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核武器”投入战场!乌军负隅顽抗之下,俄军还有多少取胜底牌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1028

《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近期,俄乌战场又发生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变化,其一是俄罗斯本土多个机场被袭击造成了一定的人员和战机损失(具体的损失情况尚存争议),另一方面就是俄罗斯在战场上使用了“亚核武器”温压弹来攻击乌克兰阵地(这是一种威力仅次于核武器的炸弹,利用温压炸药爆炸时产生高温和冲击波以及消耗氧气来造成杀伤)。这些变化都是会让俄罗斯进一步升级军事冲突,甚至启用核武的危险预兆。

▲俄罗斯制ODAB-500PM型温压弹,图片来源:网络

“亚核武器”顾名思义就是杀伤威力仅仅小于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武器优点就是威力大、成本低,能对战场上的敌军阵地进行大范围的杀伤,甚至将大片战场夷为平地,可以做到接近核武器的杀伤和震慑效果,还不会存在核污染。“亚核武器”除了温压弹,还有美国的云爆炸弹(两者原理相似,只是燃料成分差异较大),目前主要是美国、英国和俄罗斯在发展这种武器。这次俄军仅仅是使用了500公斤级的温压弹,其上还有1500公斤到9000公斤的诸多库存,若是都投入战场,乌克兰军队和人员都可能会承受巨大的损失。不过这也不是俄罗斯的本意,这次投放的目标主要还是以震慑和给乌克兰决策层施压,迫使乌克兰走上谈判桌。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2月份,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时至今日已经过去9个多月时间,从一开始大家想像中的摧枯拉朽般的速战速决到一步步拖延发展到了现在长期的僵持甚至被迫后撤,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里面当然有北约诸国大力支援的因素,也少不了俄罗斯自己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但俄罗斯自己束手束脚的自我限制也是重要原因(当然这对于乌克兰人民是好事)。虽然俄罗斯“留手”的声音已经在逐渐减弱,很多人开始认为俄罗斯的强大已经不复当年,但毕竟作为核武大国,至少手里还拥有最后“掀桌子”的能力(当然我们都不希望发展到这一步)。

▲图片来源:网络

使用“亚核武器”说明俄罗斯的耐性正在减弱,此前俄罗斯一直凭借武器的优势占据制空权,并凭借此对乌克兰军队保有很大的主动权。但随着俄罗斯自己的武器库存消耗、折损,再加上北约诸国援助的越来越具有威胁的武器和信息化支持,俄罗斯的后勤保障体系正在遭受巨大的压力,甚至本土已经遭受到攻击。俄罗斯在不伤害平民并且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原则下精准消灭抵抗力量的能力正在枯竭。

▲TOS-1履带式重型火箭炮,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近期已经有大量针对民用电力系统的导弹攻击,说明它对战局的掌控已经很弱,已经不支持它仅靠“技巧”战胜对手,而是不得不使用“蛮力”来无差别攻击。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的终极大招就是“核武”,但是一般很难摆上台面用,但这次又吓不到乌克兰,那么它还有没有什么手段可以压制乌克兰呢?答案是有,但也不多了。其实核心就是就是完全放下体面、放开手脚一顿无差别狂轰乱炸。利用包括大当量的“亚核武器”温压弹、集束炸弹、空爆弹对正面的敌军装备、人员、甚至有军队躲藏的民用设施进行毁灭性打击来确保获胜。俄罗斯拥有很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装备,包括X-101巡航导弹、图-160战略轰炸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但这次俄乌战场暴露出的问题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武器的生产能力差,只能靠之前的库存,好些装备当下可能并不具备投入战斗的能力,这些装备的存量和实际能发挥的战力可能要打折扣,这可能也是一直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原因。

另一方面虽然受到很多人的嘲讽质疑,但也不得不提的就是俄罗斯在进攻方面还是力求保护乌克兰平民甚至避免杀伤乌克兰士兵的,所以很多大规模的毁灭性武器并未放开手脚用。但要是乌克兰的决策层执意要将战争进行到底,那这些手段也并非不可能使用。

