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于根柱,反侦察能力强,以仁义著称,落网之后却主动出卖同伙

爱文胸黑客业务网2022-11-2737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本人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995年3月10日晚上6点,北京丰台公安局接到报案,说是大亨火锅城歌舞厅有人打架斗殴,警方接警后迅速赶到了事发地,并将事发地斗殴的双方人员带回了派出所进行审讯,但是在审讯过程中,发现缺少证人口供,于是乎,丰台镇派出所副所长崔警官就带着4名警员去往当时在场的一个人员的家里。

这个在场人员叫做赵春利,北京人,居住在丰台镇西仓库大院,凌晨2点的时候,崔警官一行人来到了丰台镇西仓库大院,见到了赵春利,和他说明了来意,他个人也表示愿意去派出所,配合警方的工作,就当崔警官一行人将要带赵春利离开,回到丰台镇派出所的时候。

突然从楼里走出了一男一女,这就引起了崔警官的注意,崔警官走上前去之后,通过灯光看清了这个男性的样貌,身材魁梧,一脸凶相,并且身上全是文身。

崔警官看到这个男人的样貌之后,便要求这一男一女和他们一起去派出所,而这个男的则是表示进屋里穿个衣服就跟着去,崔警官则示意警员跟着他,就这样,两个警员就跟着这个男的一同来到了二楼。

但是过了一会,就听到进到二楼的警员大声喊到:注意,他有枪!

而这个时候,那个男的已经摆脱了里屋跟进去的两个警员,拿着手枪冲了出来,择路而逃,而崔警官见状,没有多想,赶紧在楼道里堵住了去路,与这个男的厮打了起来。

砰,砰,两声,这个男的手中的枪响了,一枪击中了警员的肩部,一枪击中了崔警官的头部,这个时候闻讯而来的警员们赶紧将持枪男给控制住了,并随后将头部中枪的崔警官和受伤的警员送往了医院,但是可惜的是崔警官伤势太重,还是牺牲了,

展开全文

同时,警方将这个持枪男送到了审讯室进行了突击审问,该男子始终保持“零口供”,并且曾试图自杀,这就引起了警方对他身份进一步的怀疑,最终经过身份核实,确认他就是作案数起,遭到通缉的悍匪于根柱。

童年的阴影造就了一个悍匪于根柱

1958年,于根柱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在煤矿上工作,工作很是辛苦,而于根柱的母亲则是患有先天性精神病,这就使得于根柱从小就失去了系统性的家庭教育。

而于根柱的父亲不仅脾气不好,还喜欢酗酒,酒喝多了就会在家里大吵大闹,拿年幼的于根柱出气。

而于根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下,受其父亲的影响,于根柱性格上极具攻击性,一言不合,就会和他人发生冲突。

等到于根柱的父亲病逝之后,于根柱失去了依靠,不得不走上社会,自谋出路,但是于根柱心性不好,好逸恶劳,很快就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地痞流氓走到了一起。

青年时期的于根柱喜欢将义气挂在嘴边,并且只要周边的朋友有求于他,他都会出手帮忙,无论是帮人打架,还是去要钱,他都是来者不拒,这就使得许多地痞流氓都愿意他交往,并认他做大哥。

手上有了人手之后,于根柱就带着这些地痞流氓干起了“拦路抢劫”和“偷盗”的营生,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终于在一次抢劫的时候,于根柱被警方当场抓获,他直接就被判了一个劳教2年。

而在劳教的期间,于根柱患上了严重的肝病,监狱方面考虑他这个病比较特殊的原因,就让他保外就医了。

但是在保外就医的期间,于根柱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又再一次带着人干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而这一次直接被警方人赃并获,鉴于于根柱屡教不改,又是在保外就医期间继续作案,因此法院判处于根柱9年的有期徒刑,就这样,于根柱的青年时期基本都是监狱里度过的,等他出狱之后,他的岁数已经来到了30岁。

1990年7月,于根柱刑满释放,回到了北京的家中,他看到了年迈的母亲,心里很是痛苦,于是乎他决定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在妹妹的帮助之下,他在家门口起了一个水果摊,靠着售卖水果过日子,这让妹妹和母亲曾感到一时的欣慰。

但是,于根柱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后续,与他一同坐牢服刑的张公明等人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够入伙,继续抢劫,偷盗的“营生”,于根柱本想拒绝,但是看到自己的水果摊子挣得钱还不够他挥霍的,他就答应了张公明等人,入了伙,继续抢劫和偷盗。

罪恶滔天的悍匪于根柱

从1992年开始,到1994年的6月份,于根柱伙同他人,在北京市的多个城区进行流动作案,共计作案数起,造成了8人死亡,数人受伤的刑事案件。

而在这个过程中,满嘴仁义的于根柱为了自保和利益,与张公明合伙杀害了自己的同伙陈开河以及他的女友,并且在杀害二人之后,于根柱还在尸体傍边若无其事地吃起了苹果,这就足证明于根柱的冷血无情。

同时,于根柱不仅冷血无情,还极其狡猾,他的反侦察能力非常的强,这主要是与他经常看推理侦探小说有关,于根柱第二次服刑的时候,有时间就从监狱的图书馆里借来侦探小说,从书中去获取一些养料和知识,因此于根柱在后续面对警方的追捕的时候,逃跑的时候,都是非常有章法的。

有一次,于根柱做完案之后,警方对他展开了追捕,他既没有选择乘坐地铁,也没有乘坐公共汽车,而是靠着步行走了十几公里的路,来躲避警方的追捕。

同时,于根柱对于自己所住的地方也非常的警觉,只要他的住所住来了新的住户,他必须要立即搬走,绝不停留,并且每次踩点作案的时候,他都喜欢“投石问路”,让自己的小弟或者是同伙先去踩点,他则是躲在暗处悄悄观察,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于根柱都会第一时间撇下自己的小弟或者是同伙,先行逃跑,这就使得于根柱每一次都能避开警方的追捕。

