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8岁女童家门口失踪后遇害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2-1228

极目新闻记者 张万军

12月10日下午,河南濮阳一名8岁女童从家中外出玩耍时失踪,网友纷纷转发其寻人信息。12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女童家属处获悉,女童已遭遇不幸。

《寻人启事》(网络截图)

“XX,女,8岁……河南省濮阳县胡状镇某村居住。于2022年12月10日下午4点左右从家中外出一直未归……望见到者速与胡状派出所联系……”12月10日以来,这条寻人信息被多名网友在网上转发,受到大量网友的关注。

一段女童失踪前的监控视频显示,身穿保暖衣和睡裤的女童从家中走出。

12月12日,多名女童家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12月10日下午4时许,孩子从家里出去玩。约一个小时后,家人发现她没回来,开始在家附近寻找,寻找无果后报了警。警方介入调查后在当晚将村里一名男子带走调查。11日上午,警方在男子家的院子里找到孩子的遗体。

孩子家人介绍,男子家就在距离他们家约100米的地方,男子曾离开村子多年,半年前因为其母亲生病才从外地回来,对方和他们家之前并没有闹过矛盾。

参与寻找孩子的当地一家民间救援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女童失踪后,他们曾在孩子家周围展开搜寻。目前,他们已经接到孩子家人的通知,不用再寻找了。

濮阳市胡状派出所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失踪女童已被找到,对于其是否被同村村民杀害,他表示不便告知。

(来源:极目新闻)

一、丈夫转1万元生活费妻子花五千元办美容卡,有没有乱花钱?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近日,上海一女子分享视频,老公给她转了1万元生活费,自己一天之内就花完了,引起热议。(据12月11日新黄河客户端)

视频截图

1万元钱1天花完,用在何处?自己花5000元办了美容卡,2000元请阿姨,其他都是零碎的花销。网友看了视频,意见大多为应该节省一些。不少人就说,省些钱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不好吗?另外,女子给老公买衣服鞋子一共才花了200元,有人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从女子发视频来看,她可能是上网找同情的。也就是说,她自己认为没错,“没有乱花钱”,希望得到姐妹们的认同,但现实情况没按她预想的走。

那么,她到底有没有乱花钱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消费观念,也有自己的财务状况,还真不好说。女子花5000元办美容卡,是一年的花销,只不过是在这个月支付,商家还送5000元的护肤品,很多网友看了也表示理解。另外,她也是在上班的,并不是只有老公一个人在辛苦工作,找老公要钱的原因是“她自己工资还没发”。

前不久,辽宁葫芦岛的一件新闻也上了热搜,一男子月赚4000元,结果不工作的妻子花680元接头发,他一下暴怒,就去找美发店讨说法。

这些是是非非,对错姑且先不论,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倒是真的,现实中的确有家庭因为夫妻消费观念不同导致感情破裂的。事情屡屡引发热议,就是大家认为一个家庭还是要理性消费。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消费就存在一些陷阱,让人不知不觉掉进去。比如各种分期消费,乍一看额度很大,但一平摊到12个月或24个月,瞬间能接受了,就快乐下单;比如办的年卡之类,有可能就是觉得便宜,感觉自己也需要就办理了,结果一年下来没去几次;再比如,一些商家做“满减”之类的活动,消费者为了凑单而消费,表面上看节约了钱,结果买回一堆没用的东西,浪费更大了……

有人说,人的一生,本质就是管理好时间,管理好财务。虽然此言有失偏颇,但也说明了如何花钱、如何赚钱是门学问。学好了,当然受益匪浅。说到消费,同样一件事,每个人心中有把尺子,用自己的标准一量,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不得不说,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也不臣服于消费主义,这就需要作出明智的选择。

“量入为出”就是法宝,有一些适当的储蓄,就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风浪,遇事不慌。如果月月亏空,欠债消费,最后得到的不是消费的快乐,也有可能是无穷无尽的烦恼。

在一个家庭里,大额支出夫妻双方也要协商着办。有网友说,如果花的是自己的钱,老公可能就无话可说了。这也未必有道理。5000元的美容卡,不说该不该花,既然丈夫有想法,“瞬间生气”,那么是不是在办卡之前和丈夫沟通一下?这并不是说需要通过对方批准,只是互相尊重的一种表现。如果倾听对方的意见后,达成共识就最好了,家庭也可以少些矛盾。找别人寻求认同,不仅被人议论纷纷,自己也未必能得到答案。

(来源:极目新闻)

二、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还得消除大家对隐私泄露的担心

文 | 杜虎

编辑 | 王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2月12日零时发布通告,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这个下线决定受到公众一致欢迎,也引发人们对数据隐私处理等问题的关注。

通信行程卡是因应武汉疫情防控研发出来的,用以标记民众的形成轨迹,从而与风险区、健康码、核酸码等对照核验,用于精确防控之需。几年来,行程卡本身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与健康码二合一扫码、取消星标等,直至如今做下线处理,日均查询量达2亿次的行程码算是完成了防疫任务。

行程卡实际上是用基站的三角定位法,精准确定人的行踪,在疫情防控这样的非常时期,是以民众出让自己的行踪隐私来配合查验、流调、封控等动作,可以说民众作出了巨大的权利让步。人们欢迎它现在下线,随之而来的担忧是,疫情期间搜集并在各地健康码中“共享”的行程大数据,能不能删除干净。

之所以有这种普遍的担忧,首先是因为在让渡行程隐私的时候,公众认为防控的权力大于隐私的权利,为了所有人的公共利益,而现在这个防控的急迫性消失了,人们对权力能否尊重隐私权利感到不安。因此,除了研发单位一纸下线通告,还需要各地政府及其使用部门,都能在下线后,做合适的数据处理。

这些数据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删除干净,最最不济的是作匿名处理,防止别有用心的部门或商业公司“另做他用”。因为在过去的经验看,有些地方对于防疫过程中搜集的国民信息数据很有开发的冲动,政商联合计划“盘活”个人大数据的动机始终强烈,民众对此很不放心,不可能没有质疑没有担心。

除此以外,许多政府部门搜集的大数据时有泄密、甚或在暗网买卖的不堪案例,显示出搜集并掌握公民隐私数据的政府部门“不设防”,既没有保护个人大数据的动力,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一旦这些大数据富含的诱人商业前景被盯上,它就成了“唐僧肉”,引来虎视眈眈的窃贼,人们当然不放心。

展开全文

处于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与担忧,人们希望有关部门对行程数据做出更清晰的承诺,比如有没有保存数据、数据有没有分享、与谁分享、删除是否干净等等,这样的要求和期待是完全正常的,理应得到负责任的回应。而从行程卡下线出发,大众期待健康码、核酸码、场所码等也要应退尽退。

健康码、核酸码、场所码与行程卡一样,是以防控为名义建立的大数据管理工具,虽然各省市使用时的名称不同,但本质都是公民对国家的权利让渡,属于临时性的授权,允许政府部门收集、追踪分析公民信息用于疫情防控。行程卡下线证明临时授权的现实必要性与法律依据不复存在,删除处理势在必行。

一句话,通过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建立的防控工具,要悉数“解散”、彻底完全地删除,不给商业野心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也不能给泄密创造条件,更要警惕那种加以利用的权力冲动。可以想见,在行程卡下线后,社会大众对数据的去留、流向将会非常在意,“三码一卡”的命运会被用来检验公民与政府关系的试金石。

泄露下线行程消除隐私

上一篇:美飞船结束25.5天绕月之旅返回地球,下个任务将载人

下一篇:跪求日本旅游攻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