▲X-101“隐身”巡航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俄罗斯问题很多,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方面的,甚至防空出现漏洞导致本土受到了零星攻击。但终究目前主要战场还是在乌克兰境内,在西方不提供大量远程攻击武器或者弹药的情况下,乌克兰也很难对俄罗斯本土造成很大的破坏,俄罗斯国内的各项生产也基本可以维持稳定,而乌克兰若是没有北约各国的各项援助,可能会非常快的陷入崩溃。而普京也表示动用核武的底线是俄罗斯本土受到攻击,北约想必也会仔细权衡两者的利弊,毕竟削弱俄罗斯是他们想看到的,但要被卷入战火或将世界推向核武大战的边缘,可能也就不划算了。

▲图片来源:网络

总而言之,俄罗斯这场仗打的非常不漂亮,甚至非常狼狈,但毕竟底蕴雄厚,尚有后手。不谈其他因素,俄罗斯要想战胜乌克兰有很多不得以才能用的“大招”,而这些大招最欠缺的不在于武器装备方面(虽然或许跟明面数据比也得打很大折扣),而是在于其自限不能无差别的对乌克兰进行攻击,而精确打击的能力又不足以压制乌军,乌方则几乎是百无禁忌什么招都可以往俄罗斯身上招呼。俄罗斯忍耐的极限到底在哪谁也不知道,当然俄罗斯真正能够用得了这些后手也存疑,双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咬牙坚持,就看谁先沉不住气,或许这场冲突很快就将迎来的终局。最后,希望世界和平。

一、西藏任命郎福宽、斯朗尼玛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西藏任命郎福宽、斯朗尼玛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党静辞去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请求的决定

(2022年12月9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决定:接受党静同志辞去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党静同志的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相应终止。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2022年12月9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决定免去:

尼玛次仁的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职务;

丁哲峰的西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职务。

决定任命:

郎福宽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斯朗尼玛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刘志强为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

杨安文为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

党静为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

陈来尼玛为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陈军为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任职名单

(2022年12月9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任命:

李高生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熊炜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阿里分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格桑玉珍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阿里分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达瓦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阿里分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展开全文

达瓦欧珠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阿里分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郎福宽简历

郎福宽,男,汉族,1966年2月生,在职研究生,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曾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粮食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调研员、经贸处调研员、处长;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自治区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党组书记;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等职。

斯朗尼玛简历

斯朗尼玛,男,藏族,1966年2月生,中央党校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

曾任昌都地区行署驻成都办事处副主任,地区经济贸易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昌都县副县长;昌都地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局长;昌都地区建设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昌都县委副书记、县长;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拉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厅长;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等职。

(来源:西藏日报)

二、新十条发布后:北京等地感冒退烧药市面难寻 发热门诊排长队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 陈月芹 在12月7日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后的几天,退烧感冒类药物购买难以及一些地区发热门诊人满为患的情况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议话题。

12月8日、9日晚,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北京朝阳、东城、西城等区发现,确实有多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前大排长队。在朝阳医院,有市民反馈其排队时间已超五小时。多位抗原阳性市民告诉记者:主要因所在社区及周边药店买不到退烧药,只好前来发热门诊寻药。

记者9日晚随机走访了多家药店,退烧药、消炎药、止咳药均被销售一空。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药店,部分医院也面临缺药问题。北京市第六医院9日下午就出现了相关药品短缺,直至10日上午,医院药房仍无药。该院医生介绍,她所在科室已有5人感染,也买不到药品。

此外,抗原试剂盒、体温计也十分紧缺。当晚记者在朝阳医院附近的高济百康药房发现,几分钟内就有数十位市民前来询问是否有抗原试剂盒,店员称当日仅有100个试剂盒,一早就被买光了。一位药械批发商介绍,因货源紧张,他近日已难以采购到体温计。

