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一个厅官,自以为是地写书为大奸臣秦桧洗地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0545

01

救时真宰秦桧?

有这么一本书,热情洋溢的歌颂一位结束战乱、造福苍生、功勋卓著的救时真宰。

作者赞扬的是谁?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是力挽狂澜、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于谦?都不是,作者赞扬的居然是秦桧!就是那个跪在岳飞面前的秦桧!

这本书叫《秦桧大传》,确实很大,确实惊世骇俗。

开篇直言:

“谨以此书热诚纪念为结束战乱、造福苍生做出卓越贡献的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救时真宰秦桧诞辰九百三十周年。”

仅看书中目录,赫然能看出秦桧是志存高远、忠肝义胆、忧国忧民、良风懿范的大英雄;

而岳飞则是尽失仁义、妄自议储、贻误战机、谋朝篡位、死罪多多的大奸臣。

书中后语还有作者一段话:

“我通过四十多年查阅堕料深入研究秦桧,认为有人将秦桧铁铸跪像向岳飞“谢罪”是古今中外最大的谬误、最大的冤案;是法制的悲哀,正义的悲哀。因为岳飞被高宗皇帝钦定“谋反”等三项“死罪”而赐死于大理寺,铁案如山,不容否认……为了宣传秦桧,伸张正义,我不虑个人得失……尽管有人笑话我费力花钱反而招骂,但我无怨无悔,为自己能为伸张正义即坚持并宣传正义精神有所贡献而感到自豪和畅爽。”

这本书的封底,还有一幅荒诞的书法作品——

秦君辅宋以敷兴,叹推施卓著,造福于民,得高度褒扬,赏勋赫赫,不愧一朝圣相;桧誉逢妖而毁败,嗟责罚荒唐,指功为罪,遭极端凌辱,跪像凄凄,胡成万古奇冤。

嗯,该书作者是一个深受国家多年教育、培养的前厅官。

展开全文

作者颠倒黑白,倒打一耙,为秦桧出书立传,把秦桧描写的成一个勤政爱民、忧国忧民、忠肝义胆的大英雄,一连串恶心吹捧、肉麻至极的话语加在了秦桧头,而千年来被人敬重的岳飞在他嘴里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犯人。

说实话,这本书我没看过,以上所有内容都是网友发布出来的。仅凭这些,就足以断定,这部作品不堪入目。

关于岳飞含冤风波亭,史书早有论述;岳飞谋反的莫须有罪名,历史学家早有定论,天日昭昭,如此跳梁小丑根本无法也不会诋毁岳飞尽忠报国之名,我实在没有耐心为这位作者科普。

就简单说说作者歌颂的秦桧究竟是一个什么嘴脸。

02

秦桧有多坏?

作者说秦桧结束战乱,造福苍生,再造南宋,这指的是秦桧最大的“功绩”——绍兴和议。

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秦桧的大力推动下,宋金达成和约。

和约三个内容:

割地:南宋割让唐、邓两州和商、秦两州各一半,并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称臣:宋向金称臣,宋高宗成为金国皇帝侄子;

纳贡:南宋每年向金国上贡二十五万两白银、绢二十五万匹绢。

绍兴和议后宋金疆域

金国之所以会签订和约,正是由于岳飞等抗金义士有力打击了金国,让金国任何到有岳飞等人在,金国无法灭宋,这才是和约达成的基础。

如果秦桧通过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就能说是造福苍生,请问作者有何面目应对抗金烈士的质问?

更讽刺的是,这个和议维持了不过区区二十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毁约南侵,此时“救时真宰”秦桧刚死了六年,这就是他的功。

作者说秦桧“远离党争树正气”。

可诸多史籍明确记载,秦桧睚眦必报、屡兴大狱,株连无数,吕颐浩、赵鼎、张浚胡寅、张光等无数人被秦桧排挤。

作者说“秦桧远离贪欲培清德”。

实际上秦桧贪得无厌,卖官鬻爵、开门纳贿,向各级府衙索要珍宝,秦桧家的府库财富,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当时凡是南宋宫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桧的相府都应有尽有,一人就富可敌国。

《宋史》称

“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

作者说秦桧“结束战乱百民乐”。

可秦桧及其党羽为了媚事敌国和一己私欲,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还不断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导致人民生活重困、饿殍遍野,朝廷财政陷入全面窘困。

《文献通考》称:

“自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民力重困,饿死者众,皆桧之为也”、“府库无旬刀之储”。

作者说秦桧“谦和容让播清风”。

可秦桧独揽朝政后,堵塞言路,粉饰太平,对舆论控制更加严密,不断兴起文字狱。

因一句话或一句诗词而被治罪的屡见不鲜:

太学生张伯麟曾题壁说:“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的父亲吗”,被杖脊刺配到吉阳军;

赵令衿读秦桧的《家庙记》,顺口说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被投入大牢;

沈长卿赋诗“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被编置化州等等。

秦桧剧照

正是秦桧丧心病狂的控制言论,导致南宋初期的正史资料一片空白,给后人研究这段历史带来极大的困难。

作者说秦桧“疾恶好善彰明心”,可秦桧喜用贪宫污吏,排挤廉洁之士;

群臣为了媚事秦桧,便以刻剥百姓为急务,有因此贪赃枉法而被检举的,秦桧也都尽力保护。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毫不夸张地说,秦桧罄竹难书。

因此《宋史》评价秦桧道:

“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直接将其送入《奸臣传》。

秦桧剧照

03

公道自在人心

公道自在人心,即便在秦桧父子党羽最得势时,民间对他的憎恨也是持久、执着和普遍的。

韩世忠之面折质问秦桧,义士施全之舍身行刺,临安市井小贩“油炸脍”(油条)的流行。

这正是南宋不同阶层所有民众对秦桧的抨击和怒斥。

这些人当时的评价,又通过一代代小说家言、评书戏文的口耳相传,传诵千载,流传至今。

跪在岳飞面前的秦桧铜像

元朝百姓在秦桧墓前便溺以快意,谓“遗臭冢”,有诗曰“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

明朝百姓岳飞墓前种桧树,一劈为二,名曰“分尸桧”。

清朝时期,甚至有人因演秦桧太过逼真,被观众上台刺死。

就连很多秦氏子孙也懂得洁身自好,和这位劣迹斑斑的祖先划清界限,写下“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样传颂千古的名联。

上至正史,下至评书戏文,对秦桧的风评几乎是众口一词,以至于千秋之后再也无人以桧为名,秦桧名声之臭由此可见一斑。

04

自以为是

可作者为何以自以为是,自觉正义,抱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大无畏”精神写下这么一本引起公愤,完全颠倒是非,违背历史的大作呢?

