露得淋漓尽致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0434

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而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但回顾完杨广三征高句丽的过程,就会明白他的操作有多么多么让人窒息,各方面弱点都暴露得淋漓尽致。

大业八年(612年),一征高句丽,这一仗简直能入选人类战争史上最降智的操作,但凡杨广能少一点作死,也不会被敌方当猴耍、打成最后那个样子。

大业九年(613年),二征高句丽,这一败杨广在战术层面的问题倒是不大,但运气实在差到一定程度,后方叛乱+前方叛逃,都给碰上了。

大业十年(614年),三征高句丽,这一仗只能当个笑话看。

先看看最气人的一征高句丽

一征高句丽可以说是杨广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此前的杨广,建东都、修运河、巡突厥、巡西境,此时正是春风得意,在他治下的大隋王朝已经达到鼎盛时期,这次要打高句丽,阵仗也是相当之庞大。

多庞大呢?

据《隋书》记载,杨广一共出动了113.38万大军,号称二百万,而且,这113万人还仅仅是前线人员,因为后方负责运输的还另有好几百万人。

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其餽运者倍之。

如果《隋书》记载属实,那么这一战即使放在全部的整个人类古代战争史中也是罕见的兵力规模。

113万大军兵分12路,杨广御驾亲征,这是要一战灭国的既视感,泰山压顶之势怎么输?

展开全文

隋炀帝剧照

然而杨广还真就打输了,还输得一败涂地。

众所周知,这种百万规模的大军出征,通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后勤供给。所以,杨广正确的选择当然是速战速决,一旦时间长了,这么多人难免会出现后勤跟不上的问题。但这个时候,杨广的一个失误,让隋军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完全破产了。

杨广的这个失误,现在有些国际上的政治家还在犯,这个失误就是,将希望寄托在对手的投降上,迟迟不下狠手,结果就是,明明飞龙骑脸的局,最后硬是打成了最丢人的结果。

杨广就是一直寄希望于高句丽投降,甚至给诸将下诏书:高丽若降者,即宜抚纳,不得纵兵。结果是什么呢?每当高句丽的城池快沦陷的时候,守城将领就说要投降,隋军就不敢进攻了,而敌军就趁这个时间休整完毕,之后继续抵抗。

就等于是把隋军将领当猴耍嘛,还耍了很多次(如此者再三)。

高丽率兵出拒,战多不利,于是皆婴城固守。帝令诸军攻之,又敕诸将:“高丽若降者,即宜抚纳,不得纵兵。”城将陷,贼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比报至,贼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者再三,帝不悟。

也就是说,双方此时已经打成持久战了,这一切当然就源于杨广的骚操作,不出所料,一旦打成持久战,隋军后勤问题果不其然暴露了出来。

由是食尽师老,转输不继。

粮食吃光了,军队疲惫了,后方补给也运不上来。这时候隋军在战略上已经输得彻彻底底,这一战的结果,也再无悬念。

于时诸将各奉旨,不敢越机。既而高丽各城守,攻之不下。六月己未,幸辽东,责怒诸将。止城西数里,御六合城。七月壬寅,宇文述等败绩于萨水,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死之。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

所以这一战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杨广的骚操作,杨广不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一旦出兵,就要以消灭敌方、打赢战争为第一要务,杨广却分不清军事与政治,总寄希望于敌军在实力压迫之下选择投降,最终“九军并陷”、铩羽而归。

然而杨广的失误还在历史的大舞台上不断上演,只能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了。

再来看看第二年的二征高句丽

这一次,杨广学聪明了,不再寄希望于敌方投降了,杨广也没再犯战术错误,给了隋军将领便宜从事的权力,所以,隋军一开始进展看起来也相当不错,诸将分兵攻城,高句丽处于下风。

九年,帝复亲征之,乃敕诸军以便宜从事。诸将分道攻城,贼势日蹙。

杨玄感剧照

但这个时候,意料之外的事就发生了,什么意外呢?后方有人造反了,而且造反的人不一般。

杨素的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造反了,而且击败隋军、进逼东都洛阳。

六月乙巳,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丙辰,玄感逼东都。河南赞务裴弘策拒之,反为贼所败。

其实这个时候隋朝地方上造反的人不少,比如“贼帅杜彦冰、王润等陷平原郡”、“济阴人孟海公起兵为盗”、“济北人甄宝车聚众万余”等等,不过杨玄感作为统治集团内的重要人物,位居楚公、柱国、礼部尚书,这样的高级官员和同为关陇贵族的李密联手造反,影响力自然不可谓不大,所以杨广听说杨玄感造反的反应就是:帝大惧,即日六军并还。