对于北京药物紧张情况,北京市药监局12月6日曾表示,本市每日投放市场的“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共40万盒左右,消费者需求近期都可以得到满足,倡导市民无需盲目“囤药”。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如此。

官方数据显示,自11月以来,北京新冠疫情累计感染者规模已超过6万例。12月7日后因不再查验核酸证明,部分通过抗原测试的阳性感染者未进入官方统计,实际感染数据或远高于6万例。

经济观察网记者走访发现,不仅仅是北京,广州武汉等地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感冒类药物短缺。

北京:从下午排队至深夜背后

12月的冬夜里,一些医院门诊入口处咳嗽声此起彼伏,不少人长时间站立后疲惫地蹲在地上,部分市民甚至带着小板凳前来排队。排队市民中多为中青年人,也有部分老人。在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12月9日下午6点左右,排队人数仍有近百人。

一位34岁市民从中午12点开始排队,预计得到晚间7点多才能排上。他已接种三针新冠疫苗,目前症状主要是发烧,因为买不到温度计无法知道具体体温。他原本并不担心感染新冠,但8日晚他出现畏寒症状,浑身发烫,此前家中没有储备相关药物。9日一早他便在线上电商平台、以及附近药店寻购退烧药,一无所获。

展开全文

“如果能买到退烧药,我肯定不会到这里来排队。”他建议,是否能提高发热门诊接诊效率,他观察到部分体弱的人在长时间排队后甚至出现了呕吐症状。

一位68岁的老人也向记者抱怨退烧药难买,她摘下帽子抹了一把额头的汗伸向记者,“我在家里发烧了两天不见好,心里犯嘀咕,才上这里来。”她居住在朝阳区南磨房乡,所在社区药房也出现了排长队现象。尽管除发烧外没有其他不适,她仍然担心出现意外,给身体带来长期影响。

除购药外,还有部分市民是受制于工作单位相关要求,才前往发热门诊。

12月9日晚9点,在北京垂杨柳医院,发热门诊的排队人数近百人,部分人排队时长超四小时(张英/摄)

“上午排了3小时,突然腹泻。下午5点再来,到现在9点还没排上。”在北京垂杨柳医院,一位50多岁的市民戴着双层医用外科口罩,他3天前的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上午自测抗原显示阳性。虽然症状较轻,只有低烧,但为了能够尽快转阴,他希望能在发热门诊购买到特效药。他是北京某市场内的个体经营者,市场要求24小时核酸阴性才能开店营业。

一位公交车司机也向记者表示,公司要求24小时核酸才能上岗,若无法上岗需要提供新冠阳性确诊证明,他无奈之下才前往垂杨柳医院就诊。

广州:发热门诊较为有序

作为执行新的防疫管控思路的城市,广州和北京同处在感染数高位期,市民医院就诊和用药情况也备受关注。

12月10日上午10时广州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发热门诊的分诊台(陈月芹/摄)

12月10日上午10时,记者在位于海珠区的广州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发热门诊入口看到,该门诊约5人在排队。医护人员会先询问病人发热和咽喉痛等症状,如病人反馈症状较轻且家中有备药,会建议病人居家休息、无需就诊。

同在海珠区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热门诊里的电子屏显示,当日已排号到222号,现场约有50人在排队,以老年人为主。

因老人患者较多,广州二院设了咨询台,有医护人员引导老人使用手机登记挂号、使用抗原自测、排队分诊(陈月芹/摄)

广州二院发热门诊其中一个候诊室(陈月芹/摄)

就诊前,患者需先自测体温和抗原,再登记挂号(陈月芹/摄)

一位老人在发热门诊外用新冠抗原自测为阳性,笑着打电话告知家人“衰咗!(中招了)”,但不是很恐慌。老人称自己有高血压等多项基础疾病,已低烧超3天才选择到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体温升至37.4度-38度之间,昨夜出现喉咙痛,今早已有好转,到医院主要想测抗原求心安、买连花清瘟胶囊,但前面还排有80多号,预计要等两个小时。

