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瓣3.7到7.7,东北校园剧谁顶得住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0-3150

《东北插班生》,一部从“网大”(即网络大电影)发展而成的小成本青春校园网剧,从3.7分到7.6分,究竟有什么魔力引发了观众们浓厚的兴趣?

《东北插班生》一共拍过三部,前两部评分都不高。

作为类型剧中的一种,青春校园剧吸引着大批年轻观众。从《一起来看流星雨》以2.13%的收视率夺得当年湖南卫视收视率之冠,到泰国去年翻拍的《流星花园》依旧火爆。青春校园剧,仍是类型剧里的刚需。

展开全文

泰版《流星花园》

但是青春校园剧口碑长期下滑,产出作品的质量极不稳定也是不争的事实。“车祸、失忆、癌症”被网友戏称为影视剧限定版青春三件套,同质化的剧多了,看多了狗血套路的观众也累了。

近年来,也有不少黑马如《东北插班生》《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风犬少年的天空》,打破了古早青春校园剧的常规套路。国产青春校园剧的模式风格、叙事方式正在被一点点重塑。

《东北插班生》

说到青春校园剧,你想到的第一部剧是什么?是像《终极一班》《十八岁的天空》这样的古早台偶,还是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一起来看流星雨》?

在青春开始彻底“疼痛”之前,日韩系的男主、环境优美的贵族学校等,给少女们编织着一个个童话梦境。

这样的校园故事并不贴近当时年轻观众们的生活,但也正因如此,在那个网络尚不发达的时代,这些外来作品仿佛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草根出身的女主角很有代入感,观众们在“道明寺”和“花泽类”之间犹豫不决。

《流星花园》

而后来,青春校园剧内容上的改变和青春文学的发展紧密结合。一类后来被称之为“青春疼痛文学”的小说曾风靡校园,在改编时代更是为青春校园剧提供了大量素材。随着IP经济的飞速发展,过去出名的青春文学作品几乎都一个不落地被搬上了荧幕。

被制作方忽略的是,青春是有期限的。有的书是好书,但读者对书的情怀并不会完全直接转移到影视作品上。某些过去骗人眼泪的小说设定只会让观众们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矫揉造作的台词也早已不适合现在的对话语境。

《十年一品温如言》电影豆瓣评分只有2.8分。

有不少网友评论,青春校园剧里,除了学习,什么都有。

很长一段时间,如同复制品般的青春片中,男女主角顶着精致的“素颜妆”,在没有升学压力的世界里自由恋爱。奋斗、学习成了随便喊喊的口号,谈恋爱、误会、解除误会才是他们的正经事。观众对于青春校园剧的刻板印象,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被嫌弃的青春校园剧,也在寻求改变。如何让观众产生共鸣,是核心问题之一。

青春校园剧是难得的既可以饱含复杂的内容情感,又能够轻松积极的类型剧之一。家庭关系、同学友谊、校园爱情和关于梦想的热血奋斗,都可以是青春校园剧的一部分。很多人看这类剧,也是为了在某些场景里找到过去自己的影子。

《你好,旧时光》

在爱情大类的赛道上,青春校园剧有太多对手,比如近几年热议不断的古偶剧、仙侠剧。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出圈的作品爆出。比起这些剧华丽的特效和服化道,青春校园剧在视觉效果方面很难占据优势。

近年来,我们也可以看到青春校园剧在模式上的创新与突破,较为出彩的是加入了穿越设定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和《你好,李焕英》一样,同是女儿穿越回过去,和青春时代的妈妈成为朋友。一起挥洒汗水、嬉笑打闹,叛逆的少女真正了解了母亲的过去后,与母亲和解。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穿越情节的运用,也是为了贴近观众回忆里的生活,更好地引起共鸣。远离“豪门风”后,近年来的青春校园剧接地气了不少。特别是加入了多种地方元素,如方言、校服、地方特色文化等来增强效果。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里女主角穿越回到了1999年的铁原县,剧中也很好地还原了20年前东北小城的风貌。除了大澡堂、军大衣、冻梨这些必不可少的标志存在,还有学校里大家打雪仗、放学后聚在一起吃烤肉的场景。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这些现实中常见的片段被搬上荧幕后,自然而然拉近了观众和影片的距离。有人通过这些场景缅怀岁月,有人隔空体验了20年前东北的朴素生活。无论是怀旧心还是好奇心都得到了满足。