杨广要撤军了,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隋军无非也就是无功而返,也不至于失败,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另一个致命的事:前线高级将领叛逃了。

前线的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高句丽,于是高句丽一下就知道了杨广的退兵原因,趁机追杀,隋军的殿后部队又是大败亏输,而且杨广的军用物资、攻城器械、营垒、帐幕等,全都放着不动,堆积如山,没有销毁,只有军士撤走,给了高句丽一波大礼包。

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入高丽,高丽具知事实,悉锐来追,殿军多败。

所以说二征高句丽,失败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虽说杨广的出兵也不理智,但后方杨玄感造反和前线高级将领叛逃同时发生,的确称得上是运气不佳,当然,这本就与杨广对大臣一直以来的猜忌有关。

再看看三征高句丽

大业十年,用“风雨飘摇”形容此时的隋朝绝对不过分,全国上下,到处都是几万人以上规模的起义军,当杨广提出三高句丽时,所有大臣都不敢说话,但杨广还是坚持要打。

坚持要打,可怎么打呢?全国乱哄哄的,军队来都来不了,打个锤子,可想而知,一旦杨广开打,不知道又要败得多惨。

十年,又发天下兵,会盗贼蜂起,人多流亡,所在阻绝,军多失期。

无奈之下,杨广只能驻扎在边界行宫,等待四方大军,直到四个月后兵力集结,才终于可以一战了。

但这个时候,高句丽自己也撑不下去了,干脆服软了,还把之前叛逃的斛斯政给送了回来。

至辽水,高丽亦困弊,遣使乞降,囚送斛斯政以赎罪。

这个时候杨广什么反应呢?“大悦”,太开心了,终于把面子给挣回来了,还把高句丽的投降使者抓回京师祭告太庙,对祖先说我杨广终于打服高句丽了,实在可喜可贺。

甲子,高丽遣使请降,囚送斛斯政。上大悦。八月己巳,班师。

至京师,以高丽使者亲告于太庙,因拘留之。

但杨广没高兴多久,第二年春节,各个藩属国都派人来朝贡,没有高句丽。

嗯,高句丽放了杨广的鸽子,杨广退军之后,高句丽又不投降了,不派使者上贡,杨广让国王入朝也不来(仍征元入朝,元竟不至),杨广一直想挣面子,最终成了一个笑话。

杨广当然不能忍啊,还得把面子挣回来,于是准备四征高句丽,但当时天下实在太乱了,最终四征高句丽实在没有进行下去,到了第二年大业十二年,杨广跑去了江都,最后死在那里,再也没有回来。

帝敕诸军严装,更图后举,会天下大乱,遂不克复行。

总而言之,纵观三次出征高句丽:一征高句丽惨败,责任全在杨广的强行操作,以为天兵天将一到高句丽必然束手投降,结果被敌方不断当猴耍,后勤问题随之暴露,结国惨败;二征高句丽,遇上了杨玄感造反和斛斯政叛逃,辎重更是全部丢弃,运气确实不好,但这也源于杨广的滥用民力和猜忌大臣,因而同样不乏原因;三征高句丽完全就是被放鸽子的笑话了,人家说要投降,你高高兴兴回去了,结果人家也没投降,令人无语。

所以啊,三次出征高句丽真的将杨广其人的能力、性格、格局、眼光等各方面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杨广在军事上不懂装懂的胡乱指挥,面对重大变故后的犹豫反复,以及为了面子不顾实际的瞎折腾,把大隋王朝拖入了莫名其妙的混乱中。

他用军事上的不懂装懂,证明了自己没有千古一帝的能力;用面对杨玄感叛乱时的惊慌失措,证明了自己没有千古一帝的坚毅;至于一条路走到黑的顽固,更证明他没有千古一帝的魄力,只要认真了解过杨广三征高丽的,绝不会发表杨广是千古一帝这种言论。

一、职场上,有5种特质的人不可小瞧,将成大业

在职场上待的久了,见的人多了,有时候就可以从一些人的做人和做事方法上就能够看出来,这个人以后能不能成功。成功是有预兆的,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职场上成大业的人,都有的无种特质。若你渴望成功,一定要锻炼自己拥有以下5种特质。

01

会学习

大多数刚入职的年轻人都怀着一腔热血,觉得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他们渴望学习更多的东西,渴望变得更加厉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的人是什么都想学,觉得技多不压身,但其实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能拿得出手的却没有几个。而聪明的人他们很会掌握学习的套路,清清楚楚的知道学什么对自己更有益。他们常常会把一项技能锻炼为自己的特长,成为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而其他只需要略懂皮毛即可。要知道这个时代更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全才。