而作为悍匪的于根柱与另一位我们熟知的悍匪白宝山一样,都是枪不离身,于根柱和他的同伙们在越南的黑市购买了手枪和冲锋枪,还购买了手雷,有了这些武器装备之后,于根柱的胆子越来越大,他曾在他手下的同伙面前吹嘘道:警察敢抓我,我就和他们拼了,绝不能让他们抓活的。

但是现实还是最终打了于根柱的脸,他是在一次警方进行例行搜查抓捕归案的,当时警方并不是以他为目标,他的落网很大程度上是误打误撞上的,当时警方出动的警力并不多,而于根柱的反抗却是有限的,很快就被警方当场制服,被连夜带回警局进行审问。

于根柱落网之后,曾试图自杀过,但是却并没有得逞,他起初面对警方的审讯时,始终都是闭口不言,零口供的状态,但是后续警方经过画像比对,最终确认他就是犯案数起的悍匪于根柱。

于根柱知晓到自己的身份被识破之后,并没有再做更多的抵抗和掩饰,反而是配合起了警方的审讯工作,不但交代了自己作案的所有细节和过程,而将自己没有落网归案的同伙们的住所信息全部交代给了警方,使得警方通过这些信息,迅速锁定了于根柱团伙中的同案犯,将他们悉数逮捕归案。

我们都知道于根柱对外宣称自己很讲义气,也以义气著称,并且经常在同伙面前拿义气说事,但是他最后却违背了他自己做人的信条,将自己同伙们的下落全部交代了出来,使得同伙们被警方顺利抓捕归案,因此,于根柱所谓的义气,终究就是个笑话,仅仅只是他骗人,笼络人心的噱头。

1995年4月11日,这位恶贯满盈,满嘴仁义的悍匪于根柱经法院裁决后被判处死刑

一、史上最励志保安!因被外国学生嘲笑,自学上北大!如今逆袭成为校长

老话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或许很多人还是不以为然。

但就是有那么一个小伙子,成功地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从保安逆袭成北大学子,现又成为职校校长。他的故事鼓舞了无数人,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励志偶像。

他叫张俊成,通过自学考上北大法律系。

1976年的他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一共才住了几十户人家,是出了名的贫困地区。

他的家更贫困,他家孩子多加上他一起,一共有七个孩子,老大是女孩,下面还有六个男孩。孩子多,家里平时的开销就大,张俊成和兄姐们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在这种情况下,上学就是一种奢望。

展开全文

张俊成的大姐是很典型的农村姑娘,一天学都没有上过,19岁就在父母的安排下结婚生子。张俊成的大哥把上学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们,他在8岁时就自觉地承担起放羊的“重任”。他并不是没有梦想,只是这种梦想早已被残酷的现实淹没得无影无踪。

和张俊成的大哥一样,张俊成的三哥初中还没读完,就跟着同庄的人到长治市打工。

从那时候起,张俊成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去大城市奋斗,活出一个样来。可现实不等人,张俊成还没等到长大,就因经济问题辍学,只能在家种地。那时张俊成还不满16岁,刚刚初中毕业。

“我走了一条弯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张俊成口中的错误决定就是没能继续求学。

在张俊成的记忆中,上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说学习上的苦,而是求学路上的苦。张俊成的家离他们学校很远,骑自行车都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

一辆自行车,前面载着张俊成,后面驮着一袋子粮食,他家孩子多,粮食不够吃,只能从邻居家里借些粮食。

刚上初中时,张俊成年纪小,对借粮食这件事情没啥感觉,等到上初三时,每当看见父亲去邻居家借粮的身影,他心里就感到不是滋味。

他觉得不能再让父母为自己受这种罪,他想要像三哥一样去大城市打工,挣钱养家。父母觉得,儿子这两年已经成熟不少,去大城市工作他们能够放心,于是就托张俊成的表哥带他去长治市找工作。

刚到长治时,张俊成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什么事儿都感到新奇。街上小轿车川流不息,四处高楼林立,张俊成以为电影里的香港也不过如此。

张俊成的表哥在长治市的一家汽修厂给他找了一份冲压工的工作,这份工作并不轻松,每天都非常辛苦,但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人在生活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但是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机遇,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就有可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北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来到长治市招聘,在劳动局当司机的表哥得知后,立马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张俊成。他想让表弟去北京当保安。

“北京有没有长治好?”这个刚从农村走出来的质朴小伙,对首都的繁华还没有完整的认知,那时的张俊成认为,长治市就是中国最好的城市。

“那可是北京,是国家的首都!北京的繁华可不是长治市能比的,你不是一直都很想去大城市看看嘛!而且保安每天只需要往那一站就行,比你现在的工作轻松多了。”

表哥的话,重新点燃张俊成对大城市的向往,他一拍手,当即决定要去北京当保安。亲眼见识到北京的繁华后,张俊成才发觉,以前的自己有些坐井观天。

在北京昌平,张俊成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军事化训练,张俊成无比珍惜这次来北京的机会,别人练习1小时,他就练习2小时,总之在这1个月的训练中,他比别人多付出一倍的汗水。

付出总会有回报,一个月的训练结束后,张俊成拿下军事技能、业务、职业规范、知识等多项考核第一,在500多人的训练队伍中排名第一。

训练结束后的第二天,公司开始给这些年轻的小保安分配工作。幸运的是,张俊成被分配到北大工作,工作地点还是北大的地标性建筑——北大西门,他人生的命运正是从这里改变。

那时,张俊成对“北大”两个字还没有什么概念,对于他来说,北大就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他小时候甚至以为北大就是北大荒,一度还闹过不少笑话。