同样是走怀旧路子的《风犬少年的天空》,努力还原着80后、85后山城少年们的青春故事。重庆话、红白相间的校服以及街娃(指街头混混)文化共同塑造了市井故事里属于青年们热血、中二的一面。

《风犬少年的天空》

比起一男一女的爱情故事,这些影视剧在群像塑造上下的功夫更深。融入了时代、地域的背景特色,配角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特色也被一点点雕琢出来。

比如《风犬少年的天空》里刘文钦回怼安然的那句话——“生活啥子时候给过我十八岁?”,以及当他在烧烤摊丢下抹布,对着少年们说的“看啥子嘛,生活所迫”,作为青春在校园外的那一面,他的故事是另一种真实。

《风犬少年的天空》

抛弃了华丽外衣的青春校园剧希望通过这样的“真实”,和80后们、90后们形成情感连接,将观众带回到过去的情境之中。这种返璞归真似的表现手法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并且渐渐形成了国产青春剧新的表现风格。

真实,可以怀旧但不能造梦。

不少网友表示,真实的高中生活谁想看?电视剧里的高中生自由自在,现实中的高中生灰头土脸。

网友评论。

有的人看剧,不是为了追忆过去,而是为了用想象来填补自己青春故事里的遗憾和空白。比如那些不曾体会过的少年时代的心动、偷偷牵手的校园爱情。

除了走怀旧路线的剧集,演绎清新恋爱的青春校园剧也颇受欢迎。和写实派不同,这类青春校园剧需要精确把握真实与虚构间的配比结构。太悬浮,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谁的校园生活是这样”的质疑抵触情绪;太真实,又会侵占观众的想象空间。

“振华三部曲”

这类作品都是在校园琐事上加工而成的,一边以清新明媚的色调、容貌出众的年轻演员,营造着少男少女怦然心动的氛围;一边在感情发展过程上做减法,努力还原着青春校园里会发生的懵懂真挚、美好青涩的感情故事。

比如2017年出圈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一共只有23集,男女主爱情故事的时间跨度从高中到大学之后。虽然情节不算新颖,但是比起职场霸总剧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狗血套路。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这类剧看似简单,或有大量现实素材可以参考,或有口碑不错的原著作品兜底。但实则更加讲究“CP感”和“氛围感”。“振华三部曲”前两部《最好的我们》和《你好,旧时光》在选角方面就取得了成功,无论是刘昊然和谭松韵的“耿耿于怀”CP还是李兰迪和张新的“余杨”CP,首先都不会让人感觉出戏。

上:《最好的我们》 下:《你好,旧时光》

“氛围感”同样也考验着演员和幕后创作者的能力。成年演员要还原中学生的青春活泼,用力过猛就会显得矫揉造作,破坏了整体氛围。而校园生活要如何显得既真实自然又生动有趣,同学群像要如何塑造得有血有肉就是剧方的责任了。

一旦这种真实与虚构的配比失衡,或是选角达不到观众心目中的标准,剧集就会迅速被打入冷宫。网剧版《暗恋橘生淮南》评分与前两部已经出现落差,而2021年由李木戈执导的影版《暗恋橘生淮南》豆瓣评分仅有4.6分,给“振华三部曲”留下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号。

网友对于网剧版《暗恋橘生淮南》的评价。

当观众对“工业糖精”失去兴趣,怀旧派和青春派大势已过后。《东北插班生》带着浓浓的搞笑气息在10月的影视剧市场脱颖而出,靠着新奇的设定、接地气的表演完成了小成本网剧的口碑逆袭。

《东北插班生》

《东北插班生》讲述了一个东北高中生“闯入”南方校园的故事。开洗浴中心的父亲为了让不成器的儿子好好学习,送他南下到大城市读书,男主角不得不在有着巨大地方文化差异的南方城市开启新生活。

剧中同样运用了大量的城市方言,因为交流不畅闹出的笑话让人啼笑皆非,东北话和南方方言碰撞产生了密集的笑点。在校园剧的框架里,《东北插班生》利用南北文化的差异,把一个插班生的故事讲出了新花样。