因为作者曾说:

“主和卖国”的极左言论,引导人们沽名钓誉,为了博取美名,一味主战,哪怕由此导致国破家亡,也不敢提及和议,如果不是宋高宗和秦桧不避毁谤,力推和议,依主战派意见硬与金国血战到底,则南宋的前途与命运,不堪设想。

原来在作者看来,抨击“主和卖国”是极左言论;

原来无数主战派是为了沽名钓誉,博取美名,会导致国破家亡;

原来真正保家卫国的是“主和卖国”的投降派,而不是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

只是不知道,作者是否知道,秦桧死后66年后(1221年)他的孙子秦矩也曾在蕲州率众抵抗金国,终因寡不敌众,和儿子、女儿一起壮烈殉国。

只是不知道,作者是否还有意为“曲线救国”的汪精卫鸣不平,是否为无数签订卖国条约的奸臣贼子鸣不平。

只是不知道,当帝国主义再次入侵,作者是否会反对他所谓的“极左派”,是否会学习秦桧割地救国,主和安民。

这或许才是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为秦桧洗地暴露的只是他反对抵抗,对敌人卑躬屈膝,畏敌如虎,害怕牺牲的真实目的。

我只想问问这位邓先生,如果人人都如秦桧,人人都如此反对所谓的“极左”,我们的国家如何结束近代百年屈辱?我们的民族如何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我只想问问这位邓先生,如果不是有无数甘愿舍弃优越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所有一切,奉献自己所有的才智、血汗的烈士,我们的祖国如何会有今天的局面?

我只想问问这位邓先生,如果让秦桧这种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奸臣贼子站起来,会有多少英雄在流泪,会有多少百姓又跪在敌人面前?

天日昭昭,想给秦桧洗地,岳飞等抗金烈士不答应!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答应!

我食堂不答应!

一、10个你不会相信存在的小丑的疯狂替代版本

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被小丑酷版选择宠坏的时代。他曾是一名海盗,他曾是一只动物,他曾是一条龙——在太阳底下随便说出任何名字,并且可能在一个宇宙中,小丑曾短暂地以你所想的事物的形式出现过至少一次。

虽然不可否认这很棒,但这也意味着有时很难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最狂野的小丑犯罪王子版本,因为可供选择的漫画几乎太多了。

鉴于小丑一开始就如此不可预测,因此更难找到他比平时更激烈的替代版本,这是双重事实,自从他在新 52 期间剪掉了脸。

但对于那些愿意看的人来说,恰好有一个奇异、残酷和坏蛋版本的小丑宝库,专为强调你喜欢的角色而量身定制。一个赤身裸体的算命机器人小丑是他不那么奇怪的替代自我之一,可以肯定地说,当谈到搞砸的小丑时,主要的 DC 宇宙还没有看到任何东西。

10. 小丑龙 - 暗夜:金属

当《暗夜:金属》系列宣传它的发行时,蝙蝠侠骑着龙版的小丑,很难抗拒打电话到最近的漫画商店并订购他们库存中的每一本漫画的冲动。

它应该感觉有点俗气——毕竟,只要我们有恶棍,恶棍就已经变成了龙——但由于运气或斯科特·斯奈德和格雷格·卡普洛的才华,恶棍在这种形式下无疑是可怕的。

有了这些最初的炒作,我们对小丑龙的第一次正确看法是在该系列的第六期,但考虑到它确实涉及黑暗骑士成功击败并驯服其中一只野兽用作交通方式,你不能生气那么久。

尽管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有点过头了,但看到小丑呼吸有毒气体的火焰与疯狂的绿龙鬃毛是你必须喜欢的事情之一,即使你知道这不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概念.

9. 白骑士 - 蝙蝠侠:白骑士

展开全文

奇怪的是,在《哥谭》的其他版本中很少提及的一件事是经过改造的小丑,最接近蝙蝠侠:白骑士是在倒计时系列中向读者介绍的英雄小丑。

这使得白骑士系列变得更好,因为看到一个经过合法改造的小丑创造了一个绝对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当他为抑制邪恶的自我而服用的药物停止工作时,这变得更加有趣。

创作一部你希望杰克·纳皮尔打败小丑的漫画似乎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是蝙蝠侠:白骑士一直关注的东西,直到你支持小丑……反对小丑,反对所有人逻辑。

有这么多漫画让小丑王子假装改过自新,结果却发现他根本没有改过自新,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看到这个系列描绘了一个真正想要修复自己的小丑,并拼命对抗他的邪恶冲动努力做好每一步。

8. 罗宾小丑 - 蝙蝠侠:黑暗骑士再次出击

虽然《黑暗骑士再次出击》不是世界上写得最好或插图最好的漫画,但它确实触及了小丑的一个有趣的替代版本。

这是因为《黑暗骑士再袭》中的小丑不是我们在该系列中最后看到的小丑,而是蝙蝠侠的搭档迪克格雷森,我们了解到他在对他的走狗无法正确完成工作感到沮丧后解雇了他。

自然地,罗宾为此伤心欲绝,转而转向邪恶,与莱克斯·卢瑟(Lex Luthor)等人合作接受激进的基因治疗,这将赋予他超能力。该程序窃取了格雷森剩余的理智的最后一部分,使他疯狂谋杀,以追查并报复他的老蝙蝠老板。

有趣的是,这可以说是最有同情心的小丑之一,虽然他做的事情很糟糕,但很明显,他为布鲁斯工作的时间给他留下的精神创伤几乎和基因手术一样多。

7.玛莎韦恩 - 闪点

当布鲁斯韦恩而不是他的父母死于那场致命的胡同抢劫时会发生什么?好吧,蝙蝠侠和小丑仍然出生 - 只是以非常不同的方式。

Flashpoint 宇宙围绕着这个想法展开,玛莎在失去她亲爱的男孩后精神崩溃后最终扮演了小丑的角色。

当他的妻子在哥谭不分青红皂白地谋杀和致残时,托马斯不愿袖手旁观,他成为了宇宙中的蝙蝠侠,在两人之间制造了比实际的黑暗骑士和小丑王子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

有那么一刻,似乎两人可能会在系列中和解,就像当托马斯找到主宇宙的蝙蝠侠时,他很高兴能够告诉他的妻子,他找到了让他们与儿子团聚的方法。然而,当他意外地向玛莎透露布鲁斯成为蝙蝠侠时,她自然不太高兴,并在恐惧中逃跑并摔死。

如果在每个宇宙中都有一件事是一致的,那就是韦恩一家非常不幸,尤其是在与小丑打交道时。

6.忍者小丑 - 蝙蝠侠忍者

无论如何,蝙蝠侠忍者系列中小丑的设计应该行不通。他的小胡子看起来像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戏剧,他的装束看起来比平时更狂野,他的动漫发型高到几乎无法融入电影的一个镜头。

然而,所有这些奇怪的因素最终只会对小丑有利。由于他在《蝙蝠侠忍者》中的一切都被过度渲染,他真正严肃的时刻变得难以置信地令人生畏——这部电影涉及他迄今为止最古怪的一些武器这一事实进一步帮助了这一概念。

真的,这个小丑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涉及时间旅行、变形金刚大小的机甲和史诗般的忍者剑斗的情节,他不可能在这个故事情节中感到超越——因为这个系列的全部重点是尽他们所能逃脱。

