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第二套房, 小舅子白住一年, 知道一事后,怒把他赶走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2737

我一直觉得投资什么都不如再买套房子,就算是每个月收个租金,也比放在银行里强多了,等什么时候不想要了,转手一卖还会赚不少呢。我也一直把买房子,作为我的奋斗目标。

结婚的时候我买了人生的一套房子,那个时候付的全款,要是在现在再买房子,我肯定不会付全款的。以租养贷多好,付个全款一下子就变成穷光蛋了,什么都不敢买,什么都不敢用。所以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我就有了经验,绝对不会去付全款,就算有能力,也要选择分期。

原本我是打算以租养贷的,可是还没租出去,我小舅子就来了,说什么在我新房子附近找了一个工作,就想先在我那里住一段时间,回头找了房子就会搬出去。我当时就答应了,其实不答应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一样的结果。

后来我才知道,小舅子还在原来的KTV里干活,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混日子。小舅子在我那里住了七个月,我接到了十三个投诉电话,都是物业打来的,说实在是没办法,投诉的人太多了,让我早点回去解决问题。

有次我没事,就去转了转,去了以后我就听到人家说,就那个7号楼2单元302,也不知道整天都干什么,那么多小姑娘进进出出的,大晚上不睡觉,吵得厉害,物业也不管管,我都问好了,这可以报警的,万一他们做的违法买卖,直接给抓进去,也省得祸害咱小区。

你们说说,我一听这话,哪里还敢再让小舅子住呀,当时就赶紧找人换了锁,把小舅子赶出去了,这也太不象话了吧?

一、家长群如今变了味,这几类家长最让老师“反感”,坑的还是娃自己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想联系一个人,给他发消息超过24小时没收到回复的话,那就说明你能联系到这个人的几率非常小了。

因为在这个“人人需要手机”的时代,没有人会做到一天到晚都不用手机,毕竟每个人都需要手机做很多事,很多人就算是上厕所这种短暂的时间,都会玩玩手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必需品。

家长群如今变了味,这几类家长最让老师“反感”,坑的还是娃自己

正是因为有了手机的出现,才让大家的沟通和联系变得方便快捷了许多。这种沟通大多数都会用于学习和工作之中,很多学生在学校的时候,都会进入许多学习群,很多成年人在工作的时候,也会加入不少工作群。说到这种群联系,就不得不提一下现在很多“班级群”和“家长群”了。

因为现在几乎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都会建立许多班级群和家长群,里面聚集着班上每个学生的家长。目的就是为了下发通知的时候,能让所有家长和学生快速接收到班级里的所有消息。

这样的话就会减少老师的很多工作量,老师就不用给所有家长打电话,通知学校班级的安排了。而家长和学生也会变得轻松不少,因为他们就不会害怕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错过老师的通知,导致后续安排出错了。

展开全文

所以说,建立家长群和班级群的初衷其实是非常好的,也便利于所有人的生活。然而,随着班级群越来越多、里面各种各样的家长人数也越来越多以后,这些群就开始变得有点“乌烟瘴气”了。因为很多家长并不是只想通过这个群来接收学校的消息,有的家长就是为了在群里多说说老师的好话,和老师拉近关系,想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爱和照顾。

其实,这种“马屁精”家长随处可见,很多人都觉得习以为常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论老师在群里发什么消息,他们总能“阿谀奉承”把老师夸得像一朵花一样。他们对待老师的消息永远都是秒回的,老师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就如同“圣旨一般”,他们会想尽办法让他们觉得他们非常尊重老师的想法。

有时候老师只是发送一个通知而已,这种家长都会在群里疯狂赞美老师的所作所为非常为学生着想。最搞笑的是,有时候老师可能是手误发了什么错误的消息,他们都会变着法地夸老师做得好。有时候老师不在群里发通知的时候,他们还会在群里给老师问好,每天定时向老师发送早安晚安,简直比闹钟还要准时。

不过,这种家长的做法虽然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很多人也会明白,他们这种“溜须拍马”的行为也是为了孩子着想,所以大部分人都不会对他们感到十分反感。但是下面的这些家长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行为可不是拍马屁这么简单,而是会让所有人对他们感到厌烦,就连老师都会比较反感这种家长。