《东北插班生》

当然,这不是喜剧元素与青春校园首次融合成功。2018年火到国内的日剧《我是大哥大》就以其魔性的造型和夸张的表演受到了一致好评,几位主演的“毁容”式表演大获成功。这是一部描绘脱线不良少年日常的校园剧,剧情几乎从头欢乐到位,也正是这样酣畅漓漓的快乐感染了所有观众。

《我是大哥大》

如果青春校园剧不以爱情为卖点,对观众有什么新的吸引力?如《东北插班生》这样轻喜剧式的青春校园故事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也许“搞笑”能够成为拯救创作枯竭的灵丹妙药。

岁月在每一代、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刻有不同的印记,青春校园剧的内容更不必拘泥于框架之中。要在流行浪潮快速更迭的当下为年轻人“把脉”,创作者必然得拿出点新东西。

撰稿

编辑

阿祯

曾宝气

校对

黄思韵

排版

Yuki

一、那些年我们一起读《城南旧事》| 唐吉慧

叶玲红 摄

中学里有间狭小的图书室,阳光每天穿过向南的窗户将几排书架照得透亮。书架上多的是文史类的书、各种名著和名家散文,逢着午休,在校包饭的同学用过午餐,大多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看书。图书室的管理员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五十出头的年纪,干练的短发修饰着的圆脸很少露出笑容,一如她的为人做事,从来严谨、从来认真:上课时不允许交头接耳,实验时不允许打闹闲聊,图书室内她有言在先,闲聊或大声喧哗,是要被请出去的,不过她也说了,在她那里填张单子,即可将书取走带回家看。

那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学业不算繁重,课后多半宽余,同学们爱读几页小说、爱读几首小诗,不多的零用钱花在了校门外各色零食上,学校的图书室成了我们的文学家园。

我从图书室借走的第一本书是廖静文的回忆录《徐悲鸿一生》,第一页上有一幅廖静文的油画像,下面是她的一段文字:“仅以此书作为一束洁白的、素净的鲜花,敬献在悲鸿的墓前。”那时我不懂艺术,不懂人世的悲欢,仍然读得感动,每天放学回家顾不上温习功课,便沉浸在徐悲鸿的世界里。小彬借的那本《百年孤独》足足花了一个学期才读完,他妈妈每次见他把书拿在手里都要笑,害他每次匆匆瞟过几眼就把书塞回了抽屉。倒是小琳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班里传得最久,厚厚一本书,大家看得热血沸腾,好几位同学能把书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这段著名的句子背得比物理公式还熟,物理老师说没见你们上物理课如此认真过。

坐在我身后的小蓉扎着马尾辫子,前额留下几缕刘海微微遮住眼睛,课上我偶尔侧身偷偷望她,或许听课听得累了,刘海总能成为她的屏障,一双单眼皮向下耷拉着,老师竟从未发现。课后她很少离开座位,细小的眼睛却闪出专注的亮光。十足的文艺女学生,课桌的书包下总是压着一本她更喜欢的书,我见过有戴望舒的诗集,有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有琼瑶的言情小说。那阵子我们在电视里看了《城南旧事》,我们喜欢英子,英子那双烂漫明亮的眼睛,眼睛里那些老北京的风景、老北京的人。小蓉后来去图书室借了林海音的原著来读,我笑她没去过北京,惦记什么城南,不过她并不在意,她说她想知道书里的英子是什么模样,那几天她正读得入迷。

展开全文

电影《城南旧事》剧照

上海有段时期“流行”急性肝炎,小蓉竟也得上了这种病,她后来抱怨准是吃了校门外不干净的零食。她时不时发热,有气无力,吃不下东西,脸色变得越来越黄。去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急性黄疸,说并无大碍,但立时开了单子不准她回家了,将她关入了医院一幢独立的二层小楼。她的父母要回家为她取一些生活物品,她叮嘱他们一定要带上书桌上的那本《城南旧事》。两个月后,小蓉康复回到了校园,没人在意她曾患过的病,我们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她说,她在医院每天吃药打针输液苦死了,幸亏有英子陪着,她前后把《城南旧事》读了两遍,有回梦里甚至置身城南那条胡同,病房成了老式的跨院,上面刻着老旧的门匾。同病房有位长小蓉五六岁的姐姐,先她一个星期住院,带了毛笔墨汁每日在病房描红练毛笔字,见小蓉不多说话,只是不停地读小说,趁一天午餐的时候好奇跟小蓉借来读了几页,竟也读得停不下来。待到要出院了她还没有读完,就问小蓉要了地址,过了两个星期给小蓉挂号寄还了书。