5. Lex Luthor Joker - 超人:超速子弹

超人:飞驰的子弹也许是最有趣的漫画,似乎在路过的谈话中几乎没有被提及。它涵盖了一个宇宙,其中克拉克肯特的火箭飞船在哥谭坠毁,导致他被托马斯和玛莎韦恩抚养长大 - 直到他们在抢劫中丧生,让克拉克扮演蝙蝠侠的角色。

故事情节继续将超人和蝙蝠侠的神话融为一体,当 Lex Luthor 掉进一桶酸并成为小丑时,它达到了最有趣的地步。

即使你可以看到它的到来,看到卢瑟穿着小丑犯罪王子的小丑妆和鲜艳的衣服,仍然有一些内在的震撼,尤其是当这对恶棍通常几乎是截然相反的时候。

真的,Luthor-Joker 组合唯一的坏处是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看他。这是一个可以有自己的漫画的概念,所以看到它只有 20 页左右感觉有点让人失望——尽管希望这意味着他们将来可以在这个概念上做更多的事情。

4.范海辛小丑 - 蝙蝠侠:血风暴

作为范海辛式人物的小丑是那些最初听起来很复杂但当你进入它时非常有意义的概念之一。在蝙蝠侠是吸血鬼的系列中,小丑扮演吸血鬼猎人的角色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即使这有点不寻常,因为吸血鬼猎人通常是吸血鬼小说中的英雄。

不可否认,这为这对搭档创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替代宇宙,因为尽管这部漫画的设置不寻常,蝙蝠侠和小丑都很好地描绘了蝙蝠侠和小丑,带来了我们所知道和喜爱的角色的所有笑话和精神错乱。

只是,小丑控制的不是心腹,而是一支吸血鬼军队,所以在这方面它实际上可能比普通宇宙要好一点。

在某些时候,对于他所在的漫画的基调,他可能过于卡通化,但如果有任何角色可以摆脱这一点,那一定是小丑。

3. The Laughing Man - 蝙蝠侠:Nosferatu

半机器人半弗兰肯斯坦式复活的身体,笑人设法失去了我们通常小丑的超凡个性,并创造了更可怕的东西,因为赤裸的机器人切割的非人形象唤醒了所有那些旧的“战斗” -or-flight' 本能隐藏在你脑海的角落。

由 Jeremiah Arkham 创建以“告诉未来”,笑的人实际上是他自己的 - 通过告诉人们他们什么时候会死,然后杀死他们以确保他的预测是真实的。他们也不是温和的谋杀,因为我们看到他杀死了这个宇宙的迪克格雷森,将他的头从脊椎上完全切断,陶醉于可怕的斩首。

无论好坏,这都会导致一个同样令人不安的蝙蝠侠出现,并引发一场令人不安的战斗。

如果您是少数既喜欢蝙蝠侠又喜欢卡利吉里博士的内阁的人之一,那么几乎没有更好的漫画可供阅读——尤其是如果您喜欢一个真正令人不安的小丑。

2. 海盗小丑 - 侦探漫画年度 #7

当你收到一部让蝙蝠侠看起来像某种顽皮的靛蓝蒙托亚风格英雄的漫画时,你就知道自己玩得很开心。这些怀疑只有在小丑摇摆不定时才得到进一步证实,就像一个孩子曾经做过的关于海盗的每一个噩梦,看起来比这暗示的要可怕两倍。

在真实的形式中,疯狂并不止于此,我们会带着恶魔般的喜悦继续阅读,因为小丑犯罪王子在七大海中开辟了一条血腥暴力的道路,然后不可避免地与黑暗骑士战斗。

然而,这是一场比平时更加匹配的战斗,因为在这个宇宙中,蝙蝠侠在战斗训练中没有优势,让两人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决斗。

虽然这是一部不可否认的怪异漫画,但它也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漫画,因为这个问题设法将海盗故事的基调和蝙蝠侠故事的基调平衡到几乎不可思议的程度。

1. 眼镜蛇小丑 - 蝙蝠侠/TMNT #5-6

尽管说 2016 年的忍者神龟跨界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替代宇宙小丑之一,但说起来很奇怪,看着眼镜蛇小丑……很难不同意。

虽然他的这种形式不像海盗小丑或龙小丑那样坏,但设计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当你想到蛇和小丑通常看起来有多么不同时,这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在拟人化的流氓画廊中有一些看起来更酷的成员——因为奥斯瓦尔德·科波波特被制作成一只字面意义上的企鹅几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看到有毒和不可预测的恶棍变成最能反映这些特征的动物既聪明又结果在一个看起来令人惊讶的坏蛋小丑王子。

虽然它是一个短暂的外观 - 持续了两个响亮的问题 - 它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小宝石,它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

二、调查第二季的评论《中国》值得一读

如今,“文案”的概念不仅限于广告、贸易和商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只要是情感的表达,都可以算是高质量的文案。

例如,调查评论。

解说是纪录片叙事的基础,录像是对纪录片叙事和情感的补充。两人分道扬镳,共同打造一部关于文字和情感的纪录片。

如果您使用文学隐喻,则反馈是分析的灵魂。它对调查中的沟通、表达和激情有着深远的影响,决定了调查能否深入人心、感同身受。

湖南卫视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让人如沐春风。不仅画面的构图和构图可以媲美大片,而且清晰优雅的表达就像一个技巧的过程,使调查历久弥新,值得一字不差地翻译和发音。

事实上,《《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反响积极,不少评论也被全网转发。现在第二季沿用第一季的故事情节,继续讲述从盛唐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中国历史文化形势,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典的翻译需要遵循“可靠、优雅”的原则。忠于原文就是“忠实”,表达语言就是“成就”,有文采就是“懒惰”。我欣喜地看到,今天《中国》在向人们“解读”这个故事的时候,真正遵循了这个原则,领悟了历史解读的“信而美”:历史的完整就是“信”,开放的思想就是“信”。“大。”,文才称“艺”。

以下从评论中的“信心”、“达”、“尊重”三个角度进行欣赏,体会评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传达精神文化理念的力量和影响,供大家参考。参考。.