02

野心大

有句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有的年轻人尝到一点甜头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于是开始懈怠工作。但有的人,他们永远不知道满足,他们总是拼尽全力的努力。这就好像第一种人给自己限定100米,而第二种人给自己限定10000米。所以看那些成大业的人,他们都是野心勃勃的,而正是野心,决定了他们今天的高度。

03

做得多

在职场上,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给多少钱干多少事,他们会偷懒少干,但绝不会吃亏多干,他们认为上班是给老板上。但是能成大业的人却从来不这么想,他们比工资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价值。他们不用老板多说,就愿意多付出多干一些。久而久之,这些多干的活自然体现在自我的价值上面。所以不要为了老板而工作,不然你的格局也就这么大了。

04

人脉广

都说这是一个讲究合作共赢的时代,这说明想要成就大业,建立自己的人脉网是必不可少的。职场上有的人天真的以为只要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但这是个人狭隘的成功。真正成大业的人,身边少不了提携他的人,帮助他的人。所以如果你渴望成功,一定要锻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学会建立自己的人脉,不要单打独斗,这样是走不远的。

05

胆子大

在现在的职场环境中,我们面临的是极少的机会,而大量的竞争者。在这种情况下,胆子小,不敢做的人是比能力差的人,还要先出局的一批人。所以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一定要胆子大,敢于放下面子去争取,学会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否则,没有人会把机会投喂在嘴边,等你左思右想的犹豫。

所以说,在职场上想要成大业,以上的5种特质都是必不可少的人。要记住没有人能够什么都不做,就能够轻易凭借幻想就成功,去锻炼自己成功的特质,你只有像一个成功的人,才有机会走上成功的路。

二、当家的老爷子去世后,豪门大户是怎么分家产的,这里有个例子,你觉得公平吗

说到近代中国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袁世凯在人们口中是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今天,大鹏不说这些荣辱功过,单说说袁世凯死后,他的子女们是怎么分家的。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袁家,家大业大,所以袁世凯为人轻财尚侠,公道一点说,袁世凯为官多年,一生经手的钱财无数,但却是“贪权不贪财”,若以敛财多少论高低,比他富有的北洋部属大有人在。

1916年6月,袁世凯病重,曾召见王锡彤交代后事,其案头置一单,所有现钱、存款、股票等合计260多万银元,他指给王锡彤说:“余之家产,尽在于斯”。不过,临到分配遗产时,主持者却改为了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徐的主持下,将这260万分为30份,每份8万余元,十七个儿子各一份,姨太太中无子女者一份,未出嫁女两人一份。

不过,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另有说法,她称:“大哥袁克定,因系嫡出长子,独分40万,其余庶出的儿子,每人各分得12万银元。女儿们每人只给嫁妆费8000银元。我娘和各个姨太太都不另分钱,各随她们所生的儿子一同过活。但袁世凯生前的金银细软、玛瑙玉器、绸缎裘皮之类的,各房姨太太均分了一些。”

但是还有第三种说法,袁世凯之孙袁家宾(第六子袁克端之子)曾见过一份分家的账单,此单没有说明袁世凯正妻于氏与嫡子袁克定的所得,但上面记载了大、二、五、六、八、九姨太太(三、四、七姨太太已去世)各分得现款6万元、黄金30两;其他诸子则各分得现款8万银元、黄金40两,股票折合约7万银元。

展开全文

到底哪种说法才是真的呢?大鹏也不好定论,但是袁世凯的临终遗嘱,应该是这样分的:“万一他日分产,除汝母(指正妻于氏)与汝(袁克定),当然分受优异之份不计外,其余约分三种:(一)随余多年而生有子女者;(二)随余多年而无子女者;(三)事余未久而有所出及无所出者,当酌量以予之,大率以予余财百分之十、之八、之六,依次递减。”“若我女,其出室者,各给以百分之一;未受聘者,各给百分之三。”

除了到底怎么分家外,还有一桩悬案说不清。据说,袁世凯生前曾在法国银行密存200万法郎,以应临时急需。当时约定:他生前支取,除本人签字外,须有国务卿徐世昌、孙宝琦副署;身后,由宗子袁克定签字支取。

后来,第十子袁克坚得知此事,于是到袁克定家当面质问,并提出由诸子共分。袁克定开始支吾其词,后不得已写了个“事可行”之字条,不过他很快又将条子追回撕毁,事遂不可行。后来第七子袁克齐去问徐世昌、孙宝琦,他们也支吾其词。因此,这笔钱的有无及其下落,目前成了一桩无头案。

老爷子家产大户当家豪门

上一篇:明君一定要让国内的经济稳步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杨广没有做到

下一篇:朱元璋称帝后,如何封赏自己亲戚?看看这几个人的官就知道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