公司把他们安排好后,便开始分发保安服。张俊成把身穿保安制服的照片寄回老家,把串门的邻居们羡慕坏了,见到照片后都夸张俊成有出息。

“你家俊成有出息了,在北大工作,瞧这照片上英气的模样,就像警察似的。”

爸妈嘴上谦让,可内心里还是十分为儿子感到骄傲的。张俊成本以为这是一份非常风光的工作,但时间一长,张俊成的心态就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北大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这里可以说是学术界的殿堂,随便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路人,都有可能是某领域的教授或顶级学者。

张俊成的职业让他每天都能见到各种优秀的人才,长时间下来,他的心态从一开始的骄傲慢慢变得自卑。

他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小没学过普通话,每当有人来搭话,他的家乡话总是让人不太能听得懂。这让他很是自卑,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

一天,7个外国人想从北大西侧门进入北大参观,被张俊成拦了下来,张俊成想让他们出示身份证明,但这些外国人不会中文,张俊成也不会英语,双方的沟通出现问题。

被张俊成拦在门外的7个外国人,气冲冲地走到对面的马路上,向对面的张俊成做出大拇指朝下的动作,这是一个极具侮辱性的“国际手势”。

这群外国人丝毫没有礼貌,来中国旅游却不学一些常用的汉语,在遇到困难时反而嚣张地侮辱别人。

看到这一幕的张俊成内心感到十分悲凉,但他是北大的保安,他不能冲动,内心委屈的他当即就红着眼眶来到保安室。

张俊成想起当初和母亲置气时说的话,面上瞬时一片通红,和刚才的委屈相比,此刻灰溜溜地回家才更丢人。冷静下来的张俊成开始反思自己。

“张俊成,你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张俊成这样告诉自己,他人生中没有哪一刻会比现在更想去改变自己。

“我不能就这样平凡地生活下去,我才19岁,我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张俊成有很强的执行能力,他下定决心后,就立马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第二天,张俊成买了两本英语书,从此,张俊成一有时间就在北大西侧门那儿读英语,他心想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再也不能让外国人瞧不起。

一天,张俊成像往常一样在那儿学英语,一位阿姨从他身边路过,阿姨听了一会儿,摇头叹息道:“小伙子,你这学的是英语吗?我还以为是德语呢!”

张俊成愣了一下,迷茫道:“阿姨,我学的是英语啊!”那位阿姨也没有说什么,径直走开。过了两三天的时间,张俊成突然接到一个来自英语系的电话,电话那头叫他去北大英语系办公室一趟,过去之后张俊成才知道,原来那天的阿姨是英语系的教授。

教授给了他两张纸,蓝色的是北京大学培训班的听课证,白色的是英语系统班的听课证。

“小张啊!你不是要学英语吗?最近北大办了一个强化班,我给你报了五门课,《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听力、精读、和写作,要学英语就系统地去学。”

张俊成这才反应过来,教授是要自己有空就去英语系听课,不过既然是上课,那肯定是要花钱的。

张俊成小心翼翼地问道:“教授,这得要花多少钱呀?”“培训班是针对成人高考办的,一共是4个月120天的学习时间,英语系统班有四个学期,每个学期是800块钱。”

张俊成听完后,默默地将手中的听课证推了过去,那时的他一个月才214块钱的工资,而且每月还必须给家里寄去50元,要不然家里的父母和弟弟们就揭不开锅。

抛开给父母的50元,张俊成每个月的工资就只剩160多块钱,北京的物价高,这160多块钱都不够他吃饭。

“阿姨,对不起,我可能要辜负你的好意了,这听课费太高了,我…。”教授拍了拍张俊成的肩膀,叹息道:“傻孩子,阿姨知道你的情况,你放心去听课吧!阿姨给他们说了,你过去听课不要钱的。”

张俊成眨了眨眼睛,也没能止住落下来的泪水,他内心万分感激这位教授,教授是他生命中的贵人。“我帮你是有要求的,你能拿到北大的毕业证,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感动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立马行动起来。”

为了多挤出一点时间去学习,张俊成就和保安队长商量,每天提前15分钟离岗,离岗后,他迅速脱下身上的保安制服,换上便服,然后再赶到教学楼去听课。

张俊成端坐在公开教室中,认真地听着台上教师的讲话,从不会四处张望,张俊成解释说,这一切都是自尊心在作祟,他怕同学们记住他的脸,认出他只是一名保安后会嘲笑他。

他非常珍惜在北大学习的机会,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三年多。终于,张俊成在1995年成功考取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为当年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成功考入北大后,张俊成也没有对自己放低要求。三年的大学生涯里,他啃下所有晦涩难懂的课程,以优秀的成绩,拿到北京大学的毕业证书。

拿到毕业证书的那天,张俊成的心情很复杂,这么多年的坚守终于在此刻获得回报。他向保安队长请了假,给自己一天放松的时间。为了省钱,这些年他每天都省吃俭用,如今,他也想给自己买一杯一块五的可乐,犒劳下自己。

一个小保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北大,张俊成的故事不可谓不励志。受张俊成的影响,此后五年,北大的保安队陆续有16名保安考进北大。

时光苒逝,学业有成的张俊成,在北京也找到心爱的女孩,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妻子怀孕后,家里人催促他们回家,好方便照顾她。张俊成依依不舍地告别心爱的燕园,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乡长治市。

回到家乡,张俊成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家乡的学生都以张俊成为榜样。头顶北大高材生的光环,张俊成很快找到工作,在一所职业学校任职,先是从管理工作做起,积累经验后,张俊成又开始教授学生法律、哲学、社会学等课程。