01

评论中的“信”:忠于历史

人们常说“看故事如镜”,所以故事的呈现方式很重要。历史虽无绝对真理,但仍需保持严谨的历史态度,忠于大体上的正史,反映正史的面貌。

展开全文

例如,第八章对康熙晚年的描写,是根据正史中明确的时间线和明确的事件,概括评价他在后世生活中的伟大处女秀,勾勒出平静的面貌。对死亡的态度。详细,并将其返回给目标画笔。在临终前:

1722年冬天,玄烨再次病倒。

今年他69岁,在位61年。在他生命的最初阶段,他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勇气达到了最高的位置。在他的后半生,他享受到了最高点的勇气和孤独。

面对生命的尽头,他赞同朱子的话:生死是“天地轮回的规律,如昼夜”。他冷静地做好了准备。五年前,玄烨就已经把他最想说的话记录了下来。他说:“此旨已立十年,若有旨,无非此一。”

第二部分对李白“送金归来”历史事件的描写,也是以史实为依据,用比较克制的笔触,清晰地阐释了李白从寺院到江湖的高潮,还原时间世界的因果关系。

字里行间既有真实的描写,也有情感的传达,让人感叹:

李白恍然大悟,在皇上眼中,他与占星师、算命师无异,他帮助世人的理想成了笑话。

幻想破灭的诗人让他的角色成为朋友,喝酒和唱歌。

皇帝虽然容忍了他,但奢靡的朝廷和牢狱并不是李白想要的生活。有权势的人不赞成他们粗心大意的行为。

终于有一天,李白辞职了。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并“还钱”。

性格决定命运。李白的命运,早早的就注定了。"

相对于可以检验的正史来说,“证据不足”的史料就难上加难了。

比如第二集中,在描述《《清明上河图》》的著名创作者张泽端的生平时,评论使用了两个“未知数”,后面是具有地位的“孤儿”——历史研究心。

原来只有张择端的史料记载。历史学家认为“孤儿证据不是确定的理论”,因此评论也被部分保留。张泽端的生平细节并没有写在孤儿证据中,只是暂时提及。文笔之际,道出了它的历史意义:

和王希盟一样,张泽端的一生也扑朔迷离,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关于他的历史记录,在孤立的证据中只有少数十字架。

但他永远离开了王朝的形式。

比孤立来源更具挑战性的是有争议的来源。

比如,杨贵妃的死总是不一样的,甚至有说法认为她千方百计逃过一死,逃往海外。谁是对的?杨贵妃在评论里描述的最后几句,“离开”和“转身”,几乎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留下了一个有趣的地方:

这一幕一开始是那么的美好,国之无疆,爱之无疆。

然而,由于严重的震惊和不满,他不得不永远离开。他从来没有机会辩解和后悔。

回首往事,已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最难的是没有文字的史料。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人”,作为历史分析的评论,如何处理这个难题?

第四部分讲述关汉卿的生平,以及“曲折的孤独之路”的表达。他以当前的社会动荡为背景,以关汉卿的众多作品为中心,对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他的感情等思想进行了仔细的评价和思考。获得文学感性和历史真实性:

它的名字叫汉青,但只有后人才能称得上。他的名字,连同他的生活细节,都淹没在历史中,很难分辨他的真实身份。

他大概是晋末的汉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来自南方的蒙古铁骑入侵了他的土地。

战争和杀戮并没有削弱他成为学者的希望。

戏剧成了关汉卿的新生活。

游戏里的人都是他扭曲的梦。

他心中的喜、悲、喜、忠、虔、善、真,他的恨,他的爱,都在未来的生活中被预言。

忠于历史,准确书写是历史探究的责任。从史实出发,同时又有足够的智慧不受史实的限制,《《中国》》第二季的评论达到了“信任”。

02

反馈的“达”:无拘无束的思考

评注在忠实、传达史实的同时,也以更微妙、更实在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表达和传达情感,做到“字很清楚”,使历史现实中的思想、哲理、情感更加清晰。并且清楚。简单易学。

例如,在解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的观点时,第一集的结尾用了一点文字来描述李白鲜为人知的后代,要说唐朝盛世已久。

他(范总)想,或许能有幸一睹李白继承的繁华之道。

面前是两个老农妇。他们是李白的次子柏钦的女儿。

他们说,他们以前在山里住了很长时间,突然当上了王后,怕给爷爷丢脸。

看着两人离开,他叹了口气。

你看到的和你心里看到的完全不同。

恍惚间,他一怔,忽然想到:春秋已过,眼前的大唐还是大唐吗?

毕竟,历史是无数人创造的,无数人值得称赞。在以族长为首的封建社会中,有李白这样的名家,他们留下了多年的名字,见证了历史的潮流,也有像忽必烈的公主察比这样站在男人身后的人。影响历史潮流千斤。女性角色。

第三部分,评论用一百个字从容地还原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女人,她用身份的方式。不容忽视:

八巴正要离开,忽必烈身旁的察碧公主站了起来。

他告诉忽必烈,他是一个有知识和功德的人,应该请他留下来继续询问佛法……

作为忽必烈心爱的妃子,恰比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将两人的矛盾化解得无影无踪。他自己去拜帕斯巴为师,他也提供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来解决宗教权威与皇权之间的冲突:听闻佛法时或人少时坐上师父的宝座;当它公开时,国王将坐在宝座上。

有时,女性的智慧、宽容和善良是天生的政治才能。

和查比一样,很多人不成名,但也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或参与者。

第八集中,马戛尔尼带着使者远道而来,奉英王之命去见乾隆皇帝,遗憾归来。他的思想和行动可能不足以记录当时旧帝国与新帝国关系的最终走向,但他的观察和困惑却能说明世界在巨大的文化鸿沟下是如何划分东西方的:

就像马戛尔尼无法理解观众的聚会为什么会成为如此难以逾越的障碍一样,他会离开他认为甚至没有机会发言的商业交易。

他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和他们做生意,也不关心他们引以为豪的技术和商品。

东西方两国之间存在着如此巨大的鸿沟和深刻的误解。

路过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时至今日,当时对马戛尔尼来说“不可理解”的东西,对于今天的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不可理解的”。尽管时代变了,需要理解的东西变了,但东西方之间,甚至世界各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根本的差异甚至冲突。

偏执、狭隘、骄傲等人性弱点所造成的沟通鸿沟,甚至是科技进步无法改变的最深层次问题——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

他仍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两国结构和文化的巨大变化。

对于以儒家文化为精神基础的中国来说,礼制是国之本,不可动摇。

马戛尔尼总是有一个偏执的判断,那就是:所有的失败都是由于个别官员的狭隘和自以为是的决定,而皇帝本人是无知的。

与往常一样,人们只相信他们想相信的东西。

历史探究的必然使命是发人深省、引人入胜。在传播故事的同时,重视意见,关于《中国》第二季的评论达到了“大”。

03

表现的“美”:才艺闪耀文学

虽然历史相隔数千年,但评述的写法,足以还原过去的情景和当时的人。只是几笔,文字便出现在纸上,往日的尘烟浮现在眼前。节奏流畅,节奏清晰。读来引人入胜,读后唇齿留香。

第一部分,评注还用诗意的语言和意象,揭示了盛唐的文化氛围是如何被引入和打开的,诗人对“唐”的能力是丰富的,仿佛是他们的好句子。

.它们是大自然创造的,并且发生在他们身上。也让从小就熟悉唐诗三百首的中国人再次意识到,中国是一个诗国,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人如星辰般熠熠生辉。被后人提及却未见的名字,散落在帝国的大街小巷。

诗人遇上诗,成名。

诗人的歌声和酒声持续了一夜。

有的人醉了,有的人醒了,梦中的好句临到人间。

但高歌的背后是低语,繁华的背后是寂寞。唐诗所依据的唐人曾经非常富有,安史之乱后他们非常不高兴。能够观察和写作的明眼人会看到这种悲伤。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的写作变得更加严肃。没有任何反应,但他已经做到了。轻松的工作”:

他(杜甫)习惯了流浪。

有时我步行到城市,有时到山上,有时到河边。

“明天,翻山越岭,天地将分。”

就像孔子在春秋时节周游世界,“晨在绿泥,黄昏在绿泥”,杜甫也在漫漫征途中,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心。

大唐的景象已不再是从前,时光的车轮不可逆转地前行。杜甫和李白虽然命运不同,但他们的思想却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心。这个反逻辑的反应,蕴含着从古至今的文化底蕴,是脆弱的,伟大的,感人的:

杜甫没有成为李白,他过着另一种伟大的生活。

李白如从天而降,直飞而下。

杜甫就像长在地上,又厚又深。

谁缺谁,大唐天就藏。

2000多年前,孔子与儒家老子共同开启了中国思想的源泉。

一仙一圣的李杜,仿佛又看到了世间一样的光明。

他们继承了几千年来中国的思想和精神,与中国相互启迪、启迪。

除了通常丰富多彩的历史叙事外,还有许多松散轻盈的笔触,以及清晰有趣的审美。例如流行音乐歌曲《天蓝等烟雨》,《天蓝》具有可自定义的属性。能创造出这种美的人,往往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将浪漫完成到底,活在一个想象的美好世界中:

赵霁有种天生丽质的感觉。

据说他曾经梦见大雨刚刚结束,天空中出现了一种还没有出现过的颜色,非常美丽。

醒来后,他吩咐工匠烧了一块瓷器,瓷器一定只有一个,那就是“下雨之处,天上云霄”的颜色。赵霁称这种颜色为:蔚蓝。

笔尾的烟花,嫌弃二字,是历史探究的最佳领域。为了给观众充分的享受和满满的美感,《《中国》》第二季的反应达到了“艺术”。

从总体上看,《《中国》》第二季不愧是一部优秀的历史研究,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电影镜头语言。从视觉上可以看出,纪录片的质量堪比电影。以电影影像还原各个时代的做法,在“中国”重新兴起。画面的审美水准还不错,镜头的语言情感丰富。音响系统充满了历史感。可以说,这是当今家测可见的天花板。

二、闪亮的金句文案。

相信经过这篇文章的翻译,大家都感受到了理解演讲的独特之处。据了解,《《中国》》从文学版的人物选择和切入点的选择,到导演版的选图、剪辑,再到最后的大量打磨,呈现出不错的回馈。一字一句,值得反复品味。

三是全景展示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从内容设计的角度,通过对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代表性人物和特殊事件进行分类,研究在多大程度上重复了中国自古以来是如何成为中国的,自我反思的方式,以及与外界互动。

中国”充分展示。

四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精髓。

作为科普的历史考察,足以让更多的观众在获取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吸收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而言,在观赏过程中可以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促进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的代代相传。

最重要的是,它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对于每个人来说,调查中的一些内容不仅值得一试,也能让人放松。今天,环境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更需要有充分的信心和信任,一种不可磨灭、不可动摇的信心,来肯定中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和人民的结果。一个必然的选择。

三、独生女继承父亲房产,却突然冒出个堂叔来争:俺其实是你的亲叔叔

感谢关注十点故事汇,每天为大家分享精彩故事。下面我们来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1】幸福的“四口之家”

老张是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老张有一个女儿。女儿记得很清楚:刚上小学那个时候,填个人信息的时候,还有一项“出身”,每次写的都是“贫农”。女儿问父母贫农是什么意思,老张告诉她:就是几代人都是贫穷的农民。

老张小时候在农村老家长大。那个时候经济特别匮乏,在农村能吃上顿饱饭就不错了。即便这样,家家户户都生好多孩子,还都想要儿子。

老张刚开始有点记事,母亲就因病过世了。老张还有个弟弟,那个时候弟弟刚出生不久。父亲一个人实在没法拉扯孩子,连奶都没法喂,就把弟弟过继给老张的大伯。大伯家当时连生了三个孩子都女儿,特别想要个儿子,正好赶上三姑娘刚出生不久,很爽快的应承了下来。后来兄弟俩找了村里的老人做了“见证”。

后来,老张的父亲一直没有再娶,一直照顾着老张长大成人。把老张培养成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留在了城市上班。

老张对于父亲特别孝敬,工作之后就把父亲接过来一起住。

有时候跟自己女儿说起来,都是眼圈泛红:

“我小时候,你爷爷自己一个人当爹又当妈,白天种地,晚上织布。那个时候,咱家最值钱的就一台织布机,你爷爷织的布,比好多女人家织的都好。

你不知道,你爷爷总被人笑话,说一个大男人净干女儿的活。但不干行么?要挣钱啊!把我养活大,管我温饱,供我上学。

所以,你爷爷这辈子的恩情,咱们一直都得记着。”

女儿与爷爷感情很深。从小的时候就对这个满脸皱纹、留着几撮胡子的“老爷爷”很好奇。慢慢懂事之后,天天把着爷爷玩。爷爷对这个小孙女也是呵护有加,有时候女儿闯了祸,都是靠爷爷“摆平”。

展开全文

老张的父亲是一个开通、豁达的老人,虽然大字不识一个。想想那个年代,年轻力壮的时候丧偶,一直没续弦,男人女人活一个人挑起来,当时要忍受多少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

【2】替父亲“还债”

老张工作到城市之后,跟老家一直有联系。老家人到城市来办点事,也会到老张家落脚。

虽然小时候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是跟父亲聊天的时候,老张知道自己有个亲弟弟过继给了大伯,变成了“堂弟”。

“堂弟”也成人了。

大伯有时候会带着“堂弟”一块来城市办事。每次见到这个“侄子”,老张父亲的心里都不是滋味,总叮嘱老张,有什么事儿能帮忙的,多帮帮,是我对不起你弟弟。

老张非常能理解。他亲眼目睹了父亲当时把自己带大的艰难,也曾想过,父亲做出这种决定,也很可能有大伯的意思成分在里面。怎么说呢?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结到父亲头上。当时的现实,没办法。

通过“堂弟”的表情,老张能看出来大伯应该跟他说过家庭关系。透过聊天,老张明显感觉到“堂弟”很不自在,甚至有时候透露着些许的怨恨。

不管怎么样,就算真的是自己堂弟,也是亲戚,能帮忙的一定要帮。

老张工作能力很强。从小家庭情况培养出来的坚韧性格,工作成绩非常出色,再加上他那个年代的大学上,恐怕比现在的博士生都值钱、受器重。

四十来岁的时候,老张已经成了单位的中层干部。没过几年,提拔成单位二把手,事业做的很出色。条件宽裕之后,老张在一个小区买了三套房子,父亲住一套,他们一家三口住一套,还留着一套给女儿今后住。