也有居民称到医院主要系因为市面上难买抗原,网上一个抗原要价50元,且下单一周未发货,而他到医院挂号加购买抗原仅21元。

12月10日14:30,越秀区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发热门诊约有20人在排队,间隔1米以上,井然有序(陈月芹/摄)

不仅是北京,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广州、武汉、重庆等多城市也发现了不同程度的购药难问题。广州海珠区、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等多个药店反馈,抗原、连花清瘟、布洛芬和美林最为紧俏。

海珠区一药店对记者表示,最近紧缺的主要是布洛芬和连花清瘟,药店一般每周二、周五配货到店,但昨日周五总公司已经无法配货,主要原因是厂家供应能力有限。

记者走访发现,一般性感冒类药物备货较充足,越秀区多个药房货架上仍有多盒芬必得酚咖片、氨酚咖那敏片、感冒灵颗粒等。有药店也推出连花清瘟和布洛芬替代款——柳酚咖敏片和金银花口服液,称治疗效果差不多。也有居民称抗原不难买,主要是退烧药紧缺,荔湾区一药房表示,门店的抗原试剂盒库存还剩600余个,每个10元。

广州药店感冒用药较为充足(陈月芹/摄)

发热门诊维持有序的同时,新冠疫苗接种处排起了长队。

12月10日10时许,广州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疫苗接种点约有80余人在排队(陈月芹/摄)

12月6日,广州全市多区公布24小时医疗咨询热线和互联网医院名单,并提醒市民科学看待、不必恐慌。如出现发热症状,分三步走:一,不必焦虑,宜居家,多休息,多喝水,尽量避免外出就医奔波,减少感染风险;二、家里可储备解热、镇痛等缓解普通感冒症状的药物以及中成药(银翘散、藿香正气水等);三,居家期间,可联系辖区家庭医生24小时咨询热线,也可登录辖区内医院开办的互联网医院,线上咨询、对症诊疗和快递送药到家。

武汉:专家呼吁城市加大药物储备

在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余昌平近几日多次接到朋友问询,医院内是否能买到退烧止咳药物。据他了解,街面上的药店供货不足,而他所在的医院也出现了药物紧缺,连部分职工也难买到。

余昌平分析,目前因政策变动,市场供应能力还需要调整期。记者注意到,在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等“四类药品”需要实名登记,在疫情严重时部分城市甚至明令暂停药店销售“四类药品”。

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12月3日才刚调整“四类药品”购买政策,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等“四类药品”时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因政策限制,过去很多药店储备的‘四类药品’较少,未来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缺药期。”余昌平认为,尽管最近多家药厂表示具备相关生产能力,但面对快速上升的用药需求,不见得能够很快满足。

此外,近年来受制于“一品两规”政策,医院内储备的抗病毒感冒药物、退烧药、止咳药的种类也明显减少,部分药物供应商越来越少。

面对全国范围内新一波疫情,余昌平呼吁,相关政策应鼓励加大四类药物的供应能力。

同时,余昌平建议公众,身体较好的人体温39度以下时可不服用退烧药,发烧是免疫系统在与病毒做“斗争”,是身体的一种预警性保护,过度服用退烧药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身体脱水等。

三、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向生态增值型企业转化

现在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有无限多的场景等待挖掘,有无穷的用户体验需要迭代,关键是怎么挖掘和迭代。从质量效益型转化为生态增值型,才符合物联网时代的要求。“人单合一,链群合约”找到了这条路,就是把员工变成自主人,围绕用户需求,创造前所未有的或未被充分满足的价值。