第一种就是喜欢四处炫耀的家长。有的家长物质条件比较好,所以非常喜欢到处显摆,比如说哪个高档场所消费了一次,他们就会在家长群里装模作样地介绍这个地方的装修建筑。最主要的是要提要这里的服务和消费,还要顺带晒一番自己的“消费单”,以此来炫耀自己多有钱。此外,他们还会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在群里发送各种自己拥有的奢侈品,最多的想法就是想让其他家长羡慕自己多有钱。

这种“爱炫耀”的家长,其实非常受人反感,毕竟家长群本身就是通知消息、让各位家长有交流空间的,像这种和建群毫不相关的行为,自然是不招人待见的。第二种就是那些非常喜欢“碎碎念”的家长,也很不招人喜欢。这种家长最爱做的事,就是到处找人闲聊,只要有人和他们聊天,他们可以和对方聊个天昏地暗。其实平时和朋友一起聊天的话,是没有人会干涉的他们的,但是这些家长偏偏喜欢在群里找人聊天,还喜欢家长里短的说一大堆废话。

很多家长在这种群里都不会设置消息免打扰,就是害怕错过老师的通知和消息。然而这种碎碎念的家长,在群里发个消息就没完,非常影响其他家长的工作和休息,所以很不讨人喜欢。以上这两种家长的所作所为都容易引发众怒,有时候就连老师都看不过去了,会出来说两句。

所以说,如果不想做一个让人讨厌的家长的话,在这种群里就千万不要想着“炫耀”和“碎碎念”,自然不会让大家讨厌了。

二、源自内心的友好

《新航空》11月上新。

我们以内心的善意开启2022年最后两个月的历程。

登机时,我们会看到飞机乘务人员职业礼貌的的问候每一位乘客。不知道他们是否有乘客回复问候的数据,面对乘务人员的“你好”,多少人会有应答说“你好”。

好几年没有坐飞机的我,还是挺喜欢乘机的感受。之前乘飞机时,登机和离开时都会应答,说你好说再见。不是表白自己素质,而这是我做的一个实验。

这个小实验,内容是和陌生人说话打招呼。当然范围不是满大街的见人就说话,只是对需要说话的人主动打招呼。

举例说明。

去年例行查体那天,接触了差不多十位医护人员。不管什么项目每次都先问你好,做完时说谢谢。结果是,问你好,无一人应答,说谢谢,三人回说没事,余者无语。排队做B超,进门时说:医生辛苦啦。两位工作人员都没听见一样。在检查床前和医生说“你好”。她说:快躺下吧!(别啰嗦了)算是回答。不过在做B超的过程中,很详细的告诉我哪里哪里如何,不是什么问题。离开时我说:谢谢医生,回说“没事”。

在窗口行业,主客关系不同,情况正好相反。比如银行,一般工作人员都会主动问候客户,“你好,再见”是职业用语。观察很久,发现我们客户基本三分之一的人会有所回应。有的在对方问好的时候马上回说“你好”,也有说“嗯”,还有啥也不说直接对话的客户。办完事和工作人员说谢谢时,基本都会有应答“不谢”,“慢走”,“请打分”,这样的情形是基本款,也有多少聊上几句的,那要看心情和排队的人多少。

上公交车时,有些司机会主动问好,有回应和无回应各半吧。

展开全文

开始想做这个小实验的时候,只是感觉好玩,试试看。也同时是我这个老社恐给自己的一种小锻炼,想试试自己到底能不能改掉不愿意和人打招呼的顽疾。

说是顽疾也不夸张。年轻时很怵和人打招呼,陌生人就更别提了,让我问个路、出去办点事,都是难上加难千推万阻的。即便是熟人迎面走来,也很多次想返回身避免说话,一来不知道该说什么,二来感觉怕说的不好人家笑话。

现在知道这叫社恐,以前大家还都以为这样是目中无人不懂礼貌呢。

老了,社恐似乎不治而愈了一些。事情就是这样,逼到头上非做的时候,就会主动克服自己的顽疾,不想说话也必须说话。想出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的试验,也是挑战自己。

一开始是回应对方,问候,眼神,表情,都会主动回应不再逃避。比如登机时会看着空姐回应“你好”,下机时会说“辛苦了”。上公交车也会回应司机的“你好”。在别的窗口,也从生硬到自然回应对方。

后来,渐渐感觉和陌生人打招呼也没有那么可怕,于是就主动出击,开始问候他人。

中秋节那天,在医院窗口办理手续,离开时对窗口内的人说:谢谢,节日愉快哦。里面的回应是哈哈哈,真把我哈哈的有点懵,不知道是笑我还是开心。看起来现实中大家还不太适应来自陌生人的问候,不像在社交媒体中那样善用表情和网络用语,认识不认识就称呼对方“亲”。