张俊成在2015年时和朋友创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这是一所实行军事化管理的职校,现有学生1300多人。

“实行这种纪律严明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再加上你们经常给孩子们灌输励志故事,你不怕孩子们会产生逆反心理吗?”记者问道。

“不会,我们的动机和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孩子送进大学。”

张俊成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倾注很多的心血,为了能让他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他全国各地寻找名师。例如,动漫设计专业的赵旭鹏导师,就是他从北京师范大学挖来的博士。

“我看您一直都在强调要把孩子们送进大学,您觉得孩子们非上大学不可吗?”记者继续问道。

“上大学当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拿你们来说,如果你不是本科毕业,只是小学生、初中生或者中专生的话,那么,报社会录用你吗?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张俊成的回答让记者沉默了,现在这个社会,学历的确是一块敲门砖。

张俊成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缩影,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他从一名保安逆袭成北大学子的励志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在张俊成看来,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于,引导那些走弯路的孩子们回到正轨,让他们少走弯路。

张俊成认为利用他自身成长的经历,以及他现在办教育为社会做贡献的事实,去鼓舞一部分人,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责任。

二、对青春的挽歌,对文字的贪恋‖文/一枝笔梅花香

对青春的挽歌,对文字的贪恋

青春,是一场只有自己的跑道。人影憧憧,但都是别的跑道上的,另个许多世界投射而来的虚影。

一 鸡毛蒜皮事,不得开心颜。

“哟,大作家,回来了?请进。”

八人宿舍里,晦涩的长方形空间中,当戴着眼镜,右手上提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包的年轻人走入宿舍门门槛的时候,入耳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此。

冷风总是常有,裹紧自己的衣服便好。

他如往昔一般沉默着,木然着来到自己的床位附近,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换衣,洗澡,刷牙,睡觉。

夜晚,整座楼栋里咆哮着烦人的吵闹。

“杀啊,adc!”

“冲啊,敌方水晶就要爆炸了!”

“妈的,废物,你赶紧回家去看看你的母亲现在怎么样了。”

几米之内的声音更是将喧杂二字渲染到了极致。

既来之,则安之。每一件事情的存在,都拥有它背后存在的道理。我如今身处云南省一所职业学校里,这所学校创办的初衷理念便是让其里的学生掌握一门可以让他立足于社会的技能,对于知识学业的注意,自然是轻淡一瞥。所以,这种嘈杂的氛围,当然是自然而然的了。

夜晚,随着时间的发酵,显得更加地沉寂了。

宿舍里,靠近厕所的上铺,是一个长方形的蚊帐,蚊帐上,点缀着星空大海。外面的人看去,入目的是一片繁星浩海中的隐秘。

“刷——,刷——”

他依着台灯给予他的不多的黄纸书色的灯光,在墨香的浸透中,轻轻地将书页翻动。

“喂,可以休息了吗,别人还要睡觉呢。”

砰的一声,他感觉到身下木板被踢了一脚。

他愕然了,难道,我翻书的声音比之蚊虫鼓动的声音还要大吗?

他继续翻动书页。

展开全文

“就是啊,大作家,您可以尊重一下别人吗,您不休息,别人还要休息呢!”

又是一句尖酸狠辣的开口。

宿舍里其余五个人的喘息声,似乎从未有过的寂然。

他们是在默认吗?

呵呵。

他嘴角处挂起了一丝冷然的弧度,轻点台灯开关键,合上书本。

睡觉。

他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入睡精灵的降临,却是,突然地,有书页翻动的声音。

呵呵。

美好的一天,自然是从阅读写作思考之中开始的。

天幕暗色成章,星华采句。他带着畅然微笑,从教学楼里走出。

他拿出手机,在宿舍群里发起了询问:

“弟兄们,谁需要我帮忙从超市里带东西,我现在正在前往超市。”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看着群里除了那个十分钟之前刚冒出来的绿色字幕之外干枯寂寥的聊天窗口,他嘴角的微笑干硬了。

走入宿舍里,当他进去的时候,他们随意扫了他一眼,犹如大街上过路的行人,而后便又三两成群,各自作业。

他唯有来到自己的床位附近,带着苦淡的笑意,爬上了他的星空图案的蚊帐中。

二 笑闹声音里,唯有读书意。

“这位同学,请问你拿的什么书,请把书名翻开来,还有,你的教材课本呢?”

刺目的阳光破窗而入,教室里,座位分为左右两半,过道边缘上,中心位置,一名眼镜少年正捧书而坐。

老师下来面色冷然地质问他,教室里,瞬间安静了八个度,可谓,落针可闻。

“忘带了。”

少年木木然开口。

周围响起了成片的嘲笑声:

“哈哈,这个奇葩。”

“别读了,回家去吧,这里不是你该呆的地方。”

“切,他就是个哗众取宠的笑话而已!”

少年把头埋得更低了。虽然,他的双手此时攥得青筋挣起。

他愈发地闻到了书里文字的芳香,从字里行间,他见识到了,思想的澎湃与卷浪。

他觉得,此生,他便唯以取文字为妻,才可以回报心中的这份满满溢出的爱。

“四书五经是好,但是,这只能在下课的课余时间里阅读,现在应该做的,是上课,是打开你的教材,跟着我,一字一句地念!——听到了没有?”

老师的声音在他耳边回荡着,而后是肃然的沉默。

他唯以狠狠地攥着拳头捣头。

一下!两下!

他想要站起来对着老师反驳道:

“老师,我可以在一个星期中将您现在教授学生的这本书吃透,最起码考试过关对我来说是没什么问题,如果你那里不卡我的成绩,所以,可不可以让我继续看我的书,不要再来打搅我?!”