■ 文 / 张瑞敏 海尔集团创始人,现任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

新时代 新思路

我从事管理工作40多年,在海尔38年,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好像走不过去的时刻经历过很多,我的态度就是老子的那句话“无为”。“无所为而无所谓,无所谓而无所不为。”冬天对谁都冷,不能说天太冷,“我”长了冻疮了,所以干不了活了。我们是不管什么天气,都要好好干活。

说到企业的内卷,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走出原来的思维模式。比如,如果追求的只是产品价值,产品卖出去交易就结束。而现在是物联网时代,我们必须追求生态价值,交易的结束只是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开始。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如果没有疫情,很多企业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但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可能不是内卷,但是是内挤。大家都挤在一个赛道上,也是非常困难的。

举一个例子。19世纪美国旧金山有淘金热,但除了最早去的人一开始发了财,后来蜂拥而至的大多没发财。而给淘金者提供食品、水、铲子等服务的人始终都在发财。如果还是旧思路,认为只有金子才值钱,就是要淘金,只会做产品,那就很卷。为什么不能往生态方面考虑一下呢?

比如冰箱,消费者要的不仅是储存食物的容器,而是好吃的食品,所以冰箱可以和预制菜、烤鸭等等联系在一起。又如洗衣机,消费者要的不是看起来多么美观的洗衣机,而是更干净的衣服、更好的服装,因此围绕洗衣机就可以开洗衣店,建立“衣联网”。如果不转换思路,就是做冰箱、洗衣机,哪怕高档一些,多赚一些钱,很快也会碰到天花板。

我常常想到古代的庄子和惠子(惠施)的对话。惠子说庄子讲的都是一些大而无用的话,庄子反击道:大地很宽广,人要立足只要一点点地方,但如果把你双脚之外的无用之地都往深处挖,挖到黄泉那么深,你脚踩的那块地还能像原来那样让你使用吗?惠子说不能。庄子说,看来“无用”的东西的用处,也就很明显了。

展开全文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只是把现在能带来收入和利润的东西当成有用的,别的都当成无用的。要找出“无用之为用”,比如创造一种机制和文化,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把每个人都用起来。你说“人人都在熬”,如果你是管理者,你管的人都在熬,那是你的责任。你什么时候赋予了他们权利,让他们自己出去活一下,让“人人都去搏”“人人都能 赢”?

如我们的衣联网生态体系,有一个服务品牌叫“洗e先生”,它整合各种服务资源,与各地的传统洗护连锁企业合作,赋能它们的小店,打通“洗、护、存、搭、购”全流程服务,让它们从简单洗护跃升到无所不洗,还可以提供奢护、到家服务、服装定制和智慧家电、智慧家庭场景(如衣帽间、阳台)解决方案。

过去很多小店不敢接奢侈品的护理,但因为“洗e先生”整合了国际一流的技术与服务之后,它们就敢接了。现在这种共建生态平台、合作赋能的模式,也在向房地产社区、加油站等拓展。还是洗衣店,但内容和产生的生产力,都不一样了。

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内卷不一定是坏事,可能也是好事,因为能促进我们思考。不要等所谓的形势变好,应该赶快转变思路。现在破内卷,也要有这种不拘一格的探索精神。

“三自”创“三新”

“人单合一”就是让每个人都把他的潜在价值都发挥出来。而且让他参与到生态里,而不是把他限制在科层制组织里。科层制组织下,他要对领导负责,是领导给他发工资。而在生态里,是用户给他发工资,只要能创造出用户价值,就可以获得“增值分 享”。

现在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有无限多的场景等待挖掘,有无穷的用户体验需要迭代,关键是怎么挖掘和迭代。“人单合一,链群合约”找到了这条路,就是把员工变成自主人,变成创客,创客聚合成小微,不同的小微分工合作、互补共创,形成链群,围绕用户需求,创造前所未有的或未被充分满足的价值。

通过人单合一,海尔原来的电器产品“网器化”了,电器变网器,就重组出智慧家庭、食联网、衣联网、血联网、疫苗网等等。这两年海尔大健康生态经济中还冒出了一个“生物航空温控链群”,仅用1年时间就打破了主动式温控集装箱长期由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