在父亲的教育下,老张时不时总接济大伯一家。当时老家宅子翻修,老张出的钱、帮忙找的人,帮大伯家把房子翻盖一新。大伯身体不好,老张把大伯接过来帮忙安排好医院……他能想到的,该做的都做的妥妥帖帖。

老张的父亲很欣慰。

有时候爷俩聊起来,父亲总笑呵呵的说:

“我这多半辈子的负担都压到你身上了。

我当时就想着一件事儿,把你拉扯大。现在可好,家里一堆事儿都让你来还了。”

老张回道:

“爸你说这干什么?不都是一大家子的事儿么?再说我这又闲不住,谁的事儿不是事儿?帮帮家里人,很正常。”

老张的父亲心里很清楚。自己年轻时是迫于生活压力,能做的都做,其实诉求特别简单:就是吃饱饭。哪像现在儿子这种忙忙碌碌、七七八八事情多?而且他心里更清楚的是,爷俩性格不一样:儿子心重,儿子在替自己“还债”。

有一年,大伯去世了。

老张的父亲跟大伯关系很好,否则也不会在年轻时将小儿子放心的交给大伯。得知这个消息,老张的父亲坚持要回老家。老张拗不过父亲的想法,带着年迈的父亲赶回了老家,办理了大伯的后事。

看着兄弟的遗像,老张父亲紧紧拉着“侄子”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3】到底是儿子,还是侄子?

老张是个凡事都非常尽心尽力的人,不管是对身边的人,还是工作上的事儿。

早年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老张后来查出心脏有问题。一天,老张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事情来的太突然,一家人没有丝毫思想准备。爱人、女儿、父亲,都悲伤到极度。好不容易经过半辈子的奋斗,改变了家庭生活条件,让家人、父亲都过上好日子,却在这个时候发生不幸。

老张的过世,对父亲的打击特别大。从不到三十就跟儿子相依为命,为了儿子什么都干、自己的生活什么都没考虑,却在晚年失去了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人,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老张过世之后,老张父亲一病不起,不到半年时间,也去世了。临走前,老人不住的念着老张和“侄子”的小名……

这一年,对于老张家来说,是最不幸的一年,花了好长时间才稍微缓和。

有一天晚上,老张爱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大伯儿子的,说有点事情,电话里不方便说,想见面聊聊。约好了时间,大伯儿子从老家过来了。

“嫂子,我和我哥、跟我叔的关系,我估计你也知道。当年我叔,应该是我生父,留下了我哥,把我过继给他大哥。

当然,这些也都是老黄历,不说了。

今天我找你商量,是这么个事儿。关于我叔财产的事儿。

现在我叔走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该喊他‘叔’,还是喊他‘爸’。我觉得,再怎么说,我也算是他生的。

他走了之后,应该留下点财产,这些财产,我想问问你打算怎么分?”

老张爱人万万没想到来的目的是说这个事儿。

这个“小叔子”说的事儿,老张跟她说过,那是因为当时的家庭条件造成的,所以她很支持爱人多帮着点老家的亲戚。现在“小叔子”提出这个需求来,她却觉得有点过分。

老张爱人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那你的意思呢?”

“小叔子”说道:

“这么着,嫂子。我说说我的意见。

我叔就我哥和我两个孩子,他留下来的财产应该是我俩的。

我再说详细点。

我哥先走了,按理说,他留下来的财产,应该有我叔一份,这份也得算进去。我哥不是有三套房子么?这三套房子,有一半儿算是嫂子你的,另外一半,我叔占一份,你占一份,我侄女占一份。算算,大概我叔有1/6吧。

我叔这1/6,现在我哥没了,应该都是我的。”

老张爱人一听,现在他们家三套房子加起来得过千万了,1/6差不多200万左右,这还不算别的财产。看来“小叔子”是有备而来。

老张爱人不太懂这些事情,但是从理上,没有这么分的道理。

“我不答应。

我公公虽然是生了你,但是从小就过继了,你现在也喊他‘叔’,已经说明你们的关系了。

我公公后来一直跟着老张一块儿,他自己没什么财产。我们这三套房子,写的都是我和老张俩人名字。按理说,跟别人没关系。

你刚才说的那些,我公公就算继承了老张的财产,现在去世了,也得由我们家的人继承。这个跟你没什么关系。”

200万,不是一笔小财产!“小叔子”既然来了,就抱着要分走的目的来的。听着嫂子说的很坚决,“小叔子”回了一句:

“嫂子,你再想想吧,给你一个礼拜的时间。

我这说法,应该没毛病。如果真不行,咱们就打官司,我想谁也不想看到这个结果。”

听到“小叔子”这种带着些“威胁”味道的话,老张爱人非常生气:

“不用一个礼拜,今天就定了。我不答应。”

“小叔子”走之后,老张爱人赶紧找人问了问情况。

问完的结果比较乐观,还不等“小叔子”打官司,抓紧把房子重新办理了房产证:三套房子,每套房子都是和女儿各自一半儿。

【4】结语

这个事情,有几个知识点要分享给大家:

1.老张的“弟弟”有没有继承权?

首先给出的答案是:没有。

老张的“弟弟”、后来变成“堂弟”,不是老张父亲的亲生儿子么?为什么没有继承权?按照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不是包括生子女么?

这里有一点:

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这句话用白话说就是:老张的“弟弟”被大伯收养了,就不再算作是老张父亲的儿子。

虽然在我国最新《民法典》中关于收养有这么一条规定:

第一千零九十八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五)年满三十周岁。

但是,那个年代,也没法限制这么多。再加上随后的亲属关系档案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体现出老张还有个亲弟弟的信息。所以,从实际操作上,不能视作是老张父亲的儿子,当然,也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老张父亲的遗产。

2.老张先于父亲去世,是不是就没有父亲遗产的继承权了?

老张“弟弟”提了一句:“现在我哥没了,应该都是我的”。这句话说的是不对的。

按照法定继承,因为老张走在了父亲前头,所以,等到父亲去世之后,老张依然有“可继承的份额”,只不过这部分份额,由老张的女儿“代位继承”。

上面这个事情中,老张父亲只有老张一个法定继承人,留下来的遗产份额,将全部由老张的女儿代位继承,不涉及旁人。

看来,老张“弟弟”功课是做了,只是没做到位。

3.老张家的房本,是怎么改成爱人和女儿一人一半儿的?

上面的事情说清楚了,再捋捋老张房子份额的分割过程:

老张去世之后,三套房子中,一半是遗产,一半是爱人的自有份额。

一半遗产中,由三个人法定继承:爱人、父亲、女儿,各自继承整个房产的1/6。这时候,财产分配情况是:爱人有4/6,父亲1/6,女儿1/6。

老张父亲去世之后,他的1/6由老张的女儿代位继承,这时候,相当于爱人4/6,女儿2/6。

而老张爱人把应该继承老张的那1/6份额放弃了,全部由女儿继承,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张爱人自有1/2;女儿继承父亲的1/6+代位继承爷爷的1/6+母亲放弃的1/6,合计1/2。

这个事情,从继承角度,全部都是按照法定继承来的。

能不能简化一些过程?可以,但是前提是:老张要有遗嘱。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老张订立了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生前指定个人财产全部由女儿继承。

那么,当老张去世之后,就不会涉及到老张父亲继承的问题,也不会涉及到“弟弟”过来分财产的事情——遗嘱继承,本身就先于法定继承。

遗嘱的作用就是这样:只要合法有效,未来的财产就由指定的继承人继承,与旁人无关——可以打消很多想争产人的念头。

四、如何讲好云南故事?——评罗养儒《纪我所知集》

如何讲好云南故事?