小蓉带回了《城南旧事》,同学间开始不断传阅,两三个月后,渐渐少了封面、少了序言、少了目录、少了正文的前几页。好心的同学用过时的旧挂历纸为它做了书衣,封面上留下四个稚嫩的笔迹“城南旧事”,边上又写了“林海音”。但书毕竟是坏了,书是小蓉借的,小蓉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几位好朋友凑了份子,每人几毛钱,打算按原价赔给图书室,从来严谨、从来认真的物理老师那时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告诫我们以后一定要爱惜书,而她会买一本新的还给图书室,我们的钱就不收了。我们告诉了小蓉,并把书送给了她,她觉得又意外又高兴。那天我问她借来《城南旧事》打发时间,数学课上才翻过两三页,老师便走向我的身旁,敲敲桌子,收走了书。课后,同学们纷纷议论,幸亏书上有封面,封面上有书名,否则不知闹出什么笑话。

最近见到老作家萧乾的一封信,写给台湾《联合报》的王痖弦。王痖弦是诗人,担任《联合报》副刊主编二十多年。1993年12月《联合报》在台北组织发起了“两岸三地中国文学四十年研讨会”,痖弦是主持人,萧乾受了邀请却没有成行,会后他给痖弦写去了这封信:

遥祝贵报举办的文学讨论会,大获成功。希望也研究一下经济繁荣时,文学如何不走下坡路,如何摆脱趣味至上,商业化。咱们都是五四运动的儿女。在九十年代,我有危机感。让我们海峡两岸的同行同道,都警觉起来,携手保卫深深扎根于土地、扎根于民众,曾经攀登过艺术高峰的中国文学。萧乾。

九十年代,年过七旬的林海音如愿回到了北京,她生活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地方。刚到的晚上在王府饭店安顿妥帖,就给萧乾去了电话,接着坐出租车兜兜转转一个小时来到了老作家的家里。四天后萧乾陪林海音去了现代文学馆,万寿寺西院那株参天的古树生得枝叶茂盛,林海音高兴地摸了摸那棵树。而后参观了巴金捐赠的“巴金文库”,对1933年出版的《北平笺谱》尤为喜爱,这是鲁迅所编印的100部中赠予巴金的第94部。在巴金像前,林海音与萧乾留下了一幅相片。

1990年5月21日,林海音与萧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内巴金肖像前

前几天自友人处得到这幅相片,以及林海音夫妇赠与萧乾夫妇的签名照,我把这两幅相片给小蓉看。多年的老同学,往来越来越少,只剩下逢年过节问一声安好,这回她见了相片,禁不住感慨:“像,她的眼睛和英子一样烂漫、一样明亮,书里的英子分明就是她。”

九十年代,那是属于我们的文学时代,虽然萧乾说九十年代的文学让他有了危机感,然而不过十几岁的我们,却沉醉在作家们笔尖流淌出的思想灵光里。那天数学课后,老师将我叫去办公室狠狠骂了一通,待灰溜溜从办公室出来,我便将老师还给我的《城南旧事》还给了小蓉。二三十年过去,小蓉搬了四次家,这本书竟一直陪伴她到今天——她说书是大伙儿送她的,那么多同学读过,这是对那个年代多好的纪念。

2021笔会文粹《我也浮过生命海》

徐则臣:照我思索,可理解我,可认识人

沈轶伦:超市里不卖蜡烛

何频:维莠骄骄 黍稷稻粱

何晓嘉:忆我的父亲何惠鉴先生

张伟:一册献给电影人的备忘录

史宁:老舍父子二三画事

刘摩诃:中秋节的作文

章念驰:追忆史学家唐振常先生

吴建国:三岛菜

孔曦:说说“一次性”

小黑:酷暑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二、怀孕的何雯娜被婆婆逼吃肉:婆婆和儿媳之间,隔着1碗汤的距离