航空温控产品用于生物医药、原料药、电子元器件等温度敏感性物资的空运,温控效果直接关系到物资的质量安全或疗效。这个链群,90%以上都是从外部吸引的人才,链群与民航协会、高校、航司、运维、供应商、用户等生态各方密切合作,先后翻越了技术壁垒、无标可依、供应封锁这“三座技术大山”,以及航线网、运营网、维护网这“三座市场大山”,首单业务实现了上海至法兰克福的实单飞行。

因为找到了新场景,开拓了新业务,创造了新模式,这个链群自身也进化成一家“为用户提供全温区、全场景、全流程的温控物流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已经完成了Pre-A轮融资。

内卷的情况确实很多,但只要人类的发展不会到此为止,企业就有希望找到新空间,那样就不卷了。所以我经常说,要靠“三自”创“三新”。“三自”就是自主人、自组织、自循环,“三新”就是新模式、新生态、新范式。“三自”“三新”也不是静止的,而是无限循环的。很多企业觉得找不到新出路,根本的原因在于缺少“三自”。

在工业经济时代,人是机器上的一个齿轮。亨利·福特就说过,“我雇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这双手”。在那样的时代,人并没有随着物的增值而增值。而“人单合一”首先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业的主体,而不是被管理的客体。人单合一模式下不再有主体和客体之分。

所以海尔在组织架构中将中层管理部门以及1.2万名中层管理者“去掉”,让他们也转型为服务小微,不吃“皇粮”,而是从服务中找粮食,从服务对象那里获得粮食。这是“创造性的破坏”,也是创造性的重组,最终是为了实现创造性的进化,让生态价值循环不息。

要实现“三自”,企业就要归还三权,也就是将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等CEO独享的权利归还给员工。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说,“人具有一种自己创造自己的特性”。人单合一就是在企业中重建人的主体性,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发挥最大的价值。当一个人的价值最大化了,他才活成了最有尊严的人。

我认为我们总体的企业发展目标应该改一改,过去叫质量效益型,我觉得应该改成生态增值型。关于质量效益型的提法,当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必胜的条件。

这些年日本很多大企业都垮了,日本的质量没得说,为什么不行了?因为和市场脱节,没有用户愿意选择。比如三洋的白色家电部门卖给我们,我和他们接触发现质量没有下降,不是质量问题。但原来是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现在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他们还是一年甚至两年才开发一款新产品,怎么能行呢?它没有和用户的交互,而交互是生态的基础。从质量效益型转化为生态增值型,才符合物联网时代的要求。

如果只是盯着质量,就算做到极致,可能还是做不过日本,更做不过德国,而且在中国,电商平台的产品价格低得吓人,低到不可想象,去打价格战,肯定是一条不归路。

那么出路在哪里?能不能注重生态呢?生态有无限的场景,很多还没有人去做。哪怕做一个很小的场景,也有空间。但问题来了,企业想知道用户的需求在哪里,可是找不到。所以,只能是让每个人发挥作用去找,有很强的动力去找。如果你问我具体的场景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要让每个人去 找。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质量效益型的标准是你自己去定义,自己觉得好的不得了,但用户就是不买账。而生态增值型是用户说了算。完全不一样。

我到硅谷去,硅谷的话和日本完全不同,硅谷的观点是,如果你推出的第一代产品不能使你感到脸红,说明你推出得就太晚了。意思是,产品推出后可以不断改进。而日本是产品推出时一定要无懈可击。无懈可击,但用户不喜欢,这就是日本产品的问题。

过去我们讲的质量其实都是狭义的质量,狭义的质量是要按照标准做到无瑕疵,但这还不够,广义的质量是用户满意,是用户体验,是通过交互来不断迭代的。

战略要对头

德鲁克的原话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意思是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的所有创新都由自己来实现,就像CEO一样自由发展,没有人来加以约束。而不是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一个伟大的原则,不能因为有的人是大树,有的人是小树、灌木、小草,就不给后者平等的机会。小树也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且正因为存在生物多样性,大自然才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如果都让大树“说了算”,这次决策可能对,下次也可能错。摩托罗拉被诺基亚颠覆了,诺基亚又被苹果颠覆了,苹果未来也可能被别人颠覆。所以不能靠一个人,让一棵大树底下没有任何其他生态。我们为什么不创造这么一种环境呢?