可是,他并没有说。

他可是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学校门口横摆长条状的石碑名称中附带的,是“职业学校”四个刀锋凌厉的大字。

一所以傲慢的金钱以及可悲的政治作为领头羊羔的学校,如何会让一匹热爱学业的黑色小羊上前带队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身后的嘲弄声愈发地壮大了。

叮铃铃——

同学们走了,全然没有在意刚才被他们嘲讽过的少年。

冰冷的教室里,唯有他自己。

“走了,杨力宁,宁大作家。”

少年依旧沉默着,埋头,看着桌面上的四书五经这纸皮上的四个大字。他闻着周围冰冷的空气,同时,愈发感受到了文字上传出的阵阵温暖。

三 楼道夹层里,少年当自强!

白天的嘲弄声依旧在少年的耳边回响着。少年木然着脸,在夜晚天色的古怪而深沉的凝视下,回到了宿舍楼。

“杨力宁啊杨力宁,你又是十点钟才回宿舍。回去吧,名字待会儿我给你消掉。”

宿舍值班人员坐在椅子上,双手作成金字塔形状,双手中插着一只铅笔,头自下往上前倾,微笑地看着眼镜少年郎。

少年郎唯以沉默,对他僵硬地点了点头之后,向着宿舍里走去。

“哎,你的宿舍房间不是在左边吗,怎么去右边了,还抱着两床被褥,刚买的吗?”

他没有回应,只是愣直地走向了楼道口的方向。

“这个眼里没有规章法度的孤傲小子!”

这天夜里,一楼楼道下的阴暗夹层里,多了一名哭泣的少年。

他哭了,对着文字,他的眼中滴出了一滴眼泪;不多,就一滴。而后,他又是满面微笑地在路灯投入夹层的晦涩的灯光下,静静地享受文字墨香的洗礼。

文曲之美妙,在于娓娓道来,在于抑扬顿挫,在于低谷声微,在于高歌猛进,在于跌宕起伏;在于思想深妙,在于壮阔无垠,在于细狭有声。

畅达文字间,畅快自然有,疲惫也自来。他想入眠,于是倾靠着他的装书的小挎包,身上裹着毛毯,将就在地寒不断渗出的青白石砖上,闭上了眼。

晚秋十月,天地酷寒。

唯以被褥可以包裹一名少年人向往文字殿堂的温暖良梦。

梦中,他梦到了他少儿时候,作为小学生的他,傲然于全校,站在全校升旗台上,他迎着众多同学火热的目光,将一张红而薄的仿佛金灿灿的奖状,双手置放在了胸口。

他又是第一名,好厉害啊!

底下的各种目光中,似乎带着这种话音式的赞许。

可是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美妙,学到了,即可。

画面一转,他坐在了教室里,而旁边,有着一位肤白可爱的女生,她的手中是一束鲜花,对着他,她送出了这束鲜花。

周围,是二三十名同学的欢呼声。

她以为他要接受。

可是,他并没有。

他甩开了那束鲜花。

她无声地离开了。

“啊!”

楼道阴暗夹层里,他猛然惊醒。

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此时此刻浑身冰冷。

他从挎包中拿出日记本与碳素笔,写下:

十月十六日,午夜凌晨。我又一次梦到了我儿时到高中的玩伴。这次,我知道了她对我这些年来的感受了。我想起了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对于那名吉卜赛女郎的爱,也感受到,那名教父对吉卜赛女郎的心中满满的由爱转为的恨了。

阿凤,我对不起你,愿你自此一路走好。——没了我的干扰。

四 回顾往昔之后,面向峥嵘岁月。

落笔之后,他满身畅然,感觉自己卸下了二十万吨的重担。

他的脑际边沿,走出一位个子瘦美,气质爽利的女生。

小学与初中,是他可以狂傲的年纪。成绩排行榜上的前一二名,总是缺少不了他的存在。他记得,班里另一位好斗的小姑娘总是在成绩上想与自己交锋,但是,总是以惨败收场。数学,是那小姑娘的软肋,但于他而言,是轻而易举,信手捏来的东西。数学里的横折竖线,图案建构,可以在他的逻辑思维里轻松地显化。

他记得,六年级的时候,班级互融,一个班里,突然地蹦出另一个数学成绩优异的男孩。却是,那男孩依旧总是惨败于他之手,因为,他的语文成绩,总可以让他的成绩水桶中多多满上一些。

而在他纵横学习成绩版图上的时候,他总也可以看到教室里她独自一人怯懦在角落里埋头看书的身影。

孤单成色,失落无声。

也许是因为她并非自己成绩上的对手的缘故吧,他喜欢与她一起游戏。

楼梯之间,是他们两个追逐打闹的身影,嬉笑声,充斥着那所斑驳破败的小学四层楼的楼房。

后来,他听到有男生在男生堆里笑话自己,说:

“那个人好像小姑娘,整天和女生玩游戏。”

他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便再也没有了与女生游戏的心思了。

可是似乎,她赖上了他。

她总是有意无意挑衅他,而他因为别人的馋言,而远离她。

她也许决定放手一搏,于是,六年级的教室里,发生了那想来无趣的一幕。

但到底,他拒绝了她。

他对于她无感。

青春的浪花小潮到此跌落,随后的初中时光里,她妄图再次接近他,却是,他依旧冷漠地推开了她。

却是,之后,她幡然醒悟,自青春的萌动感情的低谷里,以成绩作为撑杆,弹跳空中,一振而飞,扶摇直上!初三时候考取八百多分的成绩,以此作敲门砖进入了当地州市里的第一高中;高中之路继续大步向前,考取深圳大学。