——评罗养儒《纪我所知集》

本文共计4162 字|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纪我所知集

《纪我所知集》第一次与广大读者见面是在1996年,由于是删节点校出版,“故不便以原书名《纪我所知集》行世”,而另拟了《云南掌故》一名。此时距离成书 (1959年初)已过去30多年时间。虽然不是全本,但一经面世还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时昆明街头的不少报摊都在售卖此书,其畅销程度不言而喻。

“半个世纪磨一剑”

《纪我所知集》

注:《纪我所知集》,罗养儒撰,李春龙整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展开全文

2015年,编校者在将原稿全部整理后,恢复了原书名和所删节的内容重新出版,《纪我所知集》得以完整地与世人见面。

如果云南近现代史上的众多笔记小说和私家杂记可以用“如林”这两个字来形容的话,那么,罗养儒的作品是其中绕不开的一座高山,而《纪我所知集》则是这座高山的顶峰。

《纪我所知集》全书共计20卷、80余万字,除部分内容采自其他古籍方志外,大部分内容均为罗养儒一家之言。采自他著作的部分,也是 “摘其意而录其概,不离原文而又非原文”。

要详细了解云南近代社会人文风情和历史掌故,此书是值得精读的上乘之作。

该书付梓于1959年初,罗养儒已经是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

“余笔于纸上之墨痕,约有五十余万言,叙述与缮写,亦耗尽十年气力。”

作者这话说得比较谦虚。从书中一些文章所透露的信息来看,此书并非连续写作的产物,更非在10年间完成,而是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最早的完成于清末,最晚的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初。

“十年气力”恐怕更多指的是作者对数十年来的众多随笔、札记进行增删修订所花去的时间与精力,说《纪我所知集》是 “半个世纪磨一剑”的扛 (gāng)鼎之作也不夸张。

有助于读懂“近代云南”

《纪我所知集》 有助于我们了解旧时代的社会百态,穿越时空隔阻,近距离“触摸”近代云南。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广博,记叙细微。

“全书除不涉及滇云文献之外,其内容涵盖之广泛,记叙之细微,实为云南史料笔记之冠,堪称近代云南社会风物的百科全书!”(《罗养儒先生稿本概说》,朱端强)

这并非过誉之词。比如,在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封建时代,如何吃饱肚子是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纪我所知集》对 清末云南人的“菜篮子”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涉及昆明人“口腹之欲”的几篇文章中,罗养儒对于当年的菜市场主要设在哪个地段、卖菜人来自哪里、穿什么衣服、用什么运输工具、菜有哪些品类、菜摊怎么摆、怎么吆喝、一棵白菜卖几文钱等细节都写得一清二楚。

不只是吃,关于 “穿住行娱”等内容,罗养儒也是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说明,翻开《纪我所知集》,当时的社会市井百态跃然纸上,让人不忍释卷。

我们常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简单概括农业时代人类的生活状态,仿佛由于没有“声光电”的加持,天黑之后百姓的唯一选择就只剩倒头大睡了。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纪我所知集》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 清末“夜生活”的视角。

让笔者印象较深的是,清末云南人已开启了 “追剧模式”。《纪我所知集》中提到,一些人家的妇女会在晚饭之后邀请“瞽 (gǔ)目先生” (即盲人艺人)到家开讲《香山传》《目连传》《祖师传》等“扬琴书”。一部书从头到尾要讲上半个月甚至一个半月。更让笔者讶异的是,追一部书要花费大约二三十两银子,按当时的购买力,这笔钱足够十余口人之家一个月的生活开支。让人不禁有 “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云南人也真是拼了”之慨。也正因如此,尽管当时昆明的盲人多至数百人,但他们依然能够依靠算命、唱曲、说书等工作养活自己,“竟无一受冻馁之患者”。

昆明扬琴表演,引自《昆明曲剧音乐》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注:“昆明扬琴”是“昆明曲剧”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昆明人民曲剧团于1957年成立,昆明曲剧作为一种新地方剧种正式诞生。剧团的成立,结束了旧社会盲艺人走街串巷、卖艺求生的飘零生活。

“追剧”算是较为“文明”的生活方式,那“不文明”的生活方式罗养儒有没有写呢?还真有。比如,云南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打麻将、打牌的?像这种信息,旧社会一般读书人不关心,也不屑于着墨,但对今天研究社会史却比较重要。

《纪我所知集》对此给出了明确答案:麻将于清光绪二十年 (1894年)传进滇中地区,扑克牌于民国初年传入云南。此前,云南人不搓麻将也不打牌。这样的细节信息,免去了研究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大海捞针”之苦。那此前云南人玩儿哪些“博戏”呢?单双宝、掷骰 (tóu)子、赶老羊、四门摊等,不一而足。

在同时代的众多云南史料笔记之中,难以再找出另外一部个人作品在内容和细节上堪与《纪我所知集》比肩,说它是近代云南的“清明上河图”也不为过。

《纪我所知集》并不像同时期的一些作品十分讲究“预设门槛”。比如,书中所涉及的人物,既有云贵总督、云南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有乞丐、优伶、奴仆等社会底层人物,作者对地方官的昏聩无能之处并不避讳,对底层人民的善行义举也勇于褒扬。虽然作者强调是“述而不作”,不对笔下所写的内容发表评论,但实际上字里行间经常表明了自己的褒贬态度。

有助于丰富历史景观的人文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人对高楼大厦已经司空见惯,一些古色古香的旧街老巷古建筑逐渐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旧屋老街不会张口讲话,它的前世今生还得靠现代人来讲述。讲故事需要素材,而《纪我所知集》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人物事迹和典故传说,有助于我们今天进一步丰富历史景观的人文内涵。

比如,昆明北市区有座霖雨桥,公交地铁也有“霖雨桥站”。 “霖雨桥”是如何得名的?想必很多人对此都很感兴趣。

《纪我所知集》中提到,乾隆年间,昆明大旱,直到夏至仍不降雨。政府为祈雨,按照惯例在南城头画了龙、在棋盘山山顶竖起了雨碑,却仍不奏效。作为云贵两省最高长官的鄂尔泰亲赴北郊黑龙潭为民祈雨。

当行至罗丈村时,见一石桥横跨盘龙江,鄂尔泰由此下轿步行至黑龙潭。当祈祷完毕离开黑龙潭之后不久,果然天降甘霖,当回到之前石桥下轿处时,风雨顿歇。 “从哪里下轿步行,雨就下到哪里”的这段奇妙之旅让众人颇为讶异,鄂尔泰于是亲自题写 “霖雨桥”三个字,并命人刻石于桥旁。