这个小试验只是个小观察没有大数据,也并非以此来否定生活中普遍的礼貌。

应该说,社会普遍的礼貌进步特别大。我们打招呼的进步最明显的是从之前问“你吃了吗”到现在相互问好。打电话,开口问话,基本都是先说“你好”再说事。这个过程虽然历经几十年,但开口问好是世界同步的进步。

这个进步很多因素很多。我感觉行业要求的巨大推动功不可没。和人打交道的行业,都会有固定的礼貌用语,外卖小哥飞行军一般骑行中,还礼貌的打着电话,说“老师儿,我五分钟后到”。每逢见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担心小哥们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感觉要多说几个谢谢才行。

因而很多日常的打招呼,礼貌之外有着源自内心的善意谢意和友好。

我去看医生,化验结果要转天才知道,问医生如何给他看结果。医生随手写下自己的电话,说“加我微信,不用来医院了,从公号看化验单然后传给我,根据结果我告诉你怎样用药,今天取了药就行了”。当时就惊愕了,嗫嚅着说“这样不是太麻烦你了”?医生淡然一笑,说“没什么麻烦的啊”。

可其实是挺麻烦的,我发给他结果的那天是周六,或许他和家人一起休憩,收到和工作相关的化验单,还要回复,占用的是私人时间。我们的通识是: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工作就工作,生活是私人的。这位医生做法不是常态,却使我这位病人少去跑了两趟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的医院,至今心存感激。

后来发现,不少医院的科室都有病友群,可以在群里和医生交流。我加入的一个很大的病友群,病人和家属提问,基本都能得到回复。不禁慨叹:不经意间,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人到行业,从个体到群体,包括我们自己都在变。

从开始和与自己交集的人打招呼到现在,小实验变成了日常。社恐大妈我,现在很习惯和陌生人说话。然后发现,每天说得最多的是“谢谢”。

一般用普通版谢谢,加强版呢,会说“非常感谢”。因而也想到,之前说谢谢太少,现在该说的数量足够,质量当然也要好。有机会说的时候,要不怕重复的说。

“谢谢”两个字,怎么说都不嫌多,尤其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的人、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自己人生状态的人,感谢的话不能留在心里,心存感激还不够,该时时表达。不然,可能自己都渐渐忘了,或者感觉没有合适的语境和机会说,以后再没补上。但时过境迁,有时候也真的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谢谢而一辈子后悔。

这样的事社恐的我很多教训。年少无知时,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很多谢谢说的不够,有些还没有说,总以为还有机会来谢谢的,但机会没来,有些长者悄然离世,每逢想起都会非常愧疚:该说的谢谢没有说好。不懂事,不懂得及时表达,或羞怯得说不出,更有习惯不说,以为心里有就够了。

不仅对外人,对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至爱亲朋也是同理。细想,有多少人在父母在世时,会面对父母看着他们的眼睛把自己这一生的感谢系数道来?反而在阴阳阻隔时,很多人才会想起很多事情忘记致谢父母了。我也一样,因此现在每年给离世的父母写一封信,每次都重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他们是永远听不到了。

这也是再次认识表达谢意的重要。自从开始学会和习惯说谢谢后,对于谢谢这个词也有更多的理解。谢每个该谢的人和每件该谢的事,对于如何致谢也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未必是重金大礼,但会致谢善致意,是情商,也是礼节,做人做事的基本。

同样的基本也包括表达善意的问候和力所能及的助人一臂之力。这些道理非常通俗浅显,但我真的弄明白还是自己做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小实验之后才渐渐悟透的。

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的问声好,说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会有提振作用,会使人心情开朗。因而朗声问好、朗声回复,大家都因此心情朗润,生活的人文环境感觉愉悦。

有一天傍晚散步回来,遇到院里安装暖气管道的师傅,我很自然的问候他们“太辛苦了”,说“快回家吃点好的喝口小酒吧”,他们都大笑着回说“谢谢阿姨”。边上的老伴乐不可支,说:你这爱说话都有点过了!(偷笑)

哈哈,老社恐险些变成老社牛啊。

不过因此知道,源自内心的友好和善意,是悦人也悦己的。

源自内心的友好和善意,开启11月的日程,祝您平安顺利哦。

源自友好内心

上一篇:夜读 | 《人间值得》

下一篇:魏竞雄:疫情下的邻里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