我觉得企业家有一种误区,就是自认为是天才,非“我”莫属,只有“我”才能创造。从个人来讲,可能这是他很成功的地方,但对企业是一个悲剧。到底要让企业家成功,还是要让企业成功?我觉得要让企业持续不断地成功,而不是让企业做企业家的背景。否则是本末倒置的。

去年11月2日我在青岛市的首个“企业家日”座谈会上就说过:“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强调的并不是企业家个人的精神,而是企业家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人都拥有企业家精神。”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把“人单合一、链群合约”当成就是微创新。它的本质是通过激发人的主体性,共创一种分布式、自涌现的生态,让生态链上的交互无穷进化,让各个生态方的价值无穷循环,让生态圈的扩展无穷裂变。比如海尔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今年5月28日,由它主导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获得IEC(国际电工委员会)高票通过,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卡奥斯标准链群最初只有两个人,他们就敢于同时布局三大国际标准,就是因为他们就像CEO一样,在开创自己的事业。“人单合一”给了他们极大的自主性和决策权,链群合约机制则让他们整合全球一流标准资源,共创共赢。卡奥斯生态经济中还有一个海纳云链群,是做数字城市服务的,他们最初也只有4个人,做了胶州湾跨海大桥的数字化方案,帮助大桥每年至少规避1337万元的经济损失隐患。

从一座桥起步,他们现在已经用数字化方式守护着全国的9000多座桥、近7000多条道路的安全,并围绕城市数字化治理,构建起智慧燃气、地下管廊等18个智慧场景的赋能体系。这些以前都是没有的,也不是领导布置他们去做的,是他们自己在这个生态中的创造。小微一开始很小,但沿着“以增值分享驱动生态圈自裂变”的路,它的发展可能是无止境的,能成就一开始想象不到的事业。

研发确实非常重要,但也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并不是说研发投入越大就越好。海尔的研发在全球都有布局,海尔牵头打造了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但我也跟国创中心讨论,不能简单地把搞几纳米的芯片作为工作目标。就算你拥有最高水平的芯片,是不是一定能赢得用户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特斯拉在芯片荒的时候,马斯克也吐槽芯片短缺,但他并不担心被“卡脖子”,因为特斯拉有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软件开发团队通过重写电动汽车的部分软件,以支持替代芯片,帮助度过芯片短缺的困扰。

一般车企的电子电器架构,是基于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分布式结构,要用更多的芯片,而特斯拉的电子电器架构是高度集成的,它用软件对芯片进行控制,让电子架构更简化、更集中,芯片用量也更少。据说别人用5个芯片实现的功能,特斯拉用1个就行了。

我对我们的国创中心说,高端芯片很重要,但方向应该是以软件为主,开发出场景芯片。原来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有芯片,随着智慧互连,能不能从连接的角度通盘考虑,不再用那么多的芯片。重心是在这里,而不是有多么高端,要搞到几纳米。

很多企业对我说,我们下了血本搞研发,招了院士搞研发,怎么不见效?其实我们自己也投入了很多,但就像军队打仗,光是研制先进武器是不够的,首先还是战略要对头。

张瑞敏海尔集团创始人转化增值

上一篇:“核酸企业破产上热搜”背后:有检测公司业务量大幅缩减,多地采样亭采购项目招标终止

下一篇:实拍!“新十条”出台后,北京的火车站现在怎么样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