也许,低谷的沉默中,她静思了许久,哭泣了许久吧。也许,低谷的沉默中,壮养了她的鹏鸟之气吧。也许,那样的时刻,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一个清冷但是美丽的世界,那里,条线横生,秩序井然,色彩斑斓,无穷无尽。

高三毕业之际,他与她自同学会上见过一面。

夜晚街道空气幽然,冷清肃静。

他们分立两端,她扎在女生的人群中,而他,却是内心颓唐而面上淡然地站在男生人群里。

他高中的时光是黯淡而无色的,志在高空傲然盘旋,身在泥淖迷惘无措。

他们或有所感,相互探去目光。

他面色平静,内心胆怯。

她面呈淡笑,身形窈窕。

KTV里堂皇遍地,荒唐满声,黑色礼服的服务员弯腰向走入的珠光宝气的客人们行礼道好,廓然的大厅上方,一个晶莹透亮的巨型花枝灯发射着耀眼夺目的光。它们自橱窗窗口,向她身上投去金黄色的注视。

他的眼中,是她水晶色的高跟鞋上闪烁不定的点光,点点晶莹片状里,是反射着恬淡而温婉的美丽的色彩。

他想开口,可是,当时的他也知道,他再也无法与她开口说话了。

初三那年,他因为只考取七百余分而颓然瘫坐在网吧中肮脏带臭的软皮单人沙发上的时候,面前屏幕微光突然浮动。

他点开了QQ,上面,一个熟悉得平昔他总以心中某种高傲姿态面对的,一个令他此时此刻心底厌恶横生,痛苦自溢的头像,在轻淡地闪烁着。

他点开一看,聊天框里,空白的背景下,显示着两个细瘦的黑色五号字体:

谢谢。

他的按住鼠标的右手颤抖不迭,深吸吐气才得以平静。

当时的他不知道这种情绪为何而生。

他于是发出了一个问号。

背景框下只有那两句无头无脑,没有后续的对白。

他用力地滥点键盘,连续敲出三个问号。

遗憾的是,空白的背景板上,依旧没有过多的修饰。

所以他知道,他再与无法与之开口了。

高中同学会之后,他们也再无相见的时刻。

而于此刻,楼道夹层里面临着寒冷侵袭的他,完全地想起来了!

这一切,这荒诞而以情线穿插的这一切!……

他微笑着看着旁边楼道间的窗户。窗外,阴寒遍地,冷凛窥人。却是,棉被里裹藏着的,是一颗装缀着满满的对文字的喜悦的心脏。他自眼镜之后的目光中,放射出了一种温吞吞的神色。

天长地阔,人各有命。

三、甘祖昌:15岁闹革命,成为少将后回乡当农民,遗物只有三枚勋章

他是农民出身,但当祖国需要他时,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在战场上用血和汗奋斗半生,经历这枪林弹雨的洗礼,身体刻满战争的伤痕,在革命胜利后,荣誉加身,正值人生高光之时,却一心只想回到家乡建设。

他是永不言败的热血战士,是智勇双全的后勤补给员,更是淡泊名利的淳朴农民,深藏功与名的将军农民,他是开国少将甘祖昌将军。

一、弃农闹革命

甘祖昌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的一个小乡村,家中世代在田里谋生,不过即使这样,甘祖昌家中并没有什么积蓄,十分的贫穷。

小时候的甘祖昌很懂事,很小就开始帮助家里人做家务,捡牛粪、放牛、干农活等等都习以为常,再大点,在他六岁的时候,他舅舅痛爱甘祖昌,觉得不应该让他这样下去,就自掏腰包资助甘祖昌私塾,只可惜读了一年一家子就拿不出学费了。

以后甘祖昌都跟着家里人干农活,虽然贫穷,但一家人齐心协力,生活勉强过得去。有时候甘祖昌还会给地主家打工,虽然很累,但可以减轻家里负担,甘祖昌心里也开心。

可能也就是童年这种艰难的生活影响下,甘祖昌一直保持着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从不求名利的性格,似乎也注定了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会做出主动申请辞官做农民的决定,因为这才是他的出发点,这才是他的老本行,他觉得农民也很光荣。

甘祖昌15岁时,早期共产党员朱绳武联合一些返乡青年创建了莲花县共产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认识了甘祖昌,并看中甘祖昌憨厚老实的性格,邀请他参加了农民协会,这一举动改变了甘祖昌的一生,让甘祖昌开始接触到革命和群众运动。

在农民协会中,虽然甘祖昌不是读书最多的,但绝对是最勤劳能干的,加上他淳朴老实的性格,普遍得到大伙的认同,在1925年,甘祖昌年仅二十岁就当上了当地土改委员会的主任。

展开全文

随着甘祖昌逐渐深入农民运动的工作,他慢慢认识到全中国农民在地主、资本家剥削下,都过着贫穷的生活,他觉得农民不应该受这样的压迫,他要站出来,改变这一局面,但他没有办法,他能力实在有限。

后来甘祖昌有幸被派到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并在那里遇见了毛主席,毛主席解救民族危亡,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理想让甘祖昌敬佩。

在那里的学习中,甘祖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形势,他觉得他不能再坐以待毙下去了,他要加入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在1927年,离开了生活二十几年的家乡,甘祖昌加入了共产党,跟随红军闹革命,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

二、屡建功勋

可能甘祖昌自觉是农民出身,在红军部队中主要在后勤部队担任职位,虽然读书不多,但他在的后勤部队管理相当优秀。

1930年,甘祖昌受党中央的指示,到湘赣边界的红军根据地担任红军兵工厂副科长,负责组织苏区土地革命,引导农民大生产,并想办法采购原料,保障红军后勤物资补给。

甘祖昌多次与队友讨论,经常站在农民角度思考问题,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且亲自下地与农民搞生产,为红军前方部队提供了各种物资,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党中央下达的任务。