今天,罗丈村、霖雨桥和黑龙潭都还在,一个故事把三个地点串在一起,可以为文物古建街区注入更多文化魅力,吸引游客的目光。

类似于“霖雨桥”这样的小故事,《纪我所知集》中还有很多,值得充分挖掘。

有助于挖掘“云南往事”

罗养儒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多心力来写《纪我所知集》这本书?他在自序中给出的理由是:往事在“今天”就像水泡和闪电一样消失无存, “此不无令人发生浩叹”,要让 “往昔之国家政教,社会情状,民间风俗,得一一实现于纸上也”。同时,他也强调,自己写的东西都是亲历亲见亲闻,自信有95%的内容真实可信。

需要指出的是,罗养儒的记述并非严谨的历史考据,一些内容是他凭记忆、理解在纸上信马由缰,阅读时需注意与史籍档案相互核对,方能接近真相 (如,他笔下“梁元斌烈士之死”,便出现了时间和人名错误等硬伤)。

但《纪我所知集》的可贵之处在于, 留下了众多其他史料所无或甚少记载的内容,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第一,《纪我所知集》里记载了一些时人“不便写”的东西。

比如,清朝光绪年间,当刘长佑、岑毓英主政云南时,其下属中有四人坐在一起时凑成了“一道风景”:吴浚 (云南布政使)瞎了一只眼;钟念祖 (盐法道)瘸了一只腿;徐斌 (营务处大委员)缺了一只手;刘树藩 (善后局总办)是驼背。

有好事者作诗一首揶揄道: “一眼观尘世,独脚跳龙门,拱背朝天子,只手扶乾坤。”作诗还不算,还贴在总督衙门的府厅官厅里给大家看,搞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像这样的 “秘闻”,一般人无从得知,知道了也不敢随便写。罗养儒因为家族中有人做官的缘故得以闻知情形,在《纪我所知集》里记载了若干条清官、贪官、庸官的生动形象,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清代官场众生相有一定帮助。还有一些正史所回避或者篡改的内容,作者也给出了另外的记述,对我们重新认识云南近代化历程有所助益。

第二,《纪我所知集》里藏着一些今天已经“消逝的风景”。

比如,清代昆明人在举行婚礼时,在“迎妆日”有用鞭子抽打猪的习俗 (“鞭猪”)。 “鞭猪”习俗今已不存,幸亏罗养儒记载了它,否则将永远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同时,作者也声明自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鞭猪”的来历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不忽悠读者。

再如,在涉及近日楼的部分,《纪我所知集》详细列举了唐继尧、周锺岳、袁嘉榖 (gǔ)、吴琨、王九龄、张维翰等云南军政大员和社会名流所题写的楹联与匾额内容,为今天恢复历史人文景观提供了重要文献。

第三,《纪我所知集》有助于破译“云南往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批关于清末民国时期的云南老照片陆续面世,对今天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但由于年久日深、物是人非的缘故,一些照片上所反映的信息难以破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但笔者发现,《纪我所知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读老照片和文物古迹背后的故事。

蒋大汉,引自 An Australian in China

(BY G.E. Morrison.1902)

印象较深的是这一幅“巨人像”。照片出自近代知名记者、澳大利亚人莫里循的著作《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但书中图说仅注明“云南巨人” (The giant of Yunnan),这种只言片语根本无助于我们了解“巨人”是谁,仅从照片上也看不出他的身高体重。但《纪我所知集》却记载说,光绪二十年左右,藩司史念祖有一个“亲兵什长”叫“蒋大汉”, “身重三百四五十斤,高六尺五寸”。照片中“巨人”制服上所绣的“云南布政使司亲兵”与罗养儒提到的“藩司”“亲兵什长”高度吻合;加上书籍出版时间 (1902年)与“光绪二十年” (1894年)相隔不远且符合时间逻辑顺序,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照片上的“巨人”就是蒋大汉。他是一个身高约2.3米、体重约204公斤的大块头。

不止如此,《纪我所知集》中还介绍说,藩司史念祖见蒋大汉长得牛高马大,将其招进衙门上班。谁知这厮是个吃货,一顿饭要干掉差不多1.5公斤大米、1.8公斤肉和3公斤瓜菜。虽能吃却肌无力,双手并用也只能提得动60公斤左右的东西,体格与劳力严重不匹配。加上没有文化、脑子反应慢,几个月后就被史念祖所嫌弃,不再重用。一年多后,蒋大汉染病而亡。

《纪我所知集》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诸多其他史料所无或语焉不详的内容,对我们重新挖掘并讲好 “云南往事”很有帮助。

最懂云南的“外省人”

罗养儒,引自《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名录》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编,2004年)

介绍完了《纪我所知集》,我们说说作者生平。

虽然罗养儒一生写下了众多作品,但我们却很难用“文人”“学者”这个标签来简单概括他一生的成就。因为他的生平经历实在是太复杂了,说起来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可思议之感。

罗养儒名继春,字兆熙,号问庐、古粤龙平畸士等,祖籍广西昭平县 (今属广西贺州市)城厢镇。生年成谜,因为罗养儒的自述与其子女的回忆文章、方志记载、文献档案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笔者综合手头多份资料,初步断定他生于1878年,自幼在昆明长大;青少年时期,其父罗守诚先后在马关、绥江、玉龙、宜良、宣威等多地做官,因“侍父”或省亲之故,罗养儒得以游历三迤各地。除因参加科举和躲避战乱而几次离开云南,到广西昭平、平乐、桂林等地工作生活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生活 (主要是昆明)。生前从事过外语翻译、教员、中学校长、政府公务员、报纸主笔、戏曲编剧、火柴厂负责人、自由撰稿人、中医等多份职业。1956年被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67年初卒于昆明洪化桥咸阳巷寓所,逝世时年近九旬。

他一生创作了《纪我所知集》《瘦香馆诗录》《瘦香馆咏史录》《红学》《南窗随笔》《罗养儒医书》《滇事萃言》等多部著作,累计数百万字,对历史、地理、哲学、医学、红学、文学、戏曲等均有广泛涉及,对云南近代历史和社会风俗民情记载尤详,堪称 最懂云南的“外省人”。

《纪我所知集》

罗养儒 撰

李春龙 整理

责任编辑:金学丽 朱原

来源:今日民族

出品:云南人民出版社新媒体设计中心

编辑:张益珲 李爽 张丽园

初审:张益珲 复审:马滨 终审:段兴民

微信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

有赞微商城

抖音号:ynrmxmt

- 投稿邮箱 -

mikeronaldowen@dingtalk.com

账号运营:新媒体设计中心

云南所知故事如何罗养儒

上一篇:“第一代网红”郭美美:“黄赌毒”遍地开花,她的不洁故事从妈妈说起

下一篇:战神领衔,大作井喷!十一月游戏推荐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