01

最新一集的节目中,奥运冠军何雯娜被婆婆逼着吃肉被推上了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何雯娜正值孕期,老公梁超出差,婆婆就担起了照顾媳妇的重任。何雯娜和婆婆一起坐在桌前吃饭,婆婆一个劲的让她吃肉,但是孕期胃口不好,吃不了油腻的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何雯娜表示最近吃不了肉,可强硬的婆婆坚持让她“听话”,表示“现在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不管你怎样,孩子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不吃也得吃,没得商量”、“怀孕都是这样的”、“我看着你吃”。

为了不让婆婆担心,何雯娜忍着难受往嘴里扒饭菜。在被逼着吃了几口红烧肉之后,何雯娜孕期不适感越来越强烈,只好跑到卫生间又吐又哭。

这种场景对于怀过孕的女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中国的女人似乎都逃不掉怀孕被婆婆照顾的宿命,婆婆们一听说儿媳怀孕了,便马不停蹄、不辞辛苦的来“照顾”媳妇、照顾孩子,继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对子女的生活加以干涉。

展开全文

归结起来,婆媳问题的实质就是:父母在孩子结婚后仍然对孩子保持控制权。

02

何雯娜和婆婆之间除了婆婆强加自己的想法以外,和何雯娜自身也是有关系的。

何雯娜事后说,婆婆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妈妈,就可以完全表示自己不想吃肉,在婆婆这就不行。

如果她一开始就坚持自己的立场,开诚布公

向婆婆明确表达自己身体不舒服,吃不下肉,好好沟通,相信婆婆作为过来人也能理解的。

同样是世界冠军的郭晶晶,当初嫁入豪门,很多人都等着看“豪门婚姻”的笑话,但是郭晶晶从未因为嫁入豪门就觉得低人一等,豪门有很多,而世界冠军只有一个。

郭晶晶之所以越来越好,得益于她不卑不亢,懂得拒绝。

尤其在孩子教育上全权自己负责,在孩子学习期间即使公公霍正霆来看望孙子,她也会坚持让孩子做完功课才可以和爷爷玩。

涂磊说:“婆媳之间融洽相处是个学问,圈子不同,环境不同,理念不同,看娃的状态不同。

所以要做好婆媳这门学问,一定要以不卑不亢、不委曲求全的姿态去经营。

03

都说“十对婆媳九对敌”,作为婆婆都会有这种心理,自己辛辛苦苦养育的儿子却在结婚后对别的女人温柔体贴,无形中,就会把儿媳作为“假想敌”。

结婚后的女人,更不愿意和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老公,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婆婆,所以婆媳之间就形成了长期的敌对关系,要想缓和紧张的关系,男人起到了关键作用。

涂磊说:“作为男人,两个女人深爱的男人,要有担当,要有主见,要有能力,不能偏听偏信,不能没有是非观,不能唯唯懦懦。要调节两个女人的关系。”

不管是完全站在父母这一边,还是完全站在妻子这边,都会让婆媳关系失衡。

男人要懂得其中的智慧,不要只会和稀泥,平时应该多在父母和妻子面前说说对方的好,从心理让对方接受彼此,遇到矛盾做到不偏不倚,不唯唯诺诺。

04

婆媳问题,由来已久。

难道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吗?

有!那就是距离产生美。

宠妻狂魔杜江曾经被人问到:要怎么调节妻子和父母的关系?杜江只回答了三个字:少见面。

太精辟了!

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说:

“西方的家庭关系就像一捆木柴,虽然被家庭的纽带绑在一起,但是作为木柴个体而言,他们还是独立的,彼此之间的界限是明晰的;

相反,中国人的家庭关系更像石子投到水面后水面上的涟漪,是一种由己推人的模式,你很难分清楚彼此之间的界限。”

婆媳之间的矛盾大多源自婆媳住在一起,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教育观念发生碰撞,婆婆嫌弃儿媳“太懒太败家”,不满儿媳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媳妇则反感婆婆“手伸太长”干涉自己的生活,破坏了自己和老公的独立空间。

保持距离感,眼不见心烦,自然也就和和顺顺。

涂磊曾经说过:“不要把儿媳当亲生女儿,也不要把婆婆当成亲妈;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做一个有分寸的婆婆和一个有分寸的儿媳,这样你们就都快乐了。”

深以为然。

婆媳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不跨越红线,做一个有分寸的婆婆和儿媳。

婆婆儿媳怀孕距离之间

上一篇:“澡堂风”的演出现场,只有Queen

下一篇:爆笑推荐:送餐的是一位中年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