甘祖昌也有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经历,在1934年8月,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西进长征,情况紧急,甘祖昌所在的湘赣军区兵工厂改编为红六军工人团,甘祖昌担任司务长,奉命带领工人团跟随大部队西征。

虽然是工人团,但在后方有蒋介石嫡系部队追击,左右两侧又有桂系、湘系军阀夹击的危急时刻,每个人都是战士。

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争的时刻,他一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有情况掩护队友隐藏,自己却多次受伤。红军长征的日子是苦日子,吃草根、啃树皮、喝污水是常有的事,但从小吃苦长大的甘祖昌挨了过来。

在长征的过程中,甘祖昌看见无数红军战士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抢下,他悲痛不已,他觉得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他的存活,甘祖昌一直记得这些牺牲的战士,以至于在后来获得开国少将军衔时,他还申请不要给他这么高的军衔,自己做的贡献还没有那些牺牲的战士多。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甘祖昌受命担任旅供给部军需科的科长,跟随八路军上到前线,为军队解决装备缺少的问题。

刚结束国共对峙时期的红军装备很差,连人手一支枪的基本配备都无法做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甘祖昌一面在各地游走,购买物资,一面小规模的截取日本军队的物资补给,每次打完仗他就带队搜刮日军的枪支弹药。

就这样,八路军的装备实力逐渐上来。在1939年,国共摩擦扩大,国民党反动派蓄意断绝对中共的物资补给,面对粮食、衣物等等紧缺的问题,中共中央将甘祖昌调回陕西,要求他以最快时间建立我方的军工厂,并在陕西大片荒地上进行大生产,保障红军补给。

甘祖昌面对这个艰难且紧急的任务,没有慌乱,他知道他不擅长织布机厂、机械厂等军需工厂的建立,于是他马上在部队中寻找有织布经验的士兵,然后一边组织培训班,一边在收购旧机械,在多次运作之后,他们不仅改良了织布技术,减少了成本,还学会了自制织布机,八路军的织布厂随之产生,其他军需厂也在甘祖昌众人的努力下建了起来。

为解决粮食问题,甘祖昌率领队伍将荒地改成良地,全兵皆农,最后果然人定胜天,克服了自然的阻力,又一次顺利完成任务。

甘祖昌领导大家从无到有,建立了八路军自己的军工厂,保障了前线打仗军队的物资补给,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这一壮举势必将被载入八路军胜利的历史中。

不过这并不会引起甘祖昌的关注,他只知道这是自己的职责,自己应该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就像即使在各种战场上多次受伤,甚至重伤,他也不曾退缩,养好身体再出发!

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不难想象,在不久之后共产党将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的祖国,但甘祖昌知道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就是这时甘祖昌出任后勤部部长,跟随十万大军挺进新疆地区。但人多饭量大,而且新疆地区远离东方粮食产地,地形复杂,运输困难。

甘祖昌提前到新疆打探情况后,想到解决办法:与苏联大使馆达成协议,甘祖昌先向新疆牧民购买他们的羊毛,然后在将羊毛与苏联换取粮食和日常物资。这样一举三得的方法,直接促进了新疆地区的解放。

三、收获爱情

甘祖昌的妻子龚全珍出生于1923年,比甘祖昌小十八岁,却真真正正地陪伴着甘祖昌度过了简单朴素的一生。龚全珍是个文化人,家里比甘祖昌富裕些,支持她读了初中、高中,19岁那年高中毕业后,瞒着家里人偷偷参加了革命,抗战胜利后比西北大学录取。

新中国建国那年,她顺利毕业,并响应国家号召,向西发展,在新疆军区子弟学校担任老师,也是这时,与同在新疆担任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相识。

甘祖昌在之前也结过婚,但妻子受不了他清贫的生活,最后感情破裂离婚了。龚全珍也是离过婚,并且自己一个人带着一个七八岁大小的孩子,有相似经历的两人在熟人介绍下认识了。

见面那天甘祖昌表现得有些紧张,老老实实地说小学都没有毕业,大字不识一个,是个文盲,而且浑身是病,都是以前闹革命落下的后遗症。龚全珍笑着问他,怎么只说自己的缺点啊?

第一次见面彼此印象还不错,甘祖昌觉得龚全珍挺好的,在老友的怂恿下,决定去追她。龚全珍对于这个比她大十八岁的男人,看着挺老实的,而且在他身边有种安全感。

见面之后,甘祖昌在工作之余经常去学校看龚全珍,有时候甚至直接当起学生来,到龚全珍的班里听课学习。在龚全珍忙的时候,带龚全珍的小孩回到家里照顾,给他买好吃的。

久而久之,大家都看出了甘祖昌这位部长的小心思,学校的老师打趣的问龚全珍,什么时候结婚啊?龚全珍觉得有点不好意识,连忙否认。

最后龚全珍答应甘祖昌是在她们母子要回家探亲的时候,那会甘祖昌误以为她要回去相亲,连忙跑去火车站拉住龚全珍,说他虽然只是个农村出来的粗人,但他想和龚全珍在一起,他会给她幸福的生活的。

小儿子也在旁边打辅助,龚全珍看着气喘呼呼的甘祖昌,完全不像个部长的样子,最后还是答应了他。

1953年,两人走过程序,各自请了几个朋友,简单的办了酒席,真正开始两人相濡以沫的生活。

甘祖昌也庆幸娶到龚全珍这样有高知识的老婆,两人在一起后,甘祖昌的文化水平都逐渐上去,在婚礼的当晚还亲自做了首诗给龚全珍。龚全珍知道甘祖昌是个心系百姓,忠诚老实的人,所以很多时候都选择支持他。

包括当他决定辞官回乡,她也都默默站在他身边。回到村里的日子更加的苦,但她没有抱怨,没有后悔,而是跟着他建设家乡,她做起了乡村教师,一做就是一辈子。

在甘祖昌去世后,龚全珍继承他的精神,尽己所能的服务社会,2013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四、辞官回乡

在新疆来回奔波的甘祖昌为解放军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被敌人盯上了。1952年,甘祖昌坐车到郊区检查生产工作,经过一座三十米长的大桥时,突然发生爆炸,甘祖昌连车带人掉到了河里。

甘祖昌下巴被撞断,嘴唇裂成了三块,脑部受到撞击,虽然抢救及时,但也患上了脑震荡后遗症。后来又多次接受治疗,但始终不能痊愈,工作时几次犯病晕倒。特别是1953年后,最严重时还需要有人陪在他,以防他突然晕倒。

1955年,45岁的甘祖昌被授予开国少将荣誉,但他觉得他在这里能为祖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更像空占着职位不干活。

于是他决定拖家带口回去做农民,建设家乡改变贫穷面貌。1957年,甘祖昌一家从新疆回到莲花县,为了减少对国家运输的负担,甘祖昌极力精简行李,使得全家大小14人的行李,硬生生的压缩成了三个行李箱。

甘祖昌一家下车时,很多人都来迎接这位卸甲归田的老将军,有人高兴有人好奇,也有人看笑话,但甘祖昌并不在意,他并不觉得当农民比当将军差,他的情况做农民比做将军对国家更有帮助。

回到家乡不久,甘祖昌就一头扎进了荒地当中。他发现家乡有许多荒山没有人治理,大家都觉得荒山土质不好,不能够种出粮食。

但这样的难题没有难倒甘祖昌,他将荒地表层的土壤搬开,再在深层的土壤上种植,再将表层的土壤覆盖在上面,最后效果显著。甘祖昌将方法推广到村里,推动了乡亲们向荒山进军的步伐,收成也增加了。

为解决水灾泛滥,导致水稻产量低的情况,甘祖昌带领乡亲们集资建水库,防洪减涝。

但过程并不顺利,好不容易建得几米的坡坝,被突如其来的洪水一夜摧毁,乡亲们很失落,但甘祖昌不气馁,说这场洪水没有害我们,反而帮了我们一手,将硬邦邦的土地变软,让我们更好的开工。

村民们觉得有道理又鼓起力气,继续干活。这时甘祖昌已经年迈五十了,还有车祸留下的后遗症,但为了快点修成水坝,五点就起床扛上锄头去干活,最后在大家一同努力下,终于建成了至今还在使用的浆山水库,灌溉数千亩土地。

在家乡务农的甘祖昌一直勤俭节约,过着俭朴的生活,衣服裤子补了又补,经常因此被村里人开玩笑,他并不在意。当地政府多次想为他建新房子,但一直被他拒绝,甘心住在几十年的旧房子。

但他很关心村民,说到扶贫,甘祖昌就十分的阔绰,他知道村里有个青年家里贫困,父亲有肝病,青年从小患病站不起来,生活艰难,他多次捐助他们,每次上级派医生给他治后遗症,他都要带医生去青年家给他们看病。

对于孩子们甘祖昌也要求严格,经常教育他们要吃苦耐劳,不能铺张浪费,在放学后,总会叫上孩子们一起去捡粪,孩子们对各种粪便的肥度还能做到耳熟能详的地步,哪种粪肥不肥在甘祖昌教育下,每个孩子都分得清清楚楚。

除了捡粪还有其他的农活安排给他们,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增加作业量。在天气允许的时候,他还不让孩子们穿鞋子,光着脚去干活,教育他们农民不会光脚走路,怎么进行生产。

虽然甘祖昌是退休将军,但他非常反对自己的孩子依靠他的关系某得一官半职,一点都不行。

长女甘平荣想要当兵,但当时不在莲花县招兵,甘平荣想让父亲给新疆军区给一个名额。甘祖昌想都不想,直接拒绝了她,还狠狠地批评了她,不能开后门,不能影响风气。

当甘祖昌在新疆担任后勤部部长时,长子甘锦荣知道后,从家里跑去新疆投靠父亲,想混一个好的职位,却没有想到甘祖昌让他打了半年的铁,然后让他给农建第六师范学校开拖拉机,并没有给他安排想要的轻松工作,之后又跟着父亲回到莲花,做起了农民。

甚至在二女儿结婚时,甘祖昌也只给女儿买了个衣柜、书桌和一张被子,也不摆酒席,给大伙发了喜糖就算过去了。就这样,在甘祖昌夫妇的影响下,他们的孩子都养成了踏实朴实、刻苦勤劳、乐于奉献的性格,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据统计,从甘祖昌辞职到去世,甘祖昌的收入一共有十万块,其中捐出来给家乡建设就有七万多,剩下的还要支付几个子女读书的费用,甘祖昌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只有一个铁盒子,里面是代表荣誉的三枚勋章。

1986年,甘祖昌旧病复发,在弥留之际,他还惦记着村里的建设,交代妻子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剩下的全部支持村里的农业,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让国家给他们家盖饭。最后永远的离开了。

甘祖昌老将军用行动真正诠释了“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的人生,他虽然已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传承于中华儿女心中,向甘祖昌老将军致敬!

闹革命少将回乡遗物勋章

上一篇:季羡林之子:70岁高龄离婚,娶30岁保姆生一子,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下一篇:老戏骨王志文:从入错行到台词之王,多段不负责任